首页 / 正文

折疑论

比丘子成号妙明着。西域师子比丘述注叙问第一。圣生第二,言佛降诞之迹。问佛第三,答不称姓名而称佛之问。喻举第四,喻明佛经非是繁而不要。宗师第五,言古今帝王贤士皆宗师佛。通相第六,通明佛之妙相。论孝第七。拒毁第八。评仪第九。举问第十,答事鬼知死之问。解惑第十一,解夷夏之惑。释谤第十二。辨施第十三。殊见第十四。随宜第十五。优劣第十六。先知第十七,谓汉明以前,已先有知佛者。尊释篇第十八,客方崇佛。言符第十九,吻合三教之理。会名第二十,会同三教圣人之名。

《折疑论》全部章节目录

(1)折疑论叙
(2)折疑论卷第一
(3)折疑论卷第二
(4)折疑论卷第三
(5)折疑论卷第四
(6)折疑论卷第五

猜你喜欢
  辨法法性论·佚名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智旭
  报恩奉盆经·佚名
  弥勒下生经·佚名
  六菩萨亦当诵持经·佚名
  思惟略要法·佚名
  诸法集要经·佚名
  北斗七星念诵仪轨·佚名
  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佚名
  普贤菩萨陀罗尼经·佚名
  辟除贼害咒经·佚名
  华严经关脉义记·法藏
  苏悉地羯罗经·佚名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佚名
  禅门要略·智顗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六十回 昭阳宫元妃候驾·陈端生

    第六十回昭阳宫元妃候驾诗曰:正位昭阳冠后妃,宫威更肃胜军威。连朝候驾深宫内,为有衷情奏衮衣。话说皇甫后一闻前后的事情,竟气得哑口无言,呆坐在龙床之上。娘娘时下倒痴呆,气了个,默默无言口不开。顷刻间,柳叶凄清横翠黛。

  •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十·杨慎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十第十段 说元史 西江月山色消磨今古,水声流尽年光。翻云覆雨数兴亡,回首一般模样。 清景好天良夜,赏心春暖花香。百年身世细思量,不及樽前席上。 诗曰:慷慨樽前发浩歌,休教世事苦

  • 卷七·贯休

    钦定四库全书 禅月集卷七 唐 释贯休 撰 五言律诗三十一首 春山行 重叠太古色蒙蒙花雨时好峰行恐尽流水语相随黑壤生红术黄猿领白儿因思石桥月曾与故人期 送谏官南迁 危行危言者从天落海涯如斯为远客始是好男儿瘴杂

  • 卷十七·仇兆鳌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详注卷十七翰林院编修仇兆鳌撰赠李八【一作公】秘书别三十韵【鹤注当是大厯元年七月作】往时中补右扈跸上元初反气凌行在妖星下【去声】直庐六龙瞻汉殿【一作阙】万骑【去声】畧【一作集】姚【一作妫

  • 夏敬观·龙榆生

    夏敬观字剑丞,号盥人,又号吷庵,江西新建人。光绪元年(一八七五)王月初十日生於长沙。甲午(一八九四)举人,历任三江师范学堂、复旦、中国公学监督,江苏巡抚参议,署提学使。民国初,任浙江教育厅长。旋退隐沪西,叶室

  • 五集卷六十四·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六十四古今体九十七首【辛亥四】驻跸静寄山庄因成二律一韵驻由白涧莅山庄避潦修治大岭长【向由大新庄一程即至盘山昨因初六日之雨泥潦颇甚中途大岭高峻兵夫修治劳

  • 卷六十一·志第三十·刑法志上·脱脱

        ◎刑法志上   刑也者,始于兵而终于礼者也。鸿荒之代,生民有兵,如逢有螫,自卫而已。蚩尤惟始作乱,斯民鸱义,奸宄并作,刑之用岂能已乎?帝尧清问下民,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故曰刑也者,始于兵而终于礼

  • 卷七·王晫

    栖逸孙钟元居苏门夏峰村,清泉嘉树,映带茅衡,一觞一咏,翛然物外。李工部以为先生本非隐者,其少时豪侠之气尚自棱棱爽露[李名震生,号慎庵,江西安福人。乙未进士]徐伯调处梅市,扁舟箬笠,弋钓自娱。落落与世俗鲜有所谐。会宋荔裳分

  • 一○九○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上年秋季记过人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一○九○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上年秋季记过人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乾隆五十年二月二十日户部为遵旨查议事。陕西司案呈,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准吏部咨称,会议得内阁抄出协办大学士 吏部尚书和<珅>等奏称,所有四十九

  • 八○五 谕《盛京通志》字画错误总裁福隆安等着分别罚俸或注于纪录抵销·佚名

    八○五 谕《盛京通志》字画错误总裁福隆安等着分别罚俸或注于纪录抵销乾隆四十六年九月二十一日又议方略馆进呈《盛京通志》字画错误之承办中书章煦,总裁 兵部尚书 公福隆安、户部尚书和珅、梁国治、户部左侍郎董诰、

  • 贵义第四十七·墨子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

  • 法句譬喻经尘垢品第二十六·佚名

    昔有一人无有兄弟。为小儿时父母怜爱。赤心慺慺欲令成就。将诣师友劝之书学。其儿憍蹇永不用心。朝受暮弃初不诵习。如是积年无所知识。父母呼归令治家业。其儿憍诞不念勤力。家道遂穷众事妨废。其儿放纵无所顾录。粜

  •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六·智旭

    古吴后学蕅益智旭述释随喜功德品竟。次释法师功德品法师功德品第十九法师者。受持读诵等五种法师。如上法师品广释。此五种行。始从名字。通于分证。皆得为之。随一种行。皆由五品而净六根。但五品约观。五种约事。是

  • 佛遗教经讲要·太虚

    悬论 一 释经题 二 明译史释经 甲一 叙分──六种成就 甲二 正宗分──二重法要 乙一 共法要 丙一 对治邪业 丁一 根本净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七·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胜慧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五佛告舍利子。云何诸菩萨以法观法念处。谓诸菩萨以圣慧眼得见诸法。于中入解。乃至菩提道场。观诸法性。如微尘许悉无

  • 心地光明魔自远离·印光

    病与魔,皆由宿业所致,汝但能至诚恳切念佛,则病自痊愈,魔自远离。倘汝心不至诚,或起邪淫等不正之念,则汝之心,全体堕于黑暗之中,故致魔鬼搅扰。汝宜于念佛毕回向时,为宿世一切怨家回向,令彼各沾汝念佛利益,超生善道。此外概不理会

  • 卷第二·行策

    嘉兴大藏经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卷第二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经唐 圭山大师宗密 述疏宋 长水沙门子璇 录记清荆溪后学沙门行策会编●二结叹四法幽玄三初正结叹。由斯教理

  • 皇元风雅·孙存吾

    元诗总集。或名《元风雅》。前集十二卷,后集十二卷。元傅习采集,孙存吾编次。傅习字说卿,清江(今属江西清江)人。孙存吾字如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习仕履不详,存吾曾为儒学正。此编以存诗坛全貌为原则,搜罗面较宽,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