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七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胜慧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五

佛告舍利子。云何诸菩萨以法观法念处。谓诸菩萨以圣慧眼得见诸法。于中入解。乃至菩提道场。观诸法性。如微尘许悉无所见。若空解脱即无相解脱。无愿解脱。不起解脱。无生解脱。无作解脱。无性解脱。缘生解脱。而诸菩萨于一切法。应如是观。云何名法。谓无我义无人义。无众生义无寿者义。是名为法。云何非法。谓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常见断见。有见无见。是名非法。又舍利子。此法非法。即摄一切法及非法。所以者何。谓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遍能了知。即是诸法。于我见等深心系著。即诸非法。是故菩萨修法观时。最极微量悉无所见。于解脱法及菩提道。悉皆出离得无障碍。于诸有情不起爱见大悲之想。彼无烦恼及随烦恼。所以者何。如其了义平等入解。人法俱空。无有烦恼之所积集。而能觉悟彼烦恼自性即菩提性。此菩提自性即烦恼性。如是念处诸法平等。犹如虚空。又诸菩萨修法观时。于诸佛法而能对治。观诸有情尽彼生智。证彼无为离无生智。于无生际无所弃舍。如是通达法观念处。即得安住一切法念。于一切声闻辟支佛法。不起爱乐。决定安住诸佛念处。常不忘失。及无痴迷。乃至最后边际法观念处。能说无量不共境界。平等入解一切佛法。令诸有情心生欢喜。一切魔法自然知解。此说是名以法观法念处。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于胜慧波罗蜜多。获得如是四种念处善巧。云何诸菩萨菩提分善巧。菩提分法此有七种。何等为七。一者念菩提分。二者择法菩提分。三者精进菩提分。四者乐菩提分。五者适悦菩提分。六者三摩地菩提分。七者舍菩提分。是名为七。云何念菩提分。谓念所悟法。观察分别条析拣择。及与开解。又应念彼法自体相。随顺觉悟。如诸法空随念了知。此说是名念菩提分。云何择法菩提分。谓于八万四千法总聚中。以智思择。如法择已。彼是了义即是了义。彼非了义即非了义。彼是世俗即是世俗。彼是胜义即是胜义。彼是秘密即是秘密。彼是决定即是决定。如其思择。此说是名择法菩提分。云何精进菩提分。谓于法思择舍离知解。乐修禅定寂静轻安。应当以勤勇力摧伏彼执。于菩提道乐欲不退。不舍重担。此说是名精进菩提分。云何乐菩提分。谓乐闻法音。其心清净不生疲厌。离诸攀缘及烦恼缚。志诚渴仰。乃至身毛喜竖得大法乐。此说是名乐菩提分。云何适悦菩提分。谓于三摩地。离诸障碍惛掉等性。令彼身心俱获轻安。此说是名适悦菩提分。云何三摩地菩提分。谓于等引心。了诸法智安住甚深。观诸法性悉皆平等。此说是名三摩地菩提分。云何舍菩提分。谓于忧喜分法心无所动。于世间法亦不增减。随顺圣道。于自他共无住无动及无损恼。此说是名舍菩提分。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于胜慧波罗蜜多。获得如是七种菩提分善巧。云何诸菩萨圣道善巧。此有八种。何等为八。一者正见。二者正分别。三者正语。四者正业。五者正命。六者正勤。七者正念。八者正定。是名为八。云何正见。谓于是见超诸世间。不从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之所发生。亦不从常见断见有见无见善不善见乃至涅槃见之所发生。是名正见。云何正分别。谓分别贪嗔痴等及诸烦恼。令不发起。分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令得安住。是名正分别。云何正语。谓于自他善友。言无彼此。具足相应入平等道。是名正语。云何正业。谓于黑业报使无造作。令彼尽尽。于白业报自类和合。令善纯熟。是名正业。云何正命。谓圣族弟子。荷负重担为圣道故。增长圆满资养身命。不以杂乱欺诳恶求多求。他所得利不生悔恼。于自利养。随其所得不生喜乐。是名正命。云何正勤。谓于邪行贪嗔痴等及随烦恼。不起勤勇。入圣谛道趣涅槃果。而能随顺起大勤勇。是名正勤。云何正念。谓于是念安住正道。离诸谄曲轮回过失。乃至见涅槃道。于如是念亦当远离。而于圣道无有迷乱。是名正念。云何正定。谓正达平等即诸法平等安住等持于彼正达而能超越。又复菩萨安住等持。能令解脱一切有情。于前正达亦能超越。是名正定。又过现未来诸佛世尊。为诸菩萨于八圣道。平等开示无尽圣道。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于圣道善巧。应当修习助道之法。云何助道。谓奢摩他及毗钵舍那。是名助道。云何奢摩他。谓令心淡泊。寂静极静至极寂静。摄护诸根不动不摇。无有高下。口唯慎密亦无谄诈。心一境性。远离愦闹及诸险难。乐处空闲。于其身命清净调适。威仪道行而常谨密。乃至具足资养。知时知分及知数量。设闻诽谤亦应安忍。转复深心常乐宴坐。是故定分作意。于慈悲喜舍。以方便无碍安住修观。从初禅定乃至第八禅定。于奢摩他。应先修习我说。于此复有无量奢摩他行。于是行中亦当随顺。是名奢摩他。云何毗钵舍那。谓于智慧分观诸法空。无有我人众生寿者。观彼五蕴犹如幻化。观十八界即法界性。观十二处如空聚落。观眼等根随境别转。观诸缘起不相违背。观众生见毕竟远离。又复观因必招果报。观果如现前证得。观诸正达转复超越。又毗钵舍那者。谓于诸法如空所见。无相无愿而无别异。观无有因无起灭处。见无所得得无所观。于无所观。更复谛察观无所观。知能观者亦复如是。如是观者即如实观。于如实观。而能获得真实善巧毗钵舍那。是诸菩萨。于此行中而无堕落。于诸善根亦无住著。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于胜慧波罗蜜多获得如是助道之法。又诸菩萨。于正道善巧有四种相。何等为四。一者未生罪业诸不善法。欲令不起。二者已生罪业诸不善法。欲令除断。三者未生善法。欲令发起。四者已生善法。欲令久住无所损坏。修诸观行使无忘失。发精进心摄受正愿。向来所说诸不善法。欲令不起。深心作意悉是增语。发精进心摄受正愿。深心观察亦复增语。所以者何。谓法无合集深心解脱。是名善法。云何名不善法。谓于戒定慧有所对治。云何于戒对治。谓于戒名字及所作法。毁犯堕落。云何于定对治。谓于三摩地蕴起散乱心。破坏圣行。云何于慧对治。谓于所有法数数起见。作诸碍解。于胜慧蕴有所趣向。损坏无见。是名于戒定慧有所对治。向来所说。已生罪业诸不善法。如是行相深心作意。欲令除断。发精进心摄受正愿。此不善法以心覆护。不应开示。一切善法心常集行。于所对治贪嗔痴等。悉应了知因攀缘生。以不净观对除贪欲。以慈悲观对除嗔恚。以缘生观对除痴闇。净诸烦恼斯为解脱。又复所有不应普断。于一切法而生观察。此说是名初二正断。又如是说。未生善法欲令发起。发精进心摄受正愿。此有无量。所以者何。谓诸菩萨植诸善本。精进乐欲摄受胜行。如是积集无量善法。此说是名第三正断。又正断者。已生善法。欲令久住无所损坏。使无忘失。发精进心摄受正愿。若以此善根回向菩提。则是增语。所以者何。无有菩提可回向故。于此善根则无破坏。何以故。如其发心不出三界故。若出三界。于此善根即应尽尽。所以者何。如其发心出三界故。若不出三界。而能回向一切智智。于此善根则无有尽。此说是名第四正断。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于胜慧波罗蜜多之行获得四种正道善巧。

复次诸菩萨于正道善巧。有五种相。何等为五。一者信根。二者精进根。三者念根。四者三摩地根。五者胜慧根。云何信根。信有四法。何等为四。谓起正见。信有世间及轮回行。获彼业报而为对治。由彼命根不造罪业。信菩萨行如彼修行。资身之具不生乐著。于甚深胜义及诸了义。发生正解。于有情行。信一切法空无相相。于诸见造作。不乐信解。于诸佛法力无畏等。闻已离诸爱著。及余言说彼诸佛法。悉皆积集。此说是名信根。云何精进根。谓信是法发起精进。此说是名精进根。由此精进积集诸法。于其念根无所破坏。是名念根。由此念根无所破坏。而于诸法三摩地根。唯一境性。是名三摩地根。由此三摩地根唯一境性。以彼慧根观察诸法。而能了知。是名慧根。如是于此五根积集系属。即得圆满一切佛法。至授记地。譬如外五神通不受胎藏。乃至获得出离界女等根。如诸佛世尊及诸菩萨。于此五根而得成就。此说是名菩萨摩诃萨于胜慧波罗蜜多获得五种正道善巧。舍利子。又菩萨正道有五种相。何等为五。一者信力。二者精进力。三者念力。四者三摩地力。五者胜慧力。云何信力。谓于法信解。设魔波旬化作佛身。而来亲近为说别法。以信力故。于此正法。一尘沙数莫能破坏。以智伺察悉为除断。又魔所说此非佛法。于四大种及诸业报。颠倒积集。而诸菩萨以信解力。深心伺察皆不信受。此说是名菩萨信力。云何菩萨精进力。谓能发起勇猛精进。入解善法。在在处处得坚固力。若天若人彼所有力。乃至菩萨所住之处。无能倾动。是名菩萨精进力。云何菩萨念力。谓于法念处其心安住。彼彼烦恼不能娆乱。以念力故破诸烦恼。而复得此清净正念。是名菩萨念力。云何菩萨三摩地力。谓独处闲静离诸愦闹。一切语言音声悉皆远离。无有攀缘对治。名最初禅定。于善寻伺得无障碍。名第二禅定。于喜乐行得无障碍。名第三禅定。于摄受正法化度有情。得无弃舍无有障碍。名第四禅定。于四禅行。彼对治法不能破坏。于彼定处亦不远离。于三摩地不生爱著。是名菩萨三摩地力。云何菩萨胜慧力。谓于刹那。而能了知世出世法。于如是智无能破坏。一切工巧。乃至世间种种技艺。若近若远难作能作。而诸菩萨现前获得出世间法。谓智慧高显胜诸世间。一切天人阿修罗等。无能破坏。是名菩萨胜慧力。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于胜慧波罗蜜多。获得如是五种正道善巧。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七

猜你喜欢
  佛说四不可得经·佚名
  卷第七·道世
  摩诃止观卷第八上·智顗
  卷第五十(地狱部下)·宝唱
  大雲初分至心健度第二十七·佚名
  卷五百九十一·佚名
  密严道场品第一·佚名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两卷无量寿经宗要·元晓
  敬书先公重编诸祖道影传赞后·德清
  第一集 天·佚名
  梵网合注卷第二·智旭
  药师三昧行法序·天溪受登
  卷之二·佚名
  卷第三十五·霁仑超永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巻九·黄大舆

    钦定四库全书梅苑卷九宋 黄大舆 编减字木兰花        欧阳永叔去年残腊曽折梅花相对插人面而今空有花开无处防 夭夭不逺把酒拈花须发愿愿得和伊偎雪眠香似旧时又庭梅初绽风递幽香清更逺别有孤根不待阳和一

  • 卷十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十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寇莱公集早秋二絶年光苒苒暗推移坐惜流年感旧期独听早蝉秋色里潘安初见二毛时一聴早蝉响坐悲芳嵗阑新秋空索寞前事但心酸秋日武闗道中行尘漠漠起西风来往

  • 巻二·孙绍远

    钦定四库全书声画集卷二宋 孙绍逺 编佛像王维呉道子画【苏子瞻】何处访呉画普门与开元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中有至人谈

  • 第十八回 忧中忧英使索复文 病上病清后归冥箓·蔡东藩

      却说俄蒙交涉,尚无头绪,英公使又来一照会,催索要求条件。看官不必细猜,便可知是西藏交涉了。先是英国驻京公使,曾奉到英政府训令,向中政府提出抗议书,外交总长梁如浩,得过且过,并没有放在心里,因此未曾答复。至此英使又来

  • 卷一百十四·杨士奇

    永乐九年三月辛酉朔 上御奉天殿试礼部永乐七年会试中式举人陈燧等八十四人制策曰朕承广大之业抚鸿熙之运临御以来夙夜惕励博求至道以弘治化而谭者类曰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又曰礼乐为国之根本刑政为国之辅助

  • 卷之一百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张宪传·薛居正

    张宪,字允中,晋阳人,世代因军功为牙校。张宪还是儿童时,喜爱儒学,一心研读经典,不分白天黑夜。太原地势雄险偏僻,人多崇尚武力,以读书为耻,只有张宪与同乡药纵之专心游学,少年时尽通各种经典,特别精通《左传》。曾带着所学的书,谒

  • 卷一百三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一王礼考【七】上尊号徽号【臣】等谨按帝王践阼之始尊崇母后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汉时设立官属或因所居宫为号如长乐长信之类是也

  • 卷一百七十四之一·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四之一 朱批李卫奏摺 雍正元年六月十九日云南驿盐道【臣】李卫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至愚极陋蒙 圣祖仁皇帝拔擢深恩涓埃未报更蒙

  • 卷五 帝系五·龙文彬

    ◎公主明制: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俱授金册,禄二千石。婿曰驸马都尉。亲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主,孙女曰郡君,曾孙女曰县君,元孙女曰乡君。婿皆仪宝。郡主禄八百石,馀递减有差。(《公主传》。 )仁祖二女:太

  • 卷第十六·太安万侣

    日本書紀卷第十六 小泊瀬稚鷦鷯天皇 武烈天皇小泊瀬稚鷦鷯天皇、億計天皇太子也。母曰春日大娘皇后。億計天皇七年、立爲皇太子。長好刑理。法令分明。日晏坐朝、幽枉必達。斷獄得情。又頻造諸惡。不修一善。凡諸酷

  • 目录·神清

      北山录序  北山录卷第一  天地始第一  圣人生第二  北山录卷第二  法籍兴第三  真俗符第四  北山录卷第三  合霸王第五  至化第六  北山录卷第四  宗师议第七  北山录卷第五  释宾问第

  • 三法度论卷下·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依品第三  问已说德及恶。云何为依。答依者阴界入。阴界入者此三是依。可依故说依。可依者是立义。众生于阴界入作依行德及恶。是故当知此是德恶所依。问云何为阴。答阴者色

  • 成实论 第五卷·佚名

    成实论 第五卷诃梨跋摩造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根不定品第五十四问曰。诸根为定。为不定耶。答曰。云何名定。云何名不定。问曰。以眼等根所知及因。是名为定。答曰。若尔根非定也。所以者何。诸根非是眼等所知及

  • 卷第十二·佚名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二 明吴门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习禅篇 金 佛光道悟禅师传 道悟。俗寇氏。陕右兰州人。生而有齿。年十六求出家。父母不听。乃不食数日。许之祝发。后二年。自临洮归弯子店宿。夜梦梵僧唤觉。适闻

  • 水陆两栖人·别利亚耶夫

    《水陆两栖人》是亚历山大·别利亚耶夫创作的小说。这部作品的主题是“完善人类”,使人具有更多更强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广阔的活动空间。作者将深奥的医学知识、大胆的科学想象、生动紧张的故事情节和朴实淳美的语言文字

  •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佚名

    八卷,隋阇那崛多译。列四千七百二十五佛之名,并载神咒。

  • 圣多罗菩萨一百八名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天译。多罗菩萨说一咒。自在天说一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