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李贤(653— 684): 即章怀太子,名明允,唐高宗第六子。上元二年(675),立为皇太子,曾召集张大安、刘讷言等,注范晔《后汉书》。调露二年(680),废为庶人。文明元年(684), 被迫自杀,年三十二岁。 《全唐诗》卷六收其诗一首,就是这首 
- 柳世隆,字彦绪,河东解人也。祖凭,冯翊太守。父叔宗,早卒。世隆少有风器。伯父元景,宋大明中为尚书令,独赏爱之,异于诸子。言于孝武帝,得召见。帝曰:“三公一人,是将来事也。”海陵王休茂为雍州,辟世隆为迎主簿。除西阳王抚军法曹 
- 后主讳纬,字仁纲,武成皇帝之长子也。母曰胡皇后,梦于海上坐玉盆,日入裙下,遂有娠。天保七年五月五日,生帝于并州邸。帝少美容仪,武成特所爱宠,拜王世子。及武成入纂大业,大宁二年正月丙戌,立为皇太子。河清四年,武成禅位于帝。天 
- 商务志易曰:『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名得其所』。皇古以还,其来尚矣。连横曰:台湾为宇内奥区,农矿虞衡,名蕴其利。商务之盛,冠绝南海。当宋之时,华人已至北港贸易,其详虽不可考,然已开其端矣。方是时,马来人之居 
- 康熙四十七年五月二十五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目下上江米禁已开,客船陆续运到有二百馀只,惟湖广、江西尚未通运,督抚已经移文开籴,将来自可接济无虞。臣为核减缎匹事,至扬州与苏杭两处织造会议,因 
-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十四     宋 萧常 撰列传九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从昭烈入益州除广都长昭烈尝奄至广都见其邑事不理琬又沉醉大怒将加罪罚军 
- 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祖父沈膺期,是晋朝太中大夫。父亲沈虔之,在宋朝时作乐安县令。麟士从小聪俊,七岁时,听叔父沈岳谈玄理。宾客散去以后,他能毫无遗漏地复述叔父的讲解。沈岳抚摸着他肩膀说:“如果斯文不断绝的话,希望 
-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五十三	朱批舒喜奏摺	雍正七年五月初二日巡察直隶等处农务御史【臣】舒喜谨	奏爲万民欢欣感戴二麦丰茂情形仰祈	睿鉴事窃【臣】一介庸愚荷蒙	皇上鸿恩畀以直隶巡农重任自受事以来几经两 
- 唱名【宋会要】雍熙二年三月十五日,太宗御崇政殿试进士,梁颢首以程试上进。帝嘉其敏速,以首科处焉。十六日,帝按名一一呼之,面赐及第。唱名赐第,盖自是为始。 【宋会要】 选举 宋会要辑稿 选举一三 恩科 即特奏名 恩科即特 
- 朝散大夫给事中知桂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广南西路都钤辖兼经略(下缺),广南西路诸州水陆计度转运使兼本路劝农使朝奉郎尚书司判员外郎(下缺)给事郎守太常(下缺)州兼管勾斩抚事(下缺)圣宋体天法道,钦文聪武。圣神孝德皇帝在位之 
- 泥洹品者,叙道大归。恬惔寂灭。度生死畏。忍为最自守,泥洹佛称上。舍家不犯戒,息心无所害。无病最利,知足最富,厚为最友。泥洹最快,饥为大病,行为最苦。已谛知此,泥洹最乐,少往善道。趣恶道多,如谛知此,泥洹最安。从因生善,从因堕 
-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爾時給孤獨長者於逝多林施多衣物已告諸大衆曰.但是世尊弟子於戒定慧解脫   解脫知見得圓滿者應合禮敬尊重供養無上福田堪銷物利者於我施物隨意受之.   時漏盡人咸作是說我復何能爲 
- ──十七年冬在伦敦讲──一、我之学佛经过我弃家学佛以来二十余年矣,初参禅未悟,诵阅及听讲小乘大乘各经论,积记闻解释之所知,对于宇宙人生各种之事理,颇能满足理智上之要求,信佛之心亦因之益进。然仍继续禅宗之参究,久之在 
- 原夫。文以诠理。理以征心。心正则事行胥匡。仪恭则感物必应。此佛氏之教。必先乎戒学也。戒学乃定慧之首。果能精进於此。则定慧何由而不生耶。宇内说教说禅。亦如稻麻竹苇。究之毗尼一宗。捷於影响。考其旨趣。无非 
-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三十五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八世之一(南岳下前第七世)	(临济) 汝州风穴延沼禅师。(嗣南院)师在郢州李史君衙内度夏。普请大会。 
- 清许葭村著。为作者的书信集。古称书信为尺牍,因古代书简长约一尺故名。由后人整理编排成书,共229篇,分为叙候、庆吊、劝慰、请托、辞谢、索借、允诺、戏谑8类。文辞生动雅丽,曲尽情理,向为尺牍范本。如《复朱鹤汀书 
- 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呪妙经,原题「上清三洞经箓碧霄洞华太乙吏欧阳雯受」,约出于唐代或北宋。《道藏缺经目录》着录「北帝神咒妙经十卷」,疑即此书。今本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主要讲述存神诵咒,施用符箓 
- 大乘佛教经典。全称《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1卷。该经叙述了佛涅槃前3个月,于古印度毗舍离国大林精舍为诸弟子讲述观普贤行的“一实之道”的故事,颂赞了普贤菩萨的东方净土妙国,宣称普贤观行“不入三昧(禅定),但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