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沈麟士传

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祖父沈膺期,是晋朝太中大夫。父亲沈虔之,在宋朝时作乐安县令。

麟士从小聪俊,七岁时,听叔父沈岳谈玄理。宾客散去以后,他能毫无遗漏地复述叔父的讲解。沈岳抚摸着他肩膀说:“如果斯文不断绝的话,希望恐怕是在你这儿了。”长大以后,博通经史,有高尚的情怀。父亲去世,他服丧尽了礼节。丧服期满后,每遇父亲忌日总要流泪十来天。生活贫困,一边织帘一边读书,乡邻们都称他为“织帘先生”。曾经给人做竹器弄伤了手,便流着泪回去了。和他一块儿干活的人问他:“这没什么要紧,何至于就哭起来了?”他回答说:“伤本来并不算疼,但毁伤了父母留给我的身体,心里难过才哭罢了。”曾有一次走在路上,邻居说他穿的鞋是自己的,麟士问:“是你的鞋吗?”就脱下来光着脚回家了。邻居后来找着了自己的鞋,把他的鞋还他,他也只是说:“不是你的鞋吗?”笑一笑把鞋收下了事。

宋元嘉末年,文帝令仆射何尚之抄录编辑《五经》,探访举荐有学问的人,县里推荐麟士应选。他不得已才到京城,尚之接待他很够礼貌。他到了以后,尚之对儿子何偃说:“山野中必定多奇异之士,沈麟士,是黄叔度一流的人士,怎能够玉石不辨呢,你应把他作为老师。”

麟士曾苦于无书读,于是到京都游历,遍观四部图书后,感叹道:“古人是什么样的人啊!”不久便称病回乡,不与人交往。抚养哥哥留下的遗孤,仁义名扬家乡。有人劝他去作官,他回答说:“鱼被钓起来,兽让关进笼子,天下事各有契机。圣人悟性深刻,所以一举一动都有吉兆。我虽然没有高尚的德行,忘世超脱,为什么不能希望逐渐使自己谦退些呢?”于是作《玄散赋》断绝与尘世的来往。太守孔山士征召他作官他不去,同族的徐州刺史沈昙庆、侍中沈怀文、左率沈勃来看望他,麟士都不曾回拜。

他隐居在余不溪吴差山,讲经授徒,来向他求学的有百十来人,各人盖了房舍,住在他近旁,当时人编成一句顺口溜:“吴差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成市。”麟士推重陆机的《连珠》多次为学生讲解。征北将军张永作吴兴太守,请麟士到郡城中去。麟士听说郡府后堂有好山水,是戴安世游吴兴时就着古墓修造的山池,想去看看,于是就去那儿住了几个月。张永想请他作功曹,麟士说:“太守大人恩德及于远方寒士,关心山野之人,因此我就披衤曷扶杖,忘掉疲惫病痛而前来。如果一定要给恶兽画上蛾眉,给粗鄙的人戴上文绣的冠冕,在下虽不才,也要学一学高风亮节之士,只有跳东海一死,也不能接受这像刑戮一样难忍的官禄。”张永就不再勉强他。

太守王奂在升明末年,中书郎沈约在永明年间都上表向朝廷荐举过他,朝廷征召他都不应。他给沈约写信说:“名本是实的附属物,本非我所愿。无心于此,空劳四肢。这样一来,给我好处反带来祸患。”

麟士什么也不追求,一心努力读书,时常傍着几案弹琴,不奏时新的曲调。自己背柴打水,一天的饭吃两天,到老保持操守,读书不倦。遭火灾书被烧掉数千卷。年过八十,还耳聪目明。用旧纸的背面抄录,就着火光仔细书写,又写成二三千卷,装满了几十筐,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他静默养身才得以有这样的好身体。作《黑蝶赋》以寄托情怀,著有《周易》两《系传》、《庄子内篇训》,注《易经》、《礼记》、《春秋》、《尚书》、《论语》、《孝经》、《丧服》、《老子要略》数十卷。梁天监元年(502),与何点同时被征召,又不去赴任。二年,死在家里,年八十五。麟士认为杨王孙、皇甫谧能洞察生死的道理而在办丧事时矫正时弊,就自己写下遗书,上面说:“一咽气就把被子掀掉拿走,拿三幅布来盖尸首。入殓时,把布铺在身子底下,作为入殓的服装。从左右两边反着裹上来,不用再做盖的被子了。不需要沐浴含珠,还用本来的褐衫,原先穿的裤子,总共只要这两件衣服,上面盖件单衣,扎头发的幅巾在下当枕头,棺材里只要这些。像士安那样照《孝经》行事。下葬以后不再立灵位,到四季节气及大小祥祭日,临时在地上铺张席,用清水祭奠。别人家相沿的习惯都要漆棺,如今我不要漆。也不需要招魂幡。衣服一穿好就埋掉,坟墓造得要小,以后附葬的就造得更小点儿埋在一边儿,合葬不合于古制。坟墓上边不要用土堆起来,让上面与地平。王祥死时就是这样。下葬时不需丧车、灵舫、鬼其头面具。不许早晚设置食物。祭奠的规矩,到下葬为止,只需清水一杯。”儿子沈彝遵奉遗教实行,州里乡里人们都称颂感叹不已。

猜你喜欢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七、程颢提出的选拔人才·雍正
  第六十七回 失俭德故人烛隐 庆凯旋大将承恩·蔡东藩
  第十九回 发雄师惨屠骨肉 备丧具厚葬妃嫱·蔡东藩
  卷之一百八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佚名
   第五节 没有故事①·老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八十九·佚名
  卷之四百二十五·佚名
  一百九十六 苏州织造李煦奏采办布疋亏欠缘由并请仍派采办摺·佚名
  第二十三卷 清贡生 (四)·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 叛臣传一·纪昀
  二十六、县府考·包天笑
  王处存传·欧阳修
  九二、齐魏会徐州相王乃魏惠王后元元年·钱穆
  卷六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录卷一太宗帝姓李氏讳世民高祖第二子高祖起义兵拜右领大都督封炖煌郡公徙封赵国公高祖受禅拜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进封秦王海内渐平乃锐意经籍开文学馆以待四方之士杜如晦等十有八人为学士与之讨

  • 韩愈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藉昌黎(今河北通县),每自称昌黎韩愈,所以世称韩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贞元末,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言事,得罪当权者,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宪宗时,他随宰相裴度平

  • 卷三百二十九·列传第二百十七·西域一·张廷玉

        ◎西域一   ○哈密卫 柳城 火州 土鲁番   哈密,东去嘉峪关一千六百里,汉伊吾卢地。明帝置宜禾都尉,领屯田。唐为伊州。宋入于回纥。元末以威武王纳忽里镇之,寻改为肃王,卒,弟安克帖木儿嗣。   洪武中,

  • 卷二·王夫之

    ◎瞿严列传 瞿式耜,字在田,别号稼轩。直隶常熟人。祖景淳,嘉靖甲辰会试第一,官终礼部左侍郎,谥文懿,以理学文章名嘉、隆间。父汝说,官湖广提学副使。式耜恂恂不胜衣,泊然恬雅,临觞遣咏,不与世事相即。而风采骏发,每婴危难,神志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三十八·佚名

    嘉靖四十三年九月庚子朔礼部进大报等祀日册○以大享视牲命成国公朱希忠代英国公张溶镇远侯顾寰尚书杨博董份轮视○壬寅 孝恭章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广宁伯刘允中祭 景陵○旧例官民户口食盐皆计口纳钞自行关支○在

  • 卷五十八·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五十八乾隆二十三年秋七月乙酉朔谕靖逆将军雅尔哈善等与定边将军兆恵合兵相机擒拏霍集占上谕军机大臣曰雅尔哈善等奏称遣总管扎尔善等至鄂根河瞭望未见贼踪又沙雅尔有两路可通库车若

  • 陈继儒传·张廷玉

    陈继儒,字仲醇,松江府华亭人。自幼即聪明异常,能写文章,同郡徐阶特别器重他。长大成人为生员,与董其昌齐名。太仓王锡爵延请继儒去与其子王衡共读书于支硎山。王世贞也非常重视继儒,三吴名士都争着与他结为师友。继儒刚二十

  • 汉纪四十二 孝安皇帝中元初三(丙辰、116)·司马光

    汉纪四十二 汉安帝元初三年(丙辰,公元116年) [1]春,正月,苍梧、郁林,合浦蛮夷反;二月,遣侍御史任督州郡兵讨之。 [1]春季,正月,苍梧、郁林、合浦三郡蛮夷反叛。二月,朝廷派遣侍御史任指挥州郡兵进行讨伐。 [2]郡国十地震。 [2]有

  • 第29章·老子

    【原文】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1)。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2)。为者败之,执者失之(3)。凡物或行或随,或噤或吹,或疆或剉,或培或堕(4)。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5)。【题解】这里老子宣扬“无为”

  • 君人·慎到

    原文:君人者。舍法而以身治。则诛赏予夺。从君心出矣。然则受赏者虽当。望多无穷。受罚者虽当。望轻无已。君舍法。而以心裁轻重。则同功殊赏。同罪殊罚矣。怨之所由生也。是以分马者之用策。分田者之用钩。非以钩策为

  • 杨岐会禅师·惠洪

    禅师名方会。生冷氏。袁州宜春人也。少警敏滑稽。谈剧有味。及冠不喜从事笔砚。窜名商税。务掌课最。坐不职当罚。宵遁去。游筠州九峰(或云潭州道吾)。恍然如昔经行处。眷不忍去。遂落发为大僧。阅经闻法。心融神会。

  • 卷五百八十四·佚名

    △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一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告具寿舍利子,汝今应为欲证无上正等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宣说净戒波罗蜜多。时舍利子,蒙佛教敕承佛神力。先以净

  •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九·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奉 诏译如来语密不思议品第八之余尔时世尊。普告一切众会赞言。善哉善哉。乃谓寂慧菩萨摩诃萨言。寂慧当知。所有如来真实之理。如来正法如来所行。一切世间实难信解

  • 目录·水鉴慧海

    水鉴海和尚六会录目录卷首序(三)卷一住荆州铁佛禅寺语录卷二开荆州天王禅寺语录卷三住扬州地藏禅寺语录开鄂州黄龙禅寺语录住汉阳栖贤禅寺语录卷四住嘉兴金粟山广慧禅寺语录卷五机缘佛事卷六偈卷七赞卷八题跋尺牍卷

  • 我们的心·莫泊桑

    《我们的心》是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作品之一。80年代末期,由于莫泊桑思想上阴郁苦闷与绝望情绪的加强,以及法国文学艺术中颓废倾向对他的影响,不仅他的作品中的批判力量锐减,而且他观察研究社会现

  • 本心斋疏食谱·陈达叟

    亦名《疏食谱》。素食谱录。宋陈达叟撰。1卷。达叟号本心翁,清漳(今河北广平东北)人。前有自序,称:“本心翁斋居宴坐,…客从方外来,竟日清言,各有饥色。呼山童供蔬馔,客尝之,谓无人间烟火气。问食谱,予口授二十品,每品赞十六字,

  • 金壁玄文·廖瑀

    宋代廖瑀撰,风水著作。

  • 亡友鲁迅印象记·许寿裳

    许寿裳与鲁迅有长达三十五年的交谊。自留学日本起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异骨肉。鲁迅去世后,许寿裳曾陆续撰写多篇回忆鲁迅的文章,资料翔实,理解深切,文笔生动,是研究鲁迅和我国现代文学史的珍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