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十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爾時給孤獨長者於逝多林施多衣物已告諸大衆曰.但是世尊弟子於戒定慧解脫

  解脫知見得圓滿者應合禮敬尊重供養無上福田堪銷物利者於我施物隨意受之.

  時漏盡人咸作是說我復何能爲此衣故自顯其身.是時學人復作斯念我輩有餘輕

  結未盡於斯施物理不合受.異生之流亦爲此說我輩咸爲具縛所拘誠簡希望.竟無

  一人受此衣物.諸苾芻以緣白佛.佛告諸苾芻豈非汝等作如是念爲求解脫來至我

  所修淨行耶.唯然大德。佛言.我今聽許諸有發心求涅槃人來詣我所修淨行者所著

  衣服價直百千兩金.所住房舍價直五百.所噉飲食六味具足.此等供養悉皆銷受。汝

  諸苾芻須知有五種受用.一者爲主受用二者父母財受用三者聽許受用四者負債

  受用五者盜賊受用.阿羅漢者是主[一]受用.諸有學人是父母財受用.淳善異生常修定

  誦不破戒人是聽許受用.懶惰懈怠之流是負債受用.諸破戒人是盜賊受用.我元不

  注:

  [一]原刻作自.今依麗刻改.

  ********************

  許破戒苾芻合得受用一掬之食.亦復不許以一足跟蹈寺中地.由是我今聽諸苾芻

  若得施物大衆應分。

  具夀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如世尊說若諸苾芻作衣已竟羯恥那衣已出於三衣中

  隨離一衣異界而住除得衆法得泥薩祇波逸底迦罪者.大德道行苾芻未知齊何是

  衣勢分.佛言如生聞婆羅門所種七菴沒羅樹一樹相去七尋華果茂盛中閒總有四

  十九尋是行苾芻衣勢分量。大德若住苾芻衣之勢分復齊幾何.佛言周圍但齊一尋

  若坐若立及以臥時皆至一尋。大德且如苾芻在於兩界中閒而臥衣齊幾何.佛言乃

  至衣之一角未離身來名不離衣。

  具夀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僧伽胝衣條數有幾.佛言有九。何謂爲九.謂九條十一條

  十三條十五條十七條十九條二十一條二十三條二十五條.其僧伽胝衣初之三品

  其中壇隔兩長一短如是應持.次之三品三長一短.後之三品四長一短.過是條外便

  成破納。大德復有幾種僧伽胝衣.佛言有三種.謂上中下.上者豎三肘横五肘.下者豎

  ********************

  二肘半横四肘半.二內名中。大德嗢呾羅僧伽胝衣條數有幾.佛言但有七條.壇隔兩

  長一短。大德七條復有幾種.佛言有其三品謂上中下.上者三肘.下各減半肘.二內名

  中。大德安呾婆娑衣條數有幾.佛言但有五條.一長一短。大德此有幾種.佛言有三謂

  上中下.上者三五肘.中下同前。〈僧伽胝者譯爲重複衣.嗢呾羅僧伽者譯爲上衣.安呾婆裟者譯爲內

  衣.西國三衣並皆刺葉令合.唯獨東夏開而不縱.詳觀律檢實無開法.長作條絇甬垂臂外露現胸臆曾不掩肩.

  斯則正是遮條著脫誰代當過.行之日久卒諫罕從.至如施絇著紐被服軌儀廣如餘處.〉佛言.安呾婆娑復

  有二種.何謂爲二.一者豎二肘横五肘.二者豎二横四.此謂守持衣最後之量.此最下

  衣量限蓋三輪。〈上但蓋臍.下掩雙膝.若肘長者則與此相當.如臂短者不及于膝.宜依肘長爲準.〉若衣方

  圓滿一肘者卽是分别衣中極少之量.如不守持分别俱犯捨墮.如其寬中不滿長中

  過者.此卽不勞分别直爾持畜。

  [一]行有犯鉢白二三十三

  若苾芻或苾芻尼若衣若鉢若網絡銅盞腰絛隨是一一沙門資身之具犯捨墮者.此

  注:

  [一]原刻缺此目.今加.

  ********************

  中長鉢應可捨與僧伽.應如是捨。先可差行鉢苾芻.若不具五法卽不應差.設令差者

  應捨.何者爲五.謂愛恚怖癡行與不行不能辯了.若異此者是則應差。始從敷座.乃至

  問汝某甲能與僧伽行有犯鉢不.彼答言能.次一苾芻應先作白方爲羯磨.

  大德僧伽聽.此苾芻某甲能與僧伽作行有犯鉢人.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

  伽今差此苾芻某甲爲行有犯鉢人.白如是。

  〈羯磨準白成。〉

  佛言.行有犯鉢苾芻所有行法我今當說.其行鉢苾芻衆和合時應爲告白.諸大德.明

  日我爲僧伽行有犯鉢.諸具夀各各盡須持鉢來集。至明日已僧伽盡集.時彼苾芻持

  有犯鉢上座前立.讚美其鉢白上座曰.此鉢光淨圓滿堪用須者應取.若上座取者卽

  持上座鉢行與第二上座.如是展轉乃至行終。如上座不須此鉢.應與第二上座.正與

  第二上座時其第一上座方更索者第一第二索時亦不須與.三索方與.僧伽上座犯

  惡作罪.應須說悔。如是乃至最下座三索方與.準上座應知應須說悔。如是行時至於

  ********************

  行末所得之鉢宜應授與犯捨苾芻.報言此鉢不合守持亦不應棄徐徐受用.乃至破

  來常須護持。行有犯鉢苾芻不依行者得越法罪。

  佛告諸苾芻.持有犯鉢苾芻所有行法我今當說行乞食時以有犯鉢盛好囊中.其守

  持者置之餘袋.若得精好飲食安有犯鉢.麤者置守持器中.其有犯鉢置在一邊.其守

  持器常可用食若洗若曝若熏.或時涉路斯有犯鉢皆好安置乃至其破.若此苾芻持

  有犯鉢所有行法不依行者得越法罪。

  此中且論捨鉢之法.若更有餘長衣等事應對分明.知法之人捨此犯物應如是說.此

  是我物犯泥薩祇.捨與具夀應隨意用。犯捨苾芻可爲閒隔.此言閒者謂是經一明相

  或經二明相.應持此物還彼苾芻告言具夀可隨意用。次彼苾芻所有泥薩祇波逸底

  迦及不敬教波逸底迦諸有方便突色訖里多對一苾芻如法說罪.應如是說.具夀存

  念.我苾芻某甲犯泥薩祇波逸底迦及不敬教波逸底迦諸有方便突色訖里多.我今

  對具夀前說露其罪我不覆藏.由發露說罪故得安樂.不發露說罪不安樂。問言汝見

  ********************

  罪不.答言見。將來諸戒能善護不.答言甚善護。第二第三亦如是說.末後應言奧箄迦.

  答曰娑度。次後苾芻應於其物或守持分别或捨施人勿起疑惑。如於此物不爲閒隔.

  設得餘物咸同捨罪。若苾芻及苾芻尼若鉢若衣犯泥薩祇波逸底迦此衣不捨不爲

  閒隔不說悔.得餘物時咸得捨罪.由前犯物染續生故。若衣已捨復爲閒隔罪已說悔.

  得所餘物悉得無犯。

  具夀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如世尊說苾芻應畜十三資具衣者當云何畜.佛言應須

  一一牒名守持。何謂十三.一僧伽胝〈譯爲重複衣.〉二嗢呾囉僧伽〈譯爲上衣.〉三安呾婆娑〈譯

  爲下衣.此之三服皆名支伐羅.北方速利諸人多名法衣爲袈裟.乃是赤色之義.非律文典語.中方皆云支伐羅.〉

  四尼師但娜〈臥敷具也.〉五泥伐散娜〈裙也.〉六副泥伐散娜〈副裙.〉七僧脚欹迦〈卽是掩腋衣也.

  古名覆膊.長蓋右臂定匪真儀.向使掩右腋而交搭左臂.卽是全同佛制.又復流派自久漫造祇支.繁費雖多未

  聞折中.旣違聖檢自可思愆.雖復目擊明文仍恐未能除改.改謂改其覆膊除乃除却祇支耳.廣如别處.〉八副

  僧脚欹迦〈副掩腋衣.〉九迦耶褒折娜〈拭身巾也.〉十木佉褒折娜〈拭面巾也.〉十一雞舍鉢喇底

  ********************

  揭喇訶〈剃髮衣.謂披著剃髮.〉十二建豆鉢喇底車憚娜〈遮瘡疥衣.〉十三鞞殺社鉢利色伽羅.〈藥

  資具衣也.〉攝頌曰.

  三衣.幷臥具.  裙二.帔有兩.    身.面巾.剃髮.  遮瘡藥直衣。

  斯等諸衣應如三衣牒名守持.應云.此臥敷具我今守持已作成衣是所受用.第二第

  三亦如是說.餘皆準作。大德此十三資具衣外有餘長衣此欲如何.佛言.十三衣外自

  餘長衣應於二師及餘尊類而作委寄.應持其物對餘苾芻作如是說.具夀存念.我某

  甲有此長衣未爲分别是合分别.〈舊云說淨者取意也.〉我今於具夀前而作分别.以鄔波

  馱耶作委寄者我今持之。第二第三亦如是說。〈此中但云於其二師而爲委寄.意道彼師之衣.表

  其離著無屬己之累.然亦不須請爲施主.律文但遣遙指卽休不合報知.其人若死餘處任情.但有如此一途分

  别衣法.更無展轉真實之事.設有餘文故非斯部之教.凡言委寄者欲明其人是可委付也.〉佛告鄔波離.於

  障難時有其六事心念得成.一謂守持三衣二捨三衣三分别長衣四捨别請五作長

  淨六作隨意。

  ********************

  具夀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不割截衣頗得守持不.佛言不合.必有他緣此亦合得。大

  德不割截衣頗得著用入村城不.佛言不合.必有他緣此便合得。大德不割截衣頗得

  著入外道出家人舍不.佛言不合.必若其人出向外者亦得。大德不割截衣如何守持.

  佛言如是守持.應云我某甲有此衣財我今守持.是我所望當爲七條壇隔兩長一短.

  必無别緣我當浣染割截縫刺是所受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五條準此。〈若有白絹白布

  擬作下二衣.緣中迫促未暇爲者.縱令白色衣段亦得守持.若其染色縵條灼然是合.又在壇場內守持衣時可

  就身上捉衣.此亦無過.文能誦得者善.書紙讀之亦得.又復求寂之徒縵條是服.而有輒披五條深爲罪濫.神州

  之地久扇斯風.此成非法勿令披著也.〉

  下明略教法

  爾時佛在拘尸那城壯士生地娑羅雙樹閒臨欲涅槃.告諸苾芻曰.我先爲汝等廣已

  開闡毗奈耶教而未略說.汝等今時宜聽略教.〈梵云僧泣多毗奈耶.〉且如有事我於先來

  非許非遮.若於此事順不清淨違清淨者此是不淨卽不應行.若事順清淨違不清淨

  ********************

  者此卽是淨應可順行。問.何意世尊將圓寂時說斯略教。答.大師滅後乃至聖教未沒

  已來無令外道作斯譏議世尊旣是具一切智世閒有事不開不遮諸弟子輩欲如何

  行.爲遮斯難遠察未來利益故制.又復欲令聲聞弟子於事無礙得安樂住是故須說。

  如世尊說若事順不淨違淨有順淨違不淨應行不行者.未審此言有何義意。答.若有

  事物佛先非許非遮今時若作俗生譏論者.此是不淨卽不應行。何者是耶.且如西方

  諸處時人貴賤皆噉檳榔藤葉白灰香物相雜以爲美味.此若苾芻爲病因緣冀除口

  氣醫人所說食者非過.若爲染口赤脣卽成不合。又如赤土染衣亦是先來非遮非許.

  今時著用同外道服生俗謗說.此卽合遮理不應用。〈東夏黄衣事同於此.〉又如有事亦非

  許非遮今時受用人無譏議.用之無犯。卽如腰絛佛說三種餘非許遮.此外諸帶用繫

  腰時人[一]無見恥此亦無過。又如佛說染物八大色許用三種謂青泥赤色.青泥如事可

  識.赤者謂是菩提樹皮.然餘染色根葉華果非許非遮.今見有人將餘赤皮乾陀等類

  及以龍華充染色時人無譏議用之非咎皆是清淨。〈佛唯開匙元不說筯.今時用者是略教開.[二]

  注:

  [一]此字依麗刻加.

  [二]原刻作經.今依麗刻改.

  ********************

  堂上高牀加趺坐食此乃咸非略教所許.但行之旣久固是難言.〉又如佛說有三種物可用洗手一

  是鹹鹵土二是乾牛糞三是澡豆.此是開聽.如夜合樹華木串皂莢澡豆之類咸堪洗

  沐.旣非遮許無毒無蟲用之非過。諸如此類.思察應行。〈其五分律於食法中有說略教.舊來諸

  人不名爲略教亦未閑深旨.然文與此殊.近者親檢五分梵本與此有部一無别處.但爲前代譯有參差致使其

  文有異.冀後之學者極須諦察.審觀教意不得雷同.〉

  具夀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總有幾法能攝毗奈耶。佛言.大略言之有其三法.云何爲

  三.謂單白白二白四.若廣說者有百一羯磨。大德百一羯磨中單白白二白四數各有

  幾.佛言.[一]單白羯磨有二十二.白二羯磨有四十七.白四羯磨有三十二。言單白二十二

  羯磨其事云何.一謂差屏教人白.二問障法白.三褒灑陀白.四褒灑陀時一切僧伽皆

  有罪白.五褒灑陀時一切僧伽於罪有疑白.六隨意時白.七作隨意時一切僧伽皆有

  罪白.八作隨意時一切僧伽於罪有疑白.九作隨意時衆中諍罪白.十作隨意時衆中

  決定罪白.十一僧伽夏安居日白.十二守持亡人物白.十三守持掌亡苾芻資具人白.

  注:

  [一]失譯大沙門百一羯摩法序云.白羯磨二十四.白二四十七.白四三十.西藏所傅同.

  ********************

  十四出羯恥那衣白.十五說他麤罪白.十六與具夀實力子衣白.[一]十七對面輕毁白.十

  八假託輕毁白.十九與作學法白.二十於學家與作捨學法白.二十一覆鉢白.二十二

  仰鉢白。白二羯磨四十七者其事云何.一結小界壇白二.二結大界白二.三結不失衣

  界白二.四褒灑陀時不能來白二.五癲狂白二.六差作隨意人白二.七差分臥具人白

  二.八結淨廚白二.九處分衣物將作羯恥那衣白二.十張羯恥那衣人白二.十一付羯

  恥那衣人白二.〈下是總差十二種人所有白二羯磨.〉十二差分房人白二.十三分飯人白二.十

  四分粥人白二.十五分餅果人白二.十六分諸有雜物人白二.十七藏器物人白二.十

  八藏衣人白二.十九分衣人白二.二十藏雨衣人白二.二十一分雨衣人白二.二十二

  雜驅使人白二.二十三看檢房舍人白二.二十四簡平正人白二.二十五重簡人白二.

  二十六傳付諍人白二.二十七行法籌白二.二十八觀造小房地白二.二十九觀造大

  寺地白二.三十令苾芻詰事白二.三十一不離僧伽胝衣白二.三十二與營作苾芻臥

  具白二.三十三行有犯鉢白二.三十四告諸俗舍白二.三十五苾芻尼作不禮白二.三

  注:

  [一]本書卷五.次二種皆作白四羯磨.

  ********************

  十六教授苾芻尼白二.三十七觀行險林白二.三十八畜門徒白二.三十九畜無限門

  徒白二.四十畜杖白二.四十一畜網絡白二.四十二於五年中同利養别長淨白二.四

  十三與式叉摩拏二年學六法隨法白二.四十四作淨行本白二.四十五與笈多共兒

  同室宿白二.四十六許苾芻尼與俗親往還白二.四十七受日出界外白二。白四羯磨

  有三十二者其事云何.一受近圓白四.二與外道四月共住白四.三解大小界白四.四

  僧伽先破今和合白四.五僧伽和合長淨白四.六諫破僧伽白四.七諫助破僧伽白四.

  八諫欲瞋癡怖人白四.九諫麤惡語白四.十作令怖白四.十一折伏白四.十二驅擯白

  四.十三求謝白四.十四遮不見罪白四.十五不悔罪捨置白四.十六不捨惡見捨置白

  四.十七與遍住白四.十八復本遍住白四.十九重收根本遍住白四.二十意喜白四.二

  十一出罪白四.二十二與憶念調伏白四.二十三與不癡調伏白四.二十四與求罪性

  白四.二十五驅擯求寂白四.二十六收攝白四.二十七諫隨遮苾芻尼白四.二十八諫

  與苾芻尼雜住白四.二十九諫遮别住白四.三十犯波羅市迦人授其學法白四.三十

  ********************

  一違惱衆教白四.三十二嘿惱衆教白四。

  復次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且如百一羯磨中幾有欲幾無欲.佛言鄔波離咸皆有欲

  唯除結界。大德百一羯磨中幾是四衆所作.幾是五衆所作.幾是十衆所作.幾是二十

  衆所作.世尊告曰.限四十衆爲苾芻尼作出違八敬法.二十衆謂是苾芻出罪.十衆者

  謂受近圓.五衆者謂邊方近圓及隨意事.四衆者謂作所餘事。大德所言羯磨者其義

  何也.佛言.所由之事謂卽是因.爲彼作法名爲羯磨。大德仍於此言未了其義.佛言.如

  爲其事而作羯磨此是因具.以言秉白爲羯磨。大德言令怖羯磨者其義何也.佛言.此

  是羯磨準事立名.然此苾芻好爲鬬諍與作令怖羯磨者意欲令彼怖懼更不造惡.故

  此名爲令怖羯磨.於諸羯磨準此應知。大德言毗奈耶者以何爲體.云何爲所緣.云何

  爲依處.云何爲因具.云何爲生起.云何爲自性.云何爲果報.如是七要願爲宣說.佛告

  鄔波離.文字經卷以之爲體.如說修行爲所緣事.身語意業以爲所依.所秉羯磨以爲

  因具.說悔罪犯名爲生起.所有諸罪以爲自性.生天解脫以爲果報。佛告鄔波離.是爲

  ********************

  百一羯磨.若秉法住世卽知佛法未滅世間.爾時鄔波離及諸大衆聞佛說已歡喜奉

  行。

  攝頌曰.

  屏問.對衆問.  長淨.識罪.疑. 隨意.識罪.疑.   諍罪.及決定.

  安居.持死衣.  持亡.出羯恥.  謗他罪.與衣.    及二輕毁事.

  仰鉢亦單白.   授學法.及捨.  覆鉢爲單白.    二十二應知。

  〈右是單白攝頌了.〉

  結壇場.大界.  不失衣.長淨.  隨意.分臥具.    五種結淨廚.

  處分羯恥那.   差張衣.付衣.  下有十二人     皆是分物者.

  房飯粥餅果   雜物藏器衣   藏雨衣分衣     雜使看房舍.

  簡.重簡.傳付.  行籌.觀小房.  大寺.詰事人.    不離.與敷具.

  行鉢.告諸俗.  尼不禮.教授.  觀[一]險.畜門徒.  無限.畜杖.絡.

  注:

  [一]原刻作檢.今依麗刻改.

  ********************

  五年同利養.  與式叉.本法. 開許笈多尼  共兒同室宿.

  尼得往俗家.  受日出界外.  白二四十七  皆準白可知。

  〈右是白二攝頌了.〉

  受近圓.共住.  解界.先破和. 長淨.諫破僧. 幷諫助伴類.

  諫欲瞋癡人.  麤惡語.令怖. 折伏.擯求謝. 不見.悔.捨遮.

  遍住.復本.重. 意喜.幷出罪. 與憶念.不癡. 求罪.擯求寂.

  收攝.諫隨遮.  雜住.幷别住. 授學.兼違教. 嘿惱.三十二。

  〈右是白四攝頌了.

  右此羯磨言百一者.蓋是舉其大數.於大律中檢有多少不同.乃是以類相收無違妨也.又復聖許爲單白成

  爲白二白四成.據理相應.通融可足.比由羯磨本中與大律二百餘卷相勘.爲此尋檢極費功夫.後人勿致遲

  疑也.〉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十

  ********************

猜你喜欢
  上海佛法僧园法苑之新建设·太虚
  卷第七·佚名
  显识论·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佚名
  三报论译文·慧远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八·澄观
  卷第四十二·佚名
  大乘宝要义论 第三卷·佚名
  卷第五·晦翁悟明
  不厌乐禅师语录卷三·道乐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十三·隐元
  大吉义神咒经卷第三·佚名
  卷四百七十七·佚名
  第七卷·佚名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缘起·密云圆悟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十八家诗抄·卷十·曾国藩

      李太白七古一百五十七首  远别离  远别离,古有黄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

  • 闲适四 古调诗五言七言 凡五十七首·白居易

    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作  太原一男子,自顾庸且鄙。老逢不次恩,洗拔出泥滓。既居可言地,愿助朝廷理。伏阁三上章,戆愚不称旨。圣人存大体,优贷容不死。凤诏停舍人,鱼书除刺史。置怀齐宠辱,委顺随行止。我

  • 天台续集别编巻一·李庚

    宋 林表民 编登台州城楼夏 竦【字子乔文庄公】楼压荒城见逺邨倚防衣袂拂苔纹猿啼晚树枝枝雨僧下秋山级级云招客酒旗临岸挂灌田溪水凿渠分洞中应有神僊窟缭乱红霞出紫氛桐栢观鸟道寒藤结洞门苍藓深楼台在山半松桧出

  • 卷三百九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九十六草类【附莎 芜 蓬 茅 蓍 蓂 鳬葵 瓦松】五言古细草          【梁】元 帝依阶疑緑藓傍渚若青苔漫生虽欲遍人迹防应开树中草         【梁】萧

  • 跋·赵执信

    因园集跋今年秋重谒赵秋谷夫子於因园而夫子病目弥甚不作诗六年矣从仲君羮梅得夫子手定平生诗藁分十三集假归録副未及校而羮梅遽索原本以去岁寒无事乃校一过曩夫子手书济南竹枝及宿法庆寺二律皆不在盖所删多矣乾隆辛酉

  • 卷十四·本纪第十四·宣宗上·脱脱

        ◎宣宗上   宣宗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讳珣,本名吾睹补,显宗长子,母曰昭华刘氏。   大定三年癸未岁生,世宗养于宫中。十八年,封温国公,加特进。二十六年,赐今名。二十九年,进封丰王,加开府仪同三司,

  • 卷二十四·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二十四 【起癸丑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尽壬戊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凡十年 【癸丑】三十二年春正月戊寅朔日有食之隂云不见【日食不见有顷大雪百官表贺因奏谢郊

  • 宣劫世品第九·佚名

    佛言:族姓子。乃往过去久远之世。不可计会无能称载。长远悬旷不可议劫。尔乃有佛名栴檀香如来至真等正觉。而出乎世。世界曰香土。劫号上香。其佛寿命千二百六十八万六千岁。其声闻众亦八百六十八万六千人。诸菩萨众不

  • 致中国佛教会书(三通)·太虚

    一敬复者:承询班师请定释尊纪念日,虚意可定国历五月月圆日为佛教纪念日,以开会、献花、演讲等新仪式举行纪念;而四月初八等降生、出家、成佛、涅槃等,可仍旧贯。(见海刊十八卷六期)二中国佛教会公鉴:敬启者:顷晤宁波徐专员,倾谈

  • 卷六十三·佚名

    释信谤品第四十一之下【经】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应好摄身、口、意业,无受如是诸苦!或不见佛,或不闻法,或不亲近僧,或生无佛世界中,或生人中堕贫穷家,或人不信受其言!”须菩提白佛言:“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二十二·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一切仪成就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十九之余  尔时圣虚空藏菩萨摩诃萨。从自部出生已。所有一切如来等一切胜愿。皆悉圆满。说此一切义成就

  • 卷第十三·佚名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十三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非问分念处品第六行一道。众生清净。远离忧悲。灭尽苦恼。得证涅槃。断除五盖。修四念处。何谓一道。独处闲静乐于精勤。不乐诸业。不乐非业。不行无义语。

  • 大乘庄严经论 第一卷·无著

    大乘庄严经论 第一卷太子右庶子安平男臣李百药奉 敕序臣闻。天帝受无上之法。景福会昌。轮王致正真之道。神祇合德。是则圣人执契。玄化潜通。至诚所感。冥功斯应。皇情西顾。法海东流。如开洪范之图。似得圆

  • 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佚名

    远孙沙门慧印校订师讳本寂。泉州莆田黄氏子。少业儒。年十九往福州灵石出家。二十五登戒。寻谒洞山。山问。阇黎名甚么。师曰本寂。山曰。向上更道。师曰不道。山曰为什么不道。师曰。不名本寂。山深器之。自此入室。

  •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二·佚名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尔时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大德。如世尊说。大世主乔答。弥由其爱乐八敬法故。便是出家及受近圆。成苾刍尼性者。大德。余苾刍尼众欲遣如何。佛告邬波离。余苾刍尼若先出家未受近圆。可随次第如常

  • 先唐文·严可均

    《先唐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1卷,是一部先唐文章总集。其对于研究先唐一代的历史、文化、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 御定小学集注·朱熹

    六卷。宋朱熹撰,明陈选注。陈选字士贤,临海人。天顺六年 (1340)进士。官至广东布政使。追赠光禄寺卿,谥恭愍。是书成于淳熙十四年(1187)。凡内篇四:曰《立教》、曰《明伦》、曰 《敬身》、曰 《稽古》; 外篇二: 曰《

  • 伤寒医诀串解·陈修园

    清·陈修园撰。约成书于1823年。全书5. 2万字。书凡6卷。该书自太阳篇始, 至厥阴病终, 对仲景原文, 详为阐发。其注释发挥有如下特点: ①综贯衍绎, 诠解伤寒。其对《伤寒论》原文,不是随文顺演, 逐条注释, 而是采用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