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

沙弥  系         府  县人    年   月   日  时生     年   月   日 时出家剃染受沙弥戒和尚讳  号   系府  县族姓子          年月  日  时生       年出家为沙弥   年  月  日   时受具足戒阿阇棃讳   号     系 府    县族姓子       年 月  日  时生       年出家为沙弥   年  月  日   时受具足戒同师禀得戒贤者

○沙弥学戒仪轨颂音释

罗睺罗

此云覆障。亦云执日。

缦衣

缦者。总为一幅。并无坛隔割截之相。凡受十戒者。皆着此衣。今以法末人讹。不解沙门所宜之服。至令沙弥披着此比丘五条七条之衣。故百一羯磨云。求寂之徒。缦条是服。而有辄披五条。深为罪滥。神州之地。久扇斯风。此成非法。勿令披着也。

翻者。谓翻译彼西国之言。而为此方东华之语。

六和敬

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

四大

一切众生。具此四大。一地。二水。三火。四风。坚属。地湿属水。暖属火。动属风也。

六情根

眼。耳。鼻。舌。身。意。

三德

法身。般若。解脱。

四辩才

捷疾辩。广大辩。甚深辩。无尽辩。

念慧

身。受。心。法。四念处也。

除盖

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盖。疑盖。

五根力

一信。二精进。三念。四定。五慧。

如意足

一欲。二精进。三心。四思惟。

六通

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

七觉意

一择法。二精进。三喜。四除。五舍。六定。七念。

八王道

一正见。二正思惟。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

三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

九种禅

一自性禅。二一切禅。三难禅。四一切门禅。五善人禅。六一切行禅。七除烦恼禅。八此世他世乐禅。九清净净禅。此九禅。菩萨乃得之。

十力智

一是处非处智。二业智。三定智。四根智。五欲智。六性智。七至处道智。八宿命智。九天眼智。十漏尽智。此十智。唯佛乃具也。

三恶道

地狱。饿鬼。畜生。

堰渎

上音燕。以物壅水也。下音读。江河淮济也。又沟也。

音恳。开辟锄垦。伤物也。

翻字去声。贱买贵卖也。

音洽。亲近也。玩熟也。

音泰。借也。施也。

音位。馈赠也。

盥漱

上音管。下獀字去声。

墙字入声。

澡豆

一切大小豆为末。以澡除垢腻也。

抖擞

上音斗。下音叟。

畔睇

此云礼敬。旧谓之和南。

音举。藏也。

七七寻

八尺为一寻。沙弥不白师。得在界中四十九寻内经行。不犯。

音塔。

喷嚏

上[喷-卉+土]字去声。下音帝。

洟唾

上音剃。鼻液也。下拖字去声。口液也。

卿字上声。

休字去声。

音存。

七遍

登厕。洗净。去秽。净手。各念咒七遍。其咒备在诸经日诵。并诸余处。

分卫

即乞食也。

伽陁  梵语伽陁。此云颂。谓是佛所说颂。若读诵时有大威力。或至河池泉井处。洗浴饮水之时。或暂於树下偃息。取凉而去。或止客舍。或入神堂。及坛场地。践佛塔影。或时自影障蔽尊容。或大众散时。或人城聚落。或礼拜尊仪。或每食罢时。或洒扫塔寺等事。皆须口诵伽陁。奉行获福。若故心违慢。咸悉得罪。伽陁曰。

世间五欲乐  或复诸天乐  若比爱尽乐  千分不及一  由集能生苦  因苦复生集  八圣道能超  至妙涅盘处  所为布施者  必获其义利  若为乐故施  后必得安乐

凡每食罢时。或诵饭食已讫偈。及所为布施者偈俱得。准如律教。若苾刍。苾刍尼。求寂男。求寂女。食了之时。皆须诵持欹拿伽他(即上偈颂)。随於静处。或坐或立。或可经行。先诵小经一纸。半纸。次诵伽他。诸以寺舍房宇布施众僧。造寺之主。及护寺天神。国主百僚。师僧父母。因缘眷属。及一切众生。若先亡者。愿生西方。见阿弥陀佛。或生兜率天。见慈氏如来。脱屣尘劳。悟无生忍。其现存者。愿无病长寿。福智庄严。愿我自身。无诸障恼。常持净戒。不犯尸罗。於小罪中。心生大惧。於所犯罪。悉皆发露。尽未来际。不失信心。逢善知识。愿生中国。离於八难。常存正见。至求解脱。恒与众生。作不请之友。即以此福。并施一切。同出有流。证无上果。若於每日。不作此念诵发愿者。是懈怠人。不销信施。

○音释

瞿昙

华言纯淑。

剎帝利

此是世界始成。最初之王也。故相承为姓。谓其尊贵自在有大势力刚强难伏也。义翻田主。

三慧

闻。思。修也。

四德

常。乐。我。净。

三障

烦恼障。业障。报障也。

十二恶律仪

屠儿。魁脍。养猪。捕鱼。猎师。网鸟兽。捕蛇鼠。贩猪鸡。咒龙。盗贼。捕贼。狱吏。

同证择灭

择谓拣择。灭谓断灭。以无漏智拣择力。断诸烦恼。而显涅盘真理。名为择灭。佛弟子众。同证此理。故云同证择灭也。

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也。

六识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三轮

不见自能施。不见人受施。不见所施之物。名三轮体空也。

三途

地狱。饿鬼。畜生。

檀度

檀是梵语。华言施。谓菩萨以布施度生。又人悭贪。即为说布施之法而度之。

二种资粮

谓菩萨欲证佛果。必藉福智二法。以为资助也。

猥媟

上音委。鄙也。下音屑。污也。嬻也。

黄门

谓无男根者。令主禁中之门。故曰黄门。律有五种。皆曰黄门。谓生。犍。姤。变。半也。

二根

谓一身具男女二根。

无根

谓无男女根也。

伊罗钵罗

华言极臭树。谓此龙往昔在迦叶佛时出家作比丘。损此臭树叶。故堕龙中。头生臭树。受大苦恼。因以为名。

四等

慈悲喜舍。

八音

佛有八音。一极好。二柔软。三和适。四尊慧。五不女。六不悞。七深远。八不竭。

五阴

谓色受想行识。能阴蔽众生真性也。

五欲

色声香味触也。又财色名食睡也。

五道

天。人。地狱。饿鬼。畜生。

五停心

修不净观停贪。慈悲观停瞋。数息观停散乱。因缘观停愚痴。念佛观停恶业障。

六衰

眼耳鼻舌身意。为色声香味触法所衰也。

五众人

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

四趣

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薯蓣

上音孺。下音预。山药也。

卑郢切。音丙。除也。又蒲明切。音平。所以蔽也。亦僻处也。

七宝

金。银。琉璃。颇梨。砗磲。玛瑙。赤珍珠。

八不思议神通

一化作小身。二化作大身。三化作轻身。四变化自在。五能作主。六能远到。七能动地。八随所欲尽得。

六欲天

一四王天。二忉利天。三夜摩天。四兜率天。五化乐天。六他化自在天。

平字入声。开也。启也。

音捉。削也。

词字上声。臿也。

磊字去声。耕田曲木也。长六尺六寸。

占相

占。数也。黄帝占数而知阴阳五行也。相是相法。观察以知寿夭穷通也。

音无。祝也。男曰巫。女曰觋。祝神人也。

溺罐

上尧字去声。小便也。

历数

黄帝造历。以明岁时气节之数也。

评议

上音平。平言品论也。下音异。谪也。定事之宜也。

驰骋

上音池。下称字上声。

音泰。借也。施也。

赠遗

下音位。馈赠也。

音。梭。

辖。结。二音。慧也。

五神通

其六通中。除漏尽通。是也。

猜你喜欢
  中本起经卷上·佚名
  书 赠 海 定·太虚
  菩提行经卷第四·龙树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六·湛然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十二(论本第四十四五六七八九五十)·窥基
  甲子中秋佛学院同人赏月记·太虚
  佛地经论卷第五·佚名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卷上·佚名
  复江易园居士书·太虚
  第二十七卷·佚名
  南岳单传表后序·弘储
  卷二十八·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六·唐慧琳
  刹利依止轮相品第八·佚名
  答潘圆音问(八则)·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嵗时杂咏巻十一·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寒食上【古诗】咏寒食鬬鸡秦王教杜 淹寒食东郊道扬韝竞出笼花冠初照日芥羽正生风顾敌心知勇先鸣觉气雄长翘频埽阵利距屡通中飞毛遍緑野洒血散芳丛虽然百战胜防自不论功驩州风景不作寒食沈佺期海外无寒

  • 巻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元音卷五虞集【字伯生号邵庵蜀郡人翰林学士】题商德符华山图昔祠云台馆行穿御阶栢夕隂岚气深重碧照行客独访张超谷渐觉岩险迫冰生玉井头日射仙掌侧岂无铁锁悬翻身若飞鹘恐烦华隂令不奈昌黎伯王事况有程车

  • 李贺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昌谷(今河南省宜阳县)人。唐皇室远支。因父亲名晋肃,“晋”、“进”同音,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堵塞了仕进之路,仅作过几年奉礼郎( 管宗庙祭祀司仪一类事务的从九品小官 )。他对这种低微的

  • 卷三百四 列传九十一·赵尔巽

      张照 甘汝来 陈惪华 王安国 刘吴龙杨汝穀 张泰开 秦蕙田 彭启丰 梦麟   张照,字得天,江南娄县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南书房行走。雍正初,累迁侍讲学士。圣祖训士民二十四条,世宗为之注,题曰圣谕广训,照

  • 卷三·庞元英

      上御大庆殿会朝,始用新仪。开大庆门,张旗帜。兵部设黄麾仗五千人,夹门填街。太仆列五辂,殿中省舆辇伞扇。又复故事,陈天下贡物。百官冠服,分为七等,皆有司新制。不佩剑,不脱屦舄。中书侍郎押方镇表案,中书令读。给事中押祥

  • 第九十三回 端门街陈戏示番夷 观澜亭献诗逢鬼魅·蔡东藩

      却说高昌王曲伯雅,及伊吾吐屯没等来朝行在,由炀帝特设观风行殿,召入赐宴;此外如蛮夷使臣,陪列阶庭,差不多有一二千人。炀帝命奏九部乐,并及鱼龙杂戏,备极喧阗。宴罢散席,复搬出许多绢帛,遍赐夷人,不过博得几声万岁的欢呼,又

  • 三十七 内务府等衙门奏曹寅李煦捐修行宫议给京堂兼衔摺·佚名

    康熙四十四年闰四月初五日 总管内务府等衙门谨奏:为钦遵上谕事。 康熙四十四年闰四月初三日,乾清门侍卫马武、御前侍卫五十,传谕大学士、内务府总管、吏部:前经降旨:命盐商修建宝塔湾之塔,后立即建成。而并未降旨命建朕住宫

  • 薛举传·欧阳修

    薛举是兰州金城县人。容貌魁梧雄壮,骁勇善射。其家钱财巨万,喜欢交结边地豪杰,为其雄长。隋朝大业末年,任职金城府校尉。时逢年荒民饥,陇西盗贼蜂起,金城县令郝瑗为讨伐贼寇招募兵卒数千人,任薛举为将。分发铠甲,大集官民,置酒

  • 跋·吴缜

    《新唐书纠谬》二十卷、《五代史纂误》五卷,此二书皆元祐中故朝请大夫吴君缜所撰,君字廷珍,成都人,熙丰时名公师孟之子,历数郡守,俱以惠政闻。生平力学,博通古今,多求前史谬误而参订之,然未尝示人,间有传者,此二书而已。今直宝文

  • 二十八年·佚名

    (壬午)二十八年清康熙四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朔癸未,太白晝見。是後連月屢見。1月2日○甲申,平安道鐵山府,去十二月雷。諸道亦同。1月4日○丙戌,上詣敬陵展謁。世子以白袍、素冠,展謁于翼陵。上詣明陵行奠酌禮,世子及陪從百官

  • 卷之三·佚名

    刘子卷之三播州录事参军袁孝政注贵农第十一衣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民恃衣食,犹鱼之须水;国之恃民,如人之倚足。鱼无水则不得而生,人失足必不可以步,国失民亦不可以治。先王知其如此而给民衣食。故农祥旦正,辰集陬訾

  • 提要·曾恬

    《上蔡语录》三卷,宋曾恬、胡安国所录谢良佐语,朱子又为删定者也。良佐字显道,上蔡人。登进士第。建中靖国初,官京师。召对忤旨,出监西京竹木场。复坐事废为民。事迹具《宋史道学传》。恬字天隐,温陵人。安国有《春秋传》,已

  • 卷五·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五      明 湛若水 撰 谋虑上 易讼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臣若水通曰天上水下其行相违相讼之象作事谋始所以止讼端也张载曰戏动作于谋也谋而善则善谋而

  • 卷十·熊过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明志録卷十      明 熊过 撰昭公名稠襄公夫人妾齐归子在位二十五年孙齐在外八年凡三十三年薨於乾侯諡法威仪恭明曰昭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戍卫齐恶陈公子招蔡

  • 遭虎篇第四八·王充

    【题解】“变复之家”认为老虎吃人是天降灾异,是上天对官吏为奸的一种谴告。王充在本篇中针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批驳。王充指出,老虎是“山林之兽”,“禀性强勃”,人凑巧碰到“贪叨饥饿”的老虎而被吃掉,就像

  • 先賢仲子傳·冯云鹓

    仲子名由字子路魯之卞人也有勇力才藝以政事著名爲人果烈而剛直勇于行義初見夫子冠雄雞冠佩假豚拔劒而舞曰君子固以劒自衛乎夫子曰君子忠以爲質仁以爲衛不出環堵之室而知千里之外有不善則以忠化之侵暴則以仁固之何待劔

  • 卷八十一·佚名

    释六度相摄品第六十八之下【经】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羼提波罗蜜取檀波罗蜜?”佛言:“菩萨从初发心乃至道场,于其中间,若一切众生来瞋恚骂詈,若节节支解,菩萨住于忍辱,作是念:‘我应

  • 凡夫勿妄效过量圣人所行·印光

    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汝作此说,其好高务胜耶?抑真为生死耶?如真为生死,当依凡夫通行之法。若博地凡夫妄拟效过量圣人所行之法,则必至著魔退道。且请息此念,庶可得益耳。(复恒惭法师书二)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