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摩诃僧祇律

梵名Maha^san%=ghavinaya 。凡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与法显共译。略称僧祇律。意译大众律。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二册。为部派佛教大众部所传之律藏。全书分为比丘戒法(初三十五卷)及比丘尼戒法(后五卷),前者详列二百一十八戒,并举杂诵跋渠法、威仪法,且详述各戒制戒因缘、戒条释文及其适用情形。其中,杂诵跋渠及威仪二法相当于四分律等之犍度品,即有关僧中所行仪式行事、羯磨,及日常衣食住等规律制条之随类解说。比丘尼戒法则列举二百七十七戒及杂跋渠法。本书乃大众部所传之广律,与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共称古来四广律。与其他三律比较之,则其特色甚多,包括:(一)四波罗夷制定之年份,被推定为自佛成道后第五年冬分第五半月至第六年冬分第四半月期间。(二)于所记七百结集律藏中,不举十事非法,却提及制限净等之五净法,且跋耆子等否认之主张亦未提及。(三)内中并载有四十余种本生谭,援引二十余种之本生经。据本书卷三十二‘五百比丘集法藏’条载,本书系优波离受摩诃迦叶之命所诵出者,其次并记有陀娑婆罗、树提陀娑、耆哆等二十七人之相承,是乃本律传承之记录。

《摩诃僧祇律》全部章节目录

(1)卷第一(初比丘僧戒法学)
(2)卷第二
(3)卷第三
(4)卷第四
(5)卷第五
(6)卷第六
(7)卷第七
(8)卷第八
(9)卷第九
(10)卷第十
(11)卷第十一
(12)卷第十二
(13)卷第十三
(14)卷第十四
(15)卷第十五
(16)卷第十六
(17)卷第十七
(18)卷第十八
(19)卷第十九
(20)卷第二十
(21)卷第二十一
(22)卷第二十二
(23)卷第二十三
(24)卷第二十四
(25)卷第二十五
(26)卷第二十六
(27)卷第二十七
(28)卷第二十八
(29)卷第二十九
(30)卷第三十
(31)卷第三十一
(32)卷第三十二
(33)卷第三十三
(34)卷第三十四
(35)卷第三十五
(36)卷第三十六
(37)卷第三十七
(38)卷第三十八
(39)卷第三十九
(40)卷第四十

猜你喜欢
  海东高僧传·觉训
  泥犁经·佚名
  较量寿命经·佚名
  骂意经·佚名
  无极宝三昧经·佚名
  优婆夷净行法门经·佚名
  观念法门·善导
  观音玄义记·知礼
  皇帝降诞日于麟德殿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玄义·佚名
  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佚名
  金刚针论·佚名
  王法正理论·佚名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佚名
  祖庭事苑·睦庵善卿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词论 全文·李清照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

  • 陈刚中诗集卷一·陈孚

    (元)陈孚 撰○观光藁出门别亲友停君汉水浮鸭之翠杓聴我峄山栖鸾之绿桐男儿拂衣出门去龙泉三尺光如虹君不见磻溪鹤发钓鱼者偶掷渔竿来牧野白旄麾开炮烙烟桓圭朱芾侯青社又不见南阳卧龙人不识一朝佐汉坐很石羽扇轻摇蛇鸟

  • 卷第二百三十九 唐紀五十五·司马光

      起玄黓執徐(壬辰)十月,盡柔兆涒灘(丙申),凡四年有奇。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元和七年(壬辰、八一二年)   冬,十月,乙未,魏博監軍以狀聞,上亟召宰相,謂李絳曰:「卿揣魏博若符契。」李吉甫請遣中使宣慰以觀其變,李絳曰

  • 第八十七回 失冀城马超奔难 逼许宫伏后罹殃·蔡东藩

      却说刘备用庞统中计,佯欲东归,即遣人至白水关,报告杨怀高沛二将;杨高巴不得刘备东归,亲出送行,突被备军擒住,说他居心不良,立命斩首,遂占据白水关,进拔涪城。是时法正才到,始知备系诈言东归,当即入贺。备留住法正,探听成都消

  • 卷之六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郑光圆自打耳光·宣南吏隐

    前陆军第十二师师长江西督军郑光圆,确为的亲直派,惜乎人太昏庸猥鄙,舍聚敛之外,无长足述。督赣数年,由措大变成富翁,家资己逾二千万元,当时与李王号称长江三督。其实李之应声虫耳,自李自杀之后,郑初拟自建,惜无此手腕,故仍蛰踞一

  • 六九一 谕孙士毅免发伊犂着在全书处自备资斧効力赎罪·佚名

    六九一 谕孙士毅免发伊犂着在全书处自备资斧効力赎罪乾隆四十五年五月十九日乾隆四十五年五月十九日奉旨:孙士毅前在云南巡抚任内,不能参劾李侍尧,革职发往伊犂,固属咎所应得。但与本身获谴者究属有间,且其学问亦优,着加恩

  • 别集下卷十·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下卷十 宋 李幼武 纂集 刘錡 武穆公 字信叔秦州成纪人大观间以父仲武功补三班借职政和六年差充秦凤经司机宜宣和二年改熙河徽宗即位授合门只候寻差潼川廉访使者靖康初授合舍九月知

  • 卷二百八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八十四舆地考【十六】西域【臣】等谨按西域之名始见於汉史自玉门阳关而外直抵葱岭其在天山以北为乌孙诸国地天山以南为城郭三十六国地班范二书西域传所载道里远近形势宛然大约各君其国

  • 卷八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八十三歌颂二十三【词臣十五】万寿诗【七言排律四十韵有序】翰  林 院 编  修【臣】李锺峩【臣】闻三多之祝愿首肇於封人五福之陈畴实衍於箕子稽长年於帝牒自大电绕枢以来考永命於王

  • 卷第十·董仲舒

    深察名号第三十五治天下之端,在审辨大;辨大之端,在深察名号。名者,大理之首章也,录其首章之意,以窥其中之事,则是非可知,逆顺自着,其几通于天地矣。是非之正,取之逆顺;逆顺之正,取之名号;名号之正,取之天地;天地为名号之大义也。古之

  • 卷五·朱朝瑛

    钦定四库全书读春秋略记卷五    明 朱朝瑛 撰僖公元年春王正月 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战者危事必量而後进故兵机迟速在于临事应变不得槩以次为非然左传称邢溃出奔师师遂逐狄人则狄人亦易与耳乃故缓之使溃而

  • 卷十一·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十一    元 王天与 撰伊训第四         商书成汤旣没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汉孔氏曰太甲太丁子汤孙也太丁未立而卒及汤没而太甲立称元年邵子皇极经世纪成汤乙未伐夏即位

  • 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全文·佚名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并大菩萨文殊师利等大众围绕。尔时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佛子。我今为诸众生於四圣谛心生颠倒。恒处轮回不

  • 最后之□□·李叔同

    最后之□□戊寅十一月十四日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同学会席上讲瑞今记佛教养正院已办有四年了。诸位同学初来的时候,身体很小,经过四年之久,身体皆大起来了,有的和我也差不多。啊!光阴很快。人生在世,自幼年

  • 宝剑八·迪克森·卡尔

    暴风雨来袭的深夜,一个奇怪的客人前来拜访寄居庄园招待所的老学究狄宾先生。第二天,人们发现狄宾横遭枪杀。似笑非笑的脸庞侧俯在书桌上,手里抓着一张塔罗牌,牌面是水彩绘制的八支剑。这是捣蛋鬼开过了头的玩笑?凶手故意遗

  • 太上洞神三元妙本福寿真经·佚名

    太上洞神三元妙本福寿真经。原不题撰人。据后序称,系元代道士苗善时据古本改编,书成於泰定元年(1324)。假托太上老君说天地水三官本体妙用,劝人诵经求福。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述三元考校之能

  • 通鉴问疑·刘羲仲

    史评著作。北宋刘羲仲编。1卷。羲仲字壮舆,自号漫浪翁,仕至修史检讨。其父刘恕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分掌三国至隋部分,于魏晋以后事考证精详。司马光常以史事纷杂难治者委刘恕,且相互致书以研讨之。此书即录恕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