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百八十八

 

  卷588_1 【送友人往太原】李频

  离亭聊把酒,此路彻边头。草白雁来尽,时清人去游。

  汾河流晋地,塞雪满并州。别后相思夜,空看北斗愁。

  卷588_2 【旅怀】李频

  万里共心论,徒言吾道存。奉亲无别业,谒帝有何门。

  水宿惊涛浦,山行落叶村。长安长梦去,欹枕即闻猿。

  卷588_3 【送裴御史赴湖南】李频

  关门鸟道中,飞传复乘骢。暮雪离秦甸,春云入楚宫。

  平芜天共阔,积水地多空。使府悬帆去,能消几日风。

  卷588_4 【送姚郜先辈赴汝州辟】李频

  行李事寒天,东来聘礼全。州当定鼎处,人去偃戈年。

  雷雨依嵩岭,桑麻接楚田。遥知清夜作,不是借戎篇。

  卷588_5 【初离黔中泊江上】李频

  去去把青桂,平生心不违。更蒙莲府辟,兼脱布衣归。

  霁岳明残雪,清波漾落晖。无穷幽鸟戏,时向棹前飞。

  卷588_6 【黔中酬同院韦判官】李频

  平生同所为,相遇偶然迟。各著青袍后,无归白社期。

  江流来绝域,府地管诸夷。圣代都无事,从公且赋诗。

  卷588_7 【和范秘书襄阳旧游】李频

  听话扬帆兴,初从岘首还。高吟入白浪,遥坐看青山。

  枯木猿啼爽,寒汀鹤步闲。秋来关去梦,几夜度商颜。

  卷588_8 【秋夜山中思归送友人】李频

  萧条对秋色,相忆在云泉。木落病身起,潮平归思悬。

  凉钟山顶寺,暝火渡头船。此地非吾土,淹留又一年。

  卷588_9 【自黔中东归旅次淮上】李频

  行旅本同愁,黔吴复阻修。半年方中路,穷节到孤舟。

  夕霭垂阴野,晨光动积流。家山一夜梦,便是昔年游。

  卷588_10 【江夏春感旧】李频

  东风出海门,处处动林园。泽国雪霜少,沙汀花木繁。

  暖鱼依水浅,晴雁入空翻。何处阳和力,生萍不驻根。

  卷588_11 【眉州别李使君(一作眉山留献张端公)】李频

  回首雪峰前,朱门心杳然。离人自呜咽,流水莫潺湲。

  毒草通蛮徼,秋林近漏天。一生从此去,五字有谁怜。

  卷588_12 【送许棠及第归宣州】李频

  高科终自致,志业信如神。待得逢公道,由来合贵身。

  秋归方觉好,旧梦始知真。更想青山宅,谁为后主人。

  卷588_13 【黔中罢职将泛江东】李频

  黔中初罢职,薄俸亦无残。举目乡关远,携家旅食难。

  野梅将雪竞,江月与沙寒。两鬓愁应白,何劳把镜看。

  卷588_14 【长安书事寄所知】李频

  帝里本无名,端居有道情。睡魂春梦断,书兴晚窗明。

  老拟归何处,闲应过此生。江湖终一日,拜别便东行。

  卷588_15 【酬姚覃】李频

  不见又相招,何曾诉寂寥。醉眠春草长,吟坐夜灯销。

  泪堕思山切,身归转路遥。年年送别处,杨柳少垂条。

  卷588_16 【春日鄜州赠裴居言】李频

  虽将身佐幕,出入似闲居。草色长相待,山情信不疏。

  灯前春睡足,酒后夜寒馀。笔砚时时近,终非署簿书。

  卷588_17 【送于生入蜀】李频

  家吴闻入蜀,道路颇乖离。一第何多难,都城可少知。

  江山非久适,命数未终奇。况又将冤抱,经春杜魄随。

  卷588_18 【送许棠归泾县作尉】李频

  青桂复青袍,一归荣一高。县人齐下拜,邑宰共分曹。

  绕郭看秧插,寻街听茧缫。封侯万里者,燕颔乃徒劳。

  卷588_19 【友人话别】李频

  论交虽不早,话别且相亲。除却栖禅客,谁非南陌人。

  半生都返性,终老拟安贫。愿入白云社,高眠自致身。

  卷588_20 【山居】李频

  欲出穷吾道,东西自未能。卷书唯对鹤,开画独留僧。

  落叶和云扫,秋山共月登。何年石上水,夜夜滴高层。

  卷588_21 【寄范郎中】李频

  藜杖山中出,吟诗对范家。相知从海峤,寄食向京华。

  名宦成何报,清眸未纵赊。临邛梦来往,雨雪满褒斜。

  卷588_22 【书怀】李频

  宦途从不问,身事觉无差。华发初生女,沧洲未有家。

  却闲思洞穴,终老旷桑麻。别访栖禅侣,相期语劫沙。

  卷588_23 【越中行】李频

  越国临沧海,芳洲复暮晴。湖通诸浦白,日隐乱峰明。

  野宿多无定,闲游免有情。天台闻不远,终到石桥行。

  卷588_24 【春日南游寄浙东许同年】李频

  孤帆处处宿,不问是谁家。南国平芜远,东风细雨斜。

  旅怀多寄酒,寒意欲留花。更想前途去,茫茫沧海涯。

  卷588_25 【明州江亭夜别段秀才】李频

  离亭向水开,时候复蒸梅。霹雳灯烛灭,蒹葭风雨来。

  京关虽共语,海峤不同回。莫为莼鲈美,天涯滞尔才。

  卷588_26 【临岐留别相知】李频

  百岁竟何事,一身长远游。行行将近老,处处不离愁。

  世路多相取,权门不自投。难为此时别,欲别愿人留。

  卷588_27 【鄂渚湖上即事】李频

  杜门聊自适,湖水在窗间。纵得沧洲去,无过白日闲。

  多慵空好道,少贱早凋颜。独有东山月,依依自往还。

  卷588_28 【辞夏口崔尚书】李频

  一饭仍难受,依仁况一年。终期身可报,不拟骨空镌。

  城晚风高角,江春浪起船。同来栖止地,独去塞鸿前。

  卷588_29 【秦原早望】李频

  一忝乡书荐,长安未得回。年光逐渭水,春色上秦台。

  燕掠平芜去,人冲细雨来。东风生故里,又过几花开。

  卷588_30 【送友人之扬州(一作游淮南)】李频

  一别长安后,晨征便信鸡。河声入峡急,地势出关低。

  绿树丛垓下,青芜阔楚西。路长知不恶,随处得诗题。

  卷588_31 【过四皓庙】李频

  东西南北人,高迹自相亲。天下已归汉,山中犹避秦。

  龙楼曾作客,鹤氅不为臣。独有千年后,青青庙木春。

  卷588_32 【陕下怀归】李频

  故园何处在,零落五湖东。日暮无来客,天寒有去鸿。

  大河冰彻塞,高岳雪连空。独夜悬归思,迢迢永漏中。

  卷588_33 【送徐处士归江南】李频

  行行野雪薄,寒气日通春。故国又芳草,沧江终白身。

  游归花落满,睡起鸟啼新。莫惜闲书札,西来问旅人。

  卷588_34 【鄜州留别王从事】李频

  相识未十日,相知如十年。从来易离别,此去忽留连。

  路险行冲雨,山高度隔天。难终清夜坐,更听说安边。

  卷588_35 【长安夜怀】李频

  匹马西游日,从吴又转荆。风雷几夜坐,山水半年行。

  梦永秋灯灭,吟馀晓露明。良时不我与,白发向秦生。

  卷588_36 【冬夜山中寻友】李频

  何人山雪夜,相访不相思。若得长闲日,应无暂到时。

  叶寒凋欲尽,泉冻落还迟。即此天明去,重来未有期。

  卷588_37 【送刘山人归洞庭】李频

  君逐云山去,人间又绝踪。半湖乘早月,中路入疏钟。

  秋尽草虫急,夜深山雨重。平生心未已,岂得更相从。

  卷588_38 【古意】李频

  白马游何处,青楼日正长。凤箫抛旧曲,鸾镜懒新妆。

  玄鸟深巢静,飞花入户香。虽非窦滔妇,锦字已成章。

  卷588_39 【避暑】李频

  当暑忆归林,陶家借柳阴。蝉从初伏噪,客向晚凉吟。

  白日欺玄鬓,沧江负素心。神仙倘有术,引我出幽岑。

  卷588_40 【送吴秘书归杭州】李频

  为客得从容,官清料复重。海崖归有业,天目近何峰。

  是处通春棹,无村不夜舂。马卿夸贵达,还说返临邛。

  卷588_41 【中秋对月】李频

  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

  层空疑洗色,万怪想潜形。他夕无相类,晨鸡不可听。

  卷588_42 【八月上峡(一作八月峡口作)】李频

  万里巴江水,秋来满峡流。乱山无陆路,行客在孤舟。

  汹汹滩声急,冥冥树色愁。免为三不吊,已白一生头。

  卷588_43 【送狄明府赴九江】李频

  字人修祖德,清白定闻传。匹马从秦去,孤帆入楚悬。

  关中寒食雨,湖上暑衣天。四考兼重请,相知住几年。

  卷588_44 【陕下投姚谏议】李频

  旧业在东鄙,西游从楚荆。风雷几夜坐,山水半年行。

  梦永秋灯灭,吟孤晓露明。前心若不遂,有耻却归耕。

  卷588_45 【关东逢薛能】李频

  何处不相思,相逢还有时。交心如到老,会面未为迟。

  苦学缘明代,劳生欲白髭。唯君一度别,便似见无期。

  卷588_46 【富春赠孙璐】李频

  天柱与天目,曾栖绝顶房。青云求禄晚,白日坐家长。

  井气通潮信,窗风引海凉。平生诗称在,老达亦何妨。

  卷588_47 【送友人游蜀】李频

  东堂虽不捷,西去复何愁。蜀马知归路,巴山似旧游。

  星临剑阁动,花落锦江流。鼓吹青林下,时闻祭武侯。

  卷588_48 【夏日盩厔郊居寄姚少府】李频

  古木有清阴,寒泉有下深。蝉从初伏噪,客向晚凉吟。

  白日欺玄鬓,沧江负素心。甚思中夜话,何路许相寻。

  卷588_49 【送胡休处士归湘江】李频

  见说湘江切,长愁有去时。江湖秋涉远,雷雨夜眠迟。

  旧业多归兴,空山尽老期。天寒一瓢酒,落日醉留谁。

  卷588_50 【峡州送清彻上人归浙西(一作送清江上人归东林)】李频

  风涛几千里,归路半乘舟。此地难相遇,何人更共游。

  坐经嵩顶夏,行值洛阳秋。到寺安禅夕,江云满石楼。

  卷588_51 【送僧入天台】李频

  一锡随缘赴,天台又去登。长亭旧别路,落日独行僧。

  夜烧山何处,秋帆浪几层。他时授巾拂,莫为老无能。

  卷588_52 【回山后寄范酂先辈】李频

  高楼会月夜,北雁向南分。留住经春雪,辞来见夏云。

  遥空江不极,绝顶日难曛。一与山僧坐,无因得议文。

  卷588_53 【长安送友人东归】李频

  白社思归处,青门见去人。乡遥茂苑树,路入广陵尘。

  海日潮浮晓,湖山雪露春。犹期来帝里,未是得闲人。

  卷588_54 【深秋过源宗上人房(房一作方丈)】李频

  到日值摇落,相留山舍空。微寒生夜半,积雨向秋终。

  度讲多来雁,经禅少候虫。方从听话后,不省在愁中。

  卷588_55 【秋日登山阁】李频

  苍苍山阁晚,杳杳隙尘秋。偶上多时立,翻成尽日愁。

  草平连邑动,河满逐江流。下视穷边路,行人在陇头。

  卷588_56 【秋宿慈恩寺遂上人院(一作送宋震先辈赴青州)】李频

  满阁终南色,清宵独倚栏。风高斜汉动,叶下曲江寒。

  帝里求名老,空门见性难。吾师无一事,不似在长安。

  卷588_57 【题栖霞寺庆上人院】李频

  居与鸟巢邻,日将巢鸟亲。多生从此性,久集得无身。

  树老风终夜,山寒雪见春。不知诸祖后,传印是何人。

  卷588_58 【送友人入蜀】李频

  天际蜀门开,西看举别杯。何人不异礼,上客自怀才。

  夜涧青林发,秋江渌水来。临邛行乐处,莫到白头回。

  卷588_59 【赠同官苏明府】李频

  山中畿内邑,别觉大夫清。簿领分王事,官资寄野情。

  闲斋无狱讼,隐几向泉声。从此朝天路,门前是去程。

  卷588_60 【送厉图南往荆州觐伯】李频

  云水入荆湘,古来鱼鸟乡。故关重隔远,春日独行长。

  山溜含清韵,江雷吐夜光。郡中词客会,游子更升堂。

  卷588_61 【山中夜坐】李频

  归家来几夜,倏忽觉秋残。月满方塘白,风依老树寒。

  戏鱼重跃定,惊鸟却栖难。为有门前路,吾生不得安。

  卷588_62 【送台州唐兴陈明府】李频

  见说海西隅,山川与俗殊。宦游如不到,仙分即应无。

  瀑布当公署,天台是县图。遥知为吏去,有术字惸孤。

  卷588_63 【夏日过友人檀溪别业】李频

  暑天宜野宅,林籁爽泠泠。沙月邀开户,岩风助扫庭。

  鹭栖依绿筱,鱼跃出清萍。客抱方如醉,因来得暂醒。

  卷588_64 【自江上入关】李频

  尽室寄沧洲,孤帆独溯流。天涯心似梦,江上雨兼秋。

  文字为人弃,田园被债收。此名如不得,何处拟将休。

  卷588_65 【冬夜和范秘书宿秘省中作】李频

  每日得闲吟,清曹阙下深。因知遥夜坐,别有远山心。

  芸细书中气,松疏雪后阴。归时高兴足,还复插朝簪。

  卷588_66 【送友人游太原】李频

  孤帆几日悬,楚客思飘然。水宿南湖夜,山离旧国年。

  秋风高送雁,寒雨入停蝉。此去勤书札,时常中路传。

  卷588_67 【江上居寄山中客】李频

  山后与山前,相思隔叫猿。残云收树末,返照落江源。

  苦雨秋涛涨,狂风野火翻。朝来卖药客,遇我达无言。

  

猜你喜欢
  陈师道·唐圭璋
  歴代诗话卷三十二·吴景旭
  ●古诗源卷六·沈德潜
  箧中集 全文·元结
  ◆陈学士秀民(寄情稿)·顾嗣立
  鹤年诗集传·丁鹤年
  卷六十二·陈思
  卷六十三·吴之振
  卷十一·文洪
  卷七十九·陈廷敬
  卷五百五十七·佚名
  李好古词作鉴赏·佚名
  石延年词作鉴赏·佚名
  杨凝诗鉴赏·佚名
  雍熈乐府卷之十一·郭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王祎

    唐代宗皇帝广德元年春正月癸未刘晏为吏部尚书同平章事【以新旧纪修】壬寅流来瑱于播州寻杀之【以吕祖谦标目修】史朝义奔幽州其将田承嗣以莫州李懐仙以范阳降朝义自杀闰月以薛嵩为相卫节度使懐仙为卢龙节度使承嗣为魏

  • 第九一出示光绪二十年六月廿三日一一二一七-一三·佚名

    新竹知县范,因庄书朱呈玉充任,出示晓谕本城及各庄赏戴花翎、在任候补直隶州、本任台湾县、调署新竹县正堂,随带加二级范为出示晓谕事。案奉宪饬,设立庄书额缺,以为稽查逃粮、匿契等弊,业经各前县遵照定

  • 一○四四 谕办理四库全书错误记过之潘庭筠等着分别罚俸·佚名

    一○四四 谕办理四库全书错误记过之潘庭筠等着分别罚俸乾隆四十九年九月十八日吏部……又奏办理四库全书错误记过之总校、分校各员分别议处一疏,奉谕旨:【真按: 显见为节录者尔!】潘庭筠、王天禄、李镕、许

  • 九二四 谕内阁毛奇龄《词话》内谬妄字句交馆改正并将书内列名总纂等议处·佚名

    九二四 谕内阁毛奇龄《词话》内谬妄字句交馆改正并将书内列名总纂等议处乾隆四十七年十月二十九日乾隆四十七年十月二十九日内阁奉上谕:四库馆进呈原任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所撰《词话》一书,内有「清师下浙」字样,殊属背谬

  • 儒林宗派卷十二·万斯同

    鄞县万斯同撰宋诸儒博考王昭素聂崇义窦仪邢昺 孙奭 孔维孔宜 崔颂 尹拙田敏 辛文悦李觉崔頥正贾同 刘顔髙弁 和岘 刘羲叟孔道辅韩琦 范仲淹欧阳修刘涣【凝之髙安】 刘敞刘攽 孙复 石介陈襄 陈烈 郑穆周

  • 九七 在教育界里·周作人

    壬子年总算安然的过去了,“中华民国”也居然立住,喜是很可喜的事,可是前途困难正多得很,这也是很明显的。新建设的一个民国,交给袁世凯去管理,而他是戊戌政变的罪魁祸首,怎么会靠得住呢?到了癸丑(一九一三)年的春天,便开始作怪了

  • 卷八十五 东夷列传第七十五·范晔

    (夫余国、高句骊、北沃沮、南沃沮、女儿国、倭国、州胡国、倭奴国等)《王制》说:“东方称为夷。”夷是根的意思,是说上天仁爱并且爱惜生灵,万物顶着泥土长出地面。所以东方的人生性柔顺,容易用道义驾驭,以至于有君子国、不死

  • 田承嗣传·刘昫

    田承嗣,平州人,世代服役于卢龙军镇,任副将。田承嗣开元末年担任军使安禄山手下的前锋兵马使,俘获斩杀奚人、契丹人,积累战功,补缺为左清道府帅,升任武卫将军。安禄山叛乱,田承嗣和张忠志等担任先锋,攻陷河洛。安禄山失败,史朝义

  • 胸襟宽广而明察·孔子

    【原文】 子曰:“不逆①诈,不亿②不信,抑③亦先觉者,是贤乎!” 【注释】 ①逆:预先揣度。②亿:同“臆”,猜测。③抑:可是。 【译文】 孔子说:“不预先揣度别人的欺诈,不凭空猜测别人的不诚实,却又能及早发觉欺诈与不诚实。这样的

  • 卷九·段昌武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九宋 段昌武 撰魏朱曰魏国名本舜禹故都【曹曰舜都蒲坂禹都安邑皆在魏地】在禹贡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南枕河曲北涉汾水其地陿隘【前汉地理志云魏在晋之南河曲故其诗有云彼汾一曲置之河之侧 

  • 原序·夏良胜

    中庸衍义原序臣闻言帝王之学者必本于道言帝王之道者必达于治然一以孔氏为宗孔氏道之大成也虽厄于治而学道以图治者非尊孔则绌孔道之传得其宗者曰曽子述大学言天下之治必本道而学也曽子之传得其宗者曰子思作中庸言天下

  • 论语正义卷十八·刘宝楠

    卫灵公第十五集解凡四十九章正义曰:《释文》于君子不可小知章后,有「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十字。又郑注曰:「古皆无此章。」今皇、邢本无此章,则集解本与郑本异也。但皇、邢本祇四十二章,《释文》亦止四十三章。

  • 顯揚聖教論卷第七·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淨義品第二之三   學十二種分别者.一差别分别.二生起分别.三轉異分别.四能治所治分别.五能引   增上生決定勝分别.六順法分别.七補特伽羅分别.八下中上分别.九瑜

  • 大般涅槃经 第十五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十五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梵行品之二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慈悲喜已。得住极爱一子之地。善男子。云何是地。名曰极爱复名一子。善男子。譬如父母见子安隐心大欢喜。菩萨摩诃萨住是地

  • 大乘宝要义论 第二卷·佚名

    大乘宝要义论 第二卷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阿阇世王经云。尊者大迦叶白妙吉祥菩萨言譬如初生师子随生即有力势。凡所向诣或有群鹿。才闻师子之香。皆悉奔窜。设使大

  • 般若灯论释 第二卷·清辨

    般若灯论释 第二卷偈本龙树菩萨 释论分别明菩萨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观缘品之二复次余僧佉言。若诸果功能缘中空故。缘不生果。如是义者。成我所成。何以故。汝谓果体不起。是则名常。汝先立义。则为

  • 东宫备览·陈模

    古代有关王子教育读物。六卷。南宋陈模撰。此书为任秘书省正字时所上,取经史典籍中有关训课皇储的旧文整理而成,故以《东宫备览》为书名。全书共分二十条,分别为始生、入学、立教、师傅、讲读、宫僚、择术、广诲、谨

  • 浮石禅师语录·浮石通贤

    十卷。清代释通贤撰。通贤,俗姓赵,字浮石,当湖(今地不详)人。生有奇特禀性,厌烦薰腥。稍长萌发出家之念,十九岁在越南削发出家,归回故里后,因其父母以独生子苦留,稍又蓄发。后转投佛门,于武原普净庵受沙弥戒。后长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