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参政孛朮鲁翀(菊潭集)

孛朮鲁翀,字子翚,其先隆安人。金泰和间,定女真姓氏。属望广平,后徙邓之顺阳,生赣江舟中,釜鸣者三,人以为异。始名思温,字伯和,尝从新喻萧克翁学。克翁夜梦大鸟止其所居,翼覆轩外,出视之,冲天而去,明日翀至,故为易今名字。大德间,由宪府荐,授襄阳教谕,擢汴学正。至大间,用姚文公燧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累迁陕西行台御史,入拜监察御史。泰定间,累迁国子司业,出为燕南河北道廉访使,入佥太常礼仪院事,兼经筵官。至顺间,拜汉中道廉访使,入佥太禧宗禋院,兼祗承神御殿事,改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祭酒,进礼部尚书。元统间,拜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以迁葬归,至元四年卒,年六十,追封南阳郡公,谥文靖。子翚,学博而正,为文章严重质实,不为浮靡。其词悉本诸经,如米粟布帛,皆有补于世教。有《菊潭集》六十卷。姚牧庵谓子翚谈论锋出,文章不待师传而能,后进无是伦比。元初文章雄鸣一时者,首推牧庵,而亦推服子翚如此,宜后人以鲁姚并称云。 

范坟诗 

御宿行 

阅故唐宫 

题周公益墨迹 

题公益答孙鲁斋帖 

晋祠三首 

○范坟诗 【并序。】 

宋蜀郡开国公范镇景仁,谥忠文,其一世盛德伟烈,光着史籍,人固知之。其葬在襄城汝安乡推贤里,载东坡集中甚详。襄城故隶汝州,翀来访问故老,其坟俨然尚 【一作故。】 在,已为野夫豪农耕为禾黍之区矣。范氏当金季犹有居坟左者,自经兵烬,不知所存。拊事叹闵。故为作诗以纪其概,幸在官君子,知其为先贤遗垄,庶有以处之。 

忠文峨眉英,始也迹甚微。堂堂薛简肃,旟隼西南飞。其人古廉守,肯持蒟酱归。所得一伟人,天下大布衣。引以宾王家,光映春官闱。昭陵宋仁主,前星久无辉。犯讳言所难,雷电每霁威。雄哉炼石手,妙补天巍巍。丞相江南来,云掩扶桑晖。旧德陈苦辞,往往阨谤讥。诸贤抗章疏,弱卒攻坚围。公力斡禹鼎,正气砰黄扉。荆舒愤至骨,斥语笔自挥。赠之以蕙兰,何往无芳菲。时公与司马,声谐玉琴徽。解冠挂神武,甘老西山薇。九宇日瞀瞀,赤子将畴依。两公幸无恙,起拯或庶几。嗣君元佑初,痛洗前人非。民望属司马,欲遯天为鞿。帝命起公卧,门久车马 【一作停。】 騑。君实了吾事,此外何所希。清风溢寰海,不啻严陵矶。公既晚家许,道德人所腓。襄城下封竁,汝颍皆京圻。我来访遗垄,名姓存依稀。来仍散兵烬,雨雪无留霏。公名在天下,岂逐薤露晞。谁能禁耕牧,盛事乘薪机。吾力不足振,感叹徒歔欷。 

○御宿行 

苍茫帝星移紫微,露寒金屋人依依。梦断瑶池宴王母,地上麒麟鞭不走。山灵诃护魑魅中,何罪取憎逆旅翁。神龙脱渊命如蚁,老妪眼明龙得水。醉轰恶少慰君归,归来宫柳回春熙。仲舒三策贱于草,明日黄金赐山媪。 

○阅故唐宫 

锦帆 【一作佩。】 走灭淮海波,虬髯起操汤武戈。荡民疮痏六朝下,天开百二秦山河。我来傍徨旧宫土,细麦繁花忽谁主?终南王气三百年,仙李春风一千古。春风吹梦天茫茫,玉楼金殿春云香。开元舞马散冥寞,纥干冻雀含悲凉。世态苍黄几烟雾,秦汉英灵不知处。昆仑河脉自西来,湘浦雁行今北去。 

○题周公益墨迹 

今观益公帖,老气肃锋铓。孙氏青毡永,宜开宝墨堂。 

○题公益答孙鲁斋帖 

丞相裁诗答布衣,殷勤辞翰总珠玑。秋风吹落苍松树,二百年来此道非。 

○晋祠三首 

掌文握瑞既符天,宗子维城足尚贤。功在生灵报君父,礼宜尸祝配山川。群云色映三农壤,时雨神通万斛泉。幸与诸公谒祠下,令人长叹酇桐编。 

泉溜琮琤玉冻香,稻塍历落卦齐疆。山头云气结媒雨,木杪风声凛孕霜。神瀵有灵凝沆瀣,客缨无垢得沧浪。不须对境谈今古,聊咏新诗送夕阳。 

天泓雪溜荫寒松,圣母祠前可鉴容。水利万家丰稻畮,山灵千古壮桐封。司炎政虐连云稼,使宪情深望雨农。一洒甘霖徧寰宇,泉关呼起抱珠龙。 

猜你喜欢
  卷八百七十六·彭定求
  陆凝之·唐圭璋
  第二十出 收奸·李渔
  ◆汪文节公泽民(宛陵遗稿)·顾嗣立
  ●龙膏记目录·杨珽
  第四折·佚名
  第一折·石子章
  发凡·万树
  提要·陈义高
  卷二十四·乾隆
  卷三百三十二·曹学佺
  卷四十四·乾隆
  卷五十二·陈元龙
  卷二百五十七·陈廷敬
  深夜·徐志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一·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三十一杜甫【八】近体诗【三】冬日洛城北谒?元皇帝庙配极?都閟凭虚禁御长守祧严具礼掌节镇非常碧瓦初寒外金茎一气旁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仙李盘根大猗兰奕叶光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畵手看

  • 东都事略卷六·王称

    本纪六  庆歴元年春二月辛卯韩琦以任福等与贼战于好水川任福及耿傅桑怿王珪武英死之己亥皇子昕薨夏五月乙丑皇子昉薨辛未宋庠郑戬罢王举正参知政事任中师任布并枢密副使秋八月元昊冦麟府二州戊子元昊陷丰州守臣王余

  • 卷二十四·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二十四 【起辛亥晋安帝义熙七年尽丁卯宋文帝元嘉四年魏太武帝始光四年】凡十七年 【辛亥】七年【秦弘始十三魏永兴三年】

  • 卷之七十·佚名

      顺治九年。壬辰。十一月。己巳朔。  ○庚午。命固山额真卓罗、为靖南将军。同固山额真蓝拜等、统官兵征广东未定州县。赐之敕曰。今逆贼侵犯广西以尔卓罗为靖南将军。同蓝拜总统官兵。前赴广东平南王尚可喜、

  • 卷五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五十六 北齐世系表畧 高氏出自晋玄莬太守隐渤海修人也隐生庆庆生泰泰生湖三世仕慕容氏湖後率衆归魏为右将军湖生四子第三子谧魏侍御史谧生树树生欢追尊为神武帝生十五子文宣帝讳洋其

  • 福王登极实录·文震亨

    吴县文震亨撰恭闻监国自福邸至淮也,南都文武大臣及科道诸臣方集议拥立之事。佥谓以亲、以贤、以序,即当推奉为臣民主。操臣诚意伯刘孔昭、督臣马士英,各传谕所部将士,以代来中兴之意。将士闻命感泣,亦愿奉为六军主,建义旗讨

  • 王献之传·房玄龄

    王献之,字子敬。少负盛名,高超不凡,放达不羁,虽终日在家闲居,但形貌举止并不显得懒散,才华气度超过同时代人。几岁时,曾观看门生扌雩..,说:“南边将要失利。”门生说:“这小儿郎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呢。”王献之发怒道:“我远的不及

  • 丧亲章第十八·佚名

    【解读】这一章主要是强调孝子在丧亲时应遵循的礼法。为人子女,生事爱敬,死事哀戚,这是就是孝道,也是整部《孝经》的结论。【原文】子曰:&ldquo;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1),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2),此哀戚之情

  • 卷六·袁俊翁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疑节卷六元 袁俊翁 撰中庸天命之谓性之下曰率性曰尽性曰尊德性不同何欤率者循理之谓人生而后各循其性之自然此通上下而言也尽者极其至之谓巨细无一之不尽此指圣人之事言之也尊者恭敬奉持之谓所以

  • 第四章 6·辜鸿铭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辜讲孔子说:“目前,我还没发现有谁真正热爱品德高尚的生活,或者有谁

  • 卷八·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解卷八宋 吕本中 撰闵公【名开庄公子惠王十六年即位闵諡也在国逢难曰闵索隠曰系本名启避汉景帝讳作开】元年春王正月武夷胡氏传不书即位内无所承上不请命也庄公薨子般卒庆父夫人利闵公之幼而得立

  • 卷二百九十五·佚名

    △初分说般若相品第三十七之四佛言:善现,五眼不可说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六神通不可说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世尊,云何五眼不可说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六神通不可说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善现,五眼无可说事故不可说。六神通

  • 佛说梵摩难国王经·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国王。号名梵摩难。常供养佛及众僧。每得斋日。王辄宿敕群臣严驾。王便导从数千人到佛所。五体投地。稽首佛足。佛每为诸天人民说经

  •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八·佚名

      南无无障佛月佛 南无不赞叹世间胜佛 南无法王决定佛 南无星宿宝云王佛 南无阿私多宝胜佛 南无法行自在佛 南无地勇名佛 南无无边胜宝名佛 南无名智奋迅王佛 南无名树迦那伽王佛 南无名增长慧佛 南无名

  • 翻译名义集卷第十·法云

    律分五部篇第四十一世尊成道三十八年赴王舍城国王食讫。令罗云洗涤失手[打-丁+暴]钵。以为五片。是日有多比丘。皆白佛言。钵破五片。佛言表我灭后。初五百年。诸恶比丘。分毗尼藏。为五部也。故迦叶阿难末田和。修鞠

  • 海南杂著·蔡廷兰

    本书(一册六二面三七、二○○字)凡三篇:一曰「沧溟纪险」、一曰「炎荒纪程」,又一曰「越南纪略」;蔡廷兰撰。廷兰字香祖,号秋园;澎湖人。年十三入泮,嗣食饩。清道光十二年,澎湖饥,兴泉永道周凯勘赈,上「请急赈歌」以进。十五年秋

  • 明本排字九经直音·佚名

    二卷。不着撰人名氏。有人认为是南宋孙奕(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撰。《宋史·艺文志》载有许奕《九经直音》九卷,许奕当是孙奕之误(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证》、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此书为蒙童读本,内容主要是

  •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山井鼎

    一百九十九卷。清康熙年间日本人山井鼎撰,日本人物观补遗。山井鼎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又名神生,字君彝。物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字叔达。史载日本上毛(地名)有参议小篁遗址,足利氏兴,因其地建学校,多藏古书。康熙初鼎即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