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南曲入声客问

清 毛先舒着〔注〕

〔注〕原本题“钱塘毛先舒稚黄着”。

客问:“子着《南曲正韵》,凡入声俱单押,不杂平、上、去三声韵中,是已。然单押仍是作三声唱之,如《画眉序》单押入声者,首句韵便应作平声唱,末句韵便应作去声唱,《绛都春序》单押入声者,首句韵便应作上声唱,岂非仍以入作平、上、去耶?则又何不仍隶入三声中邪?”余曰:“此论极妙,然却又有说:北曲之以入隶于三声也,音变腔不变;南曲之以入唱作三声也,腔变音不变。何谓音变腔不变?如元人张天师剧《一枝花》‘老老实实’,实字《中原音韵》作平声,绳知切,是变音也;《一枝花》第五句,谱原应用平声,而此处恰填平字,平声字以平声腔唱,是不须变腔也。《东堂老醉春风》‘倘来之物’,物字《中原》作务,是变音也;《醉春风》末句韵,谱应去声,而此处恰填去字,去声字以去声腔唱,是不须变腔者也。若南曲《画眉序》,《明珠记》‘金巵泛蒲绿’,绿字直作绿音,不必如北之作虑,此不变晋也;《画眉序》首句韵,应是平声,歌者虽以入声吐字,而仍须微以平声作腔也,此变腔也。其《尾声》云‘可惜明朝又初六’,六字竟作六音,不必如北之作溜,此不变音也;然《画眉序》《尾声》末句韵,应是平声,则歌者虽以入声吐字,而仍须微以平声作腔者也。* 此北之与南,虽均有入作三声之法,而实殊者也。又北曲之以入隶三声,派有定法,如某入声字作平声,某入作上,某入作去,一定而不移;若南之以入唱作三声也,无一定法,凡入声字俱可以作平、作上、作去,但随谱耳。如用‘毂’字,而此字谱当是平声,则吐字唱‘毂’,而作腔便可唱如‘窝’;谱当上声,则吐字唱‘毂’,而作腔便可唱如‘窝’之上声;谱当去声,则吐字唱‘毂’,而作腔便可唱如‘窝’之去声;非如北曲‘毂’字之定作‘古’也——余皆可推——此又与北曲殊者也。故混入三声,则与北无别,且亦难于分派;如北曲法,竟废却入声,又四声不完;所以别出单押之法,而随谱变腔为定论也。又南曲系本填词而来,词家原备有四声,而平、上、去韵可以通用,入声韵则独用,不溷三声,今南曲亦通三声,而单押入声,政与填词家法脗合,益明源流之有自也已。”客曰:“子之《说韵》,微哉工已,抑何不更设一法,令歌者入作入唱,不变三声,讵不善邪?”曰:“斯固事理之不得已者也。夫入之为声,诎然以止,一出口后,无复余音,而歌必窈袅而作长声,势必流入于三声而后始成腔,是固自然而然,不可遏也。今试口中念一入字,而稍迟其声,则已非复入音矣,况歌者必为曼声也哉。”客问:“北曲既可派入声入三声,南曲何故又难派入声入三声?”曰:“北之人作平、上、去也,方音也。北人口语无入声,凡入声皆作平、上、去呼之。即如‘毂’字,北人云呼为‘古’,北曲自应从北音,故《中原音韵》‘毂’字当以入作上而音‘古’。凡入声皆然。此周挺斋氏之以入派归于三声,非任**臆强造也。若南曲,自应从南音。南人呼‘毂’与‘谷’、‘谷’等音同,原不呼‘古’,凡入声皆然,原未尝作平、上、去呼也,则南曲安得强派之入三声也!既难强派,别无归着,则自应更为标部而单押矣。歌须曼声,入便难唱,则自应随谱之三声作腔矣。客详斯理,夫复何疑。”

客问:“南曲入声,既可随通三声,则凡应用三声者,皆可用入声邪?”曰:“否。音有四声,而大段尤重平仄。上、去、入,皆仄声。凡用入声,在曲头、腹者,止可于通上、去二声,若平声则不可以入声代之;若以入声押韵尾者,方可以平、上、去随叶耳。然亦须相牌名,不可浪施,亦仍须用入声部单押,不可与三声通押如北曲法。《幽闺记》‘胸中书富五车’、‘山径路幽僻’、‘拜新月’诸曲,皆入与三声通押,是施君美作南曲,亦沿袭北曲之法,他家如此者亦多,然皆非也。君美‘春风紫陌’出,引子、过曲,俱单押入声,此得之耳。且余谓南曲入可通三声,亦谓作腔耳;若吐字,亦自须分明,岂可竟溷唱邪!”

客曰:“子着《南曲正韵谱》,以为四声咸备,今平、上、去皆有闭口音,而入声独无,何也?”余曰:“势不可也。入之为声,诎然而止。凡曲出字之后,必须作腔,若入声而又闭口,则竟无腔矣。故三声可用闭口,而入声无之也。即据诗韵缉、合、叶、洽四部为闭口入声,而填词则已杂通他韵,不端于闭口中互通与独用;至元周德清皆隶入支思、齐微、歌戈、家麻、车遮诸韵,而不隶于侵寻、监咸、廉纤三韵者,亦此意耳。”

客曰:“南曲入声既可以唱作平、上、去,而此三声原有闭口,则唱入声者,又何不可依三声而收闭口欤?”余曰:“核哉斯驳!然又有两截、三截之分焉。唱入声不闭口,止是两截;唱入声闭口,便是三截。如‘质’字,入之不闭口者也,唱者以入声吐字,仍须照谱以三声作腔,已是两截——两截犹可也;若‘缉’字,是入之闭口者也,唱者以入声吐字,而仍须以三声作腔,作腔后又要收归闭口,便是三截,唇舌既已遽难转折,而亦甚不中于听矣!则废之诚是,而又符填词与北曲之例,当何疑焉。”

客曰:“三声之唱也,有吐字,有作腔,有收韵,亦是三截,而唱入声者独两截;且三声既可三截唱,而乃谓唱入声者三截即不便,何也?”曰:“又核哉!然凡入声之唱也,无穿鼻、展辅、敛唇、抵腭、闭口,而止有直喉。直喉,不收韵者也。都无收韵,故止两截也。三声有穿鼻诸条,是收韵也。收韵,故三截也。有收韵而三截,所以曰便;无收韵而收韵,是强为之也。强为之,故不便也。且三声作腔,止就其本声,故自然相属,而不费力;入声之作腔,必转而之三声,则费力,若更收韵,则益以不便。”

客曰:“然子着《韵学通指》、《唐人韵四声表》,何以但曰‘入声无穿鼻、抵腭韵’,不曰‘无展辅、敛唇、闭口’也?”曰:“诗与曲,不同也。”曰:“然则柴氏《古韵通》,何以标十四缉为独用,而合、叶、洽祗自相通,无别通邪?”曰:“余固云诗与曲不同。柴氏亦为诗、辞言之,而余为*曲言之。盖声音之道,古与今自不无间殊云。”

歌席解纷偶记(附)

酒客或作《黄莺儿》,首句云:“纤手白于绵。”即席善歌者歌之,谓“白”字不入调,却难上口。歌者颇精音韵,而作者又自负曲学,两人辩之不已。余适入坐,叩知其故,笑谓歌者曰:“此字、谱当用仄声,而‘白’是仄声字,作者非误;但君守《中原音韵》太专,而不知通变于南曲耳。盖南曲唱入声,与北曲异。北曲‘白’字定作平声,巴埋切;南曲‘白’字不定作平,唱时但以入声吐字,而作腔则随谱之平、上、去三声可尔。据谱,《黄莺儿》首句第三字当用上声,则‘白’字当以入声之‘白’音吐字,而以上声作腔,不应如北曲之唱作平声也。今君泥北韵以唱南曲,故柄凿耳!”余语是已。又持《南曲入声客问》共阅之,两俱爽然云。*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十六·彭定求
  赌棋山庄词话续编一·谢章铤
  风骚旨格 全文·齐己
  卷之二廨宇胜迹格言·梁章钜
  曲品卷上·吕天成
  ●种玉记目录·汪廷讷
  第三折·佚名
  第四折·高文秀
  ●序二·金朝觐
  三集目录七·乾隆
  第二十一出 修本(仙吕入双调江阳韵)·丁耀亢
  卷十七 茕斋歌诗四十八首·李白
  卷二十七·陈衍
  卷十二·喻良能
  笺注陶渊明集卷之三·李公焕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廱·唐圭璋

      廱字和仲,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开禧间为处州太守。   谒金门   天色晚。云外一筝斜雁。独凭阑千秋满眼。菊花寒尚浅。   叶落香沟红泛。懒把新诗题怨。何处笛声三弄断。月迟帘未卷。

  • 第二十五出 分飞·许自昌

    【一翦梅】〔生急上〕一时杀气贯长虹。纔离孤鸿。又逐飞鸿。〔作到家介〕娘子在那裏。〔旦上〕飞扬跋扈为谁雄。适骇匆匆。试问匆匆。相公。你为甚么慌慌张张的走将回来。〔生〕我新娶的那阎婆息。今早留住了

  • 第三十九出 回生·陆采

    〔丑贴扶旦上〕用尽英雄计。寻将窈窕娘。若还得重活。始验有仙方。小姐尸首已送在此。且把来安顿在床上。待解元送了古押衙回来。如法救治。道犹未了。解元早来。【醉落魄】〔生上〕姻缘有分休贪早。时来到。自然合

  • 浣溪纱·徐志摩

    登楼一看,天气真好,不过春已远了,人还未归,触景伤怀,我真不愿意再看。楼下呢,新竹也长成了,落花片片,给燕带到巢里,这都是伤心的,何况树上的杜鹃叫得尤其难听。原词:浣溪纱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

  • 皇明诗选卷之十二·陈子龙

    李雯舒章氏云间陈子龙卧子氏同撰宋征舆辕文氏七言律诗三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三谢榛徐中行吴国伦宗臣梁有誉刘凤朱曰藩张佳胤汪道昆高岱王宠魏学礼刘景韶朱笈王世懋魏裳黎民表欧大任胡应

  • 卷七百四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二张泌【一作佖】张泌字子澄淮南人仕南唐为句容县尉累官至内史舍人诗一卷惜花蝶散莺啼尚数枝日斜风定更离披看多记得伤心事金谷楼前委地时寄人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

  • 四集 一卷·钱德苍

    缀白裘四集序仆浪迹苏台,跌宕欢场,寄情风月,每酒旗歌板之间,扇影衣香之侧,浅斟低唱,选妓征歌:回风飞雪之舞,遏云绕梁之音,未尝不目眩情移,倾耳忘倦。夫折扬皇华,下里之曲,一经博雅之士,叶以宫商,被以管弦,繁音缛节,不啻抚渌水,扬白雪使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九·佚名

    正德元年春正月辛巳朔 上诣 奉先殿 奉慈殿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 孝宗皇帝几筵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五拜三叩头礼 太皇太后 皇太后免命妇朝贺○宣府地震有声○壬午 上黑翼善冠浅淡色袍黑犀带御奉天门视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八十二·佚名

    万历三十一年三月丁巳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官祭 裕陵○戊午南京工部右侍郎范仑引年乞休 上不允○时天下郡守缺几十之五吏部以闻○总督仓场户部尚书谢杰以火灾异常请罪在事臣工人役 上曰草烬坚硬如石因火势炽盛煆炼而

  • 第二○八札光绪十八年闰六月初九日一一四一○—四四·佚名

    新竹知县沈,札发光绪十八年春夏雨季养廉等银与典史即补清军府、本任宜兰县、调署新竹县正堂沈,为札发事。本年闰六月初六日,据该典史请领光绪十八年正月起,至闰六月底止,春夏两季养廉银一十两,增廉银一

  • 三礼图卷二·刘绩

    明 刘绩 撰 司几筵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辨其用与其位大朝觐大享射凡封国命诸侯王位设黼依依前南乡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加次席黼纯左右玉几【郑曰纷如绶有文而狭者缫席削蒲蒻展之编以五采若今合欢矣画谓云气也次席

  • 卷十七·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十七宋 魏了翁 撰大射仪二賔酢主人南靣授爵郷所受者賔以虚爵降云云主人北靣拜受爵賔主人之左拜送爵 释曰自此尽西序东靣论賔酢主人之事以经云主人北靣明凡授爵郷所受者郷饮酒郷射献酢酬皆然

  • 卷六·王昭禹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六宋 王昭禹 撰医掌肿溃金折之祝药劀杀之齐【祝注读作注劀音刮齐才细反】【人之初生因精集神精化而为气气化而为血气中不和则为病血壅不行则为病以

  • 台湾府赋役册·佚名

    人丁一万六千八百二十丁。外加康熙三十、三十五、四十、四十五、五十等年编审增出人丁二千七丁,共人丁一万八千八百二十七丁(每丁征银则例载在各「厅县」),共征银八千八九百六十一两六钱五分二厘。续于乾隆元年「钦奉上谕

  •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佚名

    简称《九天生神经》、《生神章》或《生神经》。道教书。为六朝道经。一卷。首叙三宝(天宝、灵宝、神宝)、三元(混洞太无元、赤混太无元、冥寂玄通元)之出现,由三元从生始、元、玄三气。由三气化生天地人物。故人欲长

  • 太上三元法·佚名

    全称《太上大道三元品诫谢罪上法》。道教书。记载三元日谢罪条例。据《唐六典》卷四“祠部郎中”:“(道士有)三元斋: 正月十五日天官为上元,七月十五日地官为中元,十月十五日水官为下元,皆法身自忏愆罪焉。”收入《道

  • 啸亭杂录·昭梿

    史料笔记。正录十卷,续录五卷,共十五卷。昭梿,号汲修主人,清宗室皇族,礼亲王。性嗜学而善待下,遇名儒宿学辄爱敬之,贤士乐从其游。所作诗文甚多,然多散逸。是编记作者平日随手所得,亦听其散漫而不惜。后醇邸得此稿,增删厘正而

  •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佚名

    《高宗纯皇帝实录》(清实录乾隆朝实录)1503卷。全称《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嘉庆初年大学士庆桂、董诰等奉敕修纂。书中记载了清高宗弘历自雍正十三年(1735) 八月继位,至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