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南曲入声客问题辞

往古之天下,偏于西北,故其为音,有平、上、去而无入。后世之天下,既有东南,以补宇宙之全,则亦必多入声之一部以补之,而后天地之元音,始无缺而不全之憾。独是南方之人,其于入声也,不能如平、上、去之画一。愚谓:欲调入声,必先定其为平声何部之所隶。其无所隶者,亦不妨听其孤行,而不必强读之于平、上、去之余;而平、上、去之无入声者,亦不必以不相协之入声强为之配。而无如言人人殊,迄无一定之部位,如“役”之为音,或读为“于”之入,或读为“衣”之入;如“菊”之为音,或读为“鸠”之入,或读为“居”之入;如“合”之为音,或读为“黑”,或读为“蒿”之入,或读为“呵”之入;如“绿”之为音,或读为“罗”之入,或读为“卢”之入——姑举数字,以例其余——吾不知其将何音之从,乃为得其正也。周德清以入声派入三声,为北曲者,自应奉为绳尺。今南方既有入声,而编南曲者必欲废之,何欤?毛君稚黄,以入声单押,随调之所宜而唱之,虽曰自我作古,然其论则极正当而可行也。歙县张潮题。

吏民叩阙请留者八万人。有儒生为歌曰:“叫况太守,民父母。早归来,慰童叟。”又曰:“况青天,朝命宣。早归来,在明年。”时已有代锺者,竟易去。文贞公赠以诗云:“十年不婉赵清献,七邑重迎张益州。”又数年,锺卒,吏民多垂泣送柜归。其政绩具见张修撰洪所著传,及阳穆西墅杂记。今所演双熊梦剧,杂见稗官小说,而“况青天”实本于此;宾白词曲,俱极当行,一名十五贯。

朱素臣文星现传奇中事,多有据,唱莲花落、乞酒,本尧山堂外纪;挟位调文衡山,本说圃识余;佣书宦家,本蕉牕杂录。

山阴孟称舜,字子若。其柳枝集有花前一笑杂剧,即唐伯虎遇侍婢事。卓珂月本其事作花舫缘,改华为沈,改秋香为申慵来。古夫于亭杂录又谓:系江阴士口道人,非伯虎;秋香乃上海大家,非吴典华学士。桐下听然云:“华学士鸿山,尝〔一四〕■舟吴门,见邻舟一人,独设酒一壶,斟以巨觥,科头向之极骂。既而奋袂举觞,作欲吸之状,辄攒眉置之,狂叫拍案。因中酒欲饮不能故也。鸿山注目良久,曰:‘此定名士。’询之,乃唐解元子畏。喜甚,肃衣冠往谒,子畏科头相对,谈谴方洽,举士浮白属之,不觉尽一觞,因大笑极欢。日募,复大醉矣。当谈笑之际,华有小姬隔帘窥之,子畏作娇女篱贻鸿山,鸿山作中酒歌答之,后人遂有‘佣书配秋香’之诬;小说传奇,竟成佳话。”

猜你喜欢
  杨适·唐圭璋
  歴代诗话卷四十七·吴景旭
  卷三十二·董康
  第四十四章 羣仙会勘·屠隆
  ◆耶律中书令楚材(湛然居士集)·顾嗣立
  第二十七出 魂游·汤显祖
  第二折·佚名
  二集卷二·乾隆
  《化游词》妆扮脚色·丁耀亢
  卷375 ·佚名
  参寥集补钞·管庭芬
  卷九十三·陈廷敬
  卷二十二·沈季友
  夹竹桃顶针千家诗山歌·冯梦龙
  子渊诗集卷五·张仲深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古今诗话 十·李颀

      四一六、谢涛读史诗   谢涛谏议临捐馆舍前一月,梦作《读史》一绝云:"百年奇特几张纸,千古英雄一窖尘。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义浸生民。"召其孙晏初录焉。(《总龟》前三十三)   案:《总龟》此则不注出处,然其前后皆《

  •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四·黄昇

    宋词黄鲁直名庭坚,号山谷,陈后山云:“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逮也。”蓦山溪别意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娉娉袅袅,恰近十三馀,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寻芳载酒。肯落他

  • 第五十二回 丧猛将英主班师 筑坚城良臣破虏·蔡东藩

      却说周主荣夜宿行宫,暗思樊爱能、何徽,是先帝旧臣,徽尝守御晋州,积有功劳,不如贷他一死。转念二人不诛,如何振肃军纪,辗转踌躇,不能自决。适值张永德入内值宿,便加询问,永德道:“爱能等本无大功,忝为统将,望敌先逃,一死尚未足

  • 第六篇 咸丰同治两朝·佚名

    ○第一章 奕詝 得师傅之助力旻宁之在位也,于诸子中酷爱第六子奕讠斤,谓其类己,欲以神器付之。于金匮缄名时,几书奕讠斤名者数矣。以奕詝尚无失德,齿且居长,故逡巡未决。时滨州杜受田适为奕詝师傅,微知其意之所在,欲拥奕詝以成

  • 第八十七卷 文苑 一 四·缪荃孙

    常 州 府 四 清(中)盛衡 盛大宝 盛大业 盛大典 盛纲盛衡,字汉诏。笃学敦行。乾隆元年,应博学鸿词科,助纂三礼义疏,多所订正。十六年.诏举经明行修之士,新安汪文端由敦特荐衡,以年老固辞不赴。寻补江浦学博,常勖

  • 卷九十七 下 外戚传 第六十七下·班固

    (外戚)【原文】孝元王皇后,成帝母也。家凡十侯,五大司马,外戚莫盛焉。自有传。孝成许皇后,大司马车骑将军平恩侯嘉女也。元帝悼伤母恭哀后居位日浅而遭霍氏之辜,故选嘉女以配皇太子。初入太了家,上令中常侍黄门亲近者侍送,还白

  • 张文腂传·刘昫

    张文馞,贝州武城人。隋炀帝大业末年,他家由魏州搬迁到昌乐。张文馞幼年丧父,因孝顺母亲敬爱兄长而闻名。贞观初年,以通晓经传而中明经举,补并州参军之空缺。当时,英国公李责力是并州长史,对张文馞很是器重而以礼相待。他又被

  • 第十三章 6·辜鸿铭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辜讲孔子说:“如果一个人在自己行为上能恰如其分,即使没有发布命 令,也会得到相应地服从。如果一个人在个人行为上一团乱麻,可能发 出命令,但是也不会得到服从。”

  • 卷十四·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埤卷十四吴江朱鹤龄撰周官朱子曰汉自古文尚书出方有周官伏生所口授无此篇故汉只置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而无周三公三少葢未见古文尚书故也古者诸侯之国只置司徒司马司空三卿惟天子得置三公三少六卿三

  •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卷中·佚名

    宋明教辩才法师充译经三藏沙门绍德等奉 诏译  尔时文殊师利童真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离除业障得清净心。佛告文殊师利。要离恶业当学一切法了知诸法。分别心生虚妄不实。空智现前业障自除心得清净。复次文殊师利

  •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八(之三)·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集二六交报二。一总标。云何六报。阿难。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 造业既从六根而出。受报还归六根。因与果交。故云交报。又下一根受报备历六根。根根皆尔。故云交报。此云六识造业者。且

  •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三·圆晖

      分别根品二之一  分别根品者.胜用增上故名为根。此品广明故。名分别。所以界品后次明根品者。界品明诸法体。根品明诸法用。依体起用。故次明根 释此品颂文分三段。一明二十二根。二明俱生诸法。三明六因四缘 

  • 苏悉地羯罗供养法卷下·佚名

        大唐中印度三藏善无畏译  于佛部中其线白色。莲花部中其线黄色。金刚部中其线赤色。此等物备具在身。方可作法。依经依部。如经所说。结大界已。次应供养。随其成就及与事部差别。所办涂香色味香气。与彼相

  • 救诸众生一切苦难经·佚名

    天台山中有一老师。年可九□□□□□□□神悲哭眼中泣血唱言。苦□□□□□□□弟子惠通合掌顶礼。眼中泣泪□□□□□灾难如何得免。师报言惠通。□□□□□□众生亡没普念弥勒□□□□□□□已比相相魏之地。正在其

  • 天真汉·伏尔泰

    法国作家伏尔泰(1694—1778)的哲理小说。一个从小在加拿大落后的部落中长大的法国青年,人称天真汉,到法国漫游时偶然和一个圣母修道院院长特·甘嘉蓬神甫相逢。原来天真汉是这个神甫的侄儿。神甫留天真汉住下,准备将

  • 不系舟渔集·陈高

    元代诗文别集。 15卷。陈高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陈高有《子上存稿》,为明洪武十七年(1384)苏伯衡编次。但今无传本,很可能就是《不系舟渔集》的别称。本集有数种清抄本为传世善本,民国十七年(

  • 记胡也频·沈从文

    长篇传记。沈从文著。1932年5月上海光华书局初版。这部作品最初分34次连载于1931年10月4日~11月29日的上海《时报》,前11次由编者加有小标题,总题为《诗人和小说家》,自12次始取消了小标题,总题亦改为《记胡也频》,前后均署

  • 伸蒙子·林慎思

    唐林慎思撰,三卷。因其自号“伸蒙子”,故名。慎思以易林自筮,得蒙之观,有伸蒙入观之语,因自号。是书,采引前代君臣事迹,设为问答,说明治世之道。卷目为:卷一,槐里辨三篇,叙天地人之事;卷二,译国纪三篇,述君臣民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