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八十二

万历三十一年三月丁巳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官祭 裕陵

○戊午南京工部右侍郎范仑引年乞休 上不允

○时天下郡守缺几十之五吏部以闻

○总督仓场户部尚书谢杰以火灾异常请罪在事臣工人役 上曰草烬坚硬如石因火势炽盛煆炼而成其疏防员役治之

○己未以顾其志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狭西

○初铸巡视南京五城兵马司监察御史各关防  ○驸马许从诚原赐庄田七百顷已故例减半给予户部以请从之

○以贵州副使路云龙为江西右参政

○庚申降原任湖广右参政陈鸣华为本省右参议

○湖广佥事周应中乞移赠其本生父母吏部覆请许之

○下侵冒内府钱粮犯人刘辂于镇抚司

○命御史方大美巡按河南

○狭西巩昌府三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子时西南方地震有声御史以闻

○壬戌吏部以本部主事仍照旧酌量调转不得始终注定一司上请

○癸亥大学士沈一贯沈鲤朱赓共著守成遣使权宜三论以献守成略曰 皇上嗣服比隆 祖宗英断如神刚明不惑 寿域宏开三十一载矣四方无虞国本大定天下引领以为不逮尧舜者独一矿税耳名为收自然之利实强搜于小民名为闵加派之苦实横剽于额外 皇上但见耳目之前微有所利不知眉睫之际已迫大害试思此物从何处来聚之禁中则成千成万浑闲事耳而当其收之于民乃积厘成分积分成钱积钱成两至于成十成百然后乃千万不知费几多捶挞几多枷锁鬻妻卖女几多恓惶折产破家几多惨毒而后得盈此数也汉文帝有言百金者中民十家之产妄索天下万金是伤天下十万家性命妄索天下百万金是伤天下百万家性命凭怒逞忿何所不为遣使略曰 皇上之驭中官也明饰法纪未尝少假辞色一有违犯必罪无赦虽日侍左右久赐蟒玉者莫不侧目而视重足而立简制之严有如此然天下不诵 皇上之严而言宠信太优宽假太过是徒见奉差小竖纵恣贪暴而遂掩 皇上之鸿名以流谤声甚可惜也制国之用莫大于财而本朝立法莫详于理财 高皇帝亲自讲画设簿书定体式慎差遣密查盘其入有稽而不没于吏书之乎其出有考而不没于纲角□羊之乎乡有籍户有符无朝夕二三之令限有时科有则无望空白索之殃故百姓虽出钱而力可给有司虽比钱而人无怨起角□羊存留悉有记帐虽数十年后可覆知焉虽一介遣官可坐核焉府史胥徒但供使令之役绝临民之事常饩之外一钱即赃故民不见吏吏不见民上下相安而赋事举岂有漫然无经制无稽考四出横索而百不角□羊一利归群小怨归朝廷如今日税使所为者乎臣等以为中使而操利权此古今所甚忌 祖宗所甚禁况今非徒操利权也且觊典兵如狭西辽东广东诸处皆私募徒卒公请于朝以明开跋扈之端幸 皇上屡加拒绝而若辈之请犹未已此岂可假借哉我 太祖密防内臣勿使预兵尝曰此辈当使畏法不当使有功又曰不假以兵柄自无宦寺之祸非谓外臣必贤内臣必不肖其流祸不可不早防故也权宜略曰今有百金于此而鬻 皇上之一官臣等知不许也有万金于此而鬻 皇上之一旨臣等知不许也孰知今日而 皇上之旨已潜为人鬻去而不觉乎或虚言千金之利而鬻或虚言万金之利而鬻利未入于上旨已鬻于下旨鬻于下则威福予夺随之而俱去矣每一旨下必曰权宜权宜者明知其不当为不可为而聊试为之耳非经常之制长久之谋也非 祖宗之明训子孙之世守也以此昭 上心不自安而劝天下姑勉从也以此见今岁然而明岁不然此事然而彼事不然也而今果权宜乎哉始谓之暂而暂也遂久始谓之借而借也即真非徒不返也日以浸多得无托此二字以箝天下之口乎若是则先之以不信而谁委心者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臣等预有危责安能以泄泄自处而 皇上亦何可以泄泄处此也

○庆云备御王思道误开抚臣荐为按臣杨宏科<锍-釒>紏署兵部尚书萧大亨简举认罪 上以偶误谕之又山海后所舍人袭授署正千户刘瀚国本三十年十二月袭混誊入本年二月大选揭帖亦简举认罪 上不问止下武选吏张雪瀚于法司

○以南京兵部职方司郎中邹观光为南京光禄寺少卿

○甲子工科给事中钟兆斗论织造一事万万不可兼制于课监者盖丁田额派乃正供而料价设处无定额岁造叚疋有定价而改造加增无常数正供犹可取盈也无定额者岂能一时卒办定价或可量扣也无常数者将何照例扣除督责不专于司府印验不经于抚按查核不由于部署一课监假手百参随百参随假手一直两省之亡籍 祖宗旧制澌灭殆尽而尚方赏赉之需终不知何所出也乞亟收成命仍责成有司依期督造扣价八千两即属省直照数进用则国与民皆便而财赋重地可保无虞不报

○监生吴餋都等五人以进献输工银十四万为两殿中书舍人吏部以重名器为请不报

○乙丑以恩诏予 累朝公主子孙李君锡胡应龙张应祥傅道胤蔡相等入太学

○丙寅南京刑部尚书赵参鲁以老病再<锍-釒>乞休

上仍谕留之

○改湖广下江防道兵备参议黄仁荣管粮储道以上湖南道副使魏餋蒙为右参政分守下荆南道

○命宁阳侯陈应诏于前军都督府掌印管事

○虏犯洮岷狭西总兵官萧如薰等引兵御之战于松山奔掜间前后擒斩虏级共八十二名颗番级共二百五十三颗收获降番共五千一百四十四名口夺获畜器共四千三百八十有奇经巡按御史勘明兵部覆奏言较量功级虽非大捷然文武将吏戮力可嘉诏以萧如薰等九员纪录内临洮总兵孙仁兵备官荆州俊候并叙袁弘德升俸一级将领王邦佐等十一员中军千把总韩完卜等二十三员各赏银有差

○虏犯甘镇御虏总兵达云司道官李徽猷等出奇设伏前后擒斩共六十五名颗夺获夷器牲畜以千百计经巡按御史勘明兵部覆奏诏以督抚李汶等俱候大捷优叙达云等八员俱纪录内达云李徽猷李有实仍候并叙卢传元升俸一级及时起用将领葛赖等八员中军千把总张克敬等十员修工官冯时等二员各赏银有差

○狭西总督李汶题留神木兵备参议杨继先以新升副使职衔照旧管事从之

○升指挥使李祯国为都指挥佥事照旧北镇抚佥书管事

○革参将吴文杰帅继范等任治其罪

○丁卯宣大巡抚汤兆京<锍-釒>劾分守口北道参政郭士吉不法下之所司

○以山东左参政章邦翰为本省按察使

○播州旧逆吴洪卢文秀卢文政张承贤卢里受谭里保罗志杨邦俊王金义张汉臣等恶汉法严密潜谋不轨假杨应龙儿子为名恢复旧疆因内江县举人晏鸣鹿穵邻坟侵田土遵义县知县萧鸣世素失众心此事又失处分洪遂激怒旧民聚众首乱总兵李应祥副使傅光宅等率修防官兵捕之陆续擒获首从刘尧等洪逃奔水西黔抚郭子章责安疆臣缚献洪为疆臣把目王宗舜斩首擒获贼党止逸一二总督王象乾以闻兵部覆言洪自祖父及身为杨氏亲信长官三世刘尧者逆龙之腹心书记而罗志谭星保卢文政等皆逆龙之爪牙也平日倚附逆龙今虽逋诛包藏祸心徘徊故国视杨三老为奇货藉水西为声援投闲抵隙所须者时耳而豪势之武断悍吏之淫刑又大拂乎人心遂欲假以激怒沙溪之众操戈关弓快于一逞是其谋叛之本意虽不尽由人实籍之资也今虽就缚启衅人员法当究治诏以逆首吴洪等传级示众谭里保等枭示未获者严加缉捕以绝祸本萧鸣世晏鸣鹿行御史究问有功员役勘明定夺

○以惠州知府何伟为广东副使兼参议分守岭东肇庆府知府陈濂为广东副使分守岭西

○先是山东闻倭警当事张皇多招徕饷至四十五万而团操快壮之工食不与焉二十七年销兵饷稍减尚费二十六万九千余两东省民大困于是议者欲就见兵精择用之以节浮费抚臣黄克缵以为言请酌减马快较诸兵技艺高下别为三等浮额者汰之又裁登州水兵营游击防汛大嵩守备等官 上下其奏兵部覆请从之

○戊辰刑部尚书萧大亨一品六年考满未奉命辅臣以为请不报

○以大理寺右少卿王明为太仆寺卿太仆寺少卿陈子贞为通政司右通政

○己巳复除原任广西右参政李焘为湖广右参政兼佥事整饬郧襄兵备

○以浙江都司佥书范鲲为中都留守掌印定州游击颉永清为龙固二关参将

○辛未 武宗毅皇帝忌辰遣官祭 康陵

○工科右给事中宋一韩言国家形势首燕京肩齐晋胁秦楚跨吴蜀履闽广滇黔而中州寔为腹心当亟简抚臣以重弹压且令道臣还驻頴州以便控制不报

○以太仆寺少卿周孔教为通政司左通政大理寺少卿张鸣岗为南京太常寺卿光禄寺少卿冯渠为太仆寺少卿通政司参议张尚学为太仆寺少卿大理寺左寺丞赵士登为本寺右少卿

○以吏部郎中梅守峻为江西参政  ○以户部郎中李长庚为广东副使南京兵部郎中曹愈参为狭西副使户部郎中董九贡为狭西参议

○礼部郎中梅守和为湖广参议狭西又布政王顺民为本省左布政按察使王一乾为本省右布政起复原任佥事张后甲为贵州佥事

○壬申南京吏部以卿寺科道郎署员缺有至六年未补者具奏以闻下部知之

○癸酉先是壬寅春 圣躬违和首辅沈一贯入问安泣陈时事首罢矿税已奉诏旨旋复举行次辅沈鲤朱赓应召来未获面奏相继陈请俱不报至是南京江西道御史王藩臣以嘉纳辅臣第一言与天下更新请不报

○甲戌户部请敕在京五草场监督司官收务乾洁堆期苫盖毋使水浸雨湿如有蒸腾之气即权宜倒垛晾晒从之

○乙亥复除原任兵科右给事中刘道隆为刑科右给事中

○总督仓场尚书谢杰陈积储大命四事一总漕抚臣宜久其事任不可使一日缺人议留李三才二放粮旧规每年四月十月应放折色三临清德州二仓所积粮米运二十万石入都以补本年灾伤折色之数倘四五月间南漕不至即括二仓所有尽数起角□羊俟豊熟抵还四工部宜趁冰涣速以修仓为事仓完则工匠不得溷入车脚不难稽查盗米之奸可以立革户部覆奏 上以漕运事重令李三才并事候代放粮折色临德二仓补数令户部议妥行早修仓廒仍著为令

○以湖广德安府知府张惟方为本省副使兼参议分守湖北道直隶松江府知府许维新为河南副使兼理兵备以御史涂宗浚为大理寺右寺丞都给事中张问达为太常寺少卿于若瀛为南京鸿胪寺卿刘卿为山东右布政荆州俊为湖广按察使

○降工科都给事中白瑜为狭西布政司照磨

○丁丑初清口陡涸运艘不前御史蒋以化淮抚李三才各<锍-釒>闻并请宽过淮过洪之期许之仍命行总河的议于是河臣曾如春水涸之故大都因淮黄交会河底冲刷深且五丈外低内昂势不能伏溢而上陡涸病根皆原于此今所恃淮南高宝诸湖之水臣檄行封闭甚早不今旁洩北引接运颇有余资以故司道诸臣欲因便于高宝湖水而建闸浚渠节宣用之正永乐中陈平江已然之明效也目前济运似无踰此工部如议覆 上从之

○以四川右布政崔应麟为本省左布政管遵义兵备按察使王嘉谟为右布政分守川西道参议梁祖龄为副使分巡川北道

○戊寅以桂林府知府许国瓒为广西副使整饬右江兵巡道梧州府知府凌嗣音为广西副使分巡桂林兵备

○先是吏部起补各官奉 圣谕将正五品至从六品者各罚俸一年吏部言不夺其官而仅罚其俸是 皇上使过之仁若因其罚而并锢其官是臣等奉行之过原任光禄寺寺丞王德新南京刑部郎中邹元标兵部郎中高桂礼部主事吴正志诸寿贤李<棥心>桧刑部主事马应图南京吏部主事饶伸是数臣者其回籍非以病归则以侍餋与诸臣之削籍降调者不同乞各照原官起补添注不报

○直隶巡按李思孝奏留巡抚李三才

○庚辰以南京江西道御史王藩臣为江西副使

○转吏科陈治则户科吴文灿礼科梁有年兵科夏子阳刑科宋一韩俱左给事中

○降原任御史王象蒙为卫辉府推官

○刑部尚书萧大亨以六年考满吏部具题未奉敕旨因引年乞休 上不允

○升蔚州知州任应徵为山西佥事管宁武兵部降补原任狭西副使张应凤为湖广参议

○以不雨命顺天府祈祷

○辛巳赐保定侯梁继璠祭葬成安伯郭邦相妻祭葬

○户部以灾伤改折湖广黄梅县二十八年南粮七千五百六十五石每石折银五钱并席竹等银概角□羊南京户部交纳从之

○壬午以青州知府赵乔年为山东粮储道副使起原任河南副使杨植为狭西副使四川夔州知府李时孳为本省副使

○兵部武选司员外沈朝焕陈戎政四事一重京营天下兵制莫重于京师宜重京营将官之任凡补京营各官者须妙选天下勇略忠义之士各边镇省直总副参游必曾经京营出者始用之各官隶在京营本兵与协理每岁会同过堂一遍则可以面识其才力熟察其品格视凭一荐剡用者虚实较然至兵之虚弱不可骤革尚可渐稽宜从外省召募之例给面貌悬牌钤以大印收补时掇石较技必责正身务求壮丁即系祖役如老幼不堪另行勾取尤加严选锋之出入则将有统体之实而兵无冒滥之毙矣二实辽左辽与朝鲜接壤实辽左者所以坚内地犄角朝鲜也宜加辽兵一万人总兵李成梁性熟于虏颠毛老矣宜为置副将勇廉兼到一人以习其事申饬巡抚兵备各官讲求屯田之策使兵足扼虏而安心于屯至军政耗废钱粮乾没宜于广宁辽阳开原等处各设推官一员管粮通判以推官代之三慎武袭夫开创龙兴间关百战者委当世及至非时用兵互相格杀者北功多收零剪尾南功多搜山发窟杀戮降卒喋血无辜种种首功之毙尽行世袭军功代有军职代增此属几耗天下钱谷十之三四宗禄有递减而武功爵世袭不变金吾华贯有日增无日减岂厉世磨钝之权乎宜定为上中下三等上者世及次者递减下者裁革四防乱萌淮徐頴毫之间界在南北其地<锍-釒>旷其民犷悍且诸省交会统置不一窜匿无常近日所报頴州乱民至以千计虽云旋角□羊尚伏牙角臣谓当分浙江省城见在之兵一千五百人移镇于淮设一参游统之于天津所募之兵分一千五百人移镇于頴亦设参游统之两处之兵即以原饷给之以消莽伏之雄心以为应援之奇计<锍-釒>入留中

○先是常熟生员孙汝炬等煽众鼓噪窘辱守令苏州府知府周一梧闭门求去抚按以闻礼科都给事中张闻达<锍-釒>紏俱奉 严旨参究于是礼部奏将孙汝炬等分别首从问拟常熟通学生员并童生停勒一科不许考试周一梧令供职仍通行各省直提学官照本部原题每三年之中岁考两遍文章行谊严为进退并禁府州县收拜门生及纵容生员出入公门禀嘱公事如遇有紏众生事等项不分人数多寡轻则革锢重则问遣合学停科一如前法 上俱允行之仍命巡抚驻苏州以资弹压

○钦天监奏四月朔日辰时日食八分八十八抄巳时复圆是日为孟夏 庙享之期午时行礼礼臣奏言春秋书灾异莫大于日食故礼诸侯旅见天子入门不终礼者有四日食与焉当祭而日食如牲至未杀则废况时惟四月又为正阳怪异非细若巳刻救日午刻享 庙曾未喻时两举大礼儆畏既有所分精禋又有所散乞 圣明裁酌 上令改祭享 太庙于初五日

○癸未以恩诏准送曹国长公主子孙李邦鉴入太学

○以陈所蕴为浙江按察使张修吉为狭西参政杨州府同知杜糜为贵州佥事

○狭西西宁都司张大纪家丁郑大海等以诱杀冒级下狱乘夜紏众劫狱鼓噪燔官署掠钱粮攻逼主将夺城而遁按督上其事于是兵科都给事中田大益给事中孙善继等交章论以为即西宁之妄杀则该镇之屡报捷书俱不可知即该镇之冒功事发则各镇之类叙功级亦皆不可知乞敕各镇以后功级务要按臣亲诣查核 上下其奏兵部覆请该任文武官员俱行议处张大纪革任治罪从之

○以朱一桂为刑科给事中

○补浙江道御史张大谟

○以南京御史萧如松为狭西副使

○乙酉辅臣沈一贯等题 祖宗以来各衙门本率三日即下 皇上初年庶绩其凝嗣后有留中之事至于今日有奏而不发票者有票上而不发行者在 皇上盖出详慎不轻之意且昭操纵不测之权执简御繁以钝磨锐而人心从此怠弛政务从此壅滞且岁月滋久中多倦勤能保无乘机壅蔽藉手作奸者乎况始于权宜浸成典故亦何可昭示万世为 圣子神孙法也请凡诸衙门章<锍-釒>可行者即赐允行不可行者明示改正臣等票拟不当亦令改拟必期无一<锍-釒>不报无一事不决奏入不省

○丙戌丁原任左都御史陈炌妻祭葬浙江巡抚右副都御史刘元霖父刘勃祭葬

○赐庐江王厚光书院名循理

○辽东大福堡天火烧毁房屋军器无筭

○大原堡起地火大如车轮高三尺烟高三丈余

○赐原任巡抚狭西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贾待问祭葬待问直隶威县人嘉靖戊辰进士授咸宁知县选礼科给事中稍迁至吏刑左右出知怀庆府调繁松江历山西参政按察使湖广左右布政南光禄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进右副都御史协理院事巡抚福建甘肃等处累进至今官当河洮被残严侦探广刍粮节次擒斩虏首八百四十余名献番首二百八十余颗降虏降番无筭内使梁永恣随从剥民财物杀无辜待问上<锍-釒>劾状逮其人付之重典梁请于四镇税马及得镇守三边如正德故事待问亟会制府上<锍-釒>力陈不可谋遂寝时以防秋出事竣还省行至临洮以寒疾卒军民悲惜焉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八十二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八·刘昫
  卷第二百五十五 唐紀七十一·司马光
  卷九·常璩
  卷四十六·谷应泰
  读礼通考卷一百四·徐乾学
  大明孝宗敬帝实录卷之四十二·佚名
  卷二十九·王当
  卷十二·王当
  殿阁词林记卷二·廖道南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五·杜大珪
  第47章 谁说真话就枪决谁的蒋介石·冯玉祥
  十八相送·胡兰成
  卷二十 铫期王霸祭遵列传第十·范晔
  谢作楷·周诒春
  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场·老舍

    时间 老年间的那幺一天,上午。地点 土财主金三官宅内,客厅)。人物 赵 旺 荷 珠 赵 鹏 王 兴 金三官 黄员外黄家的管家 仆人数人 金贞凤〔厅内悬灯结彩,而缺乏喜气:灯是破的,彩是旧的。〔赵旺夹着把条帚,弯着腰

  • 薛逢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薛逢,字陶臣,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会昌进士,授万年尉。历官侍御史、尚书郎等职。曾两度被贬。后官至秘书监。《全唐诗》辑其诗一卷。 潼关河亭 薛逢 重岗如抱岳如蹲, 屈曲秦川势自尊。 天地并功开帝宅, 山河相凑束

  • ●碑传选集(一)·钱仪吉

    多尔衮 和硕睿忠亲王多尔衮传多铎 和硕豫通亲王多铎传豪格 和硕肃武亲王豪格传图赖 议政大臣昭勳公图赖传佟图赖 勤襄公佟图赖传张朝璘 浙闽总督张朝璘传(「八旗通志」)张存仁 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直隶山东

  • 李叔同年谱(7)·李叔同

    五月,三日系灵峰大师诞辰,宣讲灵峰大师之事迹;十日,开始第二次校点《钞记》,至《受欲篇》,暂停,又开始校点《成疏记》。六月,七日系日本明忍律师之涅日,开讲《戒疏》,至二十日讲完第一册。七月,三日讲授《地藏九华示迹大意》。

  • 李穆传·魏徵

    李穆字显庆,自称陇西成纪人,汉朝骑都尉李陵之后。 李陵陷没匈奴,其子孙就世世代代居住在北狄,后来随北魏南迁,重新回到..州、陇州一带居住。 祖父李斌,以都督身份镇守高平,因而以此为家。 父亲李文保,很早就死了,等到李穆显贵

  • 襄公卷十九(起元年,尽十一年)·何休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仲孙蔑会晋栾?、宋华元、卫甯殖、曹人、莒人、邾娄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宋华元曷为与诸侯围宋彭城?(据晋赵鞅以地正国,加叛文。今此无加叛文,故问之。○殖,市力反。)[疏]注“据晋”至“问之”。○

  • 治期篇第五三·王充

    【题解】王充在本篇阐述了“治有期,乱有时”(《须颂篇》)的问题,比较集中地代表了他的自然主义历史观。他认为国家的治乱,世事的变迁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自然条件的变化有一定的周期,所以国家的治乱就有一定

  • 卷二十三·严粲

    <经部,诗类,诗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缉卷二十三 宋 严粲 撰 甫田之什    小雅 甫田刺幽王也君子伤今而思古焉【疏曰思成王】 甫田述彻法兴甿秋报春祈及省耕仓箱之事 倬彼甫田【倬音卓○桑柔笺曰倬明大貌○传曰明

  • 卷第三·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三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根品第二之一如是因界已列诸根。即于此中根是何义。最胜自在光显名根。由此总成根增上义。此增上义谁望于谁。颂曰。传说五于四  四根于二种五八染净中  

  • 卷第八·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卷第八 嗣法门人超宣等编 嘉兴金粟山广慧禅寺语录 岁旦上堂僧问岁朝文武分班立四相来朝事若何师云共唱太平歌进云恁么则风吹雉尾摇宫扇日照龙鳞识圣颜师云自是他分内事僧作礼

  • 旧书贩门德尔·茨威格

    《旧书贩门德尔》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于1929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古怪但才华横溢的书商门德尔的悲惨故事,他每天都在维也纳咖啡馆进行交易。凭借其百科全书式的思维和对文学的热爱,这位出生于波兰的俄罗斯犹太

  • 皮子文薮·皮日休

    十卷。唐皮日休撰。此集是皮日休为了考试行卷而手自编定,他在序中说:“咸通七年(866)中,皮日休射策不上第,退归州东(今安徽寿县) 别墅,编次自己的诗文集《文薮》复将贡于有司。发箧丛萃,繁如薮泽,因名其书曰《文薮》

  • 清微斋法·佚名

    清微斋法,原不题撰人。从书中所列清微派师承谱系看,应为元代道士所作。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此书内容可分为三部分:首先叙说清微宗派源流,列举元始、灵宝、混元、正一等四派宗谱,认为清微派融合四派而归于一

  • 远山堂剧品·祁彪佳

    明祁彪佳撰。一卷。体例与《远山堂曲品》相类。主要著录明人杂剧二百四十二种。分六品: 妙品二十四种,雅品九十种,逸品二十八种,艳品九种,能品五十二种,具品三十九种。每剧各加短评。品评注重首创精神和创作个性,标举“境界

  • 初寮词·王安中

    一卷。宋王安中 (1075—1134)撰。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 (今属山西)人。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等。对王安中之为人,历史上多有微词者,然其才华富艳,亦不可掩。宋人黄升所撰《花庵词选

  • 颐庵居士集·刘应时

    诗别集。南宋刘应时撰。二卷。应时字良佐,号颐庵居士,四明(今浙江宁波)人。约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与陆游、杨万里友善。此编有陆、杨二序,分上下卷,上卷收五七言古诗三十二首,下卷收七言律诗二十首,七言绝句五十首,

  • 中法兵事始末·罗惇曧

    《中法兵事始末》,晚清罗惇曧(一八七一~一九二四)撰。罗氏为清季野史掌故方面的大家,著述丰富,此书即其中的一种,民国时曾被编入《满清野史》丛书中,现据此标点整理。

  • 婆罗门避死经·佚名

    全一卷。东汉安世高译于建和二年至建宁三年(148~170)。又作避死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册。本经相当于增一阿含经第三十一品第四经。内容叙述四婆罗门仙人精进修得善法五通,常畏惧死亡,一入于空中,一入大海中,一入山腹中,一入地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