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仪礼要义卷十七

宋 魏了翁 撰

大射仪二

賔酢主人南靣授爵郷所受者

賔以虚爵降云云主人北靣拜受爵賔主人之左拜送爵 释曰自此尽西序东靣论賔酢主人之事以经云主人北靣明凡授爵郷所受者郷饮酒郷射献酢酬皆然故云凡谓南靣授与所受者也

賔既受献降立不敢安盛礼

賔降立于西阶西东靣注既受献矣不敢安盛 释曰以堂上爲盛故降下下文于酬賔降筵西东南靣立注云不立于序内位弥尊燕礼注云位弥尊礼弥卑是未酬已前礼盛者也

燕云实觯射云酌膳燕主于饮

主人盥洗象觚升酌膳东北靣献于公 释曰自此尽于篚论主人献公之事云取象觚东靣者郷公为敬故也云不言实之变于燕者燕礼云实之主于饮酒此云酌不云实之主于射略于饮酒

人君左右房大夫唯东房

宰胥荐脯醢由左房 以人君左右房故云左房对大夫士东房而已故云东房不言左以无右所对

将为賔举旅选二大夫媵爵

小臣自阼阶下请媵爵者公命长 释曰自此尽反位论将为賔举旅使二大夫媵爵之事命之使选于长防之中知不取卿大夫之年长者以其作下大夫不取年长又知不取臣中位长者以其不取卿故郑云卿则尊士则卑故不取之而取下大夫尊卑处中者

臣再拜稽首公答一拜者正礼

媵爵者皆退云云公酬賔賔降西阶下再拜稽首 释曰自此已下皆云公答拜不言再拜燕礼皆言公答再拜不同者燕主欢不用尊卑故公拜皆再拜此射礼主辨尊卑故直云答拜答一拜此一拜者正礼也故周礼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首至地臣拜君法二曰顿首顿首平敌相拜法三曰空首君答臣下拜后不为再拜即七曰奇拜是也

燕礼卿无爼射礼尊卿有爼

乃荐脯醢卿升席庶子设折爼 云卿折俎未闻者以燕礼卿无俎故云未闻又云盖用脊胁臑折肺者案郷射记云賔俎脊胁肩肺主人俎胁臂肺又获者之俎脊胁肺臑彼注云臑若防胳觳之折以大夫之余体以此言之则此賔俎亦用脊胁肩肺君俎亦脊胁臂肺前体有肩臂臑后体有防胳觳尊卑以次用之故卿冝用臑若有公公用臑卿宜用防也云卿有俎者射礼尊者对燕礼不辨尊卑故公卿等皆无俎

大夫卒爵不拜射燕二注异

大夫坐祭立卒爵不拜既爵云云 此注云大夫卒爵不拜贱不备礼燕礼注云礼杀者两注相兼乃足对公卿拜既爵此不拜

天子视了相工诸侯以仆人相

仆人正徒相大师仆人师相少师仆人士相上工 释曰云仆人正仆人之长师其佐也者以正为长师为众故仆人正为长仆人师为佐也云士其吏也者以其在仆人之下故知仆人之吏吏则府史之类

献工用爵不用觚工贱

主人洗升实爵献工工不兴左瑟 云献不用觚工贱异之也者燕礼大射献賔献卿大夫皆用觚而献工用爵故云异之郷饮酒郷射献同用爵者变于君故也

郑引鼓人为臯陶明东西长鼓字误

大师及少师上工皆降立于鼓北羣工陪于后 释曰云考工记曰鼓人为臯陶长六尺有六寸者彼云韗人为臯陶先郑云韗书或为谓者以臯陶名官即陶字从革今云鼓人者误当作人人掌皷后人误言鼓鼓人自在地官掌教六鼓矣云为臯陶者鼓木之名其穹隆二十版谓鼓木长六尺六寸贾侍中彼觧为晋鼔引之者证皷东西长工齐前靣于后有余之义也

吹簜以播新宫篇亡义未闻

乃管新宫三终注管谓吹簜以播新宫之乐云云 释曰以其堂下诗故与由庚之等同亡但上由庚由仪之等有序无诗同云有其义而亡其辞此则辞义皆亡故云其义未闻云笙从工而入者案燕礼云笙入立于县中有笙入之文此上下不是笙入之文故知笙从工而入也上云簜解为竹谓笙箫之属竹即管也今此经云管已解簜为管复云笙从工而入者燕礼记云下管新宫笙入三成则吹管者亦吹笙故兼言笙欲见笙管相将

射人即司正大射正一人

司射适次决遂执弓挟乘矢于弓外见镞于弣右巨指钩 释曰自此至于次论射事将至誓射者及比三耦之事云司射射人也者案燕礼射人告具注云射人主此礼以其或射又云射人纳賔又云射人请立司正公许射人遂为司正则射人司正一人也又云乃荐司正与射人一人注天子射人司士皆下大夫二人诸侯则上士其人数亦如之又曰若射则大射正为司射注大射正射人之长此篇云射人告具又曰大射正摈自此以后皆止云摈摈者自阼阶下请立司正公许遂为司正则此篇司正与大射正为一人也下云公就物小射正奉决拾以笥大射正执弓注云大射正舍司正亲其职乃荐司正注云司正大射正是也

中所以盛筹丰可奠射爵

賔之弓矢与中筹丰皆止于西堂下云云 云中闾中筭器也者郷射记云于郊则闾中据此大射故知闾中中所以盛筭丰可奠射爵者

今考工有梓人知工人士亦属

工人士与梓人升自北阶两楹之间防数容弓知工人士与梓人皆司空之属能正方圜者冬官虽云不知官属之号见今考工记有三十官有梓人之官此工人士又与梓人同事故知冬官未亡时属司空

工人士梓人度尺而午谓画物

若丹若墨度尺而午射正莅之【连上文】 云一从一横曰午谓画物也者则上文横与距随是也但未知从者横者若为用丹若为用墨或科用其一云午十字谓之先以左足履物右足随而并立也云度尺者即郷射记从如笴三尺横如武尺二寸是也

司射誓中非侯不获大史许诺

司射西靣誓之曰公射云云射者非其侯中之不获云云大史许诺 释曰卑者与尊者为耦不异侯言此者以其誓云君射大侯夫夫射参侯士射干侯恐与尊为耦亦各射已侯故覆言此賔与君为耦同射大侯士与大夫为耦同射参侯以其既与尊者为耦不可使之别侯别侯者则非耦类故也

天子射六耦四侯畿内外有申有屈

遂比三耦三耦俟于次北西靣北上 天子大射賔射六耦三侯畿内诸侯则二侯四耦畿外诸侯大射賔射皆三侯三耦但诸侯畿外畿内各有一申一屈故畿外三侯逺尊得申与天子同三耦则屈畿内二侯近尊则屈四耦则申若燕射则天子诸侯例同三耦一侯而已以其燕私屈也若卿大夫士例同一侯三耦略言之数备礼记射义

司马师命服不负侯

司马师命负侯者云云负侯者皆适侯执旌负侯而俟释曰自此尽而俟论司马师命服不负侯之事也引天子服不氏下士一人徒四人者欲见诸侯亦三侯亦使服不氏与徒为获者也案天子有大司马卿一人小司马中大夫二人此虽诸侯礼亦应有小司马号为司马正也

负侯诺以宫商至乏声止

负侯许诺以宫趋直西及乏南又诺以商至乏声止释曰云宫为君商为臣乐记文声和相生者宫生徴徴生商而云相生者虽隔徴亦是相生之义也云声和者宫数八十一商数七十二弹宫则商应故云声和也引郷射者彼臣礼直云诺声不絶不言宫商引之证与此不同之意

凡射皆袒袒袭皆隠处不在位

上射云云适次释弓説决拾袭反位 云凡射皆袒者案乡射命三耦各与其耦让取弓矢拾三耦取弓遂至卒射云脱决拾袭而俟于堂西南靣此则前遂命三耦取弓矢于次不言袒至此亦言袭故湏言凡射皆袒决在此不见袒亦袒可知云出于次也袒时亦适次者以此而言则袒时入次今更出次知不在位上袒而入次取弓者凡袒袭皆隠处郷射无次司马适堂西袒执弓矢不在位此大射有次

执弓以为异犹执殳为鞭度

小臣师设楅司马正东靣以弓为毕 云毕所以教助执事者以毕是助载鼎实之物故司马执弓为毕以指授若周礼执殳以为鞭度然

大夫与士为耦容大夫有不备时

若有士与大夫为耦则以大夫之耦为上 释曰云为上居群士之上者若是士与大夫之尊为耦故居羣士之上也郑云羣士之上者既为上射恐在大夫之上故云羣士之上是以下注云士虽为上射其辞犹尊大夫也若然国皆有三卿五大夫三耦六人而已而云使士为耦者卿大夫或有故或出使容其不足使士备耦之法也

上射下射俱横弓取背君向南为顺

下射进坐横弓覆手自弓上取一个兼诸弣兴顺羽且左还母周反靣揖 云横弓亦南踣弓也者谓南踣弓以左手仰执弓里以覆右手于弓表向下取矢亦便也上射下射俱南踣弓者取背君向南为顺云上以阳为内下以隂为内因其冝可也者上射东靣左还时以左手还取东相阳方为内下射西靣右还时以右手还取西相隂方为内随其隂阳得左右相向是因其宜也

大史释获执中执筭各有人

大史释获小臣师执中先首坐设之 释曰此不见执筭之人案郷射命释获者释获者执鹿中一人执筭以从之彼臣礼官少释获者自执中设之尚使人执筭况国君官臣多大史不自执中岂得自执筭明亦使人执之云小臣师退返东堂下位者其位已见篇首也引郷射者证筭以南末为顺也

侯有上下纲躬舌之角为维以布为绢

司射命曰中离维纲触梱复公则释获众则不与释曰中谓中侯注不言可知云离犹过也猎也者谓矢过猎因着维与纲二者云侯有上下纲其邪制躬舌之角者为维者案梓人云上纲与下纲出舌防绢寸焉注纲所系侯于植者也上下皆出舌一防者亦人张手之节也郑司农云绢笼纲者维持侯者若然则纲与维皆用绳为之又以布为绢笼纲然后以上个下个邉缀着绢两头以纲繋着植维者于上个下个上下躬两头皆有角又以小绳缀角系着植故矢或离纲或离维也云或曰维当为绢绢纲耳者郑更为一解绢则维也云绢纲耳者以绢为纲耳离着绢也

离维纲触梱复惟公则释获

注触谓矢中他物而触侯梱复矢至侯不着而还反 释云中三侯皆释获则离维纲及触梱复亦释之不言者以中为主也公则释获优君众当中鹄而着

射不贯者不释谓不中鹄除君而言

司射命上射曰不贯不释案上文离维纲公则释获言之则此云不中不释筭者据除君而言

仪礼要义卷十七

猜你喜欢
  叔向问君子之大义何若晏子对以尊贤退不肖第二十四·晏婴
  相刺第二十·桓宽
  附录二 序跋·王符
  卷一百二十一·陈祥道
  继善篇 第一 凡四十七条·范立本
  和与礼的辩证法·孔子
  卷三十一·纳兰性德
  卷十二·严虞惇
  卷九·惠士奇
  卷十六·胡广
  卷三十八·康熙
  卷四十三·佚名
  附錄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三·欧阳竟无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九卷·佚名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八卷·一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凡例·乾隆

    唐宋人以诗鸣者。指不胜屈。其卓然名家者。犹不减数十人。兹独取六家者。谓惟此足称大家也。大家与名家犹大将与名将。其体假正自不同。李杜一时瑜亮。固千古稀有。若唐之配白者。有元宋之继苏者。有黄在当日。亦几角

  • 第六十六回 智统领出奇制胜 愚制军轻敌遭擒·蔡东藩

      却说湖北巡抚胡林翼,奉旨派兵援赣,即遣李续宾赴瑞州,文翼赴吉安。湖南巡抚骆秉章,亦遣江忠义、王鑫赴临江。是时吉安、临江两处,尚在长毛手中。临江方面,由刘长佑、萧启江进攻,相持不下;吉安方面,自曾国荃去后,诸将各存意

  • 卷十六史十二·何良俊

    吾松江与苏州连壤,其人才亦不大相远。但苏州士风,大率前辈喜汲引后进,而后辈亦皆推重先达。有一善,则褒崇赞述无不备至,故其文献足征。吾松则绝无此风,前贤美事皆湮没不传,余盖伤之焉。今据某闻见所及,聊记数事,恨不能详备也。

  • 序·缪荃孙

    广东阮志,有前事略,近宁郡志,遂述大事,甘陕两志,亦列兹目。今特首著,似因实创。编年系目,一如鲁经。列国之建,分民而治。自汉以后,刺史都督,当古方伯,迄于明清,一邦之长,名称不同,皆其类也。不有提纲,何以检核?方域安范,牧帅拜罢,郡邑

  • 卷六十五·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六十五 唐 张守节 撰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史记六十五 孙子武者齐人也【魏武帝云孙子者齐人事於吴王阖闾为吴将作兵法十三篇】以兵法见於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七录云孙子兵法三

  • 李叔同年谱(7)·李叔同

    五月,三日系灵峰大师诞辰,宣讲灵峰大师之事迹;十日,开始第二次校点《钞记》,至《受欲篇》,暂停,又开始校点《成疏记》。六月,七日系日本明忍律师之涅日,开讲《戒疏》,至二十日讲完第一册。七月,三日讲授《地藏九华示迹大意》。

  • 陈纍传·张廷玉

    陈蠧,字彦纯,合肥人。父亲陈闻,以义兵千户归顺太祖,累任都指挥同知。陈蠧承袭父职。父亲犯罪被遣戍辽阳,陈蠧拜伏在宫门请求替父戍守,诏令一并原谅了他们父子。陈蠧少年时随从大将军幕府,以善射雁见称。他屡次随军远征南番,又

  • 卷四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四十六职官志五职官【内务府上驷院 内务府奉宸院 内务府武备院 盛京内务府 銮仪卫 领侍卫府 御前侍?】内务府上驷院上驷院兼管事务大臣无定员卿二人【正三品】【初名御马监顺治十八

  • 第二十五章 武昌之围·李宗仁

    一吴军在贺胜桥大败后,残部退入武昌城据守,我追兵于8月30日夜间在途中稍事休息,翌日拂晓遂以急行军向武昌城追击前进。31日黄昏,四、七两军主力均抵达武昌城下。我拟趁敌军喘息未定时一举而下武昌,因于四、七两军

  • 卷七○·邱濬

    ▲设学校以立教(下) 汉武帝初,董仲舒对策曰:“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又曰:“养士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今以一郡一国对,亡应书者(谓

  • 汉书儒林传辨伪第五·康有为

    歆修《六艺略》,既尽窜伪经遍布其中矣,无如伪书突出,师授无人,将皆疑而莫之信也。于是分授私人,依附大儒,伪造师传,假托名字,弥缝其隙,密之又密,所以深结人信者在此。然范升已谓左氏师授无闻矣。案经久远,无不破露,今发其覆,作伪之

  • 卷二十·张廷玉

    欽定四庫全書卷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二十【己定王未五年】七年【晉成五年齊惠七年衛成三十三年蔡文十年鄭襄三年曹文十六年陳靈十二年?桓三十五年宋文九年秦桓三年楚莊十二年】春衛侯使孫良夫來盟左傳【七年春衛孫桓子

  • 稽古第四·朱熹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其言曰,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犹未免为郷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摭往行,实前言,述此篇使读者有所兴起。太任,文王之母,挚任氏之中女也。 任,姓。文王,周君。挚,国名。 王季

  •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朱棣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卷 (哀叹品卷上)释地动 出空不空空等十五法门 合正法宝城譬 释伊字释槃 释若离若不离无常想义 释五十七烦恼义哀叹品第三案。慧朗述僧宗曰。从前品末放口光催供。讫珠譬。犹是请门明常

  • 三无性论卷下(出无相论)·佚名

    真谛三藏于广州制旨寺翻译问曰。此七云何入真实性摄。答曰。此七如如是可赞最极二智境界故。二智者。即是如量如理智。此智是无流过凡夫故。可赞出二乘故。最极又是菩萨智故。可赞是佛智故。最极此显无倒义。是无倒智

  • 经义考·朱彝尊

    目录书。共有300卷,朱彝尊撰。乾隆二十年(1755)两淮盐运使卢见曾续刻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浙江书局刊本,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初名为《经义存亡考》,后来改为《经义考》。是编统考历朝经义之目,首列御注、

  • 播般曩结使波金刚念诵仪·佚名

    译曰步掷。金刚神之名也。有播般曩结使波金刚念诵仪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