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曲品卷上

东海郁蓝生撰琅琊方诸生阅

自昔伶人传习,乐府递兴。爂段初翻,院本继出,金元创名杂剧,国初沿作传奇。杂剧北音,传奇南调。杂剧折惟四,唱惟一人;传奇折数多,唱必匀派。杂剧但摭一事颠末,其境促;传奇备述一人始终,其味长。无杂剧则孰开传奇之门?非传奇则未■杂剧之趣也。传奇既盛,杂剧浸衰,北里之管弦播而不远,南方之鼓吹簇而弥喧。国初名流,曲识甚高,作手独异,造曲腔之名目,不下数百;定曲板之高下,不淆二三。乍见宁不骇疑,习久自当遵服。所谓规矩设矣,方圆因之。数其人,有大家、名家之别;按其帙,有极老、半旧之分。故赏其绝技,则描画世情,或悲或笑;存其古风,则凑泊常语,易晓易闻。有意架虚,不必与实事合;有意近俗,不必作绮丽观。不寻宫数调,而自解其韬;不就拍选声,而自鸣其籁。极质朴而不以为俚,极肤浅而不以为疏。商彝周鼎,古色照人;玄酒太羹,真味沁齿。先辈巨公,多能讽咏;吴下俳优,尤喜搬串。余虽不遵古而卑今,然必须溯源而得委,仿之《画史》,略加诠次,作《旧传奇品》。

古帙虽多,作者泯没,略举三四,以概其余。

东嘉高则诚,能作为圣,莫知乃神。特创调名,功同仓颉之造字;细编曲拍,技如后夔之典音。意在笔先,片语宛然代舌;情同境转,一段真堪断肠。化工之肖物无心,大冶之铸金有式。关风教特其粗耳,讽友人夫岂信然?勿伦于北剧之《西厢》,且压乎南声之《拜月》。

右神品

常州邵给谏,既属青琐名臣,乃习红牙曲学。词防近俚,局忌入酸。选声尽工,宜骚人之倾耳;采事尤正,亦嘉客所赏心。存之可师,学焉则套。

乌镇王雨舟,人以曲称,曲缘事重。颇知炼局之法,半寂半喧;更通琢句之方,或庄或逸。我钦高手,世想令名。

右妙品

沈练川名重五陵,才倾万斛。纪游适则逸趣寄于山水,表勋猷则雄心畅于于戈。元老解颐而进卮,词豪■指而搁笔。

武康姚静山,仅存一帙,惟睹《双忠》。笔能写义烈之肺肠,词亦达事情之悲愤。求人于古,足重于今。

右能品

李开先铨部贵人,葵邱隐吏。熟誊北曲,悲传塞下之吹;间著南词,生扭吴中之拍。才原敏赡,写冤愤而如生;志亦飞扬,赋逋囚而自畅。此词坛之雄将,曲部之异才。

沈寿卿蔚矣名流,确乎老学。语或嫌于凑插,事每近于迂拘。然吴优多肯演,吾辈亦不厌弃。

邱琼山大老虽尊,鸿儒近腐。闲情赋罢,元亮原是趣人;双文句删,微之且为簿幸。乍辞幄讲,亟谱家词。造捏不新,知老笔之已钝;主张颇大,庶末俗之可风。

右具品

博观传奇,近时为盛。大江左右,骚雅沸腾;吴浙之间,风流掩映。第当行之手不多遇,本色之义未讲明。当行兼论作法,本色只指填词。当行不在组织饾饤学问,此中自有关节局段,一毫增损不得;若组织正以蠹当行。本色不在摹剿家常语言,此中别有机神情趣,一毫妆点不来;若摹剿正以蚀本色。今人不能融会此旨,传奇之派,遂判而为二:一则工藻缋以拟当行;一则袭朴淡以充本色。甲鄙乙为寡文,此嗤彼为丧质。而不知果属当行,则句调必多本色矣;果具本色,则境态必是当行矣。今之窃其似而相敌也,而吾则两收之。即不当行,其华可撷;即不本色,其质可风。进而有宫调之学,类以相从,声中缓急之节;纷以错出,词多礉戾之音。难欺师旷之聪,莫招公瑾之顾。按谱取给,故自无难;逐套注明,方为有绪。又进而有音韵平仄之学,句必一韵而始协,声必迭置而后谐。响落梁尘,歌翻扇底。昧者不少,解者渐多。又进而有八声阴阳之学,吹以天籁,协乎元声,律吕所以相宣,神人用以允翕。抑扬高下,发调俱圆;清浊宫商,辨音最妙。此韵学之缺典,曲部之秘传,柳城启其端,方诸阐其教。必究斯义,厥道乃精;考之今人,褒如充耳。《广陵散》已落人间,《霓裳曲》重翻天上。后有作者,不易吾言矣。嗟乎!才豪如雨,持论不得太苛;佳曲如林,抡收何忍过隘?僭分九等,开列左方。人吾品者,可诩流传;轶吾品者,自惭腐秽。作《新传奇品》。

沈璟宁庵吴江人

汤显祖海若临川人

右二人,上之上。

沈光禄金张世裔,王谢家风,生长三吴歌舞之乡,沉酣胜国管弦之籍。妙解音律,兄妹每共登场;雅好词章,僧妓时招佐酒。束发入朝而忠鲠,壮年解组而孤高。卜业郊居,遁名词隐。嗟曲流之泛滥,表音韵以立防;痛词法之蓁芜,订全谱以辟路。红牙馆内,誊套数者百十章;属玉堂中,演传奇者十七种。顾盼而烟云满座,咳唾而珠玉在毫。运斤成风,乐府之匠石;游刃余地,词部之庖丁。此道赖以中兴,吾党甘居北面。

汤奉常绝代奇才,冠世博学。周旋狂社,坎坷宦途。雷阳之谪初还,彭泽之腰乍折。情痴一种,固属天生;才思万端,似挟灵气。搜奇《八索》,字抽鬼泣之文;摘艳六朝,句叠花翻之韵。红泉秘馆,春风檀板敲金;玉茗华堂,夜月湘帘飘馥。丽藻凭巧肠而浚发,幽情逐彩笔以纷飞。蘧然破噩梦于仙禅,皭矣销尘情于酒色。熟拈元剧,故琢调之妍俏赏心;妙选佳题,故赋景之新奇悦目。不事刁斗,飞将军之用兵;乱坠天花,老生公之说法。信非学力所及,自是天资不凡。

此二公者,懒作一代之诗豪,竟成千秋之词匠,盖震泽所涵秀而彭蠡所毓精者也。吾友方诸生曰:“松陵具词法而让词致,临川妙词情而越词检。”善夫,可为定品矣!乃光禄尝曰:“宁律协而词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协,是为曲中之巧。”奉常闻而非之,曰:“彼鸟知曲意哉!予意所至,不妨抝折天下人嗓子。”此可以睹两贤之志趣矣。予谓二公譬如狂狷,天壤间应有此两项人物。不有光禄,词硎弗新;不有奉常,词髓孰抉?倘能守词隐先生之矩矱,而运以清远道人之才情,岂非合之双美者乎?而吾犹未见其人,东南风雅蔚然,予且旦暮遇之矣。予之首沈而次汤者,挽时之念方殷,悦耳之教宁缓也。略具后先,初无轩轾。允为上之上。

陆采天池江都人

张凤翼灵墟长洲人

顾大典道行吴江人

梁辰鱼伯龙昆山人

郑若庸虚舟

梅鼎祚禹金宣城人

卜世臣大荒秀水人

叶宪祖桐柏余姚人

单本槎仙会稽人

右九人上之中

天池湖海才豪,烟霞仙品。壮托元龙之傲,老同正平之狂。著书而问字旗亭,度曲而振声林木。

灵墟烈肠慕侠,雅志采真。汪洋挹叔度之波,轩爽惊孟公之座;稽古搜奇于洞壑,养亲绝意于公车。

衡宇俊度独超,逸才早贵,菁华挽元白之艳,潇洒挟苏黄之风。曲房姬侍如云,清阁宫商和雪。

伯龙负薪吴市,储史仇池。相如之病茂陵,王粲之客荆楚。丽调喧传于白苧,新歌纷咏于青楼。

虚舟落拓襟期,飘飖踪迹。侯生为上座之客,郗郎乃入幕之宾。买赋可索千金,换酒须酣一石。

禹金名家隽胄,乐苑鸿裁。贡京同贾谊之入秦,作客似陆机之游洛。著述不遗鬼妓,交游几遍公卿。

大荒博雅名儒,端醇古士。张衡之精巧绝世,荀爽之俊美无双。耽奇蕴为国珍,按律蔚称词匠。

桐柏南宫妙选,东海英流。曼倩倜傥而陆沉,季子揣摩而脱颖。掀髯共推咳唾,折齿不废啸歌。

槎仙慧黠陈言,巧抒新识。淳于饮一石而后醉,靖郭闻三言而见奇。诙谐可以佐欢,警敏尤能排难。

此九君者,或为山人先达,或为先辈诸生。绮思灵心,各擅风流之致;

寄悰赋感,共标游戏之奇。如张,如郑,尤所服膺;如卜,如叶,素相友善。

允为上之中。

屠隆赤水鄞县人

汪廷讷昌朝新安人

龙膺朱陵武陵人

郑之文豹先南城人

陈所闻藎卿秣陵人

余翘聿云池州人

冯耳犹吴县人

爽鸠文孙

阳初子

右九人上之下

屠仪部逸才慢世,藻句惊时。太白以狂去官,子瞻以才蜚誉。偃恣于娈姬之队,骄酣于仙佛之宗。

汪鹾使家世仁贤,才华宏丽。陶朱散金而甘遁,向平游岳而怀仙。松萝之坐隐名高,槐棘之宦游趣远。

龙宪副佛根无染,仙骨不羁。文渊著绩于烽烟,长源陶情于签轴。雅韵炊金馔玉,新裁绣口锦心。

郑工部月露才华,风流性格。少陵蜚英于粉署,摩诘标趣于京曹。似具一片烈肠,雅负千秋侠骨。

陈茂才文藻菁葱,词源觱沸。桃叶渡头之渔父,孙楚楼上之酒人。卜居奇迹于凤凰,玩世联交于萝月。

此数君者,艺苑之名公,词场之俊士。即此小技,足征大才。允为上之下。

戴子鲁金蟾永嘉人

车任远柅斋上虞人

顾希雍懋仁昆山人

顾仲雍懋俭昆山人

祝长生金粟

文九玄赤城

濮草堂嘉兴人

苏汉英闽人

右七人中之上戴则绰有雅致,宫韵独谙。车则蔚有才情,结撰亦富。二顾,盖文士而抱坎■之悲,书生而具英雄之概者。文不知其行藏,亦是流丽之才,工美之笔。濮叟编掇甚巧,吟咏颇饶,放于葛天、无怀,解乎《南华》、《道德》。苏生逸才,仅窥斑豹。此七君者,俱非凡俗。允为中之上。

沈鲸涅川

黄伯羽钓叟上海人

陆弼无从江都人

谢谠海门上虞人

秦鸣雷华峰天台人

谢廷谅九紫湖广人

陈与郊禺阳海宁人

陈汝元太乙会稽人

张太和屏山钱塘人

许潮时泉靖州人

钱直之海屋会稽人

章大纶金庭钱塘人

右十二人,中之中。

涅川、钓叟,一长于炼境,一妙于选题。无从,诗酒之豪;海门,高旷之吏。华峰,以状元而乐归隐;九紫,以郎署而赋薄游。禺阳给谏,富而好文;太乙知州,才而嗜古。屏山才华颇■,时泉组织尽工。直之博雅宿儒,金庭倜傥名士。此十二君者,观其词学,俱铮铮者矣。允为中之中。

高濂瑞南钱塘人

朱濑滨昆山人

程文修仲先仁和人

全无垢逍遥鄞县人

吴世美叔华乌程人

陈济之无锡人

杨柔胜新吾武进人

张午山秣陵人

卢鹤江无锡人

庚生子杭州人

两宜居士

以上十一人,中之下。

高瑞南才誉腾于仕籍,吴叔华逸藻出于世家。其余诸贤,不悉其人,但观词采,悬想才情,亦皆有学有识,可咏可歌。允为中之下。

汤家霖瑞南钱塘人

王錂剑池钱塘人

秋阁居士

王恒伯贞

端鏊平川

鹿阳外史

朱鼎永怀昆山人

吴鹏图南宜兴人

吴大震长孺徽州人

张从德同谷

王玉峰

杨夷白钱塘人

李阳春兰宾永嘉人

黄惟楫说仲台州人

右十四人,下之上

剑池校曲功多,久沉酣于音藏。永怀谈词侣盛,方鼓吹于骚坛。长孺文士之豪,寄牢骚于客舫;说仲尚书之裔,推爽俊于侯家。馀人亦自斐然,各帙有足取者。允为下之上。

心一子杭州人

顾怀琳云间人

涵阳子东嘉人

泰华山人

月榭主人

陆江楼

朱期万山上虞人

李玉田汀州人

杨文炯星水馀姚人

张濑滨溧阳人

赵于礼心云上虞人

邹逢时胜门馀姚人

以上十二人,下之中

别号莫稽,诸人未识。朱乃世家令子,终困志于卑官。杨亦宦族清流,犹钓奇于髦士。赵以宿儒而游翰墨。邹以野客而习声歌。各有片长,共宜拔录。允为下之中。

江宗姬肇邰徽州人

沈祚希福溧阳人

冯之可易亭彭泽人

谢天瑞思山杭州人

黄廷俸胡文焕全庵杭州人

邱瑞梧龙渠翁朱从龙春霖句容人

金怀玉会稽人

以上十人,下之下。

汪为新安素封之胤,游太学而结契公卿。金乃稽山学究之翁,弃青衿而

陶情诗酒。其余诸子,俱所未知。吾闻瓦缶之音,难与黄钟比韵;林石之卉,讵堪金谷争奇?然细响适聪,野葩悦目。征歌按拍,觉鸡肋之难捐;藏垢纳污,岂涧毛之不荐!允为下之下。

不作传奇而作南剧者

徐渭天池山阴人

汪道昆南溟歙县人

以上二人,俱上品。

徐山人玩世诗仙,惊群酒侠。所著《四声猿》,佳境自足擅场,妙词每令击节。汪司马一代巨公,千秋文伯。所著《大雅乐府》,清新俊逸之音,调笑诙谐之致。虽俱染指于斯道,未肯争雄于个中。然片脔味存,一斑文见。

允为上品。

不作传奇而作散曲者

周宪王诚斋

陈铎秋碧南京人

王九思渼陂鄠县人

康海德涵武功人

杨慎升庵新都人

常伦楼居沁水人

顾梦圭雍里昆山人

唐寅六如吴县人

祝允明枝山长洲人

刘龙田山东人

金銮白屿应天人

李日华吴县人

虞竹西昆山人

沈仕青门仁和人

张文台直隶人

周秋汀直隶人

陆之裘南门太仓人

陶陶区直隶人

冯惟敏海浮临朐人

王世贞凤洲太仓人

秦时雍复庵毫州人

吴嵚武进人

殷都无美嘉定人

沈瓒定庵吴江人

袁中道小修公安人

以上二十五人,俱上品

周宪王色天散圣,乐国飞仙。胤出天潢,才分月露。陈秋碧越音嘹亮,王渼陂秦韵铿鍧。康翰林绝技矜狂,杨状元异才甘放。常楼居艺林掞藻,顾雍里名族标英。唐解元巧擅解衣,祝山人神凝洒翰。刘龙田风来东鲁,金白屿响振江东。李日华斗胆翻词,虞竹西柔肠度曲。沈野翁丹青入道,张隐君浮白采真。周家郎顾误名高,陆氏子闻奇誉美。陶先生玄襟潇爽,冯侍御绮笔鲜妍。王司寇当代宗工,秦大夫中原儒雅。吴居士会心丝竹,殷部郎触目琳球。沈佥宪清望斗山,袁孝廉逸才月露。盖诸公多浚文章之派,并扬词曲之波。歌套数,洋洋盈耳之欢;唱小令,呜呜会心之妙。篇章应不朽,姓字必兼存。允为上品。

猜你喜欢
  卷四百四十六·彭定求
  卷一百七十七·彭定求
  ●初编·卷一·沈瘦东
  述古斋诗集序·许恕
  卷三十五·黄希
  卷一百十·徐世昌
  卷35 ·佚名
  卷十 五代·佚名
  卷九十七·陈焯
  卷五·方回
  卷三百九十八·陈廷敬
  卷八百四十·佚名
  卷七百四十九·佚名
  御选明诗卷八十一·康熙
  御选宋诗卷六十五·康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二 宗室·薛居正

    剡王侗,太祖子,初名青哥,汉末遇害。太祖即位,诏赠太尉,赐名侗。显德四年追封。巳王信,太祖子,初名意哥,汉末遇害。太祖即位,诏赠司空,赐名信。显德四年追封。 案:太祖诸子蚤岁遇害,本无事迹。原本过于简略,疑有删节,今据《欧阳史·

  • ●卷一百五·徐梦莘

      炎兴下帙五。   起建炎元年六月二日庚申,尽四日壬戌。   纲议国是奏劄曰:臣窃以和战守三者一理也。虽有高城深池弗能守也。则何以战虽有坚甲利兵弗能战也。则何以和以守则固以战则胜然後其和可保不务战守之计惟

  • 名山藏卷之十三·何乔远

    臣何乔远恭辑典谟记十三◆典谟记十三景皇帝○景皇帝景皇帝景泰元年正月太上皇在迤北烧表告天地也先设羊酒断头奉山奉宴也先及酋众进皮条为贺是月福安县贼首陈严四等作乱沙尤二县邓茂七余党罗应廖

  • 卷之二百二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谷山笔麈卷之八  诗文·于慎行

    学术不可不纯也,关乎心术;文体不可不正也,关乎政体。今之文体当正者三,其一,科场经义为制举之文;其一,士人纂述为著作之文;其一,朝廷方国上下所用为经济之文。制举著作之文,士风所关,至于经济之文,则政体污隆出焉,不可不亟图也。然

  • ◎记湘绮老人之丧·李定夷

    五年,湘绮老人仙逝。其公子代功辈,以老人在日,曾以世俗丧葬,多用鼓乐,以及种种缛节繁文。此等热闹,与古礼大相违背。故于前清光绪中叶,因蔡夫人之丧,特遵礼经手订丧礼。兹老人逝世,自未便照世俗办理。爰即搜集遗稿,自始死一切礼

  •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一。·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二一卷高句丽本纪九零零零零高句丽本纪第九。[宝臧王{宝藏王}]上。二一卷高句丽本纪九

  • 陈执中传·脱脱

    陈执中字昭誉,因父亲陈恕在任,为秘书省正字,累迁卫尉寺丞、梧州知州。上呈《复古要道》三篇,真宗感到惊异而召见他。真宗患病,年岁已高,大臣没人敢说立太子,执中进献《演要》三篇,以早早决定天下根本为论点。第二天,真宗把其他

  • 孙承宗传·张廷玉

    孙承宗,字稚绳,高阳人。身材高大,相貌奇特,满脸络腮胡,硬邦邦地挺立着。跟人说话,声若洪钟,响震屋瓦。最初为县学生员在边境省份讲授经文,他来往于飞狐、拒马之间,一直跑到白登,又从纥干、清波故道南下。喜欢跟随一些低级武官和

  • 李承勋传·张廷玉

    李承勋,字立卿,湖北嘉鱼人。他的父亲李田是进士出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为人有操行,理政不苛刻扰人。承勋考中弘治六年(1493)进士,由太湖知县升任南京刑部主事,经工部郎中,转任南昌知府。正德六年(1511),赣州的盗贼进犯

  • 卷一百五十九·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五十九明 杨士奇等 撰建官商汤问伊尹曰三公九卿大夫列士其相去何如伊尹对曰三公者知通於天道应变而不穷辩於万物之情通於天道者也其言足以调隂阳正四时节风雨如是者举以为三公故三公

  • 提要·佚名

    政书类二【仪制之属】大金徳运图説一卷【臣】等谨案大金徳运图説一卷金尚书省会官集议徳运所存案牍之文也案金史本纪金初色尚白章宗泰和二年十一月更定徳运为土腊月辰诏告中外至宣宗贞祐二年正月命有司复议本朝徳运是

  • 孟子通卷十三·胡炳文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通卷十三     元 胡炳文 撰朱子集注尽心章句上凡四十六章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性则心之所具之理而天又理之所从以出者也人有是心莫非全体

  •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佚名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①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六四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根。未知当知根.知根.无知根。尔时。世尊即说偈言。觉知学地时随顺直道进精进勤方便善自护其心如自知生尽无碍道已知以

  •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卷中·佚名

    宋天竺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  文殊师利。如转轮王小功德成有尽德聚。有贪有嗔有痴有取有结有使。是转轮王。一切无有作怨敌者。所以者何。文殊师利。是转轮王无有诤恼。文殊师利。岂况如来转大法轮。无量大智。功德

  • 海陵集·周麟之

    二十三卷。《外集》一卷。宋周麟之撰。周麟之,字茂振,海陵 (今江苏泰州市) 人,一说江宁 (江苏南京) 人。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为武进尉。绍兴十八年应博学鸿词科试,合格,除左修职郎。历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直学士院,

  • 玉笑零音·田艺蘅

    一卷。明田艺蘅撰。名言类书,皆采取新奇故事,纬以俪语。共一百二十八条。有些条目尚颇具道理,有的甚至揭露一些社会不合理的现象,从中多少可以窥见一些社会的黑暗状况。如 “耕,男之职也。今之业耕者,毁其锄犁而诲其子以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