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五

赵晖,字重光,澶州人也。弱冠以骁果应募,始隶于庄宗帐前,与大梁兵经百余战,以功迁马直军使。同光中,从魏王破蜀,命晖分统所部,南戍蛮陬。明宗即位,征还,授禁军指挥使。晋有天下,参掌卫兵,从马全节围安陆,佐杜重威战宗城,皆有功,改奉国指挥使。开运末,以部兵屯于陕,属契丹入汴,慨然有愤激之意。及闻汉祖建义于并门,乃与部将王晏、侯章戮力叶谋,逐契丹所命官属,据有陕州,即时驰骑闻于汉祖。 《通鉴》:契丹主赐赵晖诏,即以为保义留后。晖斩契丹使者,焚其诏,遣支使河间赵矩奉表晋阳。 汉祖乃命晖为保义军节度、陕虢等州观察处置等使。汉祖之幸东京,路出于陕,晖戎服朝于路左,手控六飞达于行宫,君臣之义如旧结焉,旋加检校太尉。乾祐初,移镇凤翔,加同平章事。属王景崇叛据岐山,及期不受代,朝廷即命晖为西南面行营都部署,统兵以讨之。时李守贞叛于蒲,赵思绾据于雍,与景崇皆递相为援,又引蜀军出自大散关,势不可遏。晖领兵数千,数战而胜,然后堑而围之。晖屡使人挑战,贼终不出,乃潜使千余人,于城南一舍之外,擐甲执兵,伪为蜀兵旗帜,循南山而下,诈令诸军声言川军至矣。须臾,西南尘起,城中以为信,乃令数千人溃围而出,以为应援,晖设伏而待,一鼓而尽殪之。自是景崇胆破,不复敢出。明年春,拔之,加检校太保、兼侍中。国初,就加兼中书令。三年春,拜章请觐,诏从之,入朝授归德军节度使。显德元年,受代归阙,以疾告老,授太子太师致仕,进封秦国公。寻卒于其第,年六十七。制赠尚书令。

王守恩,字保信,太原人。父建立,潞州节度使,封韩王,《晋书》有传。守恩以门廕,幼为内职,迁怀、卫二州刺史,后历诸卫将军。开运末,契丹陷中原,守恩时因假告归于潞。时潞州节度使张从恩惧契丹之盛,将朝于契丹。以守恩婚家,甚倚信之,乃移牒守恩,请权为巡检使。从恩既去,守恩以潞城归于汉祖,仍尽取从恩之家财。 《通鉴》云:从恩以副使赵行迁知留后,牒守恩权巡检使,与高防佐之。高防与守恩谋,遣指挥使李万超白昼率众大噪,斩赵行迁,推守恩权知昭义留后。守恩杀契丹使者,举镇来降。《宋史·李万超传》云:张从恩将弃城归契丹,会前骁卫将军王守恩服丧私第,从恩即委以后事遁去。及契丹使至,专领郡务,守恩遂无所预,万超奋然谓其部下曰:“我辈垂饵虎口,苟延旦夕之命,今欲杀使保其城,非止逃生,亦足建勋业,汝曹能乎?”众皆跃然喜曰:“敢不唯命。”遂率所部大噪入府署,杀其使,推守恩为帅,列状以闻。汉祖从其请,乃命史宏肇统兵,先渡河至潞,见万超,语之曰:“收复此州,公之力也,吾欲杀守恩,以公为帅,可乎?”万超对曰:“杀契丹使以推守恩,盖为社稷计耳,今若贼害于人,自取其利,非宿心也。”宏肇大奇之。 汉祖即以守恩为昭义军节度使。汉有天下,移镇邠宁,加同平章事。乾祐初,迁永兴军节度使。时赵思绾已据长安,乃改授西京留守。

守恩性贪鄙,委任群小,以掊敛为务,虽病废残癃者,亦不免其税率,人甚苦之。洛都尝有豪士,为二姓之会,守恩乃与伶人数辈夜造,自为贺客,因获白金数笏而退。太祖回自河中,驻军于洛阳,诏以白文珂代之,守恩甚惧。而洛人有曾为守恩非理割剥者,皆就其第征其旧物,守恩一一偿之。及赴阙,止奉朝请而已。乾祐末,既杀史宏肇等,汉少帝召群臣上殿以谕之,时守恩越班而扬言曰:“陛下今日始睡觉矣。”其出言鄙俚如此。

国初,授左卫上将军。显德初,改右金吾卫上将军,封许国公。二年冬,舁疾归洛而卒。 《五代史补》:周高祖为枢密,凤翔、永兴、河中三镇反,高祖带职出讨之,回戈路由洛阳。时王守恩为留守,以使相自专,乘檐子迎高祖于郊外,高祖遥见大怒,且疾驱入于公馆。久之,始令人传旨,托以方浴,守恩不知其怒,但安坐俟久。时白文珂在高祖麾下,召而谓曰:“王守恩乘檐子俟吾,诚无礼也,安可久为留守,汝宜急去代之。”文珂不敢违,于是即时礼上。顷之,吏驰去报守恩曰:“白侍中受枢密命,为留守讫。”守恩大惊,奔马而归,但见家属数百口皆被逐于通衢中,百姓莫不聚观。其亦有乘便号叫索取贷钱物者。高祖使吏籍其数,立命偿之,家财为之一空。朝廷悚然,不甚为理。

孔知濬,字秀川,徐州滕县人。太子太师致仕勍之犹子也。父延缄,左武卫大将军致仕,年九十余卒。知濬仕梁为天兴军使。同光末,勍镇昭义,时庄宗用唐朝故事,以黄门为监军,皆恃恩暴横,节将不能制。明宗邺城之变,诸镇多杀监军。时监潞者惧诛,欲诱镇兵谋变,知濬伏甲于室,凌晨监军来谒,执而杀之,军城遂宁。明宗嘉之,洎勍罢镇,以知濬为泽州刺史,入为左骁卫大将军。长兴、清泰中,历唐、复、成三郡刺史。晋高祖即位,用为奉国右厢都指挥使,领舒州刺史,从征范延光于邺,迁宿州团练使,俄改陇州防御使。开运中,移刺凤州,累官至检校太傅。河池据关防之要,密迩邛、蜀,兵少势孤,知濬抚士得宜,人皆尽力,故西疆无牧圉之失。契丹主称制,署滑州节度使。汉祖受命,自镇入朝。隐帝嗣位,授密州防御使,逾岁,以疾受代归朝。广顺三年冬,卒于京师。

王继宏,冀州南宫人。少尝为盗,攻剽闾里,为吏所拘,械系于镇州狱,会赦免死,配隶本军,时明宗作镇,致之麾下。晋高祖为明宗将,署为帐中小校。天福中,为六宅副使。性负气不逊,禁中与同列忿争,出配义州军。岁余,为奉国指挥使,从契丹主至相州,遂令以本军戍守。契丹主留高唐英为相州节度使。唐英善待继宏,每候其第,则升堂拜继宏之母,赠遗甚厚,倚若亲戚,又给以兵仗,略无猜忌。会契丹主死,汉祖趋洛,唐英遣使归款,汉祖大悦,将厚待唐英。使未回,继宏与指挥使樊晖等共杀唐英,继宏自称留后,令判官张易奉表于汉祖。人或责以见利忘义,继宏曰:“吾侪小人也,若不因利乘便,以求富贵,毕世以来,未可得志也。”及汉祖征杜重威至德清军,继宏来朝,乃正授节旄。是岁,就加检校太傅。节度判官张易,每见继宏不法,必切言之,继宏以为轻己。乾祐中,因事诬奏杀之,寻又害观察推官张制。汉末,移镇贝州,就加检校太尉。广顺初,加同平章事。三年六月,移镇河阳,会永寿节入觐,遇疾卒于京师,诏赠侍中。

子永昌,仕皇朝,历内诸司使。

冯晖,魏州人也。始为效节军士,拳勇骑射,行伍惮之,初事杨师厚为队长。唐庄宗入魏,以银枪效节为亲军,与梁人对垒河上,晖以犒给稍薄,因窜入南军,梁将王彦章置之麾下。庄宗平河南,晖首罪,赦之。从明宗征潞州,诛杨立有功。又从魏王继岌伐蜀,蜀平,授夔州刺史。时荆州高季兴叛,以兵攻其城,晖拒之,屡败荆军。长兴中,为兴州刺史,以乾渠为治所。会两川叛,蜀人来侵,晖以众寡不敌,奔归凤翔,朝廷怒其失守,诏于同州衙职安置。未几,从晋高祖讨蜀,蜀人守剑门,领部下兵逾越险阻,从他道出于剑门之左掩击之,杀守兵殆尽。会晋祖班师,朝廷以晖为澶州刺史。晋天福初,范延光据邺叛,以晖为马步都将,孙锐为监军,自六明镇渡河,将袭滑台,寻为官军所败,晖退归邺,为延光城守。明年秋,晖因出战而降,授滑州节度使、检校太傅。邺平,移镇灵武。初,张希崇镇灵州,以久在蕃,颇究边事,数年之间,侵盗并息。希崇卒,未有主帅,蕃部寇钞,无复畏惮,朝廷以晖强暴之名闻于遐徼,故以命之。及晖到镇,大张宴席,酒殽丰备,部众告醉,争陈献贺,晖皆以锦彩酬之,蕃情大悦。党项拓拔彦昭者,州界部族之大者,晖至来谒,厚加待遇,仍为治第,丰其服玩,因留之不令归部。河西羊马,由是易为交市。晖期年得马五千匹,而蕃部归心,朝议患之。 《隆平集·药元福传》:西戎三族攻灵州,命元福佐朔方节度使冯晖讨之。朔方距威州七百里,地无水草,谓之“旱海”。携粮至,晖食尽,诘朝行四十里,而敌骑数万扼要路。晖大惧,遣人致赂求成,虽许,及日中犹未决。晖曰:“奈何?”元福曰:“彼正欲困我耳,察其势,敌虽众,特依西山而阵者,其精兵也,请以骁锐先薄西山,彼或少怯,当举黄旗为识。”晖善其谋,斩馘殆尽。

晋开运初,桑维翰辅政,欲图大举以制北方,命将佐十五人,皆列籓之帅也。惟晖不预其数,乃上章自陈,且言未老可用,而制书见遗。诏报云:“非制书忽忘,实以朔方重地,蕃部窥边,非卿雄名,何以弹压!比欲移卿内地,受代亦须奇才。”晖得诏甚喜,又达情乞移镇邠州,即以节旄授之。行未及邠,又除陕州,晖献马千匹、驼五百头。在陕未几,除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兼领河阳,即以王令温为灵武节度使。晖既典禁兵,兼领近镇,为朝廷縻留,颇悔离灵武。及冯玉、李彦韬用事,晖善奉之,未几,复以晖为朔方节度使,加检校太师。汉高祖革命,就加同平章事。隐帝嗣位,加兼侍中。国初,加中书令,封陈留王。广顺三年夏,病卒,年六十。追赠卫王。

子继业,朔方衙内都虞候。晖亡,三军请知军府事,因授检校太保,充朔方兵马留后。皇朝乾德中,移于内地,今为同州节度使。

高允权,延州人。祖怀迁,本郡牙将。怀迁生二子,长曰万兴,次曰万金,梁、唐之间为延州节度使,卒于镇。允权即万金子也。虽出于将门,不娴武艺,起家为义川主簿,历肤施县令,罢秩归延州之第。晋开运末,以周密为延帅,延有东西二城,其中限以深涧。及契丹入汴,一日,州兵乱,攻密,密固守东城。乱兵既无帅,亦无敢为帅者,或曰:“取高家西宅郎君为帅可也。”是夜未曙,允权方寝,乱军排闼,请知留后事,遂居于西城,与密相拒数日。河东遣供奉官陈光穗宣抚河西,允权乃遣支使李彬奉表太原,周密弃东城而去。汉祖遣使就加允权检校太傅,仍正授旄钺。汉祖入汴,允权屡修贡奉。隐帝即位,加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允权与夏州李彝兴不协,其年李守贞据河中叛,密构彝兴为援,及朝廷用兵夏州,军逼延州,允权上章论列,彝兴亦纷然自诉,朝廷赐诏和解之。太子太师致仕刘景岩,允权妻之祖也,退老于州之别墅。景岩旧事高氏为牙校,亦尝为延帅,甚得民心。景岩以允权婚家后辈,心轻之。允权恆忌其强,是岁冬,尽杀景岩之家,收其家财万计,以谋叛闻,朝廷不能辨。关西贼平,方面例覃恩命,就加允权检校太师。

太祖即位,加兼侍中。广顺三年春卒,其子绍基匿丧久之,又擅主军政,欲邀承袭。观察判官李彬以为不可,当听朝旨。绍基与群小等恶其异议,乃杀彬,绐奏云:“彬结构内外,谋杀都指挥使及行军副使,自据城池,已诛戮讫,其妻子及诸房骨肉,寻令捕系次。”太祖闻之,诏并释之,仍令都送汝州安置。后朝廷令六宅使张仁谦往巡检,绍基乃发丧以闻。辍视朝两日。

折从阮,字可久,本名从远,避汉高祖旧名下一字,故改焉。代家云中。父嗣伦,为麟州刺史,累赠太子太师。从阮性温厚,弱冠居父丧,以孝闻。唐庄宗初有河朔之地,以代北诸部屡为边患,起从阮为河东牙将,领府州副使。同光中,授府州刺史。长兴初,入朝,明宗以从阮洞习边事,加检校工部尚书,复授府川刺史。晋高祖起义,以契丹有援立之恩,赂以云中、河西之地,从阮由是以郡北属。既而契丹欲尽徙河西之民以实辽东,人心大扰,从阮因保险拒之。晋少帝嗣位,北绝边好,乃遣使持诏谕从阮令出师。明年春,从阮率兵深入边界,连拔十余寨。开运初,加检校太保,迁本州团练使。其年,兼领朔州刺史、安北都护、振武军节度使、契丹西南面行营马步都虞候。汉祖建号晋阳,引兵南下,从阮率众归之。寻升府州为永安军,析振武之胜州并沿河五镇以隶焉。授从阮光禄大夫、检校太尉、永安军节度、府胜等州观察处置等使,仍赐功臣名号。乾祐元年,加特进、检校太师。明年春,从阮举族入觐,朝廷命其子德扆为府州团练使,授从阮武胜节度使。太祖受命,加同平章事,寻移镇滑州,又改陕州。二年冬,授静难军节度使。世宗即位,就加兼侍中,以年老上章请代,优诏许之。显德二年冬,赴阙,行次西京,以疾卒,时年六十四。制赠中书令。

王饶,字受益,庆州华池人也。父柔,以饶贵,累赠太尉。饶沉毅有才干,始事晋高祖。天福初,授控鹤军使,稍迁奉国军校,累加检校尚书左仆射。六年,从杜重威平常山,以功加检校司空,迁本军都校,领郓州刺史。时安从进叛于襄阳,晋祖命高行周率兵讨之,以饶为行营步军都指挥使,贼平,授深州刺史。逾年,复入为奉国都校,加检校司徒,领钦州刺史。未几,改本军右厢都指挥使,领阆州团练使。晋末,契丹据中原,汉祖建义于晋阳,寻克复诸夏,惟常山郡为契丹所据,时饶在其郡,乃与李筠、白再荣之俦承间窃发,尽逐其党。汉祖嘉之,授鄜州观察留后,加光禄大夫,赐爵开国侯,复移授镇国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傅。国初,就加同平章事,赐推诚奉义翊戴功臣。显德初,以郊丘礼毕,加检校太尉,移镇贝州。世宗嗣位,加兼侍中,改彰德军节度使。满岁受代,入奉朝请。显德四年冬,以疾卒于东京之私第,年五十九。追封巢国公。饶性宽厚,体貌详雅,所莅籓镇,民皆便之。每接宾佐,必怡声缓气,恂恂如也,故士君子亦以此多之。

孙方谏,鄚州清苑县人也。本名方简,广顺初,以犯庙讳,故改焉。定州西北二百里有狼山,山上有堡,边人赖之以避剽掠之患,因中置佛舍。有尼深意者,俗姓孙氏,主其事,以香火之教聚其徒,声言尸不坏,因复以衣襟,瞻礼信奉,有同其生。方谏即其宗人也,嗣行其教,率众不食荤茹,其党推之为寨主。晋开运初,定帅表为边界游奕使。 《宋史·孙行友传》:方谏惧主帅捕逐,乃表归朝,因署为东北面招收指挥使,且赐院额曰胜福。每契丹军来,必率其徒袭击之,铠丈畜产所得渐多,人益依以避难焉。易定帅闻于朝,因以方谏为边界游奕使,行友副之。自是捍御侵轶。多所杀获,乘胜入祁沟关,平庸城,破飞狐寨,契丹颇畏之。 求请多端,因少不得志,潜通于契丹。契丹之入中原也,以方谏为定州节度使,寻以其将耶律忠代之,改方谏云州节度使。方谏恚愤,与其党归狼山,不受契丹命。汉初,契丹隳定州城垒,烧爇庐舍,尽驱居民而北,中山为之一空。方谏自狼山率其部众回保定州,上表请命,汉祖嘉之,即授以节钺,累官至使相。太祖受命,加兼侍中。未几,改华州节度使。朝廷以其弟行友为定州留后, 《宋史》云:行友上言,侦得契丹离合,愿得劲兵三千,乘间平定幽州。乃移方谏镇华州,以行友为定州留后。 又以弟议为德州刺史,兄弟子侄职内廷者凡数人。世宗嗣位,史彦超代之,车驾驻跸于并门,方谏自华觐于行在,从大驾南巡,以疾就医于洛下。寻授同州节度使,加兼中书令,未及赴任,以疾卒于洛阳,年六十二。辍视朝两日,诏赠太师。

其弟行友继为定州节度。皇朝乾德中,以其妖妄惑众,诏毁狼山佛寺,迁其尼朽骨赴京,遣焚于北郊,以行友为诸卫大将军,自是祅徒遂息焉。 《续通鉴长编》:建隆二年八月,义成节度使、同平章事孙行友,在镇逾八年,而狼山妖尼深意党益盛。上初即位,行友不自安,累表乞解官归山,上不许,行友惧,乃缮治甲兵,将弃其帑,还据山寨以叛。兵马都监乐继能密奏其事,上遣阁门副使武怀节驰骑会镇、赵之兵,伪称巡边,直入定州,行友不之觉。既而出诏示之,令举族归朝,行友仓皇听命。既至,命侍御史李维岳即讯得实。己酉,制削夺行友官爵,禁锢私第,取尼深意尸,焚之都城西北隅。行友弟易州刺史方进、侄保塞军使全晖,皆诣阙待罪,诏释之。

史臣曰:昔晋之季也,敌骑长驱,中原无主,汉祖虽思拯溺,未果图南。赵晖首变陕郊,同扶义举,汉之兴也,晖有力焉,命以作籓,斯无愧矣。守恩乘时效顺,虽有可观,好利残民,夫何足贵!允权、方谏,因版荡之世,窃屏翰之权,比夫画云台之功臣,何相去之远也!

猜你喜欢
  前蜀世家第三·欧阳修
  卷五百二十三 列传三百十·赵尔巽
  卷第二百一十六·胡三省
  第二十三回 宋齐梁传陈国俱都江左·黄士衡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佚名
  卷之四百九十六·佚名
  第二十七册 天聪四年四月·佚名
  通志卷一百十三上·郑樵
  六○ 闽浙总督钟音等奏呈续购书集清单暨前购各书正缮写装印折·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四·杜大珪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一。·金富轼
  元延明传·李延寿
  文同传·脱脱
  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佚名
  卷一百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四十七·彭定求

        卷447_1 【除苏州刺史,别洛城东花】白居易   乱雪千花落,新丝两鬓生。老除吴郡守,春别洛阳城。   江上今重去,城东更一行。别花何用伴,劝酒有残莺。   卷447_2 【奉和汴州令狐令公二十二韵(同用淹字)】白居易

  • 提要·鲍溶

    【臣】等谨案鲍溶诗集六卷集外诗一卷唐鲍溶撰溶字徳源唐元和四年进士唐书无传其事迹已不可考溶诗在后世不甚着然张为作主客图以溶为博解宏拔主以李羣玉为上入室而为与司马退之二人同居入室之列则当时固絶重之也其集宋

  • 龚自珍·龙榆生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人。更名巩祚。道光九年(一八二九)进士,授内阁中书,升宗人府主事,寻改礼部,告归不复出。博学,负才气,於经通《公羊春秋》,於史长西北舆地,晚尤好佛乘。其文道源周、秦诸子,沈博奥衍,自

  • 卷三百八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八十四决明类五言古种决明         【宋】黄庭坚后皇富嘉种决明注方术耘耡一席地时至观茂密缥叶资芼羮缃花马蹄实霜丛风雨余簸簸场功毕枕囊代曲肱甘寝听芬苾老眼愿力余

  • 第一節 詩詞的節奏·王力

    詩詞的節奏和語句的結構是有密切關係的。換句話說,也就是和語法有密切關係的。因此,我們把節奏問題放在這裏來講。(一)詩詞的一般節奏這裏所講的詩詞的一般節奏,也就是律句的節奏。律句的節奏,是以每兩個音節(即兩個字)作為一

  • 卷八十九 晉紀十一·司马光

      起閼逢閹茂(甲戌),盡柔兆困敦(丙子),凡三年。   孝愍皇帝建興二年(甲戌、三一四年)   春,正月,辛未,有如日隕于地;又有三日相承,出西方而東行。   丁丑,大赦。   有流星出牽牛,入紫微,光燭地,墜于平陽北,化為肉,長三十步,廣

  • 读礼通考卷二十二·徐乾学

    丧期二十二国恤五天子服前皇之后晋书礼志孝武宁康中崇徳太后禇氏崩后于帝为从嫂或疑其服博士徐藻议以为资父事君而敬同又礼其夫属父道者其妻皆母道也则夫属君道妻亦后道矣服后宜以资母之义鲁讥逆祀以明尊尊今上躬奉康

  • 卷之一千四百九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孙睠传·姚思廉

    孙..字德琏,吴郡吴县人。祖父孙文惠,齐越骑校尉、清远太守。父孙循道,梁中散大夫,以德操淡泊而闻名。孙..少时卓异不凡,好使谋虑智略,博览经史典籍,尤其擅长文书。初仕为梁轻车临川嗣王行参军,累迁为安西邵陵王水曹中兵参军事

  • 陈子龙、夏允彝传·张廷玉

    陈子龙,字卧子,松江华亭人。他天赋过人,擅长写科举文章,兼写作诗赋、古文,他取法于魏、晋时代的文章,所写的骈体文尤其精妙。崇祯十年(1637)考中进士后,被选用为绍兴推官。东阳的一个童生叫许都,是副使许达道的孙子。他家里富

  • 第十三章 五卅惨案和中国民族运动的进展·吕思勉

    近代的外侮,和前代不同。前代的外侮,只是一个政治问题,近代则兼有经济、文化诸问题。非合全民族的力量奋斗,无以图存。这是孙中山先生所以要提倡民族主义的理由。从中山先生提倡而后,我民族就渐渐的觉悟;而其实际的运动,也就

  • 三思而行想得太多了·孔子

    【原文】 季文子①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②,斯可矣。” 【注释】 ①季文子:鲁国大夫季孙行父,素以谨慎多虑著称。②再:两次。 【译文】 季文子遇事总要考虑三次以上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考虑两次也就可以了。” 【

  • 第十七章 24·辜鸿铭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 “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子贡)问:“聪明而高尚的人也会有

  • 春秋说卷十五·洪咨夔

    宋 洪咨夔 撰宣公一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人君莫大乎体元而居正位得其正之难也位得其正上无愧于天中无愧于祖宗下无愧于民而后可以行即位之礼盖天命不可以智力求天位不可以权术干而受之必以道茍一毫有愧于中则无以入宗

  • 卷三十六·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三十六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昭公三经【甲子】五年春王正月舍中军【林襄十一年始主中军至是舍之舍中军从祀先公皆善辞也非国史无以知舍中军为季氏専鲁从祀先公为阳虎専季氏也○舍音舍传

  • 卷十·曾国藩

    卷十进退篇“进步处便思退步,着手时先图放手。”进的时候要多点见闻,多些懵懂,退的时候要找好时机,留有余地。范蠡何以成陶朱?张良雪夜读《素书》。“六根清静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曾国藩晚场善收,却谦称自己有“画蛇添

  • 大悲经帝释品第三·佚名

    尔时释提桓因往诣佛所。到已顶礼退住一面而白佛言:唯愿世尊,教敕於我云何修行世尊,昔於一时。四大阿修罗王。严驾著铠将诸眷属。来诣三十三天所欲共斗战。当於尔圣者目连仍住在世。如是诸天共阿修罗对阵之时,圣者目连到四

  • 常语笔存·汤斌

    一卷。清代汤斌(1626—1687)撰。作者学说源于清代学者孙奇逢,介于朱陆二派之间。此书共有二十多条目,均是作者关于“存心”、“养性”、“稽古”、“敬身”等方面的心得。“常语”意为常用通行之言论。书后附有作者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