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節 詩詞的節奏

詩詞的節奏和語句的結構是有密切關係的。換句話說,也就是和語法有密切關係的。因此,我們把節奏問題放在這裏來講。

(一)詩詞的一般節奏

這裏所講的詩詞的一般節奏,也就是律句的節奏。律句的節奏,是以每兩個音節(即兩個字)作為一個節奏單位的。如果是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則最後一個字單獨成為一個節奏單位。具體說來,如下表:

三字句:

平平——仄 仄仄——平

平仄——仄 仄平——平

四字句: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五字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六字句: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七字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從這一個角度上看,“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兩句口訣是基本上正確的:第一、第三、第五字不在節奏點上,所以可以不論;第二、第四、第六字在節奏點上,所以需要分明[1]。

意義單位常常是和聲律單位結合得很好的。所謂意義單位,一般地說就是一個詞(包括復音詞)、一個詞組一個介詞結構(介詞及其賓語)、或一個句子形式、所謂聲律單位,就是節奏。就多數情況來說,二者在詩句中是一致的。因此,我們試把詩句按節奏來分開,每一個雙音節奏常常是和一個雙音詞、一個詞組或一個句子形式相當的。

例如: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毛澤東)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毛澤東)

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毛澤東)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毛澤東)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顥)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李益)

應當指出,三字句,特別是五言、七言的三字尾,三個音節的結合是比較密切的,同時,節奏點也是可以移動的。移動以後,就成為下面的另一種情況:

三字句:

平——平仄 仄——仄平

平——仄仄 仄——平平

五字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七字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我們試看,另一種詩句則是和上述這種節奏相適應的:

須——晴日。(毛澤東)

起——宏圖。(毛澤東)

雨後——復——斜陽。(毛澤東)

六億——神州——盡——舜堯。(毛澤東)

海月——低——雲旆,江霞——入——錦車。(錢起)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纔能——沒——馬蹄。(白居易)

實際上,五字句和七字句都可以分為兩個較大的節奏單位:五字句分為二三,七字句為四三,這是符合大多數情況的。但是,節奏單位和語法結構的一致性也不能絕對化,有些特殊情況是不能用這個方式來概括的。例如有所謂折腰句,按語法結構是三一三。陸游《秋晚登城北門》:“一點烽傳散關信,兩行雁帶杜陵秋。”如果分為兩半,那就衹能分成三四,而不能分成四三。又如毛主席的《沁園春·長沙》:“糞土當年萬戶侯”,這個七字句如果要採用兩分法,就衹能分成二五(“糞土——當年萬戶侯”),而不能分成四三;又如毛主席的《七律·贈柳亞子先生》“風物長宜放眼量”,這個七字句也衹能分成二五(“風物——長宜放眼量”),而不能分成四三。還有更特殊的情況。例如王維《送嚴秀才入蜀》“山臨青塞斷,江向白雲平”;杜甫《春宿左省》“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李白《渡荊門送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臨青塞”、“臨萬戶”、“隨平野”、“向白雲”、“傍九霄”、“入大荒”,都是動賓結構作狀語用,它們的作用等於一個介詞結構,按二三分開是不合於語法結構的。又如杜甫《旅夜書懷》“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按節奏單位應該分為二三或二二一,但按語法結構則應分為一四(“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二者之間是有矛盾的。

杜甫《宿府》“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按語法結構應該分成五二(“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王維《山居》“鶴巢松樹徧,人訪蓽門稀”,按語法結構應該分成四一(“鶴巢松樹——徧,人訪蓽門——稀”)。元稹《遣行》“尋覓詩章在,思量歲月驚”,按語法結構也應該分成四一(“尋覓詩章——在,思量歲月——驚”)。這種結構是違反詩詞節奏三字尾的情況的。

在節奏單位和語法結構發生矛盾的時候,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語法結構。事實上,詩人們也是這樣解決了矛盾的。

當詩人們吟哦的時候,仍舊按照三字尾的節奏來吟哦,但並不改變語法結構來遷就三字尾。

節奏單位和語法結構的一致是常例,不一致是變例。我們把常例和變例區別開來,節奏的問題也就看清楚了。

(二)詞的特殊節奏

詞譜中有著大量的律句,這些律句的節奏自然是和詩的節奏一樣的。但是,詞在節奏上有它的特點,那就是那些非律句的節奏。

在詞譜中,有些五字句無論按語法結構說或按平仄說,都應該認為一字豆加四字句(參看上文第三章第二節)。特別的後面跟著對仗,四字句的性質更為明顯。試看毛主席《沁園春·長沙》:“看萬山紅徧,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又試看毛主席《沁園春·雪》:“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按四字句,應該是一三不論,第一字和第三字可平可仄,所以“萬”字仄而“長”字平,“紅”字平而“內”字仄。這裏不能按律詩的五字句來分析,因為這是詞的節奏特點。所以當我們分析節奏的時候,對這一種句子應該分析成為“仄——平平——仄仄”,而於具體的詞句則分析成為“看——萬山——紅徧”,“望——長城——內外。”這樣,節奏單位和語法結構還是完全一致的。

毛主席《沁園春·長沙》後闋:“恰同學少年,風化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也有類似的情況。按詞譜,“同學少年”應是平平仄仄,現在用了仄仄平平是變通。從“恰同學少年”這個五字句來說,並不犯孤平,因為這是一字豆,加四字句,不能看成是五字律句。

不用對仗的地方也可以有這種五字句。仍以《沁園春》為例。毛主席《沁園春·長沙》前闋:“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後闋:“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沁園春·雪》前闋:“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後闋:“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其中的五字句,無論按語法結構或者是按平仄,都是一字豆加四字句。“大”、“擊”、“素”、“人”都落在四字句的第三字上,所以不拘平仄。

五字句也可以是上三下二,平仄也按三字句加二字句。例如張元幹《石州慢》前闋末句“倚危檣清絕”,後闋末句“泣孤臣吳越”,它的節奏是“仄平平——平仄”。

四字句也可以是一字豆加三字句,例如張孝祥《六州歌頭》:“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其中的“念腰間箭”就是這種情況。

七字句也可以是上三下四,例如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又如辛棄疾《太常引》:“人道是清光更多[2]。”

八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五,九字句往往是上三下六,或上四下五,十一字句往往是上五下六,或上四下七,這些都在上文談過了。值得注意的是語法結構和節奏單位的一致性。

在這一類的情況下,詞譜是先有句型,後有平仄規則的。例如《沁園春》末兩句,在陸游詞中是“有漁翁共醉,溪友為鄰”,這個句型就是一個一字豆加兩個四字句,然後規定這兩句的節奏是“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又如《沁園春》後闋第二句,在陸游詞中是“又豈料而今餘此身”,這個句型是上三下五,然後規定它的節奏是“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在這裏,語法結構對詞的節奏是起決定作用的。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三十七·彭定求
  卷二百六十二·彭定求
  卷二百二十·彭定求
  刘厵·唐圭璋
  卷之三庙祀--上·梁章钜
  第三十五章 庐山受枉·屠隆
  远山堂曲品·祁彪佳
  第十九出 絮阁·洪昇
  第一折·石君宝
  ●目录·佚名
  卷四百五十九·曹学佺
  卷三百六十五·曹学佺
  卷二百九·陈廷敬
  刘弇词作鉴赏·佚名
  西曹秋思·黄道周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场·老舍

    时间 前场后数日,上午。地点 齐家附近的一个合作社。人物 李大嫂 王二婶 齐凌云 金拴子 齐 母老 尤 小 吴 老 黄 郑书记〔幕启:合作社的一角,卖糖果等。李、王二妇人买完了东西,说闲话儿。金拴子正买糖,齐凌

  • 第四十四回 假婆媳一场勃谿 小夫妻两般情意·萧晶玉

    且说伏夫人闻毛显说他家姑娘有病,且不能来,不由心中纳闷,沉吟了一回说:“你姑娘既然有恙,你回去多多拜上亲家太太,等立了秋,媳妇好了,就送他们小两口儿来罢,别叫我又等空了。”毛显答应而去。到了次日,打点了盒子,叫任

  • 第二出 论心·许自昌

    【喜迁莺】〔生巾服上〕晏婴身短祇自笑。区区质赋优旃。盖世忠肝。包身义胆。然诺重似丘山。酬死士万金立散。答君恩一剑时悬。且雌伏自功曹。有日名垂鼎铉。〔鹧鸪天〕身贱多惭问姓名。气狂羞与斗牛平。侧身天地更

  • 卷三·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 东莱诗集卷三     宋 吕本中 撰广陵【借韵戏用文潜体】 往来六十里各是一江郊柳色团涡岸春风扬子桥好山当断岸野鸟度空巢一任雷塘路暮天风雨号沈宗师甚喜江梅而微贬酴醿因成一絶 淡绿衣裳玉作粧

  • 与赵冬曦尹懋子均登南楼·张说

    危楼泻洞湖,积水照城隅。 命驾邀渔火,通家引凤雏。 山晴红蕊匝,洲晓绿苗铺。 举目思乡县,春光定不殊。

  • 刘希夷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刘希夷(约651—678 ?)字延之(一作庭芝), 汝州(今河南临汝)人。上元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原有集,已失传。 公子行 刘希夷 天津桥下阳春水, 天津桥上繁华子。 马声回合青云

  • 第十一回 降真龙光韬泗水 斩大蛇夜走丰乡·蔡东藩

      却说秦二世元年九月,江南沛县地方,有个丰乡阳里村,出了一位真命天子,起兵靖乱,后来就是汉朝高祖皇帝,姓刘名邦字季。父名执嘉,母王氏,名叫含始。执嘉生性长厚,为里人所称美,故年将及老,时人统称为太公。王氏与太公年龄相等,

  • 绎史卷二十四之六·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周礼之制【六】曲礼礼记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防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茍得临难毋茍免狠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

  • 德宗请脉记·杜钟骏

    杜钟骏光绪戊申,予在浙江节署充戎政文案。冯星岩中丞汝骙方调赣抚,将行矣,适德宗病剧,有旨征医。冯公召予曰:“拟以君荐,君意何如?”予辞曰:“骏有下情,敬为公告。一宦囊无余,入京一切用费甚繁,无力赔累;一内廷仪

  • 卷一百三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三十八人物志十八大臣传四【满洲镶黄旗四 华善 额楚 陈秉直 拉哈逹 武穆笃 鄂善 顾八代 佟国纲 佟国维】华善华善满洲镶黄旗人姓伊尔根

  • 卷八十六 礼三·黎靖德

      ◎周礼   △总论   曹问周礼。曰:"不敢教人学。非是不可学,亦非是不当学;只为学有先后,先须理会自家身心合做底,学周礼却是后一截事。而今且把来说看,还有一句干涉吾人身心上事否?"   今只有周礼仪礼可全信。礼记

  • 卷八·黄仲炎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通说卷八     宋 黄仲炎 撰宣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宣之遂犹桓之翬也或曰讥丧娶或曰讥不亲迎其犹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者乎夏季孙行父如齐世谓季孙行父家无

  • 卷四·张洽

    <经部,春秋类,张氏春秋集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四宋 张洽 撰僖公【名申庄公之子闵公庻兄母成风諡法小心畏忌曰僖】元年春王正月【僖公之即位在高子来盟之后桓公又为之诛哀姜不可谓不出于方伯矣然桓公不请命于天

  • 卷四十九·佚名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六尔时善财童子,思惟诸佛无量法门。逮得菩萨无量诸行。菩萨无量妙方便道。普照身心。乐求无量方便法门。成就菩萨清净解脱。菩萨无量清净诸根。菩萨无量诸清净力。心随菩萨无量诸行。出生菩萨无量

  • 卷第二十五·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二十五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山家教典志第十一智者高座以纵辩。章安直笔以载书。所谓以文字广第一义谛。是犹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荆溪有云。文即门也。即文以通其理。岂非门乎。至若

  • 卷之三·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三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十六世 昭觉勤禅师法嗣 岳州府君山佛照觉禅师 上堂。古者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诸人还识得么。若也不识。为你注破。仰之弥

  • 安阳集·韩琦

    诗文别集。北宋韩琦(1008—1075)撰。五十卷。琦字稚圭, 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进枢密直学士。曾一次劾罢宰相、参政四人。与范仲淹共事兵戎,名重一时,朝廷倚重,时称“韩范”。嘉祐间为枢

  • 太上说青玄雷令法行因地妙经·佚名

    太上说青玄雷令法行因地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言雷神温元帅之功德与神威。经文称:温元帅为上天丙丁之精、火帝之神。汉代化身降世,为翊灵将军。该神赤发青面,金甲红袍,掌握风雷,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