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悲经帝释品第三

尔时释提桓因往诣佛所。到已顶礼退住一面而白佛言:唯愿世尊,教敕於我云何修行世尊,昔於一时。四大阿修罗王。严驾著铠将诸眷属。来诣三十三天所欲共斗战。当於尔圣者目连仍住在世。如是诸天共阿修罗对阵之时,圣者目连到四阿修罗所。以如法伏之。是诸天及诸阿修罗悉得安隐。无复斗战之苦共相违反毁呰诤论。世尊,是大目连既已灭度如来今复欲般涅槃。我等如是於後数数当复斗战共相违反。愿垂教敕。若四阿修罗王与我时。我於彼等作何方计。佛告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止。莫忧悲莫愁莫虑。若持戒者所愿成。唯净戒者成。非不净戒。梵行者非不梵行。离欲者非不离欲。离瞋者非不离瞋。离痴非不离痴。智慧者,非不智慧。而得成也。憍尸迦。我从今後当作加被。憍尸迦。乃至我正法未灭。若有诸天阿修罗等共相斗战。随其时节称我名故诸天得胜。尔时四大阿修罗王闻佛说是加护声已,其心忿恨毛竖怖畏来诣佛所。到已顶礼卻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何故来作是加护。佛告四大阿修罗言:汝等。莫忧莫虑。有时汝等得大自在。过彼三十三天。复斗战。无诤无竞无相违反。是故汝等。慎莫斗战。莫相毁呰莫相诤论。勿作违反心。当慈心愍心。得众欲具足。诸仁者,命不久停。为自在主亦复无常。诸仁者,世间所有具足会必归离散。诸仁者,当观如来穷无常际。於诸众生无所怨雠。无违无竞常为和合。一切生平等发心。何况汝等薄少善根。彼此迭相乐斗诤者,诸仁者,若有发心恼害他者,是人夜还得恼害。诸仁者,若人喜杀。是人还得短寿之报。若喜斗诤。是人常有怖畏死报。不大眷属。无大势力。诸仁者,善恶二业终不败亡。是故汝等。从今已後各住慈心。住身业口业慈意业慈。莫斗莫竞莫相毁呰。以是因缘。汝等长夜得利益安乐。後则不悔作是语已四阿修罗王白佛言:世尊,如是婆伽婆。如是修伽陀。我等如是依如来教。如是修如是住世尊,我从今後。一切当舍斗战之具各修慈心。尔时释提桓因。闻佛涅槃为忧箭所射极大恼。悲泣流泪而白佛言:世尊,我从今日乃至法住。不受五欲。不入内宫。不著异衣。大婆伽婆。譬如家长丧亡。是人知识得恩养者,心生苦恼忆念旧恩。念恩养故悲泣流泪专持道。世尊,我亦如是乃至法住。随其时节悲泣流泪专持孝道。不行五欲。不入内宫。不著衣。何以故?无上导师明当别离。不可得见更不合会。释提桓因作是语已,即便伏面啼哭住。

猜你喜欢
  卷六十七(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大乘止观法门卷第一·慧思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九·慧立
  灵峰藕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总目·智旭
  卷第四·霁仑超永
  舒州投子青禅师语录序·投子义青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九·欧阳竟无
  重编诸天传(并序)·佚名
  卷第一百六十六·佚名
  善見律毗婆沙卷第二·欧阳竟无
  大般泥洹经卷第二·佚名
  成唯识论 第七卷·护法
  卷之三十九·别庵性统
  卷十六·佚名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诗余·林逋

    相思令 惜别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点绛唇 题草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

  • 卷十一·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十一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余尧臣【一首】尧臣字唐卿永嘉人元末自防稽入吴明初谪濠放还授新郑丞有菜薖集【静志居诗话高季迪春日怀十友诗于余司马尧臣云列戟卫严闗应无休沐暇夜饮余左司宅云灯鎻月窥

  • 卷二十九·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卷二十九地理新潭赋          【唐】王泠然国之天府名曰河南水有清洛涨乎新潭夫其贯都成川习坎为德石门呀豁而洞泻緑树逶迤而夹植源自山来漕因人力或清浅而见厎或深沉而莫测奔狭口

  • 湖南巡抚赵弘恩等奏折 湖南人为什么非要将曾静沉潭溺·雍正

      编者按:曾静由反清转向多方吹捧雍正和清朝的统治,因被派往湖南“观风整俗使”衙门听用,向民众宣扬雍正盛德。曾静到湖南不久,长沙城内便出现了传单,内容是约定一批百姓要共同抓住曾静,投入深潭溺死。这传单强烈反映了湖

  • 卷第二百二十八·胡三省

    唐纪四十四〔起昭阳大渊献(癸亥)正月,尽十月,不满一年〕《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三》建宗四年〔(癸亥、七八三)〕1春、正月、陇右节度使张镒与吐蕃尚结赞盟于清水。〔使,疏吏翻。镒,弋质翻。吐从暾入声。清水,汉古县,唐属秦州。九域

  • 卷之一千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八下·袁枢

    宋 袁枢 撰赫连据朔方晋安帝义熈三年 初魏王珪灭刘卫辰其子勃勃犇秦秦髙平公没奕干以女妻之勃勃魁岸羙容仪性辩慧秦王兴见而竒之与论军国大事宠遇逾于勲旧兴弟邕諌曰勃勃不可近也兴曰勃勃有济世之才吾方与之平天下

  • 六朝通鉴博议卷六·李焘

    (宋)李焘 撰宋论臣焘曰臣尝谓宋武帝以英特之资锐意征伐之事先定巴蜀乃鸣金击鼓驱江南之众以与夷狄从事于中原义旗东举则慕容出降天戈西指则姚泓就缚中国之气至是亦以振矣故臣论六朝之君惟吴善守而武帝善攻善守故曹氏虽

  • 卷之二·朱克敬

    厘金之议,创于上元周腾虎,即汉代算缗法也。扬州某帅奏行之,骆秉章继行于湖南,胡林翼又昉行于湖北。自是天下皆有厘局,而湖南立法最善。其法兼用官绅,互相钤察,分局司事,皆命于总局,而听分局之举劾,制若郡县然。为三连票,一存分局

  • 卷二十·孔毓圻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幸鲁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二十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四月衍圣公孔毓圻疏请纂修幸鲁盛典并请御制古桧赋勒石桧树间诏从之衍圣公【臣】孔毓圻奏为请旨纂修幸鲁盛典以昭垂道统敷示臣民事【臣】闻

  • 李斐英·周诒春

    李斐英 字倬章。年二十九岁。生于福州。本籍住址。福建闽侯县仓前山对湖琴泉山馆。已婚。初学于兴化哲理中学堂。光緖三十三年。自费游美。入罗彻斯特东高等学校。光緖三十四年。入罗彻斯特大学。习普通文科。宣统二

  • 妙法莲华经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佚名

    尔时阿难、罗侯罗、而作是念:&lsquo;我等每自思惟,设得授记,不亦快乎。&rsquo;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俱白佛言:&lsquo;世尊,我等于此、亦应有分,惟有如来,我等所归。又我等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见知识,阿难常为侍

  • 卷六十六·佚名

    释闻持品第四十五之上(经作经耳闻持品)【经】尔时,释提桓因作是念:&ldquo;若善男子、善女人,得闻般若波罗蜜经耳者,是人于前世佛所作功德,与善知识相随,何况受持、亲近、读诵、正忆念、如说行!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多亲

  •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七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七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结夏示众。有句无句如藤倚树。孟八郎汉便恁么去。机不到语不副。眼里着得百千万亿须弥山。耳里着得无量无边香水海。机副语语投机。眼里着沙

  • 酉阳杂俎·段成式

    中国古代风俗传奇杂集。唐段成式(约803—863)撰。二十卷、续十卷。计一千二百八十八条。成式字柯古,祖籍邹平(今属山东),后迁居荆州(今湖北江陵)。宪宗朝宰相段文昌子。自幼苦读精研,尤深佛理。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出为

  • 野老纪闻·王大成

    笔记。宋王大成著。一卷。作者乃王楙之父,此书亦附录于王楙《野客丛书》之后。全书共三十九条,主要记述当时朝野名士贤达的逸闻轶事,涉及到林逋、司马光、苏轼、苏辙、黄庭坚等著名文学家的事迹,于文学、史学的研究均

  • 絜斋毛诗经筵讲义·袁燮

    经学著作。南宋袁燮撰。4卷。此书是袁燮在崇政殿说书时所撰。解说《毛诗》,议论平和,理明辞达,颇得风人之旨。又据经文推阐当时世事,对振兴恢复大业等事,尤反复致意。原本失传无考,惟所论《国风》尚存于《永乐大典》,清四库

  • 大使咒法经·佚名

    一卷,唐菩提流支译。说大使者毗那夜迦之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