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卷十
进退篇
“进步处便思退步,着手时先图放手。”进的时候要多点见闻,多些懵懂,退的时候要找好时机,留有余地。范蠡何以成陶朱?张良雪夜读《素书》。“六根清静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曾国藩晚场善收,却谦称自己有“画蛇添足之嫌”。“弓不拉满,势不使尽”,曾国藩赞服范仲淹,对人生“进”“退”别有解读与体悟。
进退篇(上)
【原文】
国家委用我辈,既欲稍稍补救于斯民,岂可再避嫌怨?须知祸福有定命,显晦有定时,去留有定数。避嫌怨者未必得,不避嫌怨,未必失也。古人忧馋畏讥,非惟求一己之福也,盖当其事,义无可辞,恐谗谤之飞腾,陷吾君以不明之故。故悄悄之忧心,致其忠爱之忱耳。至于一身祸福进退,何足动其毫末哉?语云:进步处便思退步,庶免触藩之祸;著手时先图放手,才脱骑虎之危。
【译解】
国家任用我们,就是打算对灾难深重的百姓稍稍有一些补救,我们又怎能够回避别人的猜疑和怨恨呢?要知道祸福是命中注定的,显达、倒霉有一定的时候,去留也有定数。躲避猜疑、怨恨的人未必就能如意,不避猜疑、怨恨的人,不一定会失去什么。古人忧虑小人的谗言,害怕别人的讥讽,并不是仅仅为了自己的私利,大概是因为他们身当其事,义不容辞,担心谗言、毁谤沸沸扬扬,会使君主视听不明的缘故。所以说,他们暗暗地忧心,正是他们忠君爱民的热忱。至于自己一身的祸福与进退,他们丝毫也不会感到忧虑。俗话说:当事业顺利进展时,就应该早有一个抽身隐退的准备,以免将来像山羊角夹在篱笆里一般;把自己弄得进退两难;当刚开始做某一件事时,就要预先策划好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罢手,不至于以后像骑在老虎身上一般,无法控制形成的危险局面。
进退篇(中)
【原文】
立身不高一步,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余斟酌再三,非开缺不能回籍。平日则嫌其骤,功成身退,愈急愈好。余决计此后不复作官,亦不作回籍安逸之想,但在营中照料杂事,维系军心。不居大位享大名,或可免于大祸大谤。若小小凶咎,则亦听之而已。
【译解】
立身处世假如不能站得高望得远,就好像在尘士里抖扫衣服,在泥水中清洗双脚,又如何能超凡绝俗出人头地呢?处理事物假如没有多留一些余地的打算,那就好比飞蛾扑火,公羊用角去顶撞篱笆角被卡住一样,哪里能够使自己的身心摆脱困境感到安乐愉快呢?我反复考虑,不辞职就不能回老家。平目里就嫌这样做太急促,成就功业以后引退,则越快越好。我已决心以后不再做官,也不想回原籍去享受安逸,只在大营中处理杂务,维系军心。不居高位,不享大名,或许可以避免大灾祸,避免严厉的毁谤。如果是小小不吉,小小灾祸之类,也就随它去了。
进退篇(下)
【原文】
建非常之功勋而疑谤交集,虽贤哲处此亦不免于抑郁牢騷,然盖世之事业既已成就,寸心究可自怡而自慰,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吾常言:“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若甫在飨用之际,而遽萌前却之见,是贰也。即与他人交际,亦须略省己之不是。
【译解】
建立非常的功勋而又怀疑、诽谤交织而来,遇到这种情况虽然是贤哲之人也不免要发生牢騷,并有抑郁不快的心情。但盖世之事业既然已经取得,完全可以告慰自己而且能怡然自得,对那些猜忌的事只应该付之一笑,不要认真。我常说“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像弟弟你在朝廷方用之时而骤然萌生退意,这是不真诚啊。即使与他人交往,也应该省检自己有不对的地方。
猜你喜欢 投壶第七十八·戴德 正论篇第十八·荀况 卷八十八·湛若水 卷七十四·陈祥道 论语集注大全卷六·胡广 第二章 3·辜鸿铭 卷一·张大亨 原序·高闶 季春纪第三·吕不韦 支那內學院院訓釋釋教訓第三·欧阳竟无 卷四百八十一·佚名 卷八十一·佚名 抗战四年来之佛教·太虚 修改管理寺庙条例意见书·太虚 卷第七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