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孙睠传

孙..字德琏,吴郡吴县人。祖父孙文惠,齐越骑校尉、清远太守。父孙循道,梁中散大夫,以德操淡泊而闻名。

孙..少时卓异不凡,好使谋虑智略,博览经史典籍,尤其擅长文书。初仕为梁轻车临川嗣王行参军,累迁为安西邵陵王水曹中兵参军事。邵陵王出镇郢州,孙..以全家相随,深受赏识、恩遇。太清之难发生,授职为假节、宣猛将军、军主。王僧辩讨伐侯景时,王琳为前军,琳与..曾同师受业,便表荐孙..为戎昭将军、宜都太守,又从王僧辩救徐文盛于武昌。正逢郢州失陷,便留军镇守巴陵,修治战守之备。不久侯景兵到,日夜攻围,孙..率所部兵全力拒战,贼兵败退。孙..随大军顺流而下,及至克复姑熟,孙..力战有功,除为员外散骑常侍,封富陽县侯,食邑一千户。不久授假节、雄信将军、衡陽内史,未及赴任,又晋升为衡州平南府司马。破黄洞蛮贼有功,授职为东莞太守,兼广州刺史。不久任智武将军,督管湘州事务。敬帝继位,授职为持节、仁威将军、巴州刺史。

高祖受禅,王琳立梁永嘉王萧庄于郢州,征辟孙..为太府卿,加通直散骑常侍。及至王琳入侵,以孙..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郢荆巴武湘五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郢州刺史,总揽留府之任。北周遣大将史宁率兵四万,乘虚骤然而至,孙..手下助防张世贵以外城响应,失去军民男女三千余口。北周军又建起土山高梯,日夜攻逼,因风纵火,烧毁内城南面五十余楼。当时孙..兵员不满千人,倚城拒守,孙..亲自巡视慰问,依次斟酒送食,士卒均乐于用命。北周人苦攻不能下,于是诈称授孙..为柱国、郢州刺史,封万户郡公。孙..假意答允以缓其兵,暗中修造战具、城楼、城堞与各种器械,忽然一日严密设防,北周人惊骇万分。等到听说大军击败王琳,已在乘胜而进,北周兵便解围而去。孙..于是尽有中游之地,聚集将士并对他们说:“我与王公协力同议,同心辅助梁室,也够得上尽心尽力了。现下时局如此,天命岂能违抗!”于是遣使奉表来朝见。

天嘉元年(560),授职为使持节、散骑常侍、安南将军、湘州刺史,封为定襄县侯,食邑一千户。孙..心中不自安,于是坚持请求入朝,征辟为散骑常侍、中领军。孙..未拜官,于是世祖加以斡旋,对他说:“当年朱买臣愿为官本郡,你莫非有朱氏此意吗?”于是改授持节、安东将军、吴郡太守,给鼓吹一部。及至将要赴镇地,皇上亲临近畿饯送,乡里人以此为荣。任满,征拜为散骑常侍、中护军,鼓吹如故。留异在东陽谋反时,诏令孙..督率水师进讨。异乱平,迁镇右将军,常侍、鼓吹均如故。不久,出任使持节、安东将军、建安太守。光大年间(567~568),以公事免官,不久起用为通直散骑常侍。

高宗即位,以孙..功勋名望一向显著,深加信任。太建四年(572),授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出镇公安。孙..增修城池,怀柔边远,使之顺服,为邻国所惧。居官六年,又因事免官,改为通直散骑常侍。及至吴明彻兵败于吕梁,授职为使持节、督缘江水陆诸军事、镇西将军,给鼓吹一部。不久任散骑常侍、都督荆郢巴武湘五州诸军事、郢州刺史,持节、将军、鼓吹均如故。十二年(580),因与边境勾结之罪而受处罚。

后主继位,又授职为通直散骑常侍,兼起部尚书。不久任中护军,恢复爵禄与邑户,入为度支尚书,兼步兵校尉。不久晋升为散骑常侍,迁任侍中、祠部尚书。后主频频驾临其府第,跟他一起写诗作赋,纂撰美好之功勋德行,申述君臣之胸怀。又为五兵尚书,领右军将军、侍中如故。以年老多次请求退休,优诏不许。祯明元年(587)卒于任上,时年七十二岁。后主亲临哭悼极尽哀情,赠护军将军,侍中如故,给鼓吹一部,朝服一具,衣一袭,对于丧事所须酌量加以供给,谥号桓子。

孙..侍奉双亲以孝闻名,与诸弟相处十分淳厚和睦。性情通达,有财物则散之亲友。其居家生活,颇有些失于奢侈豪华,庭院中开挖池塘筑有假山,极尽山林泉石之情致,歌钟舞女,当世罕有与比拟者,宾客多得填塞了门户,车马络绎不陈书绝。及至出镇郢州,便合十余船为大舫,宾客幕僚聚会,泛流于大江,且置备酒食宴饮,也算是盛极一时的赏玩盛会了。常常于山中居室设立讲坛,招集玄言儒雅之士,无论冬夏,总是出资奉养,为学者所称道。然而自处率直平易,不以名位轻慢他人。时有兴皇寺朗法师精通佛典,孙..每登讲筵,常常与他抗论,法僧们无不仰慕非常。又智慧精巧过人,为起部尚书,对于军国器械,多有创造新设。颇有明察识鉴之能,子女之婚姻,都选择的是由寒门而入富贵之家。等到去世,尚书令江总为他作墓志铭,后主又题四十字于铭后,遣左民尚书蔡征宣敕就墓宅镌刻之。其词曰:“你到秋风摇荡的斑竹林去了吗?雾霭迷氵蒙的水面又添了一缕惊波。几人樵采的小径,到异日,我怎知何处是你栖息的山阿?今时的明月犹在,再不见往日的富贵中人。悠悠岁月,人生之路到底有多长多远?你离我是那样遥远,而遮眼的还有漫天的云霓。君与臣未能勒石纪功,既已成幽明之隔,对着当年的空誓,我只有徒唤奈何。”时人都以此为荣耀。

猜你喜欢
  卷四·黄以周
  第一百八回 迫公愤沪商全罢市 留总统国会却咨文·蔡东藩
  明宫史卷二·吕毖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七·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七·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二·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七·佚名
  卷之七十六·佚名
  ·东溟文集姚莹·与倪兵备论捕盗书·丁曰健
  翰苑羣书卷六·洪遵
  第三节 开、天边事(二)·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九·佚名
  總序·佚名
  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章谦亨·唐圭璋

      谦亨字牧之,一字牧叔,吴兴人。绍定间,为铅山令,为政宽平,人号为佛家。嘉熙二年(1238),除直秘阁,浙东提刑,兼知衢州。   念奴娇   垂杨得地,在楼台侧畔,无人攀折。不似津亭舟系处,只伴客愁离别。丝过摇金,带铺新翠,雅称莺调舌

  • 卷十四·王十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东坡诗集注>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十四 宋 王十朋 撰 酬和 和赵景贶春思且怀吴越山水 岁华来无穷老眼久已静春风如系马【次公庄子外篇天道而状义然似系马而止也】未动意先骋

  • 雅颂正音巻一·刘仔肩

    明 刘仔肩 编陶安主敬【姑孰人】石假山诗世上好山如好人偃傲不肻来相亲是何峯峦落几案数寸气象排苍旻我闻好山芙蓉三十六从有鸿蒙露岩谷一宵神运霹雳斧但见二十四峯青立玉翩然飞去十二峯来向君家伴幽独忽遇云间骑鹤

  • 卷二百三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柯劭忞

      ○文苑下   萨都剌 周权 陈泰 黄许 杨士弘 万白 辛敬 周贞 郑大同 史公廷 傅若金 李康 乃贤 黄玠 何失 程以临 王逢 蒲道源 岑安卿 谢宗可 郑元佑 胡天游 周霆震 吴定翁 孙辙 郭钰 舒頔 李祁 王礼 戴良 吴

  •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二·汪楫

      崇禎三年三月   ○崇禎三年三月   三年庚午三月辛巳朔陞玄默為戶科都給事中補朱文煥為戶科給事中   予原任都督任景春祭葬   壬午大學士李標五疏求退優旨准馳驛回籍   癸未吏部尚書王永光疏參署選

  • 卷一百三十三·毕沅

      ◎宋纪一百三十三 ∷起屠维单阏七月,尽上章执徐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二十九年金正隆四年   秋,七月,壬午朔,淮东安抚司言:“北边蝗虫为风所吹,有至盱眙军、楚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三·焦竑

      貴州   交趾(附)   ◆貴州   布政使   參政   參議   按察使   副使   僉事   知府   ○布政使   貴州左布政使黃公璉墓志銘(林俊)   貴州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周公津墓志銘(楊廉)   貴州布政使

  • ◎选举(上)·徐天麟

    ○贤良方正(茂材异等附)孝文二年,诏曰,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二三执政,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十五年,诏诸侯王公卿君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孝武建元元年,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

  • 卷之二百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二百三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二十四·苏辙

    <史部,别史类,古史>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二十四      宋 苏辙 撰伯夷列传第一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譲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

  •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司马迁

    支菊生译注【说明】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今天已是家喻户晓,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过重要的教育作用,这不能不归功于司马迁的这篇传记。蔺相如是太史公所景

  • 劝学第六十四·戴德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则为冰,而寒于水;木直而中绳,輮而为轮,其曲中规,枯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是故不升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道,不知学问之大也。于越戎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

  • 卷十五·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十五      婺源江永撰王朝邦國遣使禮    賓禮五補大宗伯以賓禮親邦國時聘曰問殷頫曰視【時聘者亦無常期天子有事乃聘之焉竟外之臣既非朝歲不敢瀆為小禮

  • 左传折诸卷二·张尚瑗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折诸卷二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桓公郑伯以璧假许田为周公祊故也姚承庵曰前年郑使宛来归祊原无易许意盖以祊近鲁鲁所欲得者以小利中其欲将惟我所役而不辞故鲁宋本为好隠宁渝盟而从郑伐宋至入郕入许

  • 卷七十一(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菩萨见实会净居天子赞偈品第二十三之二力生天子。说偈赞曰:若诸因缘业,及所得果报。此体性悉空,佛说如师子。随顺力天子。说偈赞曰:若以业因缘,增长於诸果。两足尊能知,是故佛无等。顺行力天子。说偈赞曰:修习如是界,造作如

  • 诣严炽王品第四·佚名

    尔时南方国大萨遮尼乾子。与八十八千万尼乾子俱。游行诸国教化众生。次第到於郁阇延城。复有无量百千诸众。或歌或舞吹唇唱啸。作百千万种种伎乐。前後侍从。大萨遮尼乾子。诣郁阇延城。尔时国主严炽大王。闻大萨遮尼

  • 那先比丘经卷中·佚名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王问人更乐者为善耶不善也。人更苦为善耶为不善也。佛得无不说有乐或有苦。王言如使有为无有苦。那先问王言如人烧铁著手中宁烧人手不。复取冰著手中其冰宁复烧人手不。王言然两手皆威也。那先问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