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七

宗庙考【一】

【臣】等谨按天子宗庙之礼所重亲飨虞夏商周以来历代各皆举行而缘情定制惟我

朝为特隆焉唐以太宗贞观之治亲飨庙者二三年正月戊午十七年四月庚寅耳自後合十七宗而亲飨三十四【马端临谓懿宗一王应麟玉海作二咸通元年十一月丙子又四年正月己巳也】宋自太祖亲飨四合十二宗而亲飨者八十五然真宗之十二亲郊朝享及告行告谒恭谢均非祫禘时享之正祭仁宗之十三亦朝享及恭谢而亲行祫祭者一马端临所谓累朝惟此一亲行也盖宋之朝享太庙皆郊前之祗告故每於十一月行之而正祭则未尝亲行我

太宗文皇帝肇建

太庙於

盛京崇德改元四月丙戍大飨後八年之中亲飨二恢恢乎大一统之规模也

世祖章皇帝定鼎

京师立

太庙御宇十八年时享亲行二十八方顺治十六年始行

祫祭而亲祫二

圣祖仁皇帝御宇六十一年时享亲行八十二祫祭亲行

三十二

世宗宪皇帝御宇十三年时享亲行三十祫祭亲行十一皇帝御极乾隆元年至五十年时享亲行六十六祫祭亲行四十九是皆正祭而凡因事亲告者不在此数於戏至仁至孝至诚至敬之心永传为

家法仰溯成周而後庙礼未有若斯之盛者也至若典制之隆仪文之备虽以时递增而要皆推本於

太宗文皇帝始定之规详考其时自大飨亲飨而外凡遇圣节忌辰元旦清明中元除夕皆以时遣官祗祭其礼已

为大备

世祖章皇帝抚有天下追尊

四祖皇帝岁七享

太庙孟春【诹吉】清明四月七月十月之朔除夕

万寿节则犹

太宗时制也至十三年建

奉先殿而日献食月荐新朔朢时节

圣诞忌辰元旦冬至

万夀节及诸庆典俱行於

奉先殿至十六年始祫而除夕之享乃即大祫矣圣祖仁皇帝

世宗宪皇帝继统以来迄今每岁四孟享

太庙与除夕前一日祫祭而五则固皆崇德所行之精意

以逓酌而归於至中昭其大文焉逮

世宗宪皇帝即

寿皇殿?供

圣祖仁皇帝圣容

孝思纯笃以时瞻拜於是有

神御之奉

皇上深推

世宗宪皇帝圣孝之心重建

寿皇殿以并奉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

圣祖仁皇帝

世宗宪皇帝圣容暨

列后圣容又先即

圆明园崇建

安佑宫奉

圣祖仁皇帝圣容而敬以

世宗宪皇帝圣容配於是

宫中

苑中

神御之奉乃上推而胥惬乎情与礼之极则丕哉圣孝继述佑启於万年者也且复即

避暑山庄

圣祖仁皇帝岁临之

御苑建

永佑寺以?奉

圣祖仁皇帝圣容仍敬以

世宗宪皇帝圣容配则所为斋焉而思其居处思其志意乐嗜礼得其所必备而情得其所必伸盖皆由夫飨

庙亲行至仁至孝至诚至敬之一心推之以无乎不达者

矣兹恭依

列朝实録

皇上乾隆元年至五十年

起居注册参稽

大清会典暨各档案其仪节谨钞

大清通礼成宗庙考十二卷以昭万年之钜典云

太庙

天聪十年四月乙酉

太宗文皇帝受尊号建国大清改元崇德於

盛京建立

太庙

抚近门东

前殿五室後房六间

後殿三室南大门三间东西角门三间周围广三十五

丈袤四十丈

崇德元年四月丙戌奉安

列祖

太祖神位於

太庙追尊

列祖王号恭上

覆育列国英明皇帝

尊諡曰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

庙号

太祖

皇太后

尊諡曰

孝慈昭宪纯德贞顺成天育圣武皇后先是天聪十年四

月初八日壬午羣臣请上

尊号於是祗告

太宗文皇帝率诸贝勒大臣斋戒三日以十一日乙酉受寛温仁圣皇帝尊号建国号曰大清改元为崇德元年大

地礼成是日遣超品公额驸扬古利固山额真谭泰宗室拜尹图叶克书叶臣阿山伊尔登宗室篇古达尔哈石廷柱马光远及外藩贝勒下官员卜库台吉得类扎尔固齐孟库孙杭哈尔阿尔珠海泥堪内院官希福刚林罗硕等捧祝文以肇建

太庙祗告

太祖山陵文曰孝子嗣皇帝   【太宗文皇帝庙讳】敢昭告於皇考神位前曰臣敬遵典礼表扬

皇考

皇妣功德肇建

太庙谨择吉於四月十二日安设

神位以昭上祀之礼又仰体

皇考孝心稽诸禘尝钜典追尊

始祖

高祖

曾祖

祖以下王号安设四代

祖考

祖妣神位又设

伯祖礼敦巴图鲁配位伏祈

皇考神灵鉴兹诚悃又设功臣费英东额亦都配位从祀皇考左右惟望

皇考垂慈来格来歆丙戌

上率诸贝勒大臣诣

太庙追尊

始祖为

泽王

高祖为

庆王

曾祖为

昌王

祖为

福王追封

伯祖礼敦巴图鲁为武功郡王恭上

皇考太祖

尊諡曰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

皇妣太后

尊諡曰

孝慈昭宪纯德贞顺成天育圣武皇后

庙号

太祖追封功臣费英东为直义公额亦都为弘毅公前殿安奉

太祖

太后神位

後殿正中安奉

始祖

始祖妣神位左安奉

高祖

高祖妣神位右安奉

曾祖

曾祖妣神位次左安奉

祖妣神位皆南面右末安奉

伯祖礼敦巴图鲁神位东向是日各

神位前陈设黑色太牢少牢一切祭物毕辰刻

太宗文皇帝出内治门将至

太庙门西下马御金椅有顷导引官引

上先诣

後殿至东侧西向立赞礼官赞就位

上北向

殿正中立诸贝勒大臣左右序立赞礼官赞上香引

上升东阶至

始祖神位香案前跪复起立导引官跪奉香

上自

始祖暨

列祖神位前各三上香毕降自西阶复位北向立赞礼官赞跪叩行三跪九叩头礼赞礼官复赞跪

上率衆跪东侧捧帛官跪奉献

始祖

始祖妣帛二端

上受帛献授西侧捧帛官捧帛官跪受置案上遂献高祖

曾祖

祖及

伯祖神位前帛以次各二端如仪毕

列祖

列妣前先令大臣献酒各一爵东侧捧爵官跪奉酒上举爵献授西侧捧爵官捧爵官跪受置案上

列祖

列妣神位前各献爵一毕读祝官以次跪读祝祭始祖文曰维丙子岁四月十二日八世孙嗣皇帝庙讳敢昭告於

始祖神位前曰洪惟

始祖肇造鸿基克恢大业振丰功而克敌开历服以诒谋爰致国势昌隆子孙荣盛兹谨仿古制追扬

前烈尊为

泽王立庙奉祀丕显令名贻庥万世惟望

祖灵降鉴俯垂默佑国祚永昌祭

高祖文曰五世孙嗣皇帝庙讳敢昭告於

高祖神位前曰洪惟

高祖肇基王迹垂裕後昆抚衆宏以成都集旅庥而启圣爰致国势昌隆子孙荣盛兹谨仿古制追扬

前烈尊为

庆王立庙奉祀丕显令名贻庥万世惟望

祖灵降鉴俯垂默佑国祚永昌祭

曾祖文曰四世孙嗣皇帝庙讳敢昭告於

曾祖神位前曰洪惟

曾祖丕啓鸿模式弘疆宇征四邻而讋服绥兆庶以敉宁爰致国势昌隆子孙荣盛兹谨仿古制追扬

祖功尊为

昌王立庙奉祀丕显令名贻庥万世惟望

祖灵降鉴俯垂默佑国祚永昌祭

祖考文曰孝孙嗣皇帝庙讳敢昭告於

祖考神位前曰洪惟

祖考缵承懿绪佑啓宏图绵福祚於万年诞神灵而首出爰致国势昌隆子孙荣盛兹谨仿古制追扬

祖功尊为

福王立庙奉祀丕显令名贻庥万世惟望

祖灵降鉴默赐啓廸国祚永昌祭

伯祖武功郡王文曰皇帝庙讳敢昭告於

伯祖神位前曰惟我

伯祖竭诚为国懋着崇勲兹酌仿古制用昭往烈追封为武功郡王配享

庙廷永彰令誉读祝毕奉祝文置案上赞礼官赞跪叩行三跪九叩头礼读祝官捧祝执爵官捧爵执帛官捧帛从中阶下至西侧燔燎所焚之彻馔乃诣

前殿导引官引

上至西侧东向立复引由西侧升至东侧西向立赞礼官

赞就位

上正中北向立赞礼官赞上香导引官引

上升东阶至

太祖

太后神位香案前跪导引官跪奉香

上三上香毕降自西阶复位北向立赞礼官赞跪叩上率衆行三跪九叩头礼赞礼官复赞跪

上跪衆皆跪东侧捧帛官跪奉帛二端

上受帛献授西侧捧帛官捧帛官跪受自中阶升至太祖

太后神位前跪置案上东侧捧爵官以次跪奉酒六爵上举爵以次献以次授西侧捧爵官捧爵官跪受自中阶

升捧置

神位前赞礼官赞跪叩

上率衆行三跪九叩头礼赞礼官赞跪

上率衆跪读祝官捧祝文跪读於

太祖

太后神位前文曰维丙子岁四月十二日孝子嗣皇帝庙讳敢昭告於

皇考

皇妣神位前曰臣缵承

皇考大业十年以来兢兢业业夙夜乾惕以图仰副先志是以开拓封疆不辞况瘁抚绥兆庶殚力经营兹以安内攘外收服朝鲜统一蒙古兼获玉玺符瑞昭应内外诸贝勒大臣佥议宜承

天应运劝臣宜进称尊号爰建国号曰大清改元为崇德元年此皆仰赖

皇考

皇妣之福?也臣缅怀

皇考

皇妣德备生成功隆覆育应真符而开创辑羣瑞以尊亲爰遵古制仰协

天心敬上

皇考

尊諡曰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

皇妣

尊諡曰

孝慈昭宪纯德贞顺成天育圣武皇后立庙祭享垂庥万禩伏祈

皇考

皇妣神灵降鉴俯垂默佑俾子孙绵远国祚永昌谨告读祝毕又以追封费英东额亦都告祭

太祖神位前曰孝子嗣皇帝庙讳敢昭告於

皇考神位前曰臣闻恩隆眷旧典重酬庸既昭嘉绩於生前宜享恩荣於身後兹以费英东额亦都上佐

皇考勲猷丕着爰仿古制追封费英东为直义公额亦都为弘毅公配享

皇考神位左右扬厥令名垂之奕代读毕赞礼官赞跪叩上率诸贝勒行三跪九叩头礼赞礼官赞复位

上复位东侧西向立诸贝勒大臣左右序立於是以功臣

费英东额亦都木牌入

太庙费英东位左侧额亦都位右侧陈设祭物毕读祝官

入内旁立先宣追赠费英东文曰

维大清崇德元年岁次丙子四月十有二日

寛温仁圣皇帝谕祭功臣费英东之灵曰伟烈懋昭赞经纶於肇迹荣封特晋光俎豆於千秋尔费英东佐我

皇考正直报効竭尽忠义虽受宠渥於生前尤宜褒荣於身後今特赠尔为直义公配享

太庙永垂令誉次宣追赠额亦都文曰

寛温仁圣皇帝谕祭功臣额亦都之灵曰伟烈懋昭赞经纶於肇迹荣封特晋光俎豆於千秋尔额亦都佐我

皇考勇力轶羣殊勲丕着虽受宠渥於生前尤宜褒荣於身後今特赠尔为弘毅公配享

太庙永垂令誉读毕捧帛捧爵官各捧帛爵读祝官捧祝文自中阶下西行至西侧燔燎所焚祝帛奠酒彻

太祖

太后神位前祭物彻毕彻直义公弘毅公祭物自侧下阶至燔燎所旁焚祝帛奠酒赞礼官赞复就位

上复正中北向立衆复就班赞礼官赞跪叩行一跪三叩

头礼礼成

上坐於

太庙西侧树鹄令善射者较射射毕陈设仪仗作乐还

臣等谨按先是天聪六年二月丁丑

太宗文皇帝率诸贝勒大臣诣

太祖高皇帝陵行时享礼八年十二月庚戌以除夕率诸

贝勒大臣

亲诣

太祖陵寝致祭十年三月丙午朔以清明节

亲祭

太祖山陵盖我

国家当未崇建

宗庙之先我

太祖高皇帝山陵卜吉在天聪三年春二月营建工成自

是以後每

亲举时享除夕之祭於

陵寝已灼然立万世

庙礼云

五月癸丑荐樱桃於

太庙时有以新樱桃献者

太宗文皇帝命荐於

太庙仍

命嗣後凡新进果品五谷先荐

太庙然後进御着为令

七月辛巳中元节

亲享

太庙

十二月癸亥遣官祭

太庙时先期斋戒三日

三年正月乙丑朔遣官祭

太庙每祭

太庙必并祭

福陵自後元旦之祭四年己未朔五年癸丑朔六年丁丑

朔七年辛未朔皆遣官祭

七月丙子中元节

亲享

太庙时先期斋戒三日

十月戊申

万夀节遣官祭

太庙自後五年十月壬申七年十月壬戌恭遇

圣节皆遣官祭八年二月癸未清明节亦遣官祭

八月庚申以

太祖武皇帝忌辰遣官祭

太庙

十二月乙亥除夕遣官祭

太庙时先期斋戒三日自後六年十二月己巳岁暮七年

十二月甲午岁暮皆遣官祭

八年七月丙午中元节遣官祭

太庙并告征明山东之捷

【臣】等谨按崇德元年五月癸丑荐樱桃後凡

亲诣与遣官依通考例当载入祭祀时享然此固

盛京

庙礼也敬即制度仪注之次编於首卷用昭我

烈祖开创皇图後之所以大一统而垂万年礼意之精胥

肇乎是焉

顺治元年十二月庚午遣官恭齎

太祖武皇帝

孝慈武皇后香

册香

宝於

福陵

太宗文皇帝香

册香

宝於

昭陵是日固山额真以上内大臣侍卫等俱朝服

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由内院奉

册宝出置黄案上

上御殿閲

册宝行一跪三叩礼毕遣官恭齎至

盛京尊藏

二年二月丁巳定遣官祭

四祖庙仪

臣等谨按顺治元年定鼎

京师建立

太庙始以

盛京

太庙崇称为

四祖庙至是礼部言凡遇清明等节应令驻防

盛京总管分率城守章京往祭

福陵

昭陵东京兴京

祖陵令城守官奠祭

盛京

四祖庙令守庙总管官上香烛献酒果不读祝从之

乾隆四十三年

命重葺

盛京

太庙

【臣】等谨按

盛京

太庙自顺治元年崇称为

四祖庙五年更名曰

景佑宫至是

命重修葺仍尊称为

太庙

四十八年九月乙巳

上诣

盛京谒

陵恭奉

五朝

宝尊藏

太庙

亲诣行礼先是四十七年十月朔

上恭奉重镌

列祖

列后

宝安奉

京师

太庙其旧藏

宝先期

命怡亲王永琅恭賫

盛京至是

上致祭

昭陵毕

亲诣尊藏行礼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七

猜你喜欢
  卷六十·志第三十六·礼十四·张廷玉
  第九回 平谢逆功归檀道济 入夏都击走赫连昌·蔡东藩
  第五十回 觅佳丽幸逢歌妇 罪直谏杖毙言官·蔡东藩
  卷第八十·胡三省
  提要·卫宏
  石匮书后集卷第三十七·张岱
  卷一百十七·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二十七·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九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八·佚名
  平定耿逆记·锁绿山人
  宋显传·李百药
  卷三十九 张瑴归宋·李有棠
  汉纪三十五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下建武十二年(丙申、36)·司马光
  卷一百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五十八·彭定求

        卷858_1 【五言】吕岩   悟了长生理,秋莲处处开。金童登锦帐,玉女下香阶。   虎啸天魂住,龙吟地魄来。有人明此道,立使返婴孩。   姹女住南方,身边产太阳。蟾宫烹玉液,坎户炼琼浆。   过去神仙饵,今来到我

  • 卷五十四·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五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中唐八 顾况【字逋翁姑苏人】 严公钓台作 灵芝产遐方威凤翔层霄子陵何皎洁托志肩夷巢汉后虽则贵长揖不知高糠粃谏议职远谢夔龙朝扫门彼何人昇降太迢遥扣舟遂冥往

  • 第七牌示天运(实则光绪)十五年十月十日一一一○七-三·佚名

    新竹县都城隍、监理醮务,饬司判等下属巡查驱邪晋封威灵公、新竹县都城隍、监理醮务为悬牌示知事。本年十月初一日,据本城信绅林汝梅等佥称:「缘因夏秋以来,膏雨愆期,骄阳亢烈,梅等忝属梓里,当经就于武庙

  • 文襄纪·李百药

    世宗文襄皇帝讳名澄,字子惠,神武的长子,母亲娄太后。幼年聪慧,神武很是看重他。魏中兴元年(531),立为渤海王世子。从杜询习学,敏悟过人,询很是佩服。二年,加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尚孝静帝妹冯翊长公主,时年十二,神情俊爽,就像成人

  • 七·沈从文

    两人虽在上海住过,这次来上海既不预备久住,故一来就暂且住在我那地方。那时节我住处已经从亭子间改为正楼大房,房中除去一桌一椅一木床外,别无他物。两人因此把被盖摊开,就住在我房中楼板上。两人平时虽极亲密,年青人的个性

  • 卷十六·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十六戸工二部钱局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十六户工二部钱局国朝官制户工二部督理京省钱法右侍郎满洲汉人各一人凡京师鼓铸统设二局户部者曰宝泉局嵗铸钱六十一夘【

  • 第五节 周世宗征伐·吕思勉

    周太祖二子:曰青哥,曰意哥。与其侄守筠、奉超、定哥,皆为汉人所杀。后柴氏兄子荣,幼从其姑长太祖家,太祖以为子。太祖犯京师,留荣守魏。太祖之立,以王峻为枢密使,王殷留守邺都。峻忌荣,荣屡求入朝,皆不许。广顺三年闰正月,帝以河

  • 景公信用谗佞赏罚失中晏子谏第八·晏婴

    景公信用谗佞,赏无功,罚不辜,晏子谏曰:“臣闻明君望圣人而信其教,不闻听谗佞以诛赏。今与左右相悦颂也,曰:‘比死者勉为乐乎!吾安能为仁而愈黥民耳矣!’故内宠之妾,迫夺于国,外宠之臣,矫夺于鄙,执法之吏,并荷百姓。民愁苦约病,而奸驱

  • 第一章 分地为百度·梁启超

    举全地经纬分为百度,赤道之北五十度,赤道之南五十度。东西百度,共一万度。近南北极之度少狭矣;其余各度,近中国之四百里弱,略当英之百里乎。以四洲海陆截长补短计之,亚细亚东西可七干英里,南北可五千三百英里,并岛屿计之,面积

  • 大学衍义卷三十八·真德秀

    齐家之要二严内治宫闱内外之分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敎故外和而国治故曰天子

  • 序·姚际恒

    序                            王笃余髫龄就外傅张筱原师,首以毛诗训。渐长,稍解字义,每读蓼莪、风雨诸章,辄有所感,欲歌欲泣,不能自已。而于他诗虽习诵而仍无所悟。窃以为诗之感人,或然或不然

  •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卷第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佛告尊者护国言。尔时福光太子。闻虚空中净光天子赞佛法僧无量功德相好庄严之事。心大欢喜正意系心端坐思惟。彼佛世尊具足功德。所说妙法真实无谬。声闻弟子梵行

  • 观经正宗分散善义卷第四·善导

    唐沙门善导集记  从此已下次解三辈散善一门之义。就此义中即有其二。一明三福以为正因。二明九品以为正行。今言三福者。第一福即是世俗善根。曾来未闻佛法。但自行孝养仁义礼智信。故名世俗善也。第二福者此名戒善

  •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六卷·宗赜慈觉

    法眷及入室弟子特为堂头煎点早晨具威仪先见侍者云。欲烦报覆和尚。斋后欲就方丈点茶特为堂头和尚。侍者报讫引见。堂头问讯讫云。请和尚坐(如主人已据坐。更不须云请坐也)。先大展三拜。近前躬身云(今晨斋退。欲就方

  • 公是集·刘敞

    宋代诗文别集。54卷。。刘敞著。刘敞字原父,号公是。此书是刘敞生平所著诗文的汇集,《宋史·艺文志》称《刘敞集》75卷。其弟刘攽所作《序》称公是先生总集75卷,计古诗20卷、律诗15卷、内集20卷、外集15卷、小集5卷。

  • 断肠词·朱淑真

    词别集。南宋朱淑真(贞)撰。一卷。淑真自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海宁人。据传由于婚嫁不满,一生抑郁。长于绘画,通晓音律。《蕙风词话》以为朱氏系北宋人。一说系朱熹侄女,待考。此集《直斋书录解题》著

  • 保成公径赴渑池会·高文秀

    简名《渑池会》。杂剧剧本。元高文秀作。四折二楔子,末本。本事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剧写秦昭公欲夺赵国国宝和氏璧,许以十五城相交换。赵派蔺相如携璧使秦。相如至秦,知彼存诈而无诚意,遂乘深夜携璧返赵。赵成公

  • 四书通旨·朱公迁

    元朱公迁(字克升)撰。六卷。是书之例取《四书》之文,条分缕析,以类相从,凡为九十八门,每门之下,又以语意相近者,联缀列之。如天、天地;命、性;仁、义、礼、智、信;德,道德;中、中和、中庸;知、行等等,而一一辨别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