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孝宗朝 弘治〗张皇后,孝宗后也。兴济人,父峦,母金夫人梦月入怀,生后。后当适人,其所当适者,忽大病。及选为太子妃,则前所当适者病已。孝宗即位,立为后。笃爱,宫中同起居,无所别宠,有如民间伉俪然者。峦自都督同知封寿宁伯,其卒也,加赠昌国公,子鹤龄嗣,而鹤龄弟延龄亦从都督同知,进封建昌伯并加保傅。其他群从以后故,受中书舍人及锦衣百户诸官者不可胜数。

帝又为后立家庙于兴济,土木闳丽。明世外戚之盛,无过张氏者。后知大体,不干预政事,而外家稍盛,多侧目,帝阴为之解。山东副使杨茂元,以河决论事,言水阴象失职以后故。后怒甚,必杀茂元。上为后徼茂元至,薄谪之。而御史胡献论延龄、鹤龄上,下之狱竟解。户部主事李梦阳言二龄,二龄奏梦阳谤讪母后当斩。金夫人入泣诉上,下梦阳诏狱。他日上与后夜游南宫,二龄侍酒半,上召鹤膝前解之曰:“毋使我以外戚杀谏臣。”鹤龄免冠谢,乃已。帝之所以内应后而外处群臣若此。后生武宗及蔚王厚炜。至武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正德五年,加慈圣皇太后。武宗崩,太后委政杨廷和,散豹房,收江彬、神周下狱,罢威武团练官军,革皇校,而遣各边镇守。太监之在京者,凡喇嘛、哈密诸属国留侍者,皆使还国。一切政务皆整饬储备,以侍世宗。世宗入嗣,加称圣母昭圣慈寿皇太后。已而复进圣帝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上初母太后已用璁议,母本生太后,而以后为皇伯母,居仁寿宫。

十五年,进昭圣恭安康惠慈寿皇太后。二十年八月辛巳崩,谥曰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合葬泰陵,主庙。后正位中宫,侍孝宗者十八年,历武宗朝为太后十六年,及世宗嗣位,又二十年。其长年享尊,宫中比之孝诚张太后。独太后定策,迎立世宗,而世宗事之不以礼。

初兴国太后迎入宫,后尚以藩妃相视,稍抑之。及上入朝后,后颇倨,上以此衔后。当大婚时初传昭圣旨,而即以寿安易之。及三年二月,兴国太后诞期,敕命妇朝贺。燕赉倍常,至后诞,独免贺。修撰舒芬具疏言:“昭圣诞节,乃陛下承欢之会。所当聚天下欢心,以奉事其亲者也。今处传免贺,远近惊疑。宜别降纶音,以彰至孝。”敕夺俸三月。御史朱浙言:“昭圣手携神器,亲授陛下母子至恩,天日昭见,幸值千秋,义应请贺。纵母后固辞,陛下犹宜敦请,岂可以传免之旨,出自陛下。”命建诏狱。又御史马明衡言:“暂免朝贺,在平时则可。

当此议礼纷更之时,忽闻报罢,安得无疑。使此旨出自太后,则必有因事拂郁,生今昔之感,此不可不有以慰之。若出圣意,则母后在宫,恩同一体。岂可以本生嗣统分等杀哉。”下北镇抚拷讯。已而御史陈逅季木、员外郎林惟聪又言:“陛下以宫闱之故,罢及言官。其于本生正统之义,轩轾已极。忠臣义士,尚敢慷慨言天下事乎。”并逮讯之。会后递延龄为人上变以杀人谋逆坐族诛,(原评曰:世宗隐仁,大不可问。此篇芝芝具良史笔意)刑部尚书聂贤覆言:“无左证,即有谋,亦未成。”世宗怒曰:“论谋逆者,谋不谋耳。以成否耶?”诘责贤等使急促穷治,太后惶恐无所出。会哀冲太子生,太后请入贺。上知太后欲有言,谢不见。太后使人请,亦不许。阁臣张孚敬乃上奏曰:“延龄,过恶有之,顾实未反。且孝宗皇帝,献皇帝兄也。延龄其懿亲,陛下宜推献皇帝友爱之情,以全椒房之义,毋伤伯母心。”世宗降手书曰:“亲不过同姓。同姓为逆,其能免乎?

天下者,高皇帝天下,孝宗皇帝守高皇帝之法者。卿虑伤皇伯母心,亦虑伤高孝二庙心耶。”孚敬复奏曰:“臣何敢为延龄游说,但臣受恩重,不敢不对。当陛下嗣统时,昭圣太后欲子陛下。在朝诸臣,亦曾多设谬妄惑误太后。陛下独用臣言,排破众议,孝隆所生始尊太后曰伯母,然而朝士归过陛下,至今未已。兹者延龄被罪,大小臣工,嘿无一言。岂以为延龄果可诛,太后不足顾哉?诚幸太后一旦不得所安,以深陛下之过耳。夫谋逆之罪,灭人种类。必欲成狱,当坐族诛。

昭圣皇太后,独非张氏人乎?臣又不审陛下可以处此。”世宗乃第坐延龄杀人罪绞,降鹤龄南京锦衣卫指挥。会冬月虑囚,上欲即诛之,令考问汉薄昭故事,孚敬又奏曰:“明律:皇家袒免以上亲,太皇太后、皇太后缌麻以上亲,皇后小工以上亲,皇太子妃大功以上亲,犯罪当议,公侯誓券有免死文。延龄戚,则皇太后亲也,爵则侯也,宜缓与否,似应议。”上曰:“且为卿已。”既而有男子班明者,奏鹤龄私通益庄王,造符咒压帝星。上逮鹤龄道死。而市人刘东山者,阴贼人也。以他事系狱,与延龄居。延龄久系怨望,时采扩故事写成帙,题其端曰“君道不明”,东山窃取之。他日,牢吏弛延龄钳,系绁东山。东山不受绁,吏笞焉。东山忿,因挟延龄手书上奏。奏及吏,上复大怒曰:“死革无君果矣。”

召赦东山,加延龄罪斩,而罚诸刑部官前后弛系者。东山出,益伪张疏草,持喝延龄家。日鲜衣怒马,恣行长安中,百官畏之。大学士夏言曰:“谁能治此。”

御史陈让曰:“让能。”一日东山怨其父,弯弓射之不中。父告让,让穷捕东山。

东山急,反诬让诸子与延龄通,并为压星图压镇圣母皇上。其图凡五十,向年班明所言皆实。延龄家人往来仁寿宫,盗内藏,伺上动静,皆御史让阴主之。上大怒,逮让等与延龄俱移系诏狱。东山因益株引所不快,定国、京山诸公侯俱坐系。

太后至衣敝襦席藁为延龄请,上犹不许。陈让从狱中上书曰:“东山等结构奸党,渎毁圣躬,妄连宫禁。陛下有帝尧既睦之德,而东山敢言汉武巫蛊之祸。陛下有帝舜底豫之孝,而东山敢言暴秦迁母之事。若复赦不诛,则将睚眦杀人如郭解,离间骨肉如江充矣。且天下未有忍于弑父,而可以预人家国事者,唯陛下详察。”

书奏不省,会按诏狱者指挥王佐,谬与东山知。次第饣舌之得其情,牍上反坐。

乃始械死东山,出让等,而延龄竟长系不释。暨后崩,而延龄诛矣。始峦故宦族乡,贡入太学。父为夔州守有声。从兄歧为都御史负侃侃名。独二龄以外戚故,堕其家,闻者悲之。

沈氏选侍名莲,乌程人,昭庆富民沈秀后也。秀行万三,洪武初徙家云南,而其族仍留乌程。父廷礼,仕于朝。弘治初被选入掖庭,孝宗试选女知书者,命为守宫论,氏援笔立成。其发端曰:甚矣,秦之无道也,宫何必守哉。孝宗悦,擢居第一,使给事御前,赐名曰女学士。弟溥举人,官通判,氏有《寄弟试春官》诗,传于外。郑金莲者,初名王女儿,武城中卫军卒郑旺女也。幼鬻之高通政家,因采入内。备选侍,得侍上寝。其后迁周太后宫,侍太后,名郑金莲,宫中有讹言皇太子为郑金莲生者。时皇太子己册立,会金莲父旺,阴结内使刘山,求自通。

山遂与言若女郑金莲,即皇太子母也,在周太后宫,汝何不潜发其事,而受尊享焉。旺闻之大喜,遂稍稍播其语。语闻孝宗,孝宗怒,砾山于市,并论旺死罪,寻赦免。至武宗嗣位,旺悻悻,以为及今不即发,则何待矣。乃仍为浮言如初,而市侩王玺觊与旺共厚利,因于正德二年十月二十八日,玺密携旺潜入东安门。

喧言国母郑娘娘幽居太后宫若干年矣,欲面见皇上,有所奏。东厂执以闻,下刑部讯,无实。拟妖言律,两人不肯伏。大理寺驳谳者再,乃具狱诬罔议如山例,置极刑,郑金莲不罪。

〖武宗朝 正德〗夏皇后,大兴人,(一作上元误,考实录,作大兴当是)

武宗后也。正德元年,册立。其父儒,初授锦衣卫指挥,寻升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时监察御史杜上言:“人君处贵戚,患在不教,盖其人多起侧微。一旦姻连帝室,非乞田请爵,则侵官罔利。以所与居者,非端谨之士,未尝闻礼义之训故也。都督同知夏儒,以后父得飨殊锡,恐骄侈易成,罪必至。宜慎选儒生,俾为师友。”吏部议如言。乃选老成端洁堪为师友者一人,授以训导之职,令为儒讲学,未几封儒庆阳伯。寻卒,后以世宗即位岁,上尊号曰皇嫂庄肃皇后。

十四年崩,礼部上丧仪,请上素服冠经带举哀,臣民二十日如礼。上曰:“嫂叔无服,又两宫在上,朕服青足矣。臣民则如母后服耳。”礼部尚书夏言谓皇上以嫂叔绝服,则群臣不敢素服见皇上。请暂罢朝参,许之。既而下群臣议谥。

故事凡帝后谥并用十二字,至是大学士张孚敬持异议曰:“大行皇后,皇上嫂也,与累朝元后异谥,宜用二字或四字。”大学士李时曰:“当用八字。”而都御史王廷相曰:“均帝后也,何殊之有。”夏言集上其议,因奏:“古人尚质,谥法简。今以渐而增,非独饰微,抑亦臣子之情矣。夫少可多,多不可少。大行皇后谥,其于皇上服制有无。名分尊卑,固不相涉。惟是帝后媲美,妻以夫尊。今列圣元后皆用一十二字,而独于大行皇后谥文减损,迹涉降杀。二四与八,与礼无据。不如仍用十二字为当。”上曰:“朕,昔在藩臣子也,今则无事嫂如母后之义。且两宫在上,昭圣皇太后于皇嫂实压母道不便。”其再议,礼部请如孚敬言用二字,上曰:“其用六字数既半,合阴焉。”于是上谥孝静庄惠安肃毅皇后。

十五年上忽曰:“字不备,不称配武宗。”加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十二字如故。

沈贤妃、吴德妃、皆武宗妃也。贤妃父传,德妃父让,皆以妃贵授指挥佥事。

故事选后,以二女陪选。正德改元,上大婚,二妃陪后进慈圣太后,即命封为妃。

越一月,命礼官上册妃议,上乃具衮冕告大行皇帝几筵。预命鸿胪寺官设立册案、彩舆,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锦衣卫设卤簿法驾。上御华盖殿,皮弁升座,传制。执事官举节册由殿左门出,正副二使跪受制。制曰:正统元年九月初七日,皇帝册沈氏为贤妃,吴氏为德妃,卿等其持节行礼。于是执事官举册置彩舆中,盖用黄,鼓乐,至右顺门,正使持节,副使捧册,北向授内官。内官赍之由正门入,诣二妃所。二妃礼服护以扇,宫人随者各擎执迎节册入,拜受之。女官宣册授二妃,而以节授内官赍之。出右顺门授使,使持复节命。于是二妃谒奉先、奉慈二殿几筵,诣太皇太后、皇太后两宫行礼。还内殿,上皮弁。皇后具礼服,升座。女官导二妃诣前行礼,礼毕还宫。方是时,二妃固娴礼,当太后意。而上甫亲政,尽宗庙之敬,动合矩度,一时宫中皆称之。(原评曰:带叙带议皆见笔法,旧于此处全不晓。且上详叙册礼处,旧俱不备。H而赐后家及二妃家各给庄田若干顷。时奸民投献者,咸谓近畿土地腴利饶当佃诸近畿,而近畿之不便者多怨望。至嘉靖改元,奸民觇世宗意薄,无复旧戚恩,遂嗾之上诉,而庄田尽除。

王妃,顺天人,能诗工笔札,以才色为武帝所幸。尝侍上幸蓟州温泉,命妃为诗,妃手自书之,刻于石。(附诗:塞外风霜冻异常,水池何事暖如汤。溶溶一派流今古,不为人间洗冷肠。)

马氏,马昂妹,豹房供奉女也。美而艳,江彬白之上。时已适毕指挥,有娠,(宁庶人伪檄称马指挥妻,非是。)上令中使召迎之至豹房。马氏善骑射,解于阗龟兹诸乐,能道番语。遂绝幸,封兄昂右军都督。马氏一门无大小,皆赐蟒衣。

内庭中官,皆呼昂为舅。赐第太平仓东。上尝从数骑过饮其第,六科都给事中吕经等言:“近闻闲住将官马昂,献其有孕女弟辄见狎爱,且睹内降已超授昂右军都督,臣等惶惧,不知所为。夫以失身之妇,而宠夺宫闱,必其人之有异耳。夫天生尤物,乱人听视。苟非德盛,鲜不及祸,况其身己失也。今昂及子弟,出入禁闼。杨钊之宠,重见今日。昔者王氏封侯,黄雾四塞。昂今拜官,异亦若是。

恐失今不治,渐致难测。伏乞诛昂,并斥孕妇,以远祸水。”御史徐文华亦言:“中人之家,尚耻再醮之妇。以万乘之尊而顾有是,谁为陛下进此者,罪可族也。

窃料其荧惑圣听,不过曰‘是姬殊色多技能,而又宜子’。陛下悦彼甘言,误蒙宠纳。已婚未婚,有身无身,皆所不计。万一防杜疏阔,而不韦、李园之徒,抵隙以进,所系岂细故哉。且陛下降等威,削尊严,与昂兄弟子侄服共坐,或共卧起,赏赉无章。幸臣皆降礼而莫敢抗,其权宠可知矣。马姬专宠于内,昂等擅权于外,欲祸机不发,得耶?”俱不报。未几六科都给事中石天柱等又言:“马昂进纳孕妇,臣等已疏谕,迄今再旬,未蒙进止。岂陛下之意,将为其有身讳与。

秦以吕易嬴而嬴亡,晋以牛易马而马灭。彼二君者,特不知而堕其计耳。今陛下知之而复为之,何也?万或陛下急于宗嗣,踪迹暧昧,真伪未明,言之咋舌。宜立赐裁决,早绝觊望。”御史程起充等又言:“内宠为嬖,是谓女戎。外宠为幸,是谓男戎。妹喜伐夏,妲已伐商,褒姒伐周,此女戎也。莽卓伐汉,贾赵伐晋,安史伐唐,此男戎也。夫兵戈之显伐易知,而中之伏机难测。马昂兄妹,宠擅后宫。子侄无赖,杂处中禁。臣等昧死有言,未蒙圣断。夫昂本骄淫暴横,而济之以奸。马姬柔佞多能,而济之以媚。是兼内外之戎于一家,积夏、商、周、汉、晋、唐之患于一时也。”复不报。后上幸昂第,酒酣召昂妾,昂忤上旨。上怒起,昂惧,乃谢病归。既后得刘美人,而马氏宠衰。

刘美人,亦称刘夫人,太原民刘良之女,(世称美人名良女,非是)晋王府乐户杨腾名下妓也。正德十二年,上幸大同,驻跸偏头关,遍索女乐于太原。美人偕众妓杂进,上遥见美人,悦其色。及聆讴,大喜。遂从榆林还,再召之,载以归,命为美人,大见宠幸。初居豹房,后渐入西内专寝。饮食起居,必与偕,言事辄听。左右或触上怒,阴求之,辄一笑而解。江彬诸近幸,虽甚贵倨,见必触首,以母事之。呼之曰刘娘娘。后上将南征,阴移美人至潞河,约驾先发,而随以他舟迎美人。美人脱一簪赠上行,且以为信,曰:见簪而后赴。上藏簪衣间,过芦沟,驰马失簪。大索数日不获去。及至临清州,上遣中使召美人,美人辞曰:“不见簪非信,不敢赴。”上乃独乘舸昼夜行,傍徨至张家湾亲迎美人,载而南。

(原评曰:此千载韵事,且出自《实录》,而旧史以异词讳之,殊不必然。)当上发临清时仓卒,内外从官无知者。既而有数人追及之,亦寥甚。民船争榜,见上舟,不能避,抵触讥诃。湖广参议杜文缵,卫上舟过,怒止之,入其舟,夺一妾行。及上至扬州,每以数骑猎扬州城西,止宿上方寺。后遂无厌,屡出猎,驰突不测,美人谏乃止。时又称为夫人,自上方寺至南京所临寺观,幡旌锦绣,梵贝夹册。有为上所锡赉者,悉署上与夫人刘氏名字其上。正德十六年,世宗入嗣,用南绝事王纪言,以为至尊别号,启侮,不可示天下后世。自今南北凡大行皇帝御驾所临驿置寺观有书“威武将军镇国总督及夫人刘氏”名者,悉令撤去。

浣衣王满堂者,霸州民王智女也。以丽色,尝与选嫔宫。既而罢归,耻不肯适人。又时时感异梦,谓必有赵万兴者来聘,当许之,其人贵不可言。里中僧出入智家,知其梦,间以语人。道士段钅长挟妖术闻之,遂潜易姓名,且赂僧,使僧先一日谓智家曰:“尔家明日当有大贵人至。”诘旦钅长至,问其姓名,曰:“我赵万兴也。”智家欢呼罗拜之,遂妻以满堂。钅长乃出妖书转相煽乱,愚民既神其梦。及见书大信,从之者日益众。钅长畏事漏,携满堂逃之嵫阳,既而嵫阳人亦信之。有峄县儒生潘依道、孙爵杖策至,阴受其术,时背人行主臣礼。于是钅长遂替号,改元大顺平定,往来牛兰、神仙二山间。久之,钅长出行新城,民掩获钅长,并得其妖书。抚按以闻,诏释愚民之从者,独斩钅长与依道、爵三人西市。乃特降中旨,令勿杀满堂,没入之,以官奴送浣衣扃,既而召入侍豹房,大幸。世宗嗣位,复出浣衣扃。人谓之王浣衣云。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六·表第二十七·脱脱
  卷一 前赵录·崔鸿
  ●卷四·徐梦莘
  ●明朝小史卷六 宣德纪·吕毖
  卷三十一·张廷玉
  附錄·郑晓
  一百四十六 江宁织造曹寅奏郎廷极王度昭到任摺·佚名
  绎史卷一百五十·马骕
  十国春秋卷四十七·吴任臣
  范承吉传·脱脱
  刘志选传·张廷玉
  卷八十七·佚名
  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司马迁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二·佚名
  兆民是赖·齐如山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广陵诗钞·吴之振

    王令寒林石屏虢山之远数千里,虢石之重难将持。舟车虢来每苦重,釜盎尚弃不肯携。苟非世尚且奇怪,孰肯甚远载以来。何况虢人自珍秘,得一不换千琼瑰。流传中州盛称尚,主以诧客客见祈。世人贱真珍贵假,见者喜色留肤皮。强材美干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增补菊部羣英》·张次溪

    (清)麋月楼主(谭献) 撰●目录次溪先生大鉴次溪仁世兄左右《增补菊部羣英》题词增补菊部羣英 五长三絶,领裒羣芳者为上品。 风韵雅远,秀骨天成者为逸品。 自然倩盼,光艳照人者为丽品。 艺事精妙,登场独步者为能品。 风情

  • 卷之二百五十一·佚名

    洪武三十年三月癸丑朔 上御奉天殿策试举人制策曰朕闻古之造理之士务欲助君志在行道受君之赐而民供之所以操此心固此志以待时机之来张君之德布君之仁补其不足而节有余妥苍生于市野于斯之士古至于今历代有之载之方册昭

  • 卷之三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十一【五则】·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 愧郯录卷十一【五则】    宋 岳珂 撰 制举科目 制科之设自汉有之矣至唐而其名特多犹止於御试策而已国初制三科一曰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二曰经学优深可爲师法三曰详闲吏理达於

  • 今献备遗卷二十一·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章纶章纶字大经温州乐清人正统己未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景泰初升仪制郎中首请増会试取士额次言太平十六事悉见采纳额森索使通好纶言宜暂与结盟以待天时车驾欲幸大隆福寺纶言不可又因灾异请下诏求言撤乐减膳

  • 第三四九保结状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九日一二二○三--七·佚名

    生员陈锡福等,保结刘振德为吞霄总理具保结状,治下生员陈锡福、监生古松荣、总理梁妈成、街耆古开盛、林石禄、庄耆周阿东、李友生、铺户振利号、广发号、同今当大老爷台前,结得刘振德一名,为人诚实,公

  • ●郑氏史料续编卷五·佚名

    ·一八○、刑部殘題本太子太保弘文院大學士刑部尚書臣圖海等謹題為民船出海經年、攬載貨物、有關禁諭、謹據報上聞、仰請睿裁、敕部察審事:貴州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刑科□□□□□□□部左侍郎額黑里等題前事□□

  • 世家卷第四十三 高丽史四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恭愍王六。○(辛亥)二十年春正月乙酉朔王亲祭公主魂殿。己丑又幸影殿饭僧八百。庚寅幸魂殿。己亥幸演福寺设谈禅会。二月己未幸魂殿饭僧

  • 二·钱穆

    说到中国文化,如果我们想把世界上任何民族的另一种文化来作比,尽不妨是很粗浅,很简单,但相互比较之后,便更容易明白彼此之真相。我想最好是把欧洲文化来作比。因为如巴比伦、埃及等,现在都已消失,他们的生活,似乎没有什么力量

  • 卷八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八十九歌颂二十九【词臣二十一】万寿诗【五言排律二十韵】翰 林 院 庶 吉 士【臣】刘於义共仰文明代羣歌燕喜时六旬逢圣旦千载届昌期禹甸荣光

  • 御制题宋版春秋分记·程公说

    御制题宋版春秋分记分记原通记尊王义寓中【程公悦宋宁宗时人所春秋分记以史记法取左传事厘为年表世谱名谱又为厯书天文五行诸书又分记周天王内鲁外诸侯以及次国小国四夷之事条分缕析事因左氏义本圣经皆首记天王以见

  • 第七章 2·辜鸿铭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辜讲孔子然后继续说:“在沉默中冥想,耐心地去获得知识,在将知识传教给别人的时候不厌其烦。对于这些事情,我能说自己做到了哪一件呢?”

  • 礼记析疑卷三十九·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深衣短毋见肤岂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即所谓短无见肤与续衽钩边要缝半下续衽谓衣衽与裳相接续也朝祭之衣长而覆裳深衣取其弗费故裳与衣续知然者要缝半下以衡缝言之也惟衣裳相续乃有衡缝负绳抱方者以直

  • 西洋文化与东洋文化·太虚

    西洋文化,古为希腊,中为罗马,近为英、法、俄、德、美,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亦宁一言之可概齐!而古者梭、柏、亚三氏,以及康德、白璧德诸哲,其为学与吾此篇所言之东方文化,固多相近;况曾主持西洋文化千余年之基督教,亦本为东方之

  • 伊利亚特·荷马

    相传是公元前九至八世纪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的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编成的长篇叙事诗,它和《奥德赛》一起,称作“荷马史诗”。《伊利亚特》集中地描写了希腊人远征特洛伊城这场战争的第十个年头里二十多天的

  • 江湖后集·陈起

    南宋诗总集。二十四卷。南宋陈起初编,四库馆臣重纂。此编虽名《江湖后集》,然而并非陈起原编之《江湖后集》,而是针对《江湖小集》而言,此二集皆为四库馆臣所命之名。四库馆臣检《永乐大典》,见其中有《江湖集》、《

  • 十诵律·佚名

    凡六十一卷。姚秦弗若多罗、鸠摩罗什合译。又称萨婆多部十诵律。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三册。本书将戒律分为十项(十诵)叙述,故有此称,为萨婆多部(部派佛教说一切有部)之广律。此律之梵本多已发掘出土,且已刊印出版。律藏系整理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