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錄

附錄一 明史鄭曉傳

鄭曉,字窒甫,海鹽人。嘉靖元年舉鄉試第一。明年成進士,授職方主事。日披故牘,盡知天下阨塞,士馬虛實強弱之數。尚書金獻民屬撰九邊圖志,人爭傳寫之。以爭「大禮」廷杖。大同兵變,上疏極言不可赦。張孚敬柄政,器之,欲改置翰林及言路,曉皆不應。父憂歸,久之不起。

許讚為吏部尚書,調之吏部。歷考功郎中。夏言罷相,帝惡言官不糾劾,詔考察去留。大學士嚴嵩因欲去所不悅者,而曉去喬佑等十三人,多嵩所厚。嵩大憾曉,調文選。嵩欲用趙文華為考功,曉言於讚曰:「昔黃禎為文選,調李開先考功,皆山東人,詔不許。今調文華,曉避位而已。」讚以謝嵩。嵩欲以子世蕃為尚寶丞,曉曰:「治中遷知府,例也。遷尚寶丞,無故事。」嵩益怒。以推謫降官周鈇等,貶曉和州同知。稍遷太僕丞,歷南京太常卿。召拜刑部右侍郎。俄改兵部,兼副都御史總督漕運。

大江南北皆中倭,漕艘幾阻。曉請發帑金數十萬,造戰舸,築城堡,練兵將,積芻糗。詔從之。中國奸民利倭賄,多與通。通州人顧表者尤桀黠,為倭導。以故營砦皆據要害,盡知官兵虛實。曉懸重賞捕戮之。募鹽徒驍悍者為兵,增設泰州海防副使,築瓜洲城,廟灣、麻洋、雲梯諸海口,皆增兵設堠。遂破倭於通州,連敗之如皋、海門,襲其軍呂泗,圍之狼山,前後斬首九百餘。賊潰去。錄功,再增秩,三賚銀幣。

時賊多中國人。曉言:「武健才諝之徒,困無所逞,甘心作賊。非國家廣行網羅,使有出身之階,恐有如孫恩、盧循輩出乎其間,禍滋大矣。洪武時倭寇近海州縣。以高皇帝威靈,兼謀臣宿將,築城練兵,經略數年,猶未乂安。乃招漁丁、島人、鹽徒、蜑戶籍為水軍至數萬人,又遣使出海宣布威德。久之,倭始不為患。今江北雖平,而風帆出沒,倏忽千里。倭恃華人為耳目,華人借倭為爪牙,非詳為區畫,後患未易弭也。」帝頗採納之。

尋召為吏部左侍郎,遷南京吏部尚書。帝以曉知兵,改右都御史協理戎政。尋拜刑部尚書。俺答圍大同右卫急,帝命兵部尚書楊博往督大師,乃以曉攝兵部。曉言:「今兵事方棘,而所簡聽征京軍三萬五千人,乃令執役赴工,何以備戰守。乞歸之營伍。」帝立從之。

尋還視刑部事。嚴嵩勢益熾。曉素不善嵩。而其時大獄如總督王以失律,中允郭希顏以言事,曉並予輕比,嵩則置重典。南都叛卒周山等殺侍郎黃懋官,海寇汪直通倭為亂,曉置重典,嵩故寬假之。惟巡撫阮鶚、總督楊順、御史路楷,以嵩曲庇,曉不能盡法,議者譏其失出云。

故事,在京軍民訟,俱投牒通政司送法司問斷。諸司有應鞫者,亦參送法司,無自決遣者。後諸司不復遵守,獄訟紛拏。曉奏循故事,帝報許,於是刑部間捕囚畿府。而巡按御史鄭存仁謂訟當自下而上,檄州縣,法司有追取,毋輒發。曉聞,率侍郎趙大祐、傅頤守故事爭,存仁亦據律執奏。章俱下都察院會刑科平議。議未上,曉疏辨。嵩激帝怒切讓,遂落曉職,兩侍郎亦貶二秩。

曉通經術,習國家典故,時望蔚然。為權貴所扼,志不盡行。既歸,角巾布衣與鄉里父老遊處,見者不知其貴人也。既卒,子履淳等訟曉禦倭功於朝,詔復職。隆慶初,贈太子少保,諡端簡。履淳自有傳。

贊曰:李鉞諸人皆以威略幹濟顯於時。鉞與王憲、王以旂之治軍旅,李承勛、范鏓之畫邊計,才力均有過人者。胡世寧奮不顧身,首發奸逆,危言正色,始終一節。易稱「王臣蹇蹇」,世寧近之矣。王邦瑞抵抗權倖,躓而復起,鄭曉諳悉掌故,博洽多聞,兼資文武,所在著效,亦不愧名臣云。

附錄二 四庫全書總目今言提要

今言四卷,明鄭曉撰。曉有禹貢圖說,已著錄。此書補吾學編所未備。首有薛三省序,稱此書之輔吾學編而行,猶漢史之外有西京雜記與東觀漢紀。凡三百四十四條,其中為憲言者十之四;為世言者十之二;為事言、品言者十之三;為證言、術言者十之一。蓋據所見聞隨筆記錄,古雜史之支流也。

附錄三 海鹽縣圖經鄭曉傳

鄭曉,字窒甫。生有異資,十二遍讀經傳諸史。父儒泰示以昔人賢不肖事蹟,即毅然立志,以必為君子自矢。嘉靖初元發解,明年登第。主政兵部,考覽九邊地形及士馬數,為圖志。請討大同叛卒,毋輕赦以滋後患。甚為胡大司馬世寧所器重。大禮成,永嘉用事。初,曉同諸曹疏諫,詔獄賜杖,議實與永嘉左。至是永嘉以詞林、台省引薦曉,欲收為用,曉不可。值丁艱歸,因家授徒,不赴補者九年。後許文簡讚為太宰,始起為考功,歷文選郎。

當是時,分宜又用事,納賄侵銓政。曉秉公持鑑,一切無所徇。有詔考察臺諫,分宜意在去異己。曉更黜所厚若干人。為子世蕃求璽丞,復以故事謝弗予,分宜遂大恨。會推用謫臣,激上怒,貶為和州判,徊翔南卿寺。十年,始以刑部右侍郎改擢兵部,拜巡撫鳳陽命。時倭寇深入江、淮,運道艱梗。曉先計擒通倭奸魁,然後選民兵、集鹽場壯勇與倭戰,前後斬級九百餘,賊挫去。東南賦四百萬石得直達無阻。奏設楊海兵備,分其軍,無遠隸彭城。创築瓜阜、維揚及如皋、海、泰三縣城。條上漕務便宜十餘事,具有永算。在鎮二年,清心約己,上下交際并絕。故集餉鳩工,繁費日興,而用不詘焉。自此,世廟簡知,謂曉可大用,再擢南吏部尚書。特旨留為右都御史,協理戎政。又二年,改刑部尚書。然卒與分宜左,復激上怒,落職歸。

初,總督胡禦倭浙土,有功;所傷殘糜費亦過當。曉弗韙也。會大司馬楊公博起督宣、大,分宜謀用胡為本兵。曉時攝兵部,疏言用博宜,世宗從之,胡不得入。而胡誘降通倭渠賊,上章請貸死。曉又盡比重典,議皆與分宜左。既開隙矣,適中允郭希賢上疏安儲,語侵分宜。分宜摘疏中「建帝」字嚇曉云:「上意不測,必坐逆後可。」曉曰:「第可云妖言爾,當以秋後律足矣。」上果以為輕,下詔立梟之。而南都叛卒殺大司農一獄,曉引律擬梟決者未幾亦讞上。上追念前讞,怒曰:「死時君立新帝者罪僅爾,殺一大吏,何問也?」下詔斬三人,餘盡貸之。無何,與按部御史辯職掌,上遂斥曉執法自尊,坐罷。蓋先後皆分宜入譖云。後分宜敗,上覺為所誤,嘗一詢徐文貞階,欲起為督臣。階曰:「曉年衰,用之內則可。」無何,病卒。上為復原官。穆宗改元,賜祭葬,贈太子少保,諡端簡。

曉問學淹博,經濟宏深。持論正而不迂,嚴而不刻,剛而不激,高而不亢。蓋陸宣公、司馬君實之流。居恒儉樸,尤審於辭受。嘗言:「士必有伊尹一介不取予之節,然後可窮可達,可常可變。」亮節貞心,沉幾密慮,避遠權勢,不受湼淄。雖位躋八座,而用若未究,則亦其守政之效焉。所著有吾學編、徵吾錄、古言、今言、奏議、文集、史論、策學、禹貢圖說等書。吾學編始洪武,迄正德。首列大政記;次遜國記;同姓、異姓王侯二傳;閣臣、典銓二表;名臣及遜國臣二記;天文、地理、三禮、百官四述;四夷、北虜二考。合六十九卷。曉為郎時即屬稿,中感李太宰默私乘中禍,輟弗作,後又續成之。其女后、樂律、儀制、兵略、茶馬鹽糧、運法水利、藝文、隱逸、酷佞、方技等篇竟廢。今觀其書,大政記仿春秋,百官述擬周禮。諸傳及論贊,大概學陳承祚。遇其典言豐藻,摹寫生動。即蘭臺令史,亦所不讓也。方伯劉公嘗言:「公老年病瞀,屬草字大如升,三四竄易不休。書成,得廢稿數十簏。」其精勤至此。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七·李延寿
   第七节 多鼠斋与贫血·老舍
  一三二三 礼部尚书纪昀奏请修改文津阁书函折·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二下·袁枢
   第十五章 東坡居士·林语堂
  崔宁传·欧阳修
  马知节传·脱脱
  温公日记·司马光
  ● 卷二·陈徽言
  卷一百六·赵汝愚
  方域一○·徐松
  卷七十八学堂一·冯煦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八·佚名
  三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齣~第二十九齣·王錂

    第二十一齣 忤奸【三台令】〔淨登徒履跛形丑扮家童扶上〕悠悠怨愤难平。使我终朝痛心。暗裏自思寻。直须害却狂生。〔丑〕老爷。今日脚痛好些么。〔淨〕咦小厮。今日一发疼得紧。我想起来我的脚痛到还有好的日子。想那

  • 巻十八·邵浩

    钦定四库全书坡门酬唱集卷十八宋 邵浩 编栾城送赵防秘书还钱塘世人何局促奔走鬓苍苍闻道余杭守独游何有乡禅心朝吐月元气夜生光清静安罢瘵寛仁服暴强声名高一世风采见诸郎谒帝朱为绂还家防作裳经过留画舫谈笑接清觞

  • 卷七·史简

    钦定四库全书鄱阳五家集卷七鄱阳史简编元徐瑞松巢漫稿二五言今体次韵吴仲退见贻【戊寅】瘦竹相随立轻坚九节青川平云澹澹风定树亭亭汩没悲流俗驱驰累有形揜关差有味危坐玩羲经天秋分袂后扰扰似年时竟负梅花约空哦春树

  • 卷二十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二十二七言律李商隐寄令狐学士【唐书令狐绹传字子直大中初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秘殿崔嵬拂彩霓【王延夀赋立灵光之秘殿刘潜平等刹下铭序制兼秘殿何晏赋高甍崔嵬飞字承霓徐陵太极殿

  • 第一百六十回 筹军饷恢复捐官法 结内应端赖美人兵·蔡东藩

      却说吴佩孚在洛阳,除练兵以外就是搜刮军饷,因他料到直、奉再战,决不能免,所以不能不未雨绸缪,先积蓄个数千数百万元,以备一有事情可作为战费。积蓄以为战费,较之积蓄以为私财者何如?所以那时的财长,除却筹措政费军费以外,

  • 东汉会要卷三十九·徐天麟

    蕃夷上东夷【阙】南蛮【前半原阙】程等大冦郡县遣武威将军刘尚击之尚军大败二十四年相单程等下攻临沅明年春遣伏波将军马援等将兵撃破之单程等乞降防援病卒谒者宗均聴受降羣蛮遂平肃宗建初元年武陵澧中蛮陈从等反叛零

  • 卷之二百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二百五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一·叶盛

    ●水东日记卷一正旦冬至节导驾晦庵小学定本王忠毅打得胜鼓徐元玉王通进策奏効各有机会翰林文字润笔土木六科点差记杀马顺等事奏请午朝奏黜寺丞冯必政汉晋唐宋户口数京都贺节礼议王琦事太祖御制文

  • 卷九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九十三 【起乙酉宋孝宗乾道元年止乙丑宋宁宗开禧元年】 凡四十一年 表例说 见第八十三卷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九十三>

  • 刘振之传·张廷玉

    刘振之,字而强,浙江慈溪人。性情刚毅,致力于学习和道德修养,乡人都敬重他。崇祯初年中举,从教谕升鄢陵知县。崇祯十四年(1641)十二月,李自成攻陷许州。知州王应翼被害,都司张守正,乡官魏完真,生员李文鹏、王应鹏都死。自许州以

  • 中华民国暹罗王国友好条约·佚名

    中华民国暹罗王国为建立两国亲睦邦交,增进两国人民相互利益起见,决定以平等及互尊主权之原则为基础,订立友好条约,为此简派全权代表如左: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特派:驻伊朗国特命全权大使李铁铮;暹罗王国国王特派:国务总理兼外

  • 职官七二·徐松

    黜降官九【宋会要】淳熙元年正月六日,新除太常寺主簿曹冠罢新任。以言者论「冠自太学生附丽权臣,不以公道,滥占巍科,躐取美任。太上皇帝更化之初,夺其出身,放斥不用。陛下圣度包荒,许之自新,令再赴廷试,复得差遣,乃必欲侥冒超躐

  • 卷三十八(起二十七年,尽二十八年)·孔颖达

    【经】二十有七年,春,齐侯使庆封来聘。(景公即位,通嗣君也。)夏,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屈建、蔡公孙归生、卫石恶、陈孔奂、郑良霄、许人、曹人于宋。(案传:会者十四国,齐、秦不交相见,邾、滕为私属,皆不与盟。宋为主人,地于宋,则与盟

  • 学蔀通辨卷之五·陈建

    后编中此卷所载明陆学下手工夫在于遗物弃事屏思黜虑专务虚静以完养精神其为禅显然也吴显仲问云某何故多昏陆子曰人气禀清浊不同只自完养不逐物即随清明纔一逐物便昏眩了人心有病须是剥落剥落得一番即一番清明后随起来

  •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九(论本第三十三第三十四)·窥基

    翻经沙门基撰初一颂。明述一持有七门。第二一行。明初门中七作意。初明七门者。一作意。二离欲。三广辨诸定。四二定。五五通。六生差别。七诸相。下当别释。此第四持中以此为体。第二行颂中。云观察于诸谛者。谓初二

  • 博济方·王衮

    医方著作。原名《王氏博济方》。三卷。宋 ·王兖撰。刊于1047年。作者原收辑医方7000首,此书系从中选录500余方编撰而成。《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俱作3卷,《郡斋读书志》作5卷。明代以后原书已佚,今本系

  • 词综·朱彝尊

    词选集。清人朱彝尊、汪森编。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浙派词人领袖。《词综》先由朱氏编选26卷,后又由其友人汪森增补10卷,共36卷,选辑唐、五代、宋、金、元词人659家,词2252首,蔚为大观。编者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