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景泰朝帝〗景皇后汪姓,顺天人,祖泉,金吾左卫指挥使,父瑛,中兵马指挥使,皆以后封故,进都督。正统十年八月,英宗选择王妃,得后而贤,册立之。十四年,英宗北狩,成阝王由监国即帝位,册为皇后。时京师新被卤,凡死事及老弱杀伤者,暴骨满原野。后下懿旨,令官校掩埋,且劝帝设斋醮恤之。

第后无子,生二女。而次妃杭氏生一子,名见济。

景泰三年五月,将废英宗子宪宗为沂王,而立见济为皇太子。议定,后执不可,谓:“若此,恐碍监国名。夫犹是祖宗之天下,已代之为帝而反其子,让也。

让则公,公则贤名皆归之。”上怒曰:“谓见济非而子耶。”竟废英宗子立见济,并册见济母杭氏为后,而后竟废。礼部郎中章纶上弭灾疏,首请复中宫位号以正母仪。忤旨,榜掠几死。英宗复辟,仍令称王妃。会景帝晏驾,廷臣议王妃之殉,时杭氏先景帝崩。将及后,李贤曰:“景泰妃虽尝为后,然旋见幽抑,生亦何有恩而死殉之。且遗二女幼,可悯也。”上恻然曰:“卿言是。”而宪宗时为太子,雅知后不欲废,已感后意。因言上,令他妃殉,迁后外王府,而留养二女于宫中。

当是时,钱皇后在宫,忧劳哭泣,日藉后,慰恤有如妯娌。而孝肃孙太后以母后ピ赫顿失势,危疑见门闼。赖后事恭谨多保护,愿有以报后。至是后沦落,一兴一衰。因于后归国时流涕饮饯,凡在宫所有服御赀器及其故宫人,答应皆令随后迁外王府而。于是外王府所蓄与宫禁等。(原评曰:兴废情形,写得绵邈。)后既归,斋素事佛。每岁时令节,太后与后,犹必召入饮宴,叙家人礼。而二女稍长亦斋素,矢不下嫁。至宪宗强之,始嫁其一于郡马王宪。惟后父瑛于天顺改元,仍降都督为兵马指挥使。然亦随进为锦衣佥事,终后之世,皆无恙。

正德元年十二月死,寿八十。廷臣疑祭葬,王鏊曰:“葬以妃,祭以后。”

遂用皇妃礼,合葬金山。明年上尊谥曰贞惠安和景皇后。后性本醇懿,然多执持不轻徇。英宗既复辟,尝入内帑检故物,问大监刘桓曰:“记有玉玲珑系腰,今何在?”桓言景帝尝取去,当在汪所。上遣使再三索,皆对以无有。左右劝后出还上,后不肯,既而语人曰:“是实有之,但景帝虽废,亦尝为天子七年,一腰系,何不可消受,乃迫取耶。且景之天下尚归之上,何有此数片玉。当上索时,吾实怒而投之井矣。”(原评曰:贤后此节尤不可少,旧本多删,句不合。)其执持如此。后有言后出携甚多者,英宗命检取,得银二十万,他物称是,则所蓄可知矣。后贤而寿,与景帝同齿,阅历数朝复位号。而杭氏以景泰七年庚子崩,谥孝肃庙。至天顺初,革封号,迁主别室,其一子即怀献太子,早卒。

唐氏者,景帝妃,都督唐兴女也。以景泰七年进宫,八年封皇贵妃,宠幸冠后廷。尝乘马随帝游西苑,马惊妃堕,帝乃命中官刘茂,选御厩之最良者,日控习以待。天顺元年二月革封号。成阝王死,群臣议殉葬。及妃,妃无言,遂殉之,葬金山。

〖宪宗朝 成化〗宪宗废后吴氏,顺天人,天顺八年七月,册立为皇后。方宪宗居东宫时,有宫人甫笄,窃侍太子起居者,即万妃也。宠甚,多无礼,后立而恶之,摘其不法加杖焉。(原评曰:后能杖万妃,虽废何憾。旧史犹讳言,只称帝所宠宫人何威慑乃尔。)先是英宗择太子宫妃,有司以十二人进,英宗亲选得三人,一吴氏,一王氏,一柏氏也。三人皆留居宫中,而第王为首。会孝肃太后与英宗先后崩,宪宗不敢主,复奉太后旨,命礼部选择三人,选如故。而掌选者,为司礼牛玉,遂选立吴氏。至是宪宗怒,谓吴氏德不称,轻率好歌曲,不足母天下。且选立非先帝意,下掌选诏狱,重鞫之。词连后父俊及后弟雄。谓立后时,玉以王氏非已选,说太后更易,而雄俊父子遂赂玉。狱上,上乃白太后,敕谕中宫:“尔轻浮粗率,留心曲调,不足以敬承宗庙,表正闺闼。其上皇后册宝,退居别宫。”且下诏群臣:“朕仰遵凭几勉举大婚,时方在疚,不忍闻命,矧敢知其事。特念皇后位重,当先帝临御,亲为朕简择贤淑。其时已定王氏,储俟及时。而太监牛玉,朦胧奏请易选吴氏。礼成之后,朕亲见举动轻率,德不称位。

因察其实,始知非预立者。用是不得已,请命母后。已废吴氏,闲住别宫。更册王氏,以仰承先帝遗意。”时后父俊已授都督同知,乃敕与其弟雄同戍登州,而发牛玉孝陵种菜,闻者冤之。初典玺扃扃丞王纶者,侍宪宗东宫。侍读钱溥,尝教内书馆,纶受学焉。时尚宝司丞朱奎以幼童陪读,皆相狎。及英宗不预,溥意纶必入司礼,密遣奎通纶。纶因偕奎造溥宅,欢饮必竟夕。而大学士陈文者,居第与溥邻,每纶至,溥必邀文俱,而是夕独否,觇之,则屏人语选婚事,然未有属也。既而英宗崩,李贤当草诏,文掣贤笔曰:无庸有草之者矣,钱侍读与阉纶计且代公。贤颔之未发也。会英宗大殓,纶侍立,外衰而袭貂,上恶之。玉亦恐纶即柄用,遂悉数纶过,且发其通溥状。降纶南京闲住,而谪溥为顺德县知县,凡与通者皆得罪,玉势大振。至是倾玉者,亦互相根株,玉侄侍读牛纶,甥吏部员外郎孙琮皆革职。而南京六科给事中王徽、王渊、朱宽、李翔、李钧等,复群起劾玉,词连李贤,谓贤与玉通。上重黜徽等乃罢。然两家倾陷者,皆借两后事抵,言词暧昧,多周章,而于是废立之势成,竟难挽焉。后退居西宫,适纪氏以怀妊故,惧万妃不测,居后宫傍。生孝宗,而后保护之备至。孝宗即位,念后恩命,服膳起居,一如母后礼,且将复后位号,而抑于孝贞,遂已之。时逻卒有捕后侄,盗幽宫宝器者,召问之。曰:“吴后自门隙投出,非盗也。”上怜之,置不问,且复官其侄锦衣卫百户。(原评曰:圣主举动可感,此当与神宗敕穆庙恭妃事参看。)正德中,后死,刘瑾欲焚尸以灭其迹,阁臣力持之,乃罢。既而议以妃礼葬。

王皇后,上元人,中军都督追赠阜国公王镇女也。英宗初择太子妃,以后与废后吴氏、柏氏留宫中,意属后。英宗崩,太监牛玉请太后册立吴氏,而后与柏居别宫。宪宗不悦,下牛玉诏狱,仍废吴后立后焉。时万妃有宠,吴后与妃不相中,因见废。后贤而有智,鉴吴氏,一以曲处之。尝游西苑,妃车先后行,岁时朝见,不执妃礼。昭德宫酝酿,每加于中宫。帝尝令妃戎服侍酒,使太监段英掌宫,后一无所忌。成化二十三年,孝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孝宗崩,后传谕内阁:“自古帝王能力孝行,竭事慈宫,如大行皇帝者,恐不多得。先生辈应定一佳谥传之。”故事上列帝谥,率上十六字,而末统以孝。惟孝宗独用为庙讳,感后旨云。弘治十八年,武宗即位,加尊太皇太后。正德五年,加上尊号曰慈圣康寿太皇太后。十三年二月,后崩,合葬茂陵。三月上尊谥曰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太庙。

孝穆纪太后者,宪宗妃,孝宗母也。贺人,本蛮土官女,成化中征蛮,太后在俘中,久之,中宫人选,授女史。以警敏,俾守内藏。时万贵妃宠而妒,他妃幸上者,皆治使伤妊,即妊,百计使堕,由是他妃勿敢进。上尝行内藏,纪太后应对称上意,上悦之,就藏幸太后。万贵妃察知,恚甚,至不食,嘿俟数月,令婢钩治之。婢谬报曰病痞,于是贵妃谮太后上前,谪居安乐堂。久之,孝宗生,太后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今纵不敢使上知,顾奈何弃之。”

稍哺粉饵饴蜜,藏之他室。当是时,贵妃虽日伺,无所得。且甚秘,至五六岁,尚不敢剪其胎发,唯吴太后废居西内,近安乐,独往来知其事,时时就哺养,上不知也。他日上召张敏栉,照鉴叹曰:“冉冉矣,而无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见有子,何言无耶?”上叱安得有,敏伏地叩头曰:“有,只恐不能保耳,倘能保,子见在也。”上曰:“吾自能保之,顾安得有?有安在?”敏叩头言状,上急起入西内,令召见,使至安乐堂宣旨。后抱孝宗泣曰:“事已觉,吾无生矣!

儿去,见黄袍有须者,儿父也。”乃为孝宗易衣,置小车中舁之行。既至,孝宗发被地,走入上怀,牵上衣。上顾视大喜,且泣下曰:“我子也,类我。”(一云太监段英乘间为妃言,妃念已不复孕,乃启上召见,非是。原评曰:此段淋漓不必言,且亦仓卒处写得安洽。与他本所记召见处迥然不同。)

会其年五月,乾清宫灾,外廷忧上无继嗣者,稍稍见章奏。上乃使司礼监怀恩,出谓大学士商辂等曰:“主上有子六岁矣。”莫之知,因具道故,群臣闻之,皆大喜,即请为命名。拟上,不称旨,上自名之。于是后宫报有子者,相继至。

上乃移太后居永寿宫,数数召饮酒,甚欢。贵妃日夜泣怨曰:“群小无状,不使我知。”其六月,候上召太后饮,置毒酒中,暴死。上悲悼之,意贵妃而不敢言,赐谥恭恪庄僖淑妃。张敏惧,亦吞金死,孝宗竟立为太子。成化二十三年十月,孝宗嗣位,即以其年十二月,追封皇太后,谥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皇太后,迁葬茂陵,奉主奉慈殿。时贵妃已死,中外哗然,切指贵妃家。监察御史曹等,请告贵妃罪于大行皇帝,斥其葬,削其谥号。孝宗不许曰:“何以妥先帝。”遂已。乃特遣太监蔡用之贺,求纪家,得纪父贵、纪祖旺兄弟二人以闻,上既悲伤念太后,闻得其家兄弟来,大喜。诏改名父贵为贵,授锦衣指挥同知。祖旺为旺,授指挥佥事。赐予金帛、第宅、庄田、奴婢不可胜计。追赠太后父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媪为夫人,其曾祖、祖父亦如之。遣修太后先茔之在贺者,置守坟户,复其家,而其既以伪败也。先是太后在宫中,尝自语:世贺县姓纪亲族幼不能知也。太监郭镛、陆恺皆闻之。恺故广西人姓李,蛮中纪与李同音,因妄称太后兄。

(一云恺故无为州巢县人,其时冒太后兄世,官锦衣百户)遥嗾镇守两广,太监为访其族来,而族虚无人,唯恺女兄夫韦父成者出冒之。有司遂待父成以戚畹,名所居里曰迎恩里。于是贵旺者谋曰:“父成本韦氏,而犹冒焉,况我姓李。”

因诈为宗系,上有司,有司莫辨也。既而父成诣阙争,听者逐父成,而仍不能察贵旺是否。及上使使者,修治后先茔。蛮人凡姓李者,皆自称太后家,数辈见使者,使者讶之。谓纪也而李。及还,奏贵旺不实。上复遣给事中孙圭、御史滕、间行连贺间访之。圭微服入犭犭童中,察得其伪状。归奏上,谪罪镛等,而戍贵旺边海。于是数求太后家,竟不得。弘治三年八月庚寅,礼部尚书耿裕奏曰:“臣伏见陛下追念太后,深渭阳之思,重力微之痛。(魏书力微无舅家)使者数辈相访,见似而喜,上圣之降恩,昊天之极感也。但粤西当大征之后,人民奔窜,岁月悠远,踪迹难明。陛下求之益勤,恐天下凿空以应陛下者益巧。昔者孝慈高皇后寻求家族,久不克获,乃立庙宿州,春秋祭祀,以表霜露。今纪太后幼离西粤,宾天已久,连贺非徐宿中原之地,嫔宫无母后正位之年。陛下风木虽悲,访询虽切,安能得其要领,获其疏属哉。臣愚谓可仿徐王故事,定拟太后父母封号,立祠桂林,春秋致祭,必有在天之灵,来歆明祀者。”上曰:“孝穆皇太后早弃朕躬,每一思念,焉如割。向谓宗亲尚可旁求,宁受百欺,冀获一是。

卿等谓岁久无从物色,请加封立庙,以追慰圣母地下之孝,朕虚有此心,终天痛之。其依我皇祖故事封后父,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先禄大夫柱国庆元伯。谥端僖后母伯夫人。”有司立祠桂林府,岁岁祀。大学士尹直撰哀册,有“睹汉家尧母之门,增宋室仁宗之恸”二语,上燕闲念诵,辄流涕。

邵贵妃者,昌化人,兴献王母也,父林,淘沙军。杭俗军卫,多贫人无业,取民屋,傍沙淘之,得金以易食,他人则否。后凡淘沙者,即非军,亦皆以军名之。(一作妃兵家女,年十四,聘者七人辄死,有指挥聘之,已上马矣,堕而死。

其父充漕,卒携妃至京。)生一女,鬻于杭镇守太监。太监爱其慧,为授书,读唐诗,诗余数千首。稍长,有容色知礼,太监携还京。会中宫选掌礼嫔妃,应选。

时万妃妒甚,妃托微疾居外宫未进也。偶夜坐自咏所制红药诗,宪宗过闻之大喜,遂召幸。(原评曰:今人见此,必以为小说家言矣。红药一本作红叶。)

成化十二年册为宸妃,二十三年进贵妃。生三子,一兴王杭,一岐王榆,一雍王标,兴王即睿宗也。兴王之国,妃不得从。兴王作思亲诗上妃,妃答之。

正德十四年,世宗继大统,妃老矣。尚在宫,目盲,喜其孙为皇帝,摸世宗身顶至踵。乃推本所生,越旧制进称皇太后。嘉靖元年三月壬戌,颁诏曰:“自古帝王以孝治天下,尊亲之礼,其来远矣。朕祖母邵氏,圣善慈仁,静专明哲。克事宪祖,赞理内政。燕兆祥,泽隆启祜,浚发庆源,若斯之远。而徽号未加,朕甚恚焉。”其尊称曰寿安皇太后,大赦。乃封太后弟昌化伯大为林治坟西湖,费可十余万,名邵皇亲坟,杭人讹呼为邵王坟。是年八月,上选婚。初传昭圣皇太后懿旨。昭圣者,孝宗张皇后也。既而谕内阁候寿安皇太后旨行。大学士杨廷和等再疏言,事不归一,无以昭示中外,仍改传奉昭圣旨。十一月,太后崩,卜葬橡子岭。世宗欲葬茂林下。廷臣集议,礼部尚书毛澄等知上意所在,不敢争。

杨廷和言:“宋宁宗欲孝宗于裕思诸陵,朱熹以为祖陵不当数兴工作,惊神灵。

今寿安于茂陵,不几惊宪祖灵乎?如原议便。”上犹豫未决,后用工部侍郎贾咏奏,卒合葬茂陵。明年上尊谥曰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佑圣太皇太后,别祀奉慈殿,尊迁主陵庙,改称皇后。即孝肃、孝穆亦如之,皆前此未有者。太后尝曰:“女子入宫无生人乐,饮食起居,皆不得自如,如幽系然。以后选女入宫,毋下江南,此我留大恩于江南女子者也。”江南人家,亦幸无以丐恩泽送女子入宫,当时皆以为良言。太后侄喜,既为昌化伯,一年卒。于兰嗣,五年又卒。无嗣,其族人争袭。下吏部,会郭勋、张璁、方献夫、胡世宁、李承勋议,世勋议曰:“皇上必嗣邵氏封者。推皇考所自于皇太后,又推皇太后所自于其父母。与其族氏子姓,可谓远矣。今皇太子子孙,不幸皆绝。而争祀者,又世次不明。诚恐赐之一门之爵,反渎其百代之宗。祚祀不享,弥滋贸乱。莫若留封爵量加恩泽,不报。”久之,特降旨,令其族人杰嗣伯。又久之,革去。其后族人贫,毁邵王坟,拆其石,卖官筑湖塘焉。

万妃,青州诸城人。父贵,为本县椽史,以坐法谪居霸州。妃生四岁,选入掖廷,为圣烈孙太后宫人。及笄而妍,充小答应给事仁寿宫。宪宗为太子时,见而悦之。因窃侍太子,旋命司秩,改侍太子宫有日矣。及即位,吴后初立,犹以宫人礼视之,加扑责。吴后废,王皇后继立,鉴吴后事,每损意优容之。妃亦警敏,故善迎帝后意,且笼络诸嫔御,诸嫔御畏之,无敢忤者。上尝游幸诸宫,必令妃裤褶为前驱。猥亵备至,然犹未立为贵妃也。成化二年正月,生皇第一子,上大喜,为遣中使四出祈诸山川之神,三月封贵妃。既而皇子死,妃亦自是不再娠,于是大冒忌,绝嫔御进幸。即偶有进幸者,必药之,堕其胎,且有从是死者。柏贤妃生悼恭太子,暴卒。即孝宗之生,顶上有寸许无发,皆药所中也。

时中外汹汹,皆知妃无状,上将乏嗣,将忧之。言者每劝上溥恩泽,广御幸,然未敢显言妃之妒也。硒事中李森言及之,而妃宠益甚。初居昭德宫,后复移安喜宫,进封皇妃,服用器物,每侈僭在中宫上。会彗星见,六科给事魏元等上疏曰:“窃见春来,灾异叠仍。近者彗星又见东方,光侵台垣,此皆阴阳相薄之所致也。臣闻阴阳分政,不可参贰。顷传中宫、昭德,彼此相亢,一若有参贰之者。

曩者大学士彭时、礼部尚书姚夔每以为言,陛下谓:‘此系内事,朕自处置。’臣等闻命以来,屏息倾听,将半年矣,而处置未闻。(原评曰:彭姚二公疏谏不另出,附见于此,此亦作法。)但传尚食所司昭德进馔,不减中宫。夫宫墙虽深,视听甚近。衽席虽微,悬象甚著。陛下富有春秋,震位甚阙。岂可以宫庙社稷之大,听其蛊蔽而不思‘固国本、安民心’哉。”不听,妃益骄恣。凡四方所进献,珍异奇巧必归之妃。中官即用事,稍忤妃,立见斥逐。妃所亲幸者,出外镇守如钱能、覃勤、汪直、梁芳、韦兴辈,皆假贡献科民财,中外骚扰。至为妃求福,凡一切祠庙宫观斋醮忏礼之费,竭水衡输之,宫中币藏为之一空。上尝指语芳、兴曰:“币藏之空,由汝二人,汝知之乎?”兴惧不敢言,芳仰言曰:“臣为陛下造齐天之福,何为藏空。”即以所建祠宇历数之。上曰:“我或恕汝,恐后人无汝恕者,盖指东宫也。”芳等退而惧。时上方钟爱兴王,或为芳等谋曰:“不如语昭德,劝上易之,立兴王。是昭德无子而有子,兴王无国而有国。如此则共保富贵无已,岂直免祸哉!”然之,言于妃。先是东宫生母死,孝肃皇太后养之,每嘱之曰:“贵妃召尔食,勿食也。”既而妃进太子羹,太子却之,曰:“疑有毒。”不食。妃恚曰:“是儿数岁,即如是,他日鱼肉我矣。”气愤不能语,至是力劝上易储。会泰山震,台官奏东朝有戒心。上览奏,悟曰:“天意也。”事遂寝。

二十三年春,上郊天大雾,人皆讶之。明日庆成宴罢,上还宫,忽报责妃死。

妃体肥,是日以拂子挞宫人,怒甚中痰死。上闻报怃然曰:“万使上去,吾亦安能久矣。”为辍朝七日,谥曰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葬天寿山。初妃父贵,以兵马指挥使进都督同知,兄通,锦衣卫都指挥使。通妻王氏出入掖庭,大学士万安呼“丘嫂”,每邀之来家,敬礼之。朝士幸进者,争趋通门。弘治初,言者藉藉,御史曹请削妃谥号,而鱼台县县丞徐顼请籍万氏家。穷治纪太后暴死状,孝宗不从,遂已。语具纪太后记。

猜你喜欢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七·焦竑
  第九十三回 葬爱妻遇变丧身 立犹子临终传位·蔡东藩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六十九·乾隆
  卷之一百七十五·佚名
  第五一红禀光绪七年十一月六日一一二○七-一○·佚名
  第三十六卷明万历(二)·缪荃孙
  八六三 寄谕湖南巡抚李世杰应留心检阅查办书籍·佚名
  第62章 说体面话不做体面事的蒋介石·冯玉祥
  七一 月如与日如·周作人
  赫连达传·令狐德棻
  张柬之传·欧阳修
  卷三十下·雍正
  第六章 民间自由学术之兴起【先秦诸子】·钱穆
  卷四十四·纪昀
  卷四十一·徐天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163 ·佚名

    李弥逊 近报陕右在捷继闻五师遂平建寇用高字韵 南北军书走羽毛,城头喜见赤云高。 颇闻关陇尽归马,不独瓯闽行卖刀。 壕吏捉人那复有,田翁泥饮不辞遭。 会看四海收鼙鼓,郡邑官闲得坐曹。 李弥逊 近

  • 卷十八·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十八     明 冯惟讷 撰 汉第八 乐府古辞 杂歌謡辞 歌辞 平城歌 【汉书曰高祖自将兵三十二万击韩王信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三十余万围帝於白登七日汉兵

  • 列传第十四 王裕之 王镇之 王韶之 王悦之 王准之·李延寿

    敬弘少有清尚,起家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性恬静,乐山水,求爲天门太守。及之郡,妻弟荆州刺史桓玄遣信要令过己,敬弘至巴陵,谓人曰:“灵宝正当欲见其姊,我不能爲桓氏赘婿。”乃遣别船送妻往江陵,弥年不迎。山郡无事,恣其游适,意甚

  • 唐本纪第六·欧阳修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世本夷狄,无姓氏。父霓,为雁门部将,生子邈佶烈,以骑射事太祖,为人质厚寡言,执事恭谨,太祖养以为子,赐名嗣源。梁攻兖、郓,硃宣、硃瑾来乞师,太祖遣李存信将兵三万救之。存信留莘县不进,使嗣源别以兵三干先击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五·焦竑

      吏部二(尚書二)   ◆尚書二   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 巖喬公宇行狀(陳璘)   叢說   資政大夫吏部尚書偲菴楊公旦傳(江汝璧)   光祿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贈少傅 廖公紀墓誌銘(李時)   吏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一·佚名

    正统元年八月甲子朔敕宁夏总兵官都督同知史昭等曰向者人言达官牧马草场密尔境外恐为达贼所掠以助其力轻我边备已尝命尔等筹画哨备尔等略不加意以致达贼入寇果若人言乃饰词支吾以掩其过论罪难宥姑置不问顷因延安都指挥

  • 卷之二百三十五·佚名

    光绪十二年。丙戌。十一月。乙巳。谕军机大臣等、徐延旭、赵沃、着发往新疆效力赎罪。唐炯着发往云南交岑毓英差遣效力赎罪。张诚着发往台湾交刘铭传差遣效力赎罪。现月  ○又谕、内务府奏需用甚急。请借洋款等语

  • 稽古録卷六·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殷上【亦号商又封商汤居殷而受命故二号】殷汤子姓曰履其先出于高辛氏帝喾生契契为舜司徒封于商【商在大华之阳今商州】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相土居商丘【今应天府】相土生昌若昌若生曹圉曹圉生冥冥生振振

  • 卷四十一·萧常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四十一    宋 萧常 撰魏载记六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少好撃劒尚武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受学於郑玄以琴书自娱袁绍辟为骑都尉绍治兵黎阳次於延津琰

  • 元遥传·李延寿

    太兴的弟弟元遥,字太原,有器度和声望。他任左将军跟从孝文帝南征,被赐爵为饶阳男。宣武帝初年,他生母去世,便上表请求免职。下诏让他用其他办法表示尊敬。不许解职。明帝初年,经屡次升迁任左光禄大夫,仍带领护军。  当时冀

  • 元子华传·李延寿

    元苌的儿子子华,字伏荣,承袭元苌的爵位。孝庄初年,任齐州刺史。起先,州境内几经反复。邢杲之乱时,人人难以自保。子华到后,安抚和召集豪门大族,委任他们加以管理,众人都感激和高兴,境内于是安定。他性格十分急躁,当他焦急时,嘴里

  • 卷二十四·郭良翰

    钦定四库全书明谥纪彚编卷二十四明 郭良翰 撰议论丘文庄公濬衍义补曰臣谨按先正有言国家所以驭臣下者不过祸福荣辱而已为善者生享其福死受其荣不善者生遇其祸死蒙其辱天下虽欲不治安不可得也如有不令之臣生则盗其禄

  • 卷六十六·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六十六    明 湛若水 撰 举措四 宋真宗景德二年秋七月增置制举六科贤良方正等三科久不行至是增置为六科曰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愽通坟典达于教化才识兼茂明于体用详明

  • 卷十四·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十四      婺源江永撰聘禮   賓禮三經【鄭目録云大問曰聘諸侯相於久無事使卿相問之禮小聘使大夫周禮曰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聘於五禮屬賓禮】聘禮右篇目 周禮大行人

  • 现果随录卷之二·戒显

    吴瞻楼修持登簿瑞现西方太仓吴瞻楼。晚年以家事付二子。笃修净土。专注西方。不杂余业。每日念佛几万外。经则大小弥陀。咒则往生。观则西方。皆登簿册。寒暑无间。如是者一十二年。后七十余。定课不减。西方圣境累现

  • 牧斋有学集·钱谦益

    清代诗文别集。钱谦益撰。钱谦益是明清之际文学家,号牧斋。明代创作的诗文已先此编入《牧斋初学集》,本集系入清以后创作的诗文集,因此以“有学”(“有”通“又”)为名。它最初刻于清康熙三年(1664),诗有《秋槐诗集》、支

  • 道山清话·佚名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时人撰,姓名不详,原本《说郛》题作道山先生撰。陶珽增补本《说郛》署为王暐作,为妄题,不足据。书末有建炎四年(1130)作者之孙跋, 自称朝奉大夫暐,缺姓。跋语称“先大父国史在馆阁最久,多识前辈,尝以闻

  • 玄览人鸟山经图·佚名

    玄览人鸟山经图,原名《灵宝五符人鸟经》。陶弘景《真诰》卷二十称,南朝道士陆修静「敷述《真文赤书》、《人鸟五符》等,教授施行已广」。《无上秘要》卷四引《洞玄五符经》,亦见于本篇。可知本篇应为南北朝古道书。今本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