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前赵录

  刘渊

  刘渊字元海,新兴匈奴人。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世居北狄。千有余岁至冒顿,袭破东胡,西走月氏,服丁零,内侵燕代,控弦四十万。汉祖患之,使刘敬奉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子孙遂冒姓为刘氏。建武初,入居西河美稷。后汉中平中,单于羌渠使子于扶罗将兵助汉讨平黄巾,会羌渠为国人所杀,于扶罗以其众留汉,自立为单于。属董卓之乱,寇掠太原、河东,屯于河内。于扶罗死,弟呼厨泉立,以于扶罗子豹为左贤王,即元海之父也。魏武分其众为五部,以左贤王豹为左部帅,其余部师皆以刘氏为之。太康中,改置都尉,虽分属五部,皆家于晋阳汾涧之滨。豹妻呼延氏,魏嘉平中祈子于龙门,有一白鱼,顶有二角,轩鬐跃鳞,而至祭所,久之乃去。巫觋皆异之,曰:"此嘉祥也。"其夜梦所见鱼变为人,左手把一物,大如鸡子,光景非常,授呼延氏,曰:"此是日精,服之生贵子。"寤以告豹。豹曰:"吉征也。"自是十五月而生渊。渊生左手有文曰:"渊海。"遂以为名。幼而好学,不舍昼夜。尝谓同门生朱纪、范隆等曰:"吾每观书传,常鄙随、陆之无武,绛、灌之无文。一物之不知,固君子耻之也。二生遇高皇,不能建封侯之业;两公属太宗,不能开庠序之美。惜哉!"于是文学、武事并皆妙绝。猿臂善射,膂力过人,身八尺四寸,须长三尺余,当心有赤毫毛三根,长三尺六寸。太原王浑虚襟友之,命子济拜焉。咸熙中,为侍子在洛阳,晋文帝深待之,时东莱王弥等皆凭结。浑又屡言之武帝,帝召见与言,大悦之。后谓王济曰:"刘元海容貌风仪,机谈鉴智,虽金日无以加也。会父豹卒,帝以渊代为左部帅,转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

  大安中,惠帝失政,诸王迭相残废,州郡奸豪所在蜂起。从祖北部都尉左贤王刘宣等议曰:"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兴复在此时矣。左贤王渊,姿器绝人,干宇超世。天若不恢崇单于,终不虚生此人也。"于是共推刘渊为大单于。刘渊曰:"当为崇罔峻阜,何能为培娄。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生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今见众十余万,皆一当晋十,鼓行摧乱晋,犹拉枯耳。上可成汉高之业,下不失为魏武,何呼邪韩足道哉!"宣等称善。

  元熙元年,迁于左国城,晋人东附者数万。宣等上尊号,渊曰:"今晋氏犹在,四方未定,可仰遵高祖法,且称汉王,权停皇帝之号。待宇宙混一,当更议之。"十月,为坛南郊,即汉王位,改晋永兴元年为元熙元年,大赦天下。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高祖以下三祖五宗之神主而祭之。置百官,以刘宣为丞相,拜授各有差。四部之东莱王弥起兵青徐,遣使来降,拜镇东大将军、青州刺史、东莱郡公。四月,汲桑叛,自称赵王,选置州郡。十一月,石勒及胡部等帅众来降。永凤元年七月,凤凰集于蒲子。丞相刘宣等六十四人上尊号。十月,僭即皇帝位于南郊,大赦改元,以卫军和为大将军,抚军聪为车骑大将军,建武曜为龙骧大将军。河瑞元年,迁都平阳,汾水得玉玺,大赦改元。二年,以大司马梁王和为皇太子。八月,渊寝疾,以刘洋为太尉,延平为太宰,司徒聪为大司马大单于,并录尚书事。置单于台于平阳西。薨于光极殿。太子和即位。聪自西明门攻斩和于西室。九月,葬渊于永光陵,谥曰: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刘聪

  刘聪字玄明,一名载,渊第四子。母张夫人孕,梦日入怀,寤而告渊。渊曰:"吉征也。"自是十五月而生聪,夜有日光之异。左耳有一白毫,长二尺余。幼而聪悟,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孙吴兵法,靡不诵之。猿臂善射,弯弓三百斤,膂力骁捷,冠绝一时。

  永嘉四年,僭即帝位于光极前殿,大赦,改元光兴元年。以卫尉呼延晏为使持节、前锋大都督,配禁兵二万七千,自宜阳入洛川。命东莱王弥,刘曜及镇军石勒进军会之。晏比及河南,十二败晋帅,长驱围洛阳,陷之。纵兵大掠,幽晋帝于端门,害太子及百官已下三万余人于洛水北,筑为京观。迁帝及太后侍中庾珉等于平阳。大赦,改元嘉平元年。二月,内晋帝,进号仪同三司会稽郡公。聪引帝入宴,谓曰:"卿为豫章王时,朕曾与王武子相造,武子示朕于卿,卿言:'闻其名久矣。'以卿所作乐府歌文示朕,谓朕曰:'闻君善为辞赋,试为看之。'朕时与武子俱为《盛德颂》,卿称善久之。又引朕射于皇堂,朕得十二筹,卿与武子俱得九筹。卿赠朕柘弓、银砚,颇忆否?"帝曰:"臣安敢忘之,但恨尔日不早识龙颜耳。"聪曰:"卿家骨肉相残,何其甚也。"帝曰:"此殆非人事,皇天之意也。大汉将应乾受历,故为陛下自相驱除耳。且臣家若能奉武皇之业,九族敦睦,陛下何由得之?"三年,春正月,宴于光极前殿,逼晋帝行酒,庾珉、王隽等起而大哭,聪恶之。二月丁未,怀帝崩于平阳,于是诛珉等。三月,立贵嫔刘氏为皇后。四月,愍帝即位于长安,车骑曜等攻长安。河东地震,雨血于平阳。建元元年正月,黑雾四塞,著人如墨,五日而止。辛酉夜时,日落地,三日相承,出于西方。东行平阳地震,崇明观陷为池,水赤如血,赤气至天。有赤龙奋迅而去。流星起于牵牛,入紫微,龙行逶迤,其光照地,落于平阳北十里,视之则肉,臭闻于平阳。长三十步,广二十七步,肉旁常有哭声,昼夜不止。聪甚恶之。癸未,刘氏产一蛇一虎,各害人而走,寻之不得,顷之见在陨肉之旁。己丑,刘氏卒,乃失此肉,哭声亦止。十一月,以晋王粲为相国、大单于,总百揆。

  十二月,宣光陵石人皆行数步,宫中鬼哭。

  麟嘉元年,武库陷,入地一丈五尺。聪自去冬至是遂不复受朝贺,军国之事,一决于粲。立市于后庭,与宫人宴戏,或三日不醒。秋七月,河东大蝗,唯不食粟豆。司隶靳准率部民收而埋之,哭声闻于十余里,后乃钻土飞出,复食黍豆。大司马曜攻陷长安外城。九月,犬与豕交于宫门。有豕著进贤冠,升聪御座,犬冠武冠带绶,与豕并升,俄而斗死殿上,宿卫莫有见其入者。长安饥甚,死过半,曲允为粥以供帝膳。帝泣曰:"今窘厄如此,外无救援,势不自知。"乃使侍中宋敞奉笺降曜,敞随使者至,帝肉袒牵羊,舆榇衔壁,出降东门。曜受璧焚榇,迁愍帝及司徒梁汾、骠骑曲允等诸臣百余人至于平阳。聪临光极殿,帝稽颡,与曲允伏地大哭,扶不能起。聪大怒,允自杀。以帝为光禄大夫、怀安侯。以大司马曜假黄钺、大都督陕西诸军事、太宰、秦王。二年正月,东平王约卒。十一月,聪校猎上林,以晋帝行车骑大将军,戎服执戟前导,行三驱之礼。观者皆指帝曰:"此故长安天子,"聚而观之,故老亦有悲泣者。十二月,大飨于光极前殿,聪欲观晋臣之意,使帝行酒,洗爵更衣,使帝执盖,多有涕泣,或有失声者。尚书郎辛宾起而抱帝大哭,引出斩之。戊戌,愍帝崩于平阳。

  三年,聪所居螽斯则百堂灾,焚其子会稽王衷已下二十有一人。聪闻哀塞气绝。自此鬼哭宫中,至于九月,夜声不绝。四月,尚书令王鉴、崔懿之等极谏,聪大怒,收鉴等杀之。秋七月,鬼哭于光极殿,聪昼见东平王约,甚恶之。征秦王曜为丞相,录尚书事,固辞,仍以丞相领雍州牧。靳准为大司空,领司隶校尉。

  癸亥,薨于建始殿。甲子,粲即位,大赦,改元汉昌。葬宣光陵,谥曰武皇,庙号烈宗。八月,以丞相曜为相国、大都督。司空靳准为大将军,领尚书。粲荒耽酒色,游宴后庭,军国之事,一决于准。准遂勒兵入宫,执粲,数而杀之,追谥灵帝,刘氏无所存,男子尽刑于市,发掘二陵,焚烧宗庙,鬼大哭,声闻百里。准自号汉大王,置百官,遣使称藩于晋。相国曜自长安赴难。永嘉元年十二月,大将军东平王约卒,一指犹暖,遂不殡殓,至甲戌,乃苏。言见渊于不周山,经五日,遂复从昆仑山三日,而复反于不周,见诸王公卿将相死者悉在,大有人民,宫室壮丽,号曰蒙珠离国。渊谓约曰:"东北遮须夷国,无主,久待汝父为之。汝父后三年当来,来后国中大乱相杀害,吾家死亡略尽,但可永明辈十数人在耳,汝但还,后年当来,见汝不迟!"不久,约拜辞而归,道过一国,曰猗尼渠余国,引约入宫,与皮囊一枚,曰:"为吾遗汉皇帝。"约辞而归,谓约曰:"刘郎后年来,必见过,当以女相妻。"约归置皮囊于机下,俄而苏,谓左右曰:"机上取囊来,"左右取得,开,有一方白玉,题文曰:"猗尼渠余国天王敬信遮须夷国天王,岁在摄提,当相见。"驰使奏呈,聪曰:"若当如此,吾不惧死也。"及聪以戊寅岁薨,与此玉并葬焉。

  刘曜

  刘曜字永明,渊之族子,少孤,见养于渊。幼而聪慧,性拓落高亮,与众不群。铁厚一寸,射而洞之。身长九尺三寸,手垂过膝,生而眉白,目有赤光,须不过百余根,皆长三尺。

  光初元年十月,太保呼延宴等自平阳来奔,上尊号于曜,僭即皇帝位。十二月,靳准左右军骑乔太、王腾等杀准,奉六玺来降。二年,夏四月,徒都长安。立子熙为皇太子。六月,缮宗庙、社稷、南北郊于长安。令曰:"盖王者之兴,必帝始祖。我皇家之先,出自夏后,居于北夷,世跨燕朔,光文以汉有天下、岁久,恩德结于庶民,故立汉祖宗之庙,以怀民望。昭武因循,遂未悛革。今欲除宗庙,改国号,复以大单于为太祖,其议以闻。于是,太保呼延宴等议曰:"今宜承晋母子传号,以光文本封卢奴,中山之属城。陛下勋功茂于平洛,终于中山,中山分野属大梁,赵也。宜革称大赵,遵以水行。"曜从之,于是以冒顿配天,渊配上帝。

  三年五月,西明门内大树风吹折,经一宿,树拔变为人形,头发一尺,须眉三寸,皆黄白色,有敛手之状,亦有两脚著履之形。唯无目鼻,每夜有声,十日而生柯条,遂为大树,枝叶甚茂。四年,将于霸陵西南营寿陵,侍中乔豫、和苞上疏谏曰:"臣等伏闻敕旨将营建寿陵,周围四里,下深二十五丈,以铜为棺椁,黄金饰之。臣闻尧葬林,市不改肆。颛顼葬高阳,下不及泉。圣王之于终事如是。秦始皇下锢三泉,周轮七里,身亡之后,毁不旋踵,暗王之于终也如此。从丧乱以来,汉帝诸陵,咸见践辱,唯霸陵独全。此虽太宗之达至然,抑亦释之之功。兴亡奢俭,炯然于前,唯陛下览之。"曜大悦。终南山崩,所得白玉方尺,有字曰:"皇亡皇亡,败赵昌。"以为己瑞,群臣咸贺。中书监刘均曰:"山崩石坏,国倾民乱。"'皇亡皇亡败赵昌'者,此言皇室将为赵所败,赵因之而昌。大赵都于秦雍,而勒跨全赵。赵昌之应,当在石勒,不在我也。"曜怃然改容。五年,曜后羊氏卒。故晋惠后也,洛阳之陷纳之。六年正月,天裂,广一丈余,长五十丈。十一年七月,石虎率众四万人寇扰河东,进蒲坂,曜选中外精锐自潼关北济,虎惧,引师而还。曜追而败之,枕尸一百余里,虎奔朝歌,遂攻石生于金墉,分遣诸将攻讨,及于河内。十二月,勒自帅众拒之,阵于洛西,曜性少而酗酒,末年尤甚,将战,饮数斗,常乘赤马无故蹋顿,乃乘小马北出,复饮斗余,至西阳门,挥阵就平。勒将石堪因而乘之,帅遂大溃,曜昏醉奔退,而马陷石渠,坠于冰上,为堪所执。勒将还襄国,喻曜使与太子毗书,令速降。曜但敕毗与诸臣匡维社稷,勿以吾易意。建平末,为勒所杀。十二年正月,太子毗、大司马南阳王胤等议,欲西保秦州,遂相率奔上邽。石虎乘胜追战,枕尸千里,上邽溃,虎执毗及王公己下三千余人皆杀之。

  自刘渊建号西河,至是二十有六载。

猜你喜欢
  卷四十四·谷应泰
  第二十一回 烧栈道张良定谋 筑郊坛韩信拜将·蔡东藩
  卷一·陈继儒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四十六·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一·佚名
  伊洛渊源录卷五·朱熹
  通鉴纪亊本末卷三十三上·袁枢
  唐史论断卷上·孙甫
  学史卷十二·邵宝
  ·试院谕诸生(六条)·丁曰健
  齐废帝郁林王本纪·李延寿
  张位传·张廷玉
  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佚名
  第十二章 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和国民政府的成立·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初集 三卷·钱德苍

    琵琶记辞朝(末上)【点绛唇】夜色将阑,晨光欲散,把珠帘卷。移步丹墀,摆列着金龙案。下官乃汉朝一个黄门官是也。往来紫禁,侍奉丹墀,领百官之奏章,传一人之命令。正是:圣德无瑕因宦集,天颜有喜近臣知。如今天色渐明,正是早朝时分,官

  • 卷四十七·本纪第四十七·脱脱

        瀛国公二王附   瀛国公名,度宗皇帝子也,母曰全皇后,咸淳七年九月己丑,生于临安府之大内。九年十一月授左卫上将军,封嘉国公。十年七月癸未,度宗崩,奉遗诏即皇帝位于柩前,年四岁,谢太后临朝称诏。甲申,兄昰保

  • 卷九·舒赫德

    冬十月辛巳上命军机大臣传谕舒赫徳曰音济图前在四川军营不能奋勉是以将伊头等侍卫并副都统衔革去降为二等侍卫今捕山东逆贼一案音济图直入王伦楼屋缚擒猝被贼众用刀砍伤甚属奋勉出力音济图着加恩复为头等侍卫并赏给

  • 先世至天命十一年十一月·蒋良骐

    我朝先世发祥于长白山,山高二百余里,緜亘千余里,山上有潭曰闼门,周八十里,鸭绿、混同、爱滹三江出焉。望气者言其地将生圣人,统一诸国。山之束有布库里山,山下有池曰布尔瑚里。相传有天女三:长恩固伦,次正固伦,季佛库伦,浴于池。

  • 卷之一百七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八·司马迁

    <史部,正史类,史记>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八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高祖本纪第八 高祖【集解駰案汉书音义曰讳

  • 殷本纪第三·司马迁

    解惠全张德萍译注【说明】殷本来叫做商。商也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始祖契大约与夏禹同时,被封于商。到公元前17世纪或前16世纪,商族逐渐强大,商汤发动了灭夏战争,夏亡,商朝正式建立,定都于亳,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大

  • 张臣传·张廷玉

    张臣,陕西榆林卫人。行伍出身,担任队长。他矫健精悍,喜欢打攻坚战。跟着千总刘朋防守黄甫川。刘朋遇敌丧失坐骑被敌人包围了,张臣单骑前往救援,射中敌人的头目,抢夺一匹马载着刘朋回到军营,从此声名大震。不久代替刘朋的职位

  • 官製象天第二十四·苏舆

      王者製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士元士,凡百二十人,而列臣備矣。吾聞聖王所取儀,金天之大經,官製亦角者,此其儀與?三人而為一選,儀於三月而為一時也。四選而止,儀於四時而終也。三公者,王之所以自持也。天以三成之,王以

  • 卷三十二 论语十四·黎靖德

      ◎雍也篇三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章   问:"力不足者,非干志否?"曰:"虽非志,而志亦在其中。所见不明,气质昏弱,皆力不足之故。冉求乃自画耳。力不足者,欲为而不能为;自画者,可为而不肯为。"〔宇〕   "力不足者,中道而

  • 天方性理留传卷三·刘智

      概言  第三卷历叙小世界,所以显著之由。小世界有有形之显著,有无形之显著。观于有形之显著,可以知造物自然之妙,观于无形之显著,可以知天人一致之精。小世界之形,后于天地,小于天地。小世界之理,先于两间,广于两间。盖因

  • 第2章 学而篇第一·孔子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我们能够持之以恒地学习,就能把知识掌握得很牢固,这岂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志气相投的好朋友从远方来了,久别重逢,难道不值得让人高

  • (二十一)朱子论格物·钱穆

    以上分章略述朱子所论各项心学工夫,其言静敬,言涵养省察,大体是承袭前人,而加以一番审辨与论定。其言克己与立志,则创辟新义,有未为北宋以来理学诸家所特加重视者。然朱子论心学工夫最要着意所在,则为致知。悬举知识之追寻一

  • 卷十一(惟净译)·佚名

    尔时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此法云何能证。云何能解。佛言:善男子,出世间慧乃能证入内自明解。除盖障菩萨言:岂非慧证即是自心内解入邪。佛言:不也善男子,何以故?慧但如实能观诸法。由身作证故。除盖障菩萨言:若诸善男子,岂非以

  • 唯識二十論·欧阳竟无

      世親菩薩造 [二]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三]安立大乘三界唯識.[四]以契經說三界唯心.心意識了名之差別。此中說心意兼[五]心所. 唯遮[六]外境不遣相應。[七]

  • 卷第十二·佚名

    祖堂集卷十二 祖堂卷十二 荷玉 荷玉和尚嗣曹山,在抚州。师讳匡慧,俗姓高,福州福唐县人也。 出家于罗汉院,具戒造曹源。因一日参次,曹山乃问师:&ldquo;大人还在也无?&rdquo;对云:&ldquo;在。&rdquo;曹山云:&ldquo;略要相见,还

  • 主妇集·沈从文

    现代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年12月初版。列入“新中学文库”。收《主妇》、《贵生》、《大小阮》、《王谢子弟》、《生存》短篇小说5篇。本集作品以都市生活为题材,描写一部分知识青年和市民的生活

  • 朝鲜王朝实录[宣祖实录]·佚名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