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二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二

洪武十六年二月乙亥朔,上观唐太宗《帝范》,谓侍臣曰:“此十二篇者,虽非帝王精微之道,然语意备至,曲尽物情,使唐之子孙克守其言,亦足为训,自后女主窃柄,有乖君体,骨肉少恩,有乖建亲,谄谀并进,有失求贤,忠谏者忌之,谗佞者悦之,骄奢纵佚,罔知戒惧,赏罚政令不行于天下,阉竖小人朋比于国中,卒召藩镇之祸,而唐祚遂衰。有国家者,其可不守祖宗之法乎?”

丁丑,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

戊寅,祭大社、大稷。

旌表北平栾城县民李大妻甄氏。舅早卒,奉其姑甚孝,夫与其弟异居。一日,姑往视其次子家,甄氏随行,不忍去姑侧,姑力遣之。还甫三日,甄氏心惊,举身流汗,意姑疾也,亟往省之,果有以疾来告者。甄氏沿道拜祷,至姑侧,侍汤药,数日而愈,后姑年九十一以疾终。既葬,甄氏庐墓三年,旦暮悲号不辍,里人称为孝妇。事闻,诏旌表其门曰孝妇甄氏之门。

庚辰,上谕皇太子、诸王曰:“凡听讼贵明,不明则刑罚不中,罪加良善,人心怨咨,有伤天和,或有大狱,必当详审,庶免构陷之非、锻炼之毙。”又曰:“凡赏功要当,不当则人心不服,盖赏与罚二事,治天下之大权也,不可不慎。”

夜,太阴犯毕宿。

辛巳,遣镇抚桑昭赍敕往谕辽东都指挥潘敬、叶旺曰:“二月六日夜,太阴有象,主胡兵入寇。今遣使谕尔知之,当严加号令,命各卫指挥、千、百户而下多方警备,已命都督于显等运米四十万石度海,又发步骑数十万屯驻北平、真定等处,皆为天象之故。若胡兵果犯辽东,即以北平步骑邀其归路,勿令纵逸。”

以高、廉二州守御千户所隶雷州卫指挥使司。

壬午,朝日。

诏武官子弟习骑射校艺,精熟者始许袭职,不中者有罚。

建昌土酋阿泒来朝,贡马及方物,诏赐锦、绮罗各五匹,帛倍之,并赐金龙罗衣、帽带、靴袜。

癸未,旌表登封县孝子王中之门。中家业农,未尝知书而性至孝,母殁,庐墓三年,身被衰麻,日食飦粥,旦夕哭奠,未尝栉发易衣。墓侧无水,浚井四丈余,不得泉,中环井再拜吁天,泉水涌出,乡里以为孝感。事闻,诏旌之。

乙酉,祭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月将、城隍诸神,遣官祭先农及旗纛,遣官祀历代帝王。

旌表山西阳城县民段节妻宋氏贞节。宋氏年二十七而寡,姑年七十,宋氏纺绩以备餋,及姑年九十而卒,丧葬尽礼,抚育诸子至于成人,守节不改,年已七十。有司上其事,故旌表之。

丁亥,旌表晋州安平县烈妇张氏。张氏,国子生翟德妻也,德盗同舍生衣物。事觉,张氏耻之曰:“夫者,非但仰望以终吾身,将冀其力学成名,以显荣父母也。今若此,我何面目见乡里人乎?”遂自缢死。事闻,上以其素承父母之教,命于其父母家旌之。

戊子,春社,祭孝慈皇后陵。

己丑,东阁大学士吴沉等进《精诚录》。先是,上将享太庙,致斋于武英殿,召沉等谓之曰:“朕阅古圣贤书,其垂训立教,大要有三,曰敬天,曰忠君,曰孝亲,君能敬天,臣能忠君,子能孝亲,则人道立矣。然其言散在经传,未易会其要领,尔等其以圣贤所言三事,以类编辑,庶便观览。”至是书成,上览而善之,赐名《精诚录》,命沉为之序。书凡三卷:敬天一卷,取《易》十章、《书》七十二章、《诗》十七章、《礼记》二十七章、《孝经》《论语》各一章;忠君一卷,取《易》《大学》《中庸》各一章、《书》四十六章、《诗》十章、《礼记》十四章、《左传》六章、《国语》一章、《论语》十四章、《孟子》十二章;孝亲一卷,取《易》二章、《书》三章、《诗》九章、《礼记》四十八章、《论语》十一章、《孝经》十九章、《大学》二章、《中庸》三章、《孟子》十章。

柳州卫指挥佥事苏铨卒,遣官致祭,恤其家。

给赐海运将士钞锭:都督人二十锭,指挥人十五锭,千户人十锭,百户所镇抚人七锭,士卒人三锭。

夜,有星青白色,起自正东云中,东北行至近浊没。

庚寅,旌表饶州府安仁县贞妇彭氏之门。彭氏年二十七而寡,守志七十六年,寿百三岁。按察佥事周克敬以闻,诏旌之。

辛卯,乌蒙、乌撒、东川、芒部诸部土酋百二十人来朝,贡方物,诏各授以官,赐朝服、冠带、锦绮、钞锭有差,其女酋则加赐珠翠、首饰。

乙未,皇从曾孙赞俊生,靖江王第四子也。

丙申,建昌卫指挥使安配来朝,贡方物,赐织金文绮衣一袭及纱帽、金带、靴袜。

命天下学校岁贡生员。时谏官关贤言:“国朝崇尚儒术,春秋祭享先师,内外费至巨万,尊师之道,可谓隆矣。天下生员岁给廪米,亦数万石,餋贤之礼,可谓厚矣。今又建太学,聚天下英才,以教育之,期为国家用也,柰何所司非人,师道不立,平居教餋,既无其法,及至选贡,贤愚混淆,至有员缺,又或府选于州,州选于县,致使为师者不能各任其责,甚至布政司、按察司将俊秀有学问生员选充承差,有乖朝廷育才之意。今宜令府、州、县学岁贡生员各一人,如考试中式,则赏及所司教官,否则所司论如律,教官、训导停其廪禄,生员罚为吏。如是则士有劝惩,学有成效。”从之,命礼部榜谕天下府、州、县学:自明年为始,岁贡生员各一人,正月至京,从翰林院试经义四书,义各一道,判语一条,中式者入国子监,不中者罚之。

丁酉,诏免凤阳府及和州田租,以去年旱灾故也。

庚子清明,祭奉先殿及孝慈皇后陵。

占城国王阿答阿者遣其臣杨麻加益等上表,贡象牙二百枝、檀香八百斤、没药四百斤、番布六百匹,诏赐其王织金文绮,使者钞有差。

征南将军颖川侯傅友德遣人送故元云南右丞观音保、参政刘车车不花及酋长段世等一百六十人至京,献马一百七十匹,赐钞有差,仍各赐其家属衣服,寻以观音保为金齿指挥使,赐姓名李观。

广东卫指挥佥事冯海、张荣俱以疾卒,遣官致祭,恤其家。

广东布政使司请于礼部曰:“本司秩从二品,都指挥使司正二品,正旦等节庆贺行礼,请定著衙门。”礼部以闻,上命行礼宜于布政司班列,以秩为序。

辛丑,赐刑部尚书开济实授诰曰:“制刑之道,圣王所以发至仁,辅礼教也。才非王佐,衷非恻隐,则不克斯任。若官得其人,则海岳奠安,星纬顺轨,商乐懋迁,农乐耕种,百工技艺,各安其业,所以尽寰宇人皆居于寿域。盖谓司刑者制百姓于刑之中,强不凌弱,众不暴寡,致彝伦之攸叙而仁惠布流,至圣之道行焉。朕常命官职古司寇之任,必欲仁有施而法中罪,何小人无知,倒持仁义,法加良善,病国殃民,甚乖用法之意。今授尔济资善大夫、刑部尚书,尔其宣布条章,使仁法并施,以成善治。书不云乎:‘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尔念之,勿怠。”

诏兵部:凡故元军士占籍为民,复相告言者,勿许。

癸卯,以王旹试户部郎中。旹先任武昌府通判,以事免还乡里。至是,以礼部尚书任昂荐,遂召用之,寻升尚书。

是月,给京师诸卫征南士卒钞,人二锭,绵布人三匹,四川、重庆诸卫征南士卒四千五百余人钞九千一百余锭,北平、大兴诸卫征南士卒七万三千二百四十余人绵布三十三万九千余匹、绵花十万九千八百斤。

猜你喜欢
  本纪第一 高祖·刘昫
  卷四百五十三·列传第二百一十二·忠义八·脱脱
  卷一百三十六·志第八十九·乐十一等·脱脱
  卷一百八十 至和二年(甲午,1055)·李焘
  卷一·黄以周
  第十一回 破氐帅收还要郡 杀司空自坏长城·蔡东藩
  卷之一百一·佚名
  卷之四百六十七·佚名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温睿临
  第十三卷 漕运三·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九 独行传三·纪昀
  傅昭传·姚思廉
  李昶传·令狐德棻
  卷二百二十三上·雍正
  卷二百三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章 仙翁指敎·屠隆

    【夜行船】〔外扮司马子微上〕家在天台华顶上。丹台名姓。烟霞骨相。碧落千寻。红霞百丈。听一派僊音嘹喨。金幢绣柱响斿铃。帝许名山住福庭。顶上眞人时章现。夜深朗诵蕋珠经。贫道覆姓司马。名承祯。字

  • 第二十一出 文华祭海·王世贞

    【乔八分】〔丑领众上〕腰悬金印气英豪。耀日旌旗间宝刀。长驱水陆驾波涛。先声后实。直捣向倭巢。少壮曾无汗马功。止因权要拜元戎。提兵且玩江南景。那管民财尽劫空。我赵文华素无龙韬豹略之才。遽统蚁集蜂屯之众

  • 列传第三十九 文五王·沈约

    竟陵王诞 庐江王祎 武昌王浑 海陵王休茂 桂阳王休范 竟陵王诞,字休文,文帝第六子也。元嘉二十年,年十一,封广陵王,食邑二千户。二十一年,监南兖州诸军事、北中郎将、南兖州刺史,出镇广陵。寻以本号徙南徐州刺史。二十六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五·佚名

    天启二年八月甲子朔

  • 卷之九十七·佚名

    光绪五年。己卯。六月。己未。以神灵显应。颁山西解州关帝庙扁额曰。佐天育物。汾西县关帝庙扁额曰。璇廷玉墀。阳高县关帝庙扁额曰。锡福生民。阳高县龙神庙扁额曰。云飞应序。汾西县八蜡庙扁额曰。昆虫毋作。现月

  • 第二七三单同治十年十月初四日一一七○二--二·佚名

    淡水分府周,饬六班头役备派散役,至迎接之期,赍所需用物件伺候钦加府衔、即补直隶州正堂、署淡水分府周,为特饬拨办事。照得新任镇宪不日按临,所有执事,应赴前途迎接,合行饬拨。为此单,仰六班头役汤才、朱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纪昀

    列传唐 【二十六】○唐二十六桓彦范【薛季昶 杨元琰杨仲昌】 敬晖崔元暐【涣 纵碣】 张柬之 袁恕己【高】桓彦范敬晖崔玄暐张柬之袁恕己△桓彦范桓彦范字士则润州丹阳人以门荫调右翊卫迁司卫主簿狄仁杰曰君才识

  • 卷四十六·高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四十六詹事府詹事高士竒撰楚诸令尹代政【武王以后灵王以前】庄公三十年楚公子元归自伐郑而处王宫鬭射师谏则执而梏之 秋申公鬭班杀子元鬭谷于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文公九年冬楚

  • 李庭芝传·脱脱

    李庭芝,字祥甫。他的祖先是汴京人,十二代祖孙同堂而居,叫作“义门李氏”。后来迁徙到随州应山县。金国灭亡,襄江、汉水流域地区兵火战乱频仍,又迁徙到随州。特别以武艺的名声显赫乡里。李庭芝出生的时候,在他家的屋梁上生长

  • 此木轩四书说卷九·焦袁熹

    举人焦袁熹撰孟子二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节孟子所述庾斯之事葢是一时之宜于公义亦无所害但以此为例则不可要当权其轻重而处之唐应徳论之云使孺子无疾庾斯以私恩故不敢抗或至国危如何为庾计辞于君弗敢将焉可矣愚谓此言有

  • 卷七十三·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七十三    宋 卫湜 撰玉藻第十三孔氏曰按郑目録云名曰玉藻者以其记天子服冕之事也冕之旒以藻紃为之贯玉为饰此於别録属通论金华范氏曰玉藻一篇巨细兼

  • 卷一百五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五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二十五昏礼仪礼士昏礼【郑目録云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阳往而隂来日入三商为昏于五礼属嘉礼 疏商谓商量是漏刻之名

  • 伽耶山顶经(元魏菩提流支译)·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伽耶城伽耶山顶塔初得菩提。与大比丘众满足千人俱。其先悉是编发梵志。应作已作所作已办。弃舍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得解脱。一切心得自在。已到彼岸皆是阿

  • 毕业与休假·太虚

    ──二十九年六月在汉藏院讲──本院创办以来,已经有八学年、十六学期了,所以今天举行第十六学期休假和普通科第二届毕业的典礼。说到本院的教育编制,普通科是四年毕业。从前因编制尚未整齐,要待四年毕业再招第二班,所以八

  • 卷第一百五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五十五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根蕴第六中等心纳息第四之五欲界殁生欲界时。几根灭。乃至广说。此中显示多门差别。谓界差别。补特伽罗差别。根差别。死有差别。中有差别。生

  • 卷第三十三·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三十三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法门光显志第十六佛法不思议。且将两冥于真俗不二之际。至若示之以建化之门。则必凭借佛事。以助明住持三宝之相。即事而真。撰法门光显志。雕像 帝释请佛升忉利天。为母

  • 中峰三时系念仪范·中峰明本

    举咒(晨朝毕法师行香礼佛班首执手磬领大众绕坛行道)南无阿弥多婆夜哆(外曷切)(一) 他伽跢(都饿切)(二) 夜哆地(途卖切)(三) 夜他阿弥利(上声)(四) 都婆毗(五) 阿弥利哆(六) 悉耽婆毗(七) 阿弥利哆(八) 毗迦兰

  • 楚石梵琦禅师语录·楚石梵琦

    凡二十卷。全称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又作楚石禅师语录、楚石录。元末僧梵琦(1296~1370)撰,祖光、昙绍、良彦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四册。编集福臻寺语录、天宁永祚寺语录、大报国寺语录、本觉寺语录、秉拂小参、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