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西洋文化与东洋文化

西洋文化,古为希腊,中为罗马,近为英、法、俄、德、美,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亦宁一言之可概齐!而古者梭、柏、亚三氏,以及康德、白璧德诸哲,其为学与吾此篇所言之东方文化,固多相近;况曾主持西洋文化千余年之基督教,亦本为东方之文化哉!然现世界为一西洋文化弥纶之世界,故今言西洋文化,专就现代西洋文化之盛行者言之。其化维何?曰:发达科学知识,竭取宇宙所有,以争求满足人类之动物欲而已。动物欲维何?曰:肉体生存,亲族蕃殖之私欲是也。由之以发展为行动,要不外饮食──衣食住──男女之事,及附著之奢华嬉戏而已。由衣食住生计问题,进展至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等;由男女之恋爱问题,进展至婚姻自主、离合自由、男女公开、儿童公育等;要皆以极衣食住之奢华,与男女之嬉戏为至乐而已。除饮食、男女、游戏之外,更别无何种高尚之目的。其为家、为国、为社会、为世界,较之为身,亦不过量之扩充,期达其饮食、男女、游戏之欲则一。而此饮食、男女、游戏之三事,人与诸动物生活之共欲,而绝非人类特具灵长之理性。今彼西洋文化,惟以扩张此动物生活之共欲为进化,故于制成之器用,及资造之工具,与能作之智力,虽日见其进步,但于人类特性之德行及内心之情理,则不惟无所进善,且日见其摧剥消陷耳!故予于今世盛行之西洋文化,一言以蔽之曰:“造作工具之文化”。而于能用工具之主人,则毫忽不能有所增进于善,惟益发挥其动物欲,使人类可进于善之几,全为压伏而已!

夫动物欲诚亦人类与生俱有之生物、动物共同性,以人类本为众生之一也。然各东方文化,则最低亦须将动物欲节之以礼,持之以义,以涵养人类特长灵贵之情性,使保存而不牿亡,以为希贤、希圣、希天之上达基本;而对于动物欲,则闲之、防之,如人群之畜牧禽兽然,善调而住,随宜以用,不令腾踔飞突以为害人性。而鬼神因果祸福之事,亦引之为行善止恶之辅,以和畅人性──宋儒曰天理──而遏动物之欲,此中国孔、孟之儒之所由尚,亦人类伦理道德之所存也。盖尝静察禽兽,饥寒倦病,则营求衣食住药;生活礼足,则为孩童之抚育,男女之嬉戏交合等;再不然、则为族类之团聚,群众之游戏或战斗等。爱之极则交合,憎之极则战斗,而不外肉体生存、亲族繁殖──严译赫胥黎天演论,谓人与动物皆以自营之私欲、及族类之繁殖为本性──之暗示使然也。今世西洋文化之所开展扩充于人者,要唯斯物斯事而已,故与东洋文化之最低限度亦相背驰。充动物欲以残人性,则虽谓之率兽食人可也,此儒家所以首严人禽之辨欤?

从儒教伦理等而上之,则有回教、基督、婆罗门教──中国之道教及日本之神道教属前鬼神教──等天神教,于人界之上提出一天神为宇宙最高善之标准,引发人之善性,使专壹其志上达乎天。虽其行教之方法或和、或激,旁起之影响及副产之效果有好、有坏,其主旨在令人类由人达天,上进乎所期最高善则同。诚能践其上达乎天之志行,则就其所凭借所经过之基程上,已收节动物欲与人为善之效矣。故回、基、梵诸教,皆近有乎伦理道德之诫条,以为其范众进德之本,而不远乎儒术也。

更等而上之,则有疏观缘生法尔之万化,悟其皆起于心气之激荡,以是惟务因任以相与宁息,持之以慈俭让,守之以孩提初生之精神状态,以止流变而归根极,则有老、庄之道及无想、非非想之禅等。其至乎此者,则动物欲不惟节之者已多,且几乎完全停止矣。然儒家所存养之人性,至是亦化为人而上性,非复人性矣。故是与前者之天神教,亦皆有偏限。衡以佛之普法,上之未能至其极,下之又将失其本。就人以言,反不若儒术之平正也。

然则佛之普法又如何?尝察儒家之道,虽注重存养人性,而对于动物欲则闲防之以为用,俾能听命于人性之主──若康德所谓良知之命令等──为止,初未尝欲剿绝之矣。佛之普法亦然,亦如其缘生法尔之性,使之各安其分,各适其宜,则不相为害而互成其利也。其为救弊除病之对治也,则用人乘法之儒教,以节度动物欲闲存人性之善可也;或用人天乘法,禁制动物欲以上达乎天,而增进人性之善,亦可也;或用天乘法,止息动物欲引之超人入天,亦可也;或用罗汉、辟支法,以断除动物人天升沉流转之苦而超出生死,亦可也;或直用佛菩萨法,俾息除障碍普得通达,亦可也。其为摄德成事之利用也,佛菩萨法之为妙德妙用无论矣;其在相当之程度内,罗汉、辟支法亦妙德妙用也;大乘人乘法亦妙德妙用也;即发挥其动物之欲以礼足其生括,繁殖其族类,亦妙德妙用也。惟除佛之普法而外,余皆有限有偏,故相为倾夺高下,消长治乱,不能永安!世之思想较宽者,往往罗观世间诸宗教学术而欲成一调和统合之教法、以宁一人心;而智小谋大,卤莽灭裂,杂乱附会,此无论其必不得成也,即有所成,亦弥增乱原耳!凡是、皆生于不知佛之普法,久已将一切宗教学术,如其性分,称其理宜,以调和统一合成为普利群生之种种妙方便门。故有天地之大而弗知窥,有规矩之巧而弗知用,徒抱头闷思以终其身也!呜呼!世之怀大志能极思者,盍回尔之慧光,一谛审谛观于佛法乎!

但今世之偏用成弊者,虽在西洋文化之惟以发挥扩充人类之动物欲为进化,而致汨没人理,沉沦兽性。然由此所获之副产品,则科学之知识及方法也,工作之机器及技能也,生活物产之丰富华美也,社会言行之平等自由也,交通之广而速也,发见之新而奇也,在在足令人心迷目醉而不能自主!故今欲挽救其弊,虽可用儒教,而儒教之力量微小,犹杯水不能救车薪之火,拳石不能塞河汉之流也!虽可用天神教,奈彼张牙舞爪之“西洋文化兽”,乃曾冲却天神教──指基督教──之栏而断缰绝驰而出者也,又岂能复用是破栏朽缰以为之羁勒哉!老、庄之道似乎较能也,仍有才小谋大之憾!且之三者,藉使能之而暂宁一时,终无以使之循分顺理而浩然均德也。故诸智者,应知欲救治今世动物欲发挥已极之巨病,殆非用佛陀普法之大药不能矣。

救偏用西洋文化所成之流弊,须用东洋文化,渐已有人能言之矣。而西洋文化之病根何在?言之每难剀切!而于东洋文化中,又惟佛之普法真能救到彻底而永无其弊,尤未能有言之者!吾今浅略言之:盖佛之普法,乃含涵一切而超胜一切者也。夫西洋文化之副产品,其科学知识方法诚精矣!其工作机器技能诚巧矣!其生活中之物产诚丰富华美矣!其社会中言行诚平等自由矣!其交通诚广而速矣!其发见诚新而奇矣!然使一窥到佛普法中佛菩萨之智慧圆满也,工巧圆满也,生活圆满也,群众圆满也,神通自在也,知见无碍也,必将如河伯之遇海若,叹为汪洋无极而自失其骄矜之气!由是喻之以因缘生果、善恶业报之法尔常理,使知从劣至胜之真进化路坦然可行;乃告之以儒教之人伦,可即为其转兽为人之妙法,而后不为儒限,可上通乎佛。即语之以基、梵之天,老庄之道,亦即为其销罪殖福、化形入神之妙法,而复不为天限,可上通乎佛。于是乎西洋文化之偏补弊救,而东西洋文化咸适其用,不相为害而相为益。

由上言之,则西洋文化、乃造作工具之文化,东洋文化、乃进善人性之文化也。

东洋之文化,未尝不造作工具也,而以今世之西洋文化为至极;东西洋之文化,未尝不进善人性也──西洋若康德等──,而以东洋之佛法文化为至极。诚能进善人性以至其究竟,则世界庄严,生民安乐,而西洋文化之长处,乃真适其用也。今偏用西洋文化之弊既极而其势又极张,非猛速以进善人性不足以相济,非用佛法又不能猛速以进善人性,此所愿为经世之士大其声而告之者也!(见海刊五卷七期)

  


猜你喜欢
  卷五百七十·佚名
  卷第一·佚名
  卷二百八十四·佚名
  佛说新岁经·佚名
  卷第二·行策
  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卷上·圆照
  阅科学的人灵交通记·太虚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佚名
  卷第三十六·居顶
  净见品第八·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一卷·佚名
  日本太谷大学教授稻叶圆成来访太虚法师之谈话·太虚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九·佚名
  假号品第三·佚名
   第十二則 洞山麻三斤·胡兰成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石湖禅师宗衍(碧山堂集)·顾嗣立

    宗衍,字道原,中吴人。善书法,遍读内外书,而独长于诗。至正初,住石湖楞伽寺佳山水处,一时名士多与游,为危翰林太朴先辈觉隐诚公所推许。尝以僧省堂选主嘉禾德藏寺,才辩闻望,倾于一时。年四十三而殁,孙西白金嗣其法。道原为诗,博采

  • 三集卷七·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七古今体一百十五首【庚辰七】孟秋万夀山即景襍咏四首西风一夜枕边吹万夀平明步辇移借问便宜是何事秋来快霁屡吟诗蝉声欲让蛩声亮云气全消风气凉育物对时察上下讵

  • 风波·闻一多

    我戏将沉檀焚起来祀你, 那知他会烧的这样狂! 他虽散满一世界底异香, 但是你的香吻没有抹尽的 那些渣滓,却化作了云雾 满天,把我的两眼障瞎了; 我看不见你,便放声大哭, 像小孩寻不见他的妈了。 立刻你在我耳旁低声地讲: (但你的

  • 卷八十七·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八十七明 高棅 编七言律诗六接武【下】李益送贾校书东归寄振上人北风吹鴈数声悲况指前林是别时秋草不堪频送逺白云何处更相期山随匹马行看暮路入寒城独去迟为向东州故人道江淹已拟惠休诗盐州

  • 党怀英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党怀英(1134-1211)字世杰,号竹溪,原籍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父纯睦,为泰安军录事参军,卒于官,妻子不能归,遂为奉符(今山东泰安)人。少与辛弃疾同师刘瞻。大定十年(1170)进士。调莒州军事判官,累擢至翰林学士承旨。曾出使南宋

  • ●卷一·佚名

      ★与宋主书  天辅元年十二月,宋主遣登州防御使马政来曰:&ldquo;日出之分,实生圣人。窃闻征辽,屡败勍敌。若克辽之后,五代时所取燕、云、两京地土,愿畀下邑。&rdquo;二年正月乙巳,宋使马政回。遣索多报聘,与宋约夹攻燕、

  • 卷十七·金履祥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卷十七 周敬王十有五年三月辛卯朔日有食之王使人杀王子朝於楚 於越入吴【於越犹言邾娄荀子有于越作于越者非】 陈氏

  • 卷之一千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十八·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戊子(一六四八)、大清顺治五年(永明王永历二年、鲁王监国三年)春正月丁酉朔永明王在桂林;朝臣星散,免朝贺。鲁王次沙埕,御殿受朝贺;问阁臣熊汝霖曰:『数年颠隮,蹙蹙靡骋。际此新正,先生有预兆否』?汝霖对

  • 张熠传·魏收

    张熠,字景世,自称是南陽西鄂人,汉代侍中张衡是他的十世祖。张熠应朝廷所请任扬州车骑府录事参军。入朝廷除授步兵校尉。永宁寺塔营造之风大兴,经构规模求广,灵太后曾经亲到兴建工地,凡是太后问到的,张熠敷陈指画,无所遗漏,太后

  • 何伯祥传(附何玮传)·宋濂

    何伯祥,易州易县人。自幼服役于金军中,后随张柔归附于蒙古军。太祖平定河朔,唯保定之王子昌、信安之张进坚守,蒙古军未攻下。子昌是金朝一员骁将,张柔命伯祥攻打。伯祥兵逼保定城,王子昌弃城逃走,伯祥追赶,遭子昌回箭射中。伯

  • 一三二、春申君乃顷襄王弟不以游士致显辨·钱穆

    《史记?春申君列传》有说秦昭王书,其文见《秦策》四,鲍氏本仅作&ldquo;说秦王曰,物而返&rdquo;云云,无起首一节,并不以为春申语。高《注》:&ldquo;秦王名正,庄王楚之子&rdquo;,则亦不以为昭王。其下文云:&ldquo;先帝文王、庄王

  • 卷七·郑玄

    司书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九职、九正、九事邦中之版,土地之图,以周知入出百物,以叙其财,受其币,使入于职币。(九正谓九赋九贡。正,税也。九事谓九式,变言之者,重其职。明本而掌之,非徒相副贰也。叙犹比次也,谓钩考其财币所给

  • 榕村语录卷三十·李光地

    诗文二离骚顷注得一过看出此人学问条理读的书既多一字不乱下都合义理今人不得其意説他忧惶瞀乱所以一句説向天一句説到地何尝如此此人若及圣门恐不在游夏后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然絶无片言只

  • 佛学大系·太虚

    一 三唯论二 三唯论之含摄 甲 三唯论的各摄 乙 三唯论的互摄三 三唯论之贯通 甲 三唯论与大乘宗 乙 三唯论与哲学  一 三唯论  凡治彻头彻尾之学,有“展手撑破虚空边,伸脚踏透宇宙底”之大丈夫志量者,殆

  • 真正的自己·佚名

    一所寺院的监院师父,参加法眼禅师的法会,法眼禅师问:&ldquo;你参加我的法会有多久了?&rdquo;监院说:&ldquo;我参加禅师的法会已经有三年之久。&rdquo;法眼:&ldquo;为何不特别到我的丈室来问我佛法呢?&rdquo;监

  • 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

    德国作家歌德(1749—1832)的书信体小说,是他饮誉欧洲文坛的成名作。1772年歌德在威茨拉尔帝国高等法院实习期间,对友人的未婚妻夏绿蒂萌发了无望的爱情。不久,又听到青年耶鲁撒冷因失恋自杀的消息,受到很大震动。1774

  • 纯阳吕真人药石制·佚名

    纯阳吕真人药石制,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为草木药典。书中收录六十余种龙芽草药,列举其名称,并附诗歌。咏述草药之形状、产地、药性及用草药伏制金石丹药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