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二

續日本紀卷第十二〈起天平七年正月、盡九年十二月〉」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眞道等奉勅撰。」天璽國押開豊櫻彦天皇〈聖武天皇〉

七年春正月戊午朔。天皇御中宮宴侍臣。又饗五位已上於朝堂。

二月癸夘。新羅使金相貞等入京。

癸丑。遣中納言正三位多治比眞人縣守於兵部曹司。問新羅使入朝之旨。而新羅國輙改本號曰王城國。因茲返却其使。

三月丙寅。入唐大使從四位上多治比眞人廣成等。自唐國至進節刀。

辛巳。朝拜。

夏四月戊申。授无位長田王。池田王並從四位下。正四位下百濟王南典。從四位上多治比眞人廣成並正四位上。正五位上粟田朝臣人上從四位下。從五位下阿倍朝臣粳虫從五位上。正六位上石河朝臣年足。多治比眞人伯。百濟王慈敬。阿倍朝臣繼麻呂並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秦忌寸朝元外從五位上。外正六位上上毛野朝臣今具麻呂。正六位上土師宿祢五百村。城上連眞立。陽侯史眞身並外從五位下。

辛亥。入唐留學生從八位下下道朝臣眞備獻唐禮一百卅卷。太衍暦經一卷太衍暦立成十二卷。測影鐵尺一枚。銅律管一部。鐵如方響寫律管聲十二條。樂書要録十卷。絃纒漆角弓一張。馬上飮水漆角弓一張。露面漆四節角弓一張。射甲箭廿隻。平射箭十隻。

五月己未。夜天衆星交錯乱行无常所。

庚申。天皇御北松林覽騎射。入唐廻使及唐人。奏唐國新羅樂弄槍。五位已上賜祿有差。

壬戌。入唐使獻請益秦大麻呂問荅六卷。

乙亥。畿内及七道諸國。外散位及勳位始作定額。國別有差。自餘聽准格納資續勞。

丙子。制。畿内七道諸國。宜除國擬外。別簡難波朝廷以還。譜第重大四五人副之。如有雖无譜第。而身才絶倫。并勞勤聞衆者。別状亦副。並附朝集使申送。其身限十二月一日。集式部省。

戊寅。勅。朕以寡徳臨馭万姓。自暗治機未克寧濟。廼者災異頻興。咎徴仍見。戰戰兢兢。責在予矣。思緩死愍窮以存寛恤。可大赦天下。自天平七年五月廿三日昧爽已前大辟罪已下。咸赦除之。其犯八虐。故殺人。謀殺殺訖。監臨主守自盜。盜所監臨。強盜竊盜及常赦所不免。並不在赦限。但私鑄錢人。罪入死者降一等。其京及畿内二監高年鰥寡■獨篤疾等。不能自存者。量加賑恤。百歳已上穀一石。八十已上穀六斗。自餘穀四斗。諸國所貢力婦。自今以後。准仕丁例免其房徭。并給田二町以充養物。

己夘。於宮中及大安。藥師。元興。興福四寺。轉讀大般若經。爲消除災害。安寧國家也。

六月己丑。勅曰。先令并寺者。自今以後。更不須并。宜令寺寺務加修造。若有懈怠不肯造成者。准前并之。其既并造訖。不煩分拆。

秋七月己夘。大隅。薩摩二國隼人二百九十六人。入朝貢調物。

庚辰。依忌部宿祢虫名。烏麻呂等訴。申検時時記。聽差忌部等爲幣帛使。

八月乙酉。太白与辰星相犯。

辛夘。天皇御大極殿。大隅。薩麻二國隼人等奏方樂。

壬辰。賜二國隼人三百八十二人爵并祿。各有差。

乙未。勅曰。如聞。比日大宰府疫死者多。思欲救療疫氣以濟民命。是以。奉幣彼部神祇。爲民祷祈焉。又府大寺及別國諸寺。讀金剛般若經。仍遣使賑給疫民。并加湯藥。又其長門以還諸國守若介。專齋戒道饗祭祀。

丙午。大宰府言。管内諸國疫瘡大發。百姓悉臥。今年之間欲停貢調。許之。

九月庚辰。先是。美作守從五位下阿部朝臣帶麻呂等故殺四人。其族人詣官申訴。而右大弁正四位下大伴宿祢道足。中弁正五位下高橋朝臣安麻呂。少辨從五位上縣犬養宿祢石次。大史正六位下葛井連諸會。從六位下板茂連安麻呂。少史正七位下志貴連廣田等六人坐不理訴人事。於是下所司科斷。承伏既訖。有詔並宥之。

壬午。一品新田部親王薨。遣從四位下高安王等監護葬事。又詔。遣一品舍人親王就第弔之。親王天渟中原瀛眞人天皇之第七皇子也。

冬十月丁亥。詔。親王薨者毎七日供齋。以僧一百人爲限。七七齋訖者停之。自今以後爲例行之。

十一月己未。正四位上賀茂朝臣比賣卒。勅以散一位葬儀送之。天皇之外祖母也。

乙丑。知太政官事一品舍人親王薨。遣從三位鈴鹿王等監護葬事。其儀准太政大臣。命王親男女。悉會葬處。遣中納言正三位多治比眞人縣守等就第宣詔。贈太政大臣。親王天渟中原瀛眞人天皇之第三皇子也。

閏十一月壬午朔。日有蝕之。

己丑。宮内卿從四位下高田王卒。

戊戌。詔。以災變數見。疫癘不已。大赦天下。自天平七年閏十一月十七日昧爽以前大辟罪以下。罪無輕重。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正未結正。及犯八虐。常赦所不免。咸赦除之。其私鑄錢。并強盜竊盜。並不在赦限。但鑄盜之徒應入死罪各降一等。高年百歳以上賜穀三石。九十以上穀二石。八十以上穀一石。孝子順孫。義夫節婦表其門閭。終身勿事。鰥寡■獨篤疾之徒不能自存者。所在官司量加賑恤。

庚子。更置鑄錢司。

壬寅。天皇臨朝。召諸國朝集使等。中納言多治比眞人縣守宣勅曰。朕選卿等任爲國司。奉遵條章僅有一兩人。而或人以虚事求聲譽。或人背公家向私業。因此。比年國内弊損。百姓困乏。理不合然。自今以後。勤恪奉法者■賞之。懈怠無状者貶黜之。宜知斯意各自努力。

是歳。年頗不稔。自夏至冬。天下患豌豆瘡〈俗曰裳瘡。〉夭死者多。

八年春正月丁酉。天皇宴羣臣於南殿。賜祿有差。

戊申。授正六位上坂上忌寸犬養外從五位下。

辛丑。天皇臨朝。授從四位上紀朝臣男人正四位下。從五位上石川朝臣夫子。正五位下石上朝臣勝雄並正五位上。從五位下巨勢朝臣奈■麻呂。從五位上石上朝臣乙麻呂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賀茂朝臣助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三國眞人廣庭。當麻眞人鏡麻呂。下毛野朝臣帶足。正六位上石川朝臣東人。多治比眞人國人。百濟王孝忠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波多朝臣古麻呂。田口朝臣三田次。紀朝臣必登。田中朝臣三上。巨勢朝臣首名。阿倍朝臣車借。佐伯宿祢淨麻呂。土師宿祢祖麻呂。丹比宿祢人足。正六位下下道朝臣眞備。正六位上大藏忌寸廣足並外從五位下。

二月丁巳。入唐學問僧玄■法師。施封一百戸。田一十町。扶翼童子八人。律師道慈法師。扶翼童子六人。

戊寅。以從五位下阿倍朝臣繼麻呂。爲遣新羅大使。

三月辛巳朔。行幸甕原離宮。

乙酉。車駕還宮。

庚子。太政官奏。諸國公田。國司隨郷土沽價賃租。以其價送太政官。以供公廨。奏可之。

夏四月丙寅。遣新羅使阿倍朝臣繼麻呂等拜朝。

戊寅。賜陸奧出羽二國有功郡司及俘囚廿七人爵各有差。

五月庚辰朔。日有蝕之。

辛夘。諸國調布。長二丈八尺。闊一尺九寸。庸布長一丈四尺。闊一尺九寸。爲端貢之。常陸曝布。上総望陀細貲。安房細布及出■郷庸布。依舊貢之。

丙申。先是有勅。諸國司等除公廨田事力借貸之外。不得運送者。大宰管内諸國已蒙處分訖。但府官人者。任在邊要祿同京官。因此別給仕丁公廨稻。亦漕送之物。色數立限。又一任之内不得交關所部。但買衣食者聽之。

六月乙亥。行幸芳野離宮。

秋七月丁亥。詔賜芳野監及側近百姓物。

庚寅。車駕還宮。

辛夘。詔曰。比來。太上天皇寢膳不安。朕甚惻隱。思欲平復。宜奉爲度一百人。都下四大寺七日行道。又京畿内及七道諸國百姓并僧尼有病者。給湯藥食粮。高年百歳以上穀人四石。九十以上三石。八十以上二石。七十以上一石。鰥寡■獨癈疾篤疾不能自存者。所司量加賑恤。

八月庚午。入唐副使從五位上中臣朝臣名代等。率唐人三人波斯人一人拜朝。

冬十月戊申。施唐僧道■。波羅門僧菩提等時服。

戊辰。詔曰。如聞。比年大宰所管諸國。公事稍繁。勞役不少。加以。去冬疫瘡。男女惣困。農事有廢。五穀不饒。宜免今年田租令續民命。

癸酉。夜。太白入月。星有光。

十一月戊寅。天皇臨朝。詔授入唐副使從五位上中臣朝臣名代從四位下。故判官正六位上田口朝臣養年富。紀朝臣馬主並贈從五位下。准判官從七位下大伴宿祢首名。唐人皇甫東朝。波斯人李密翳等授位有差。

丙戌。從三位葛城王。從四位上佐爲王等上表曰。臣葛城等言。去天平五年。故知太政官事一品舍人親王。大將軍一品新田部親王宣勅曰。聞道。諸王等願賜臣連姓。供奉朝廷。是故召王等令問其状者。臣葛城等本懷此情。無由上達。幸遇恩勅。昧死以聞。昔者。輕堺原大宮御宇天皇曾孫建内宿祢。盡事君之忠。致人臣之節。創爲八氏之祖。永遺万代之基。自此以來。賜姓命氏。或眞人。或朝臣。源始王家。流終臣氏。飛鳥淨御原大宮御大八州天皇。徳覆四海。威震八荒。欽明文思。經天緯地。太上天皇内脩四徳。外撫万民。化及翼鱗。澤被草木。後太上天皇。無改先軌。守而不違。率土清淨。民以寧一。于時也。葛城親母贈從一位縣犬養橘宿祢。上歴淨御原朝廷。下逮藤原大宮。事君致命。移孝爲忠。夙夜忘勞。累代竭力。和銅元年十一月廿一日。供奉擧國大甞。廿五日御宴。天皇譽忠誠之至。賜浮杯之橘。勅曰。橘者果子之長上。人之所好。柯凌霜雪而繁茂。葉經寒暑而不彫。与珠玉共競光。交金銀以逾美。是以汝姓者賜橘宿祢也。而今无繼嗣者。恐失明詔。伏惟皇帝陛下。光宅天下。充塞八■。化被海路之所通。徳盖陸道之所極。方船之貢。府无空時。河圖之靈。史不絶記。四民安業。万姓謳衢。臣葛城。幸蒙遭時之恩。濫接九卿之末。進以可否。志在盡忠。身隆絳闕。妻子康家。夫王賜姓定氏由來遠矣。是以。臣葛城等。願賜橘宿祢之姓。戴先帝之厚命。流橘氏之殊名。万歳無窮。千葉相傳。

壬辰。詔曰。省從三位葛城王等表。具知意趣。王等情深謙譲。志在顯親。辞皇族之高名。請外家之橘姓。尋思所執。誠得時宜。一依來乞賜橘宿祢。千秋万歳相繼無窮。

甲午。詔免京四畿内及二監國今年田租。以秋稼頗損也。

九年春正月辛酉正八位下車持君長谷賜朝臣姓。

丙申。先是。陸奧按察使大野朝臣東人等言。從陸奧國達出羽柵道經男勝。行程迂遠。請征男勝村以通直路。於是詔持節大使兵部卿從三位藤原朝臣麻呂。副使正五位上佐伯宿祢豊人。常陸守從五位上勳六等坂本朝臣宇頭麻佐等。發遣陸奧國。判官四人。主典四人。

辛丑。遣新羅使大判官從六位上壬生使主宇太麻呂。少判官正七位上大藏忌寸麻呂等入京。大使從五位下阿倍朝臣繼麻呂泊津嶋卒。副使從六位下大伴宿祢三中染病不得入京。

二月戊午。天皇臨朝。授從四位下栗林王從四位上。无位三使王。八釣王並從五位下。從四位上橘宿祢佐爲正四位下。從五位上藤原朝臣豊成正五位上。正六位上多治比眞人家主。外從五位下佐伯宿祢淨麻呂。阿倍朝臣豊繼。下道朝臣眞備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三使連人麻呂外從五位下。四品水主内親王。長谷部内親王。多紀内親王並授三品。夫人无位藤原朝臣二人〈闕名〉並正三位。正五位下縣犬養宿祢廣刀自。无位橘宿祢古那可智並從三位。從四位上多伎女王正四位下。從四位下桧前女王從四位上。无位矢代女王正五位上。從五位下住吉女王從五位上。无位忍海女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大神朝臣豊嶋從四位上。從五位上河上忌寸妙觀。大宅朝臣諸姉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曾祢連五十日虫。大春日朝臣家主並從五位上。无位藤原朝臣吉日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大田部君若子。從六位上黄文連許志。從七位上丈部直刀自。正七位上朝倉君時。從七位下尾張宿祢小倉。正八位下小槻山君廣虫。无位廬郡君並外從五位下。

己未。遣新羅使奏新羅國失常礼不受使旨。於是召五位已上并六位已下官人惣■五人于内裏。令陳意見。

丙寅。諸司奏竟見表。或言。遣使問其由。或言發兵加征伐。

三月丁丑。詔曰。毎國令造釋迦佛像一躯。挾侍菩薩二躯。兼寫大般若經一部。

壬寅。遣新羅使副使正六位上大伴宿祢三中等■人拜朝。

夏四月乙已朔。遣使於伊勢神宮。大神社。筑紫住吉。八幡二社及香椎宮。奉幣以告新羅无禮之状。

壬午。律師道慈言。道慈奉天勅住此大安寺。修造以來。於此伽藍恐有災事。私請淨行僧等。毎年令轉大般若經一部六百卷。因此。雖有雷聲。無所災害。請自今以後。撮取諸國進調庸各三段物以充布施。請僧百五十人令轉此經。伏願。護寺鎭國平安聖朝。以此功徳永爲恒例。勅許之。

戊午。遣陸奧持節大使從三位藤原朝臣麻呂等言。以去二月十九日到陸奧多賀柵。与鎭守將軍從四位上大野朝臣東人共平章。且追常陸。上総。下総。武藏。上野。下野等六國騎兵惣一千人。開山海兩道。夷狄等咸懷疑懼。仍差田夷遠田郡領外從七位上遠田君雄人。遣海道。差歸服狄和我君計安壘。遣山道。並以使旨慰喩鎭撫之。仍抽勇健一百九十六人委將軍東人。四百五十九人分配玉造等五柵。麻呂等帥所餘三百■五人鎭多賀柵。遣副使從五位上坂本朝臣宇頭麻佐鎭玉造柵。判官正六位上大伴宿祢美濃麻呂鎭新田柵。國大掾正七位下日下部宿祢大麻呂鎭牡鹿柵。自餘諸柵依舊鎭守。廿五日。將軍東人從多賀柵發。三月一日。帥使下判官從七位上紀朝臣武良士等及所委騎兵一百九十六人。鎭兵四百九十九人。當國兵五千人。歸服狄俘二百■九人從部内色麻柵發。即日到出羽國大室驛。出羽國守正六位下田邊史難破將部内兵五百人。歸服狄一百■人。在此驛。相待以三日。与將軍東人共入賊地。且開道而行。但賊地雪深馬芻難得。所以雪消草生。方始發遣。同月十一日。將軍東人廻至多賀柵。自導新開通道惣一百六十里。或尅石伐樹。或填澗疏峯。從賀美郡至出羽國最上郡玉野八十里。雖惣是山野形勢險阻。而人馬往還無大艱難。從玉野至賊地比羅保許山八十里。地勢平坦無有危嶮。狄俘等曰。從比羅保許山至雄勝村五十餘里。其間亦平。唯有兩河。毎至水漲並用船渡。四月四日。軍屯賊地比羅保許山。先是。田邊難波状稱。雄勝村俘長等三人來降。拜首云。承聞官軍欲入我村。不勝危懼。故來請降者。東人曰。夫狄俘者其多姦謀。其言無恒。不可輙信。而重有歸順之語。仍共平章。難破議曰。發軍入賊地者。爲教喩俘狄築城居民。非必窮兵殘害順服。若不許其請。凌壓直進者。俘等懼怨遁走山野。勞多功少。恐非上策。不如示官軍之威從此地而返。然後。難破訓以福順。懷以寛恩。然則城郭易守。人民永安者也。東人以爲然矣。又東人本計。早入賊地。耕種貯穀。省運糧費。而今春大雪倍於常年。由是不得早入耕種。天時如此。已違元意。其唯營造城郭一朝可成。而守城以人。存人以食。耕種失候。將何取給。且夫兵者。見利則爲。無利則止。所以引軍而旋。方待後年始作城郭。但爲東人自入賊地。奏請將軍鎭多賀柵。今新道既通。地形親視。至於後年。雖不自入可以成事者。臣麻呂等愚昧。不明事機。但東人久將邊要。尠謀不中。加以親臨賊境。察其形勢。深思遠慮。量定如此。謹録事状。伏聽勅裁。但今間無事。時属農作。所發軍士且放且奏。

辛酉。參議民部卿正三位藤原朝臣房前薨。送以大臣葬儀。其家固辞不受。房前贈太政大臣正一位不比等之第二子也。

癸亥。大宰管内諸國。疫瘡時行。百姓多死。詔奉幣於部内諸社以祈祷焉。又賑恤貧疫之家。并給湯藥療之。

五月甲戌朔。日有蝕之。請僧六百人于宮中。令讀大般若經焉。

壬辰。詔曰。四月以來。疫旱並行田苗■萎。由是。祈祷山川。奠祭神祇。未得効驗。至今猶苦。朕以不徳實致茲災。思布寛仁以救民患。宜令國郡審録寃獄。掩骼埋■。禁酒斷屠。高年之徒。鰥寡■獨。及京内僧尼男女。臥疾不能自存者。量加賑給。又普賜文武職事以上物。大赦天下。自天平九年五月十九日昧爽以前死罪以下。咸從原免。其八虐劫賊。官人受財枉法。監臨主守自盜。盜所監臨。強盜竊盜。故殺人。私鑄錢。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例。

六月甲辰朔。廢朝。以百官官人患疫也。

癸丑。散位從四位下大宅朝臣大國卒。

甲寅。大宰大貳從四位下小野朝臣老卒。

辛酉。散位正四位下長田王卒。

丙寅。中納言正三位多治比眞人縣守薨。左大臣正二位嶋之子也。

秋七月丁丑。賑給大倭。伊豆。若狹三國飢疫百姓。」散位從四位下大野王卒。

壬午。賑給伊賀。駿河。長門三國疫飢之民。

乙酉。參議兵部卿從三位藤原朝臣麻呂薨。贈太政大臣不比等之第四子也。

己丑。散位從四位下百濟王郎虞卒。

乙未。大赦天下。詔曰。比來。縁有疫氣多發。祈祭神祇。猶未得可。而今右大臣。身體有勞。寢膳不穩。朕以惻隱。可大赦天下救此病苦。自天平九年七月廿二日昧爽以前大辟罪已下咸赦除之。其犯八虐。私鑄錢。及強竊二盜。常赦所不免者。並不在赦限。

丁酉。勅遣左大弁從三位橘宿祢諸兄。右大弁正四位下紀朝臣男人。就右大臣第。授正一位拜左大臣。即日薨。遣從四位下中臣朝臣名代等監護喪事。所須官給。武智麻呂贈太政大臣不比等之第一子也。

八月壬寅朔。中宮大夫兼右兵衛率正四位下橘宿祢佐爲卒。

癸夘。命四畿内二監及七道諸國。僧尼清淨沐浴。一月之内二三度令讀最勝王經。又月六齋日禁斷殺生。

丙午。參議式部卿兼大宰帥正三位藤原朝臣宇合薨。贈太政大臣不比等之第三子也。

甲寅。詔曰。朕君臨宇内稍歴多年。而風化尚擁。黎庶未安。通旦忘寐。憂勞在茲。又自春已來災氣遽發。天下百姓死亡實多。百官人等闕卒不少。良由朕之不徳致此災殃。仰天慚惶。不敢寧處。故可優復百姓使得存濟。免天下今年租賦及百姓宿負公私稻。公稻限八年以前。私稻七年以前。其在諸國能起風雨爲國家有驗神未預幣帛者。悉入供幣之例。給大宮主御巫。坐摩御巫。生嶋御巫及諸神祝部等爵。

丙辰。爲天下太平國土安寧。於宮中一十五處。請僧七百人。令轉大般若經。最勝王經。度四百人。四畿内七道諸國五百七十八人。

庚申。以正四位上多治比眞人廣成爲參議。

辛酉。三品水主内親王薨。天智天皇之皇女也。

甲子。正五位下巨勢朝臣奈■麻呂爲造佛像司長官。

丁夘。以玄■法師爲僧正。良敏法師爲大僧都。

九月癸巳。詔曰。如聞。臣家之稻貯蓄諸國。出擧百姓。求利交關。無知愚民不顧後害。迷安乞食忘此農務。遂逼乏困逃亡他所。父子流離。夫婦相失。百姓幣窮因斯弥甚。實是國司教喩乖方之所致也。朕甚愍焉。濟民之道豈合如此。自今以後。悉皆禁斷。催課百姓。一赴産業。必使不失地宜。人阜家贍。如有違者。以違勅論。其物沒官。國郡官人。即解見任。▼是日。停筑紫防人歸于本郷。差筑紫人令戍壹伎對馬。

己亥。以從三位鈴鹿王爲知太政官事。從三位橘宿祢諸兄爲大納言。正四位上多治比眞人廣成爲中納言。」廣成及百濟王南典並授從三位。從四位下高安王從四位上。无位諱〈天宗高紹天皇也。〉道祖王並從四位下。无位倉橋王。明石王。宇治王。神前王。久勢王。河内王。尾張王。古市王。大井王。安宿王並從五位下。正五位下巨勢朝臣奈■麻呂。正五位上藤原朝臣豊成並從四位下。正五位下大伴宿祢牛養。高橋朝臣安麻呂。石上朝臣乙麻呂並正五位上。從五位上縣犬養宿祢石次。吉田連宜並正五位下。從五位下石河朝臣麻呂從五位上。正六位上阿倍朝臣吾人。石川朝臣牛養。多治比眞人牛養。阿倍朝臣佐美麻呂。從六位下巨勢朝臣淨成。從六位上藤原朝臣乙麻呂。藤原朝臣永手。藤原朝臣廣嗣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爲奈眞人馬養。紀朝臣鹿人。賀茂朝臣高麻呂。路眞人宮守。波多朝臣孫足。從六位下佐伯宿祢常人。正六位上平羣朝臣廣成。〈在唐未歸〉大宅朝臣君子。穗積朝臣老人。從六位上大伴宿祢■信備。正六位上柿本朝臣濱名。太朝臣國吉。正六位下巨勢斐太朝臣嶋村。菅生朝臣古麻呂。正六位上小野朝臣東人。正六位下中臣熊凝朝臣五百嶋。正七位上阿倍朝臣虫麻呂。從七位上縣犬養宿祢大國。正六位上土師宿祢御目。高麥太。民忌寸大梶。於忌寸人主。文忌寸馬養。大津連船人並外從五位下。」因施兩京四畿二監僧正以下沙弥尼已上。惣二千三百七十六人綿并鹽各有差。

冬十月壬寅。令左右京職停收徭錢。

丁未。停額外散位輸續勞錢。」贈民部卿正三位藤原朝臣房前正一位左大臣。并賜食封二千戸於其家。限以廿年。

己未。地震。

庚申。天皇御南苑。授從五位下安宿王從四位下。无位黄文王(從五位下?)。從五位下圓方女王。紀女王。忍海部女王並從四位下。

甲子。令百官人等貢薪一千荷。從三位鈴鹿王已下。文官番上已上。躬擔進于中宮供養院。

丙寅。講金光明最勝王經于大極殿。朝廷之儀一同元日。請律師道慈爲講師。堅藏爲讀師。聽衆一百。沙弥一百。

十一月癸酉。遣使于畿内及七道。令造諸神社。

甲戌。加置鑄錢司史生六員。通前十六員。

己丑。以從四位下石川王爲宮内卿。

壬辰。宴群臣中宮。散位正六位上大倭忌寸小東人。大外記從六位下大倭忌寸水守二人。賜姓宿祢。自餘族人連姓。爲有神宣也。又授小東人外從五位下。宴訖五位已上賜物有差。但大倭宿祢小東人。水守。賜■各廿疋。

十二月辛亥。以兵部卿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豊成爲參議。

壬戌。外從五位下菅生朝臣古麻呂爲神祇大副。外從五位下阿倍朝臣虫麻呂爲皇后宮亮。外從五位下中臣熊凝朝臣五百嶋爲員外亮。從五位下池邊王爲内匠頭。外從五位上秦忌寸朝元爲圖書頭。從五位下宇治王爲内藏頭。外從五位下高麥太爲陰陽頭兼陰陽師。外從五位下小治田朝臣諸人爲散位頭。從五位下神前王爲治部大輔。外從五位下大倭宿祢清國爲玄蕃頭。外從五位下土師宿祢三目爲諸陵頭。從五位下阿倍朝臣吾人爲主計頭。從五位下大伴宿祢兄麻呂爲主税頭。從五位下石川朝臣牛養爲大藏少輔。外從五位下紀朝臣鹿人爲主殿頭。從四位上御原王爲彈正尹。外從五位下穗積朝臣老人爲左京亮。從四位下門部王爲右京大夫。外從五位下太朝臣國吉爲亮。

丙寅。改大倭國。爲大養徳國。▼是日。皇太夫人藤原氏就皇后宮見僧正玄■法師。天皇亦幸皇后宮。皇太夫人爲沈幽憂久廢人事。自誕天皇未曾相見。法師一看。惠然開晤。至是適与天皇相見。天下莫不慶賀。即施法師■一千疋。綿一千屯。絲一千■。布一千端。又賜中宮職官人六人位各有差。亮從五位下下道朝臣眞備授從五位上。少進外從五位下阿倍朝臣虫麻呂從五位下。外從五位下文忌寸馬養外從五位上。

是年春。疫瘡大發。初自筑紫來。經夏渉秋。公卿以下天下百姓。相繼没死不可勝計。近代以来未之有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二十 孝友·欧阳修
  卷三十七 前秦録五·崔鸿
  卷二十七·唐·蒋一葵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五十六·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三·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 列传二百三·纪昀
  卷一百十九·张守节
  五宗世家二十九·司马迁
  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范晔
  吕腏传·刘昫
  梁颢传·脱脱
  魏子平传·脱脱
  卷65·陈邦瞻
  卷一百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五十·彭定求

        卷450_1 【戊申岁暮咏怀三首】白居易   穷冬月末两三日,半百年过六七时。龙尾趁朝无气力,   牛头参道有心期。荣华外物终须悟,老病傍人岂得知。   犹被妻儿教渐退,莫求致仕且分司。   唯生一女才十二,只

  • 第一回 赵飞熊嫌贫害佳壻·佚名

    诗曰:青云杳杳紫云现正德皇爷坐金殿十二治官造监书选出一部烈女传四句提纲敍过,引出一部鼓儿词,名为红灯记,乃是大明正德年间,有两部臣宰,头家老爷,家住常州府无锡县南门以里,姓赵名明字是飞熊,官拜户部尚书。夫人王氏,所生一女

  • 卷二百二十一·列传第一百十七·柯劭忞

      信苴日 杨汉英 宋阿重 杨完者 曾华   信苴日,姓段氏,其先世为大理酋。权臣高氏当国,世祖奉命南征,诛其臣高祥,以段兴智主国事。兴智与季父信苴福入觐,诏赐金符,使归大理。宪宗五年,献地图,请悉平诸部,并条奏治民立赋之法

  • 卷三·王夫之

    ◎丁、王、朱列传 丁魁楚,字光三,河南永城人。中万历己未进士,历官有能声,至节钺。崇祯九年,巡抚蓟镇,虏至,以兵逃,宜抵法。魁楚善事权要,为温体仁所厚善,得不坐。已而为刘宗周所劾,乃罢官去。 弘光元年,起废,擢兵部右侍郎兼副

  • 第九牌示天运(实则光绪)十五年十月十日一一一○七-五·佚名

    新竹县都城隍、监理醮务,告戒道众守则晋封威灵公、新竹县都城隍、监理醮务示酬恩庆成福醮,法坛供设斯堂。示尔在坛道众,各宜恪静端方,内则凛严斋戒,外维洁整冠裳,行止雍容有度,语言简讷有章。一切专司执

  • 弇山堂别集卷四·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盛事述四勲臣歴三公勲臣以太师为极凡八人若李韩公善长张英公辅不为太傅太保朱保公永张英公懋张昌公鹤龄徐定公光祚不为太保以躐加故也独翊国公郭勋初加太保再加兼太子太傅三加太傅四加兼太子太师五加太

  •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卷八·允禄

    雍正八年正月二十七日兵部为署副都綂鼐格马拉员缺带领防军防领桑格等八人引见奉上谕鼐格之缺着代通署理马拉之缺着英夀署理凡署理副都綂事务之防领若仍令办理防领任内事务一应行走之处悉属不便将此谕八旗都綂等凡署理

  • 舆服六·徐松

    宝尊号宝【宋会要】每上尊号,有司制玉宝,以尊号为文。 真宗大中祥符初,登封太山,别制宝匣、宝盝,皆差小其制。 仁宗天圣元年九月二十二日,诏:以宫城火,重制皇帝受命宝、尊号册宝,参知政事陈尧佐、晏殊书。 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七

  • 徐墀·周诒春

    徐墀 字梦塘。年三十一岁。生于广东台山。未婚。永久通信处。香港德辅道六十五号。初学于直隶唐山路矿学校。为北京日报通信员。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伊利诺爱大学。习铁路管理及工程。民国元年。得学士学位。入

  • 大学衍义卷二十四·真德秀

    格物致知之要二辨人材憸邪罔上之情【佞幸之臣】齐桓公末管仲病公问羣臣谁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若君公曰易牙何如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曰开方何如对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公曰竖刁何如对曰自宫以适君【宫腐刑也】非

  • 提要·陈士元

    (臣)等谨案孟子杂记四卷明陈士元撰士元有易象钩解别着録自宋熙宁以前孟子仅列于儒家史记以孟子荀卿合传寥寥十数语于所厯邹滕任薛鲁宋之事略不一书至朱子纲目始于适魏至齐大书特书明圣贤之去就为不轻而体属编年不能详一

  • 天下第三十三·刘文典

    〔释文〕以义名篇。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 〔注〕为以其有为,则真为也,为其真为,则无为矣,又何加焉! 〔疏〕方,道也。自轩、顼已下,迄于尧、舜,治道艺术,方法甚多,皆随有

  • 仪礼逸经目録·吴澄

    投壶礼第一奔丧礼第二公冠礼第三诸侯迁庙礼第四诸侯衅庙礼第五中霤礼第六禘于大庙礼第七王居明堂礼第八右仪礼逸经八篇澄所纂次汉兴高堂生得仪礼十七篇后鲁共王坏孔子宅得古文礼经于孔氏壁中凡五十六篇河间献王亦得而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中·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尔时作法苾刍白世尊言。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有一切众生。闻我名号永离热恼心得清凉。行正信行得生我刹。坐宝树下证无生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我得

  • 卷第四十八(禽畜生部中虫畜生部下)·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四十八(禽畜生部中虫畜生部下)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金翅一(二事) ·千秋二(一事) ·雁三(三事)·鹤四(一事)  ·鸽五(二事) ·雉六(一事) ·乌七(

  • 金刚经校勘记·江味农

    此本一依炖煌石室唐人写经。而柳公权所书,即石室藏经之一。久有影印本行世。可以覆按。故校勘记中,首列柳书。次列参校诸本。兹将所据各本名目,及有无单行本流通,一一详载于校勘记前。以便检校。柳书 经后题云:长庆四年四

  • 元始八威龙文经·佚名

    元始八威龙文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分作八节,论述修真炼养之道。大致以子母、阴阳、水火、动静、虚实等相对概念。阐述守神、固精、和炁等炼养术。文句模仿老庄,颇为晦涩。

  • 说儒·胡适

    胡适著。写于1934年3—5月。发表于1934年12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4卷第3期。共分六节。指出儒是殷民族的教士;他们的衣服是殷服,他们的宗教是殷礼,他们的人生观是亡国遗民的柔逊的人生观。认为儒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