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三

  ◎高、李列传(牛万财附)

  高必正,初名一功,陕西米脂人,李赤心之母舅也。赤心者,初名过,眇一目,号“一只虎”,李自成之族子。蚤从自成起群盗。自成僭号,以过为权将军,一功为制将军。

  弘光元年春,自成再败于秦,由商洛走襄樊,追兵复至,自成仓皇渡江,过、一功与田化龙、贺锦、党守素、刘芳亮、刘希尧、李来亨、刘体淳、袁宗第、牛万财、张光翠、塌天豹等皆从,自白螺山至城陵矶百余里间截江求渡。左良玉已弃武昌下芜湖,何腾蛟走江西,武汉为墟,长沙守备单弱,侦探者不敢逾洞庭,皆不知贼所在。而贼自起兵以来,蹂躏尽西北,南阻淮、汉,未尝一骑窥江。江南奸民为贼导者率附革里燕。张献忠亦与闯部漠不相知闻。自成既东渡,南望大江沧漭,山川缪错,卒不知所向。惟见虏骑西来,则益东走,遂由巴陵北境奔入江、楚界,南渐浏阳,北迄通山,东抵宁州。鸟惊兽逸,掠食千里。武、岳间居民惊贼猝至,亦不知所自来。五月,自成至九宫山,食绝,自率轻骑野掠,为土人所杀。过等追及,良久乃知之,益忄匡惧不知所为。

  天启间,河南河滨沙碛中涌出玉玺,抚臣以献,廷议知其为宋哲宗时获得者,非秦玺,亦姑藏之内府。白成陷北京,获而宝之。自成死,一小竖负以走,田化龙夺而藏之。

  诸部从贼久,颇厌剽徙;为虏所大挫,心魂俱褫。闻南京立天子,欲归附,不知所介绍。擒田野民问之,乃知何腾蛟为楚抚,遂欲因腾蛟降,顾因缘无由得达。方腾蛟之弃左军而逸也,从九江斜走瑞州,由万载入湖南,亦不知贼渡江事。猝闻平江、浏阳间有贼野掠,意为土寇,遣长沙知府周二南帅黄朝宣部兵二千人往击之。过、一功既欲降,无格斗志,按兵徐退。二南误以为怯,麾兵进薄其营,刃数贼,贼乃合战,俄顷披靡,二南坠马,死之。贼追溃卒,呼欲与通语,皆益丧精魄,鹜走归长沙。腾蛟知为大贼,惴惴惟婴城守。过等敛兵不欲迫长沙,执土人纵之诣腾蛟所道意,土人得释即走,亦不为通。久之,稍传闻至腾蛟所,腾蛟乃募人持白牌赍手书往,过等大喜,遂举军降。腾蛟以便宜各授总兵官。李过之属,推一功为总统。凡八部为一营。刘体淳、塌天豹、袁宗第、宗第之弟宗道合为一营;张光翠、牛万财合为一营;王进才、郝永忠于贼中为偏裨,其主帅死,因得其军,为过等所不齿,又各别为一军。湖南民瘠赋薄,黄朝宣、张先壁、曹志建分处长、衡,刘承胤据武、靖,日益召募,至数万人;马进忠、王允成、卢鼎自江、汉来归,亦数万人。腾蛟既受诸降,益无以支。诸军散处岳、长间,野掠而食。会过、一功闻贼余众不及渡江者,星散湖西北,乃自请渡湖,出荆州,收其军。腾蛟大喜。思文皇帝已立于闽,遂飞疏入奏,请为加恩,诏赐一功名必正,过名赤心,各授都督同佥有差,名其营曰忠贞,拜堵胤锡为楚抚监督之。胤锡为制进贤冠、袍笏、舆伞仪仗以宠之。诸将皆轻脱?鄙,始受命服冠带,皆如负芒刺,唯必正与党守素、李来亨稍治威仪。

  八月,必正、赤心率诸部渡湖,屯公安、江陵间,连营百里。刘体淳、袁宗第亦渡江趋江陵之西,略夷陵,过荆门、郧西,渡汉北掠兴安,侵汉中,为清兵所败。南归,自夷陵入巴东,依蜀东塞,据险而居。唯王进才、郝永忠依腾蛟,留长沙。堵胤锡分治湖北,稍用辰、常赋及鬻将吏及纳弟子员所得饷金,输忠贞营充馈劳(然无能饱也,率掠公安、松滋、澧州、安乡民以食。民皆怨苦之)。至隆武元年冬,腾蛟与胤锡分道出师,会清兵大举攻忠贞营,腾蛟前部遇之于岳州,不战而退,清兵遂渡江。胤锡方帅必正诸军围荆州,诸老营留屯公安之草坪,荆民苦掠者,导清兵径袭草坪,轻骑潜抄,越两日夕,拔三营,而余营尚不知也。已而惊扰,自相践蹂,鹜散而西。必正、赤心大惊,撤围走,荆州守兵开门蹑之,全营大败,弓仗马骡夺弃滨尽。自是,忠贞营之精锐耗矣。遂敛余兵走夷陵,与体淳、宗第合屯蜀东徼,惟牛万财随胤锡退屯常德。牛万财者,眇一目,?至暴猥鄙,多掠人以为兵,众至数万,自号“牛十万”。以与高必正有隙,故为屈下依胤锡,而胤锡信爱之。

  永历二年夏,马进忠复常德,胤锡率万财自永定卫山中出,会进忠守常德。俄而胤锡恶进忠之待腾蛟也,遂携郑古爱、毛寿登间道走巴东,要必正下楚。必正等方苦粮尽,遂拔营随胤锡薄常德。进忠惊怼,尽焚刍粮庐舍走湘乡。必正诸部至,无所栖食,胤锡遽帅之攻长沙,围数日不克,退次湘潭。张光翠、牛万财、刘体淳、袁宗第分掠衡、宝。湖南千里,尸横蔽野,原野无烟火。何腾蛟方下衡州,大惊,轻舸至湘潭安插之。

  永历三年春,南昌围急,金声桓驰乞援师。上敕朱谋{例土}趋腾蛟援江,腾蛟乃与胤锡议,分胤锡统必正诸军自袁、吉入江西。因为奏封必正郧国公、赤心邓国公,刘体淳以下皆封侯伯有差。体淳者,故于贼中与赤心号刘李二将军,拷杀降臣陈演、魏藻德以下数十人者也。必正等既渡湘,涉茶陵、衡山境,徘徊不进。已而闻湘潭陷,腾蛟没,遂卷营南走。至衡州东岸,清兵遽蹑及之,益骇奔,由郴、桂取山道入贺县,趋梧州。行在惊遽,上命大学士严起恒、佥都御史刘湘客驰谕之。兵部主事郭如泰先至其军,宣上旨,必正赧惧谢罪,敛兵求屯浔州。自言:“自草坪之败,盔甲弓刀皆丧,仅存者亦已窳敝,乞权住岭外一年,就铁冶胶角,稍治器仗,方可为国家效死力。”上亦从容慰劳而已。

  陈邦傅忮李元胤而仇金堡,厚奉必正,舅事之,劝令举兵入肇庆劫驾,并元胤军,杀堡及刘湘客、丁时魁。必正佯诺,退谓其客曰:“吾虽尝为大贼,亦自磊落行志,安能作此狗彘行乎!”以是恶邦傅而狎之,稍稍夺其兵粮马仗,殆尽,邦傅及窘。刘希尧、刘芳亮与赤心不协,率其军自梧州而北,转掠贺县、广宁、四会至宜章。所至剽杀,粤、楚间人尤苦之,呼为“白毛毡贼”。通粤将杨大甫,欲叛降清。朝廷执大甫诛之,希尧、芳亮忄匡慑失据。而彭嵩年、向文明屯郴南,阻其北降路,日渐溃散,清兵遽至,不及纳款,遂皆败死。是年冬,堵胤锡奉龙旗至浔州,调必正诸军出楚。赤心病,未有行意。未几,赤心死,必正兼统其军。田化龙亦死于南宁。所藏玺或窃去,不知所终。既连丧大帅,兵士合离不一。十二月胤锡又卒,益无趋令北出者,遂逗留左江。

  永历四年夏,上在梧州,必正偕党守素入见,请身为诸将倡:“以兵归兵部,赋归户部,简汰疲弱,分泛战守,较勘功罪,则事尚可为;如因仍离析,兵虽众,将虽尊,皇上求一卒之用亦不可得,有主臣皆陷而已。”朝廷翕然歆动。而户部尚书吴贞毓、兵部侍郎万翱庸猥嗫嚅不敢任,必正太息而已。时金堡等诏狱未解,贞毓、翱、程源、郭之奇、鲁可藻闻必正入觐,密遣使迎之于藤县,丐必正入,杀堡,逐严起恒、瞿式耜。必正皆佯诺之。贞毓等踊跃以俟。必正、守素方陛见,趋班候驾,贞毓、可藻越班就揖之,喜溢眉宇。必正、守素奏对,出,即拿小舟诣金堡,握手欷?,言:“中外想望者惟公一人,今公杖创若此,其如社稷何!”贞毓乃大沮。御史吴象玄疏言:“之奇、可藻越班私揖,蔑礼慢上,宜加勘问。”必正闻之曰:“吾入行在,惟闻吴道长一言而已,此外皆不知何等语也。”已而贞毓等集必正舟,方行酒间,必正出贞毓等手书一一示客,曰:“此诸老先生命必正入朝杀人者,不知文天祥、陆秀夫曾如此否耶?”贞毓等皆俯首汗出,不能语。必正间谓郭如泰曰:“朝廷不诛夏国祥及吴、万、程、鲁四尚书,必不能待明春而亡。”如泰以意告朝士,欲奏上行之,朝士有识者以为不可因将帅杀内臣。如泰以语必正。必正曰:“吾误矣,存亡在天,朝廷事固非我所当与也。”必正知事不可为,意大沮丧。廷议欲遣之援广东,马吉翔、陈邦傅在肇庆,不欲其来,阴令夏国祥持两端止之,无诏促必正行。必正乃请归南宁。

  必正虽起群盗,为李自成爪牙,而雅有志义。赤心之降,皆必正怂恿之。赤心狡犷,必正恒加抑沮。及赤心没,必正愈折节戢其军,思自效纾国难,而群小?尊沓,为必正所轻,莫能用也。自必正之入粤也,与袁、刘、牛、张相失。体淳、宗第与宗道、天豹自宝庆西北走,过常、澧,仍归荆西。张光翠自衡州西走,壁沅、黔间,后李定国下湖南,光翠亦出宁乡。定国兵退,光翠溃败死。牛万财自湘乡西走,大掠新化、溆浦,攻下苗寨据之,为清兵所困,降于清。清夺其兵,万财与部曲贩鱼盐以自食。时忠贞营诸部存者,唯必正、守素及贺锦、李来亨四将,屯浔南,日益弱。是年冬,两粤陷,清兵犯浔南,必正自庆远走黔,孙可望薄险要击之,转战旬日,所部多为可望劫降。必正、守素、锦皆殁。余军推李来亨为帅,由黔走施州卫,遂至巴东之西山屯焉。刘体淳、郝永忠皆先在,连寨相结,凡十四年而后亡。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司马迁
  卷二十四·志第五·地理上·脱脱
  卷三十·志第六·五行三·张廷玉
  ●卷上·王铚
  1927──中華民國十六年丁卯·郭廷以
  卷四 仁宗·王夫之
  第三十四回 满恶贯奸相伏冥诛 进良言直臣邀主眷·蔡东藩
  ●卷十二·邵廷采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十·佚名
  通志卷四十七·郑樵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首天章二·阿桂
  萧岩寿传·脱脱
  后汉纪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下乾元年(戊申、948)·司马光
  卷二百十九·佚名
  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杨舜举·唐圭璋

      舜举字观我,金华人。出王应麟之门,善填词(据词苑萃编引江村诗词剩语)。   浣溪沙   钱唐有感   残照西风一片愁。   疏杨画出六桥秋。   游人不上十三楼。   有泪金仙还泣汉,   无心玉马已朝周。   平

  • 第一折·王伯成

    (驾上云了)(高力士云了)(太真云了)(禄山上了)(外末宣住了)(正末扮上开)小生姓李名白,字太白。曾梦跨白鹤上升,吾非个中人也。 【仙吕】【点绛唇】鹤梦翱翔,坦然独向,蓬山上。引九曲沧浪,助我杯中况。 【混江龙】忽地眼皮开

  • 卷四 崇祯元年戊辰·计六奇

      思宗烈皇帝  思宗,光宗之子,熹宗之弟也。丁卯八月即位,戊辰,改元崇祯。自太祖戊申建元洪武,迄今戊辰,共二百六十载。帝在位十七年,甲申之变,以身殉国,宏光朝礼部尚书顾锡畴议谥庙号思宗烈皇帝,周皇后为孝节皇后。忻城伯赵

  • 序二·何乔远

    列宗沿革几何法世守几何事应斟酌几何事后嫔嗣徽几何氏诸王封建几何国名臣芳迹畴最其贻秽者畴最九夷八蛮种落奚状驯悖奚情版章之大山川险夷奚扼要礼乐政邢弛张棘徐孰中漕挽钱盐诸制兵农垧牧诸大务孰弊孰善穷变通久孰与

  • 辽史拾遗卷十九·厉鹗

    钱塘厉鹗 撰列传第一后妃陈大任辽史后妃传鹗案金史党怀英传曰承安二年召为翰林学士承防泰和元年增修辽史诏分纪志列传致仕后章宗诏直学士陈大任继成辽史云太祖淳钦皇后舒噜氏契丹国志曰后任智用权立中子徳光在其国称

  • 一一六一 三通馆总裁刘墉等奏《皇朝通典》《通志》未竣请予展限折·佚名

    一一六一 三通馆总裁刘墉等奏《皇朝通典》《通志》未竣请予展限折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三通馆总裁 协办大学士 吏部尚书 管理国子监事务臣刘墉等谨奏,为奏闻事。窃臣馆恭纂《皇朝通典》、《通志》二书,于上年十二

  • 六五八 军机大臣拟赏四库全书处人员菓单·佚名

    六五八 军机大臣拟赏四库全书处人员菓单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十八日拟赏四库全书处人员菓单总裁四员。除臣等及在懋勤殿行走者,已蒙恩特赏外,余总裁四员,酌拟各赏苹菓四个、圆菓三个、石榴五个。英廉、程景伊、嵇璜、金简

  • 一四〇 不辩解说上·周作人

    这里且让我来抄一篇刊文吧。普通说刊文有两种意思,其一是已经刊布的文章,不论是谁做的,就抄袭了过来,其二则用于做八股文的时候,遇着做过或是多少相近的题目,便将窗稿中旧作,抄来应付,虽然“刊文”二字似乎用的不很妥当,但是习

  • 太极·周绍良

    №太极001【盖】大唐故于府君墓志铭【志文】大唐故朝散大夫泽州晋城县令上柱国于府君墓志铭并序君讳思□,字惟敬,河南洛阳人也。原夫维城表固,导灵派於东周,高门贻荣,翊元功於西汉。问望光乎史诰,勋德昭於锺鼎

  • 卷二百五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四封建考【九】异姓封爵五汉军王义王孙可望汉军正白旗人顺治十四年十二月归顺封薨諡恪顺 孙徵淇孙可望子顺治十七年十一月袭 孙徵淳孙可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四 洪武二十年八月戊申朔,上谓侍臣曰:“人君一心当谨嗜好,不为物诱,则如明镜止水,可以鉴照万物,一为物诱,则如镜之受垢,水之有滓,昏翳汨浊,岂能照物?”侍臣对曰:“陛下谨所嗜好,正心之道,莫过于此。

  • 子罕第九·智旭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禅解】卓吾云:&ldquo;罕言利&rdquo;,可及也。&ldquo;罕言利与命与仁&rdquo;,不可及也。方外史曰:&ldquo;言命&rdquo;、&ldquo;言仁&rdquo;,其害与&ldquo;言利&rdquo;同,所以&ldquo;罕言&rdquo;。今

  •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五十四章 身与邦·林语堂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语译天

  • 第十四章 1·辜鸿铭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原宪)问什么是可耻,孔子回答:“如果国家政府司法公正严明,政局井然有序,如果只想如何得到利益,就是可耻的了。而如果国家政府司法混乱,政局动荡,只想到如何得益也

  •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五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五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憍陈如品第二十五之一尔时世尊告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亦是无常。因灭是识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是色获

  • 营造法式·李诫

    北宋官方颁布的关于建筑工程作法和工料定额的专著,我国古代第一部建筑法规。由北宋李诫于1100年编纂而成,1103年刊行。全书三十四卷,三百五十七篇,三千五百五十五条。书前有“看详”、目录各1卷。“看详”说明若干规

  • 凡物流形·佚名

    《凡物流形》是1994年发现的战国道家古佚书,是上博简中的一部重要著作,由曹锦炎整理,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甲本第三简背有“(凡)勿(物)流型(形)”四字,故名。《凡物流形》大概作为早期黄老著作,在继承战国南方道家著作《太一生水》所

  • 草堂集·王丹桂

    王丹桂撰。明正统本《道藏·太平部》有《草堂集》一卷,无序跋,题“五峰白云子王先生撰”,词一百四十五首。按集中《行香子》注云:“忆师父训号白云子,名丹桂,字昌龄。”知为王丹桂撰。饶宗颐《词籍考》卷七云:“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