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陈显达传

陈显达,是南彭城人。宋孝武帝时代,曾任张永前军幢主。景和年间,由于有功劳而多次受到重用。泰始初期,以军主资格隶属徐州刺史刘怀珍北征,被提拔为东海王板行参军,员外郎。泰始四年,被封为彭泽县子。食邑三百户。历任马头、义陽二郡太守,羽林监,濮陽太守。

隶属太祖在新亭抵抗桂陽王叛军,刘面力大桁败后,叛军进了杜姥宅,后来刘休范死,太祖想回来保卫宫城,有人谏止说:“桂陽王虽然死了,但叛军的党羽还很猖狂,人心难以稳定,不可轻易出动。”太南齐书祖才作罢。派陈显达率领司空参军高敬祖从查浦渡过淮河沿着石头北道进入承明门,屯兵东堂。当时宫中恐惧騷动,陈显达来了,才稍稍安定下来。陈显达率军出击杜姥宅,大战攻破叛军。被矢射中左眼,箭拔出来箭镞还在眼里,地黄村有位潘妪,善于巫术禁口兄,先把钉钉在柱子上,然后踏着禹步运气,钉子立即就出来了,于是请她给陈显达弄出了眼里的箭镞。陈显达被封为丰城县侯,食邑千户。转游击将军。

不久被任命为使持节、督广、交、越三州、湘州的广兴军事、辅国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进号冠军将军。沈攸之事件暴发,陈显达派部队援救中央,长史刘遁、司马诸葛导对陈显达说:“沈攸之拥有百万大军,谁胜谁负形势还不明朗,不如保守本境积蓄力量,分别派遣信使,暗中取得联系。”陈显达在座上亲手斩了此人,派人上疏太祖表示愿听他的指挥。于是进号使持节、左将军。大军到达巴丘,沈攸之就被平定了。陈显达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转任前将军、太祖太尉左司马。齐王府设置建制后,陈显达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领卫尉。太祖做皇帝后,陈显达迁任中护军,增加食邑一千六百户,转任护军将军。陈显达上启辞让,太祖答复说:“朝廷赏赐爵位是有规定的。你忠发万里,信誓如期,即使是屠城灭国的功勋,也无法和你的功劳相比。对这样的人不加封赏,那还有什么典章可言!如果对你不合适,我也不会随便授予你的。我把你们几个人看得像一家人一样,岂止是君臣关系?明天,你和王、李都听候召唤。”皇上即位后,用膳不准宰杀牲畜,陈显达送上一盘熊蒸,皇上吃了。

建元二年,敌虏寇掠寿陽,淮南、江北的民众被騷扰不安。皇上命陈显达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陈显达到达镇所,敌虏已退去。皇上下敕给陈显达说:“虏经破散后,就不可能再回来侵犯边关了,但是国家边防,理应有充分的防备才是。宋元嘉二十七年以后,江夏王主管南兖州,把镇所迁到盱眙,沈司空亦在孝建初年镇守过那里,这都是看得比广陵更重要。你以为前代这样处理是否妥当?现在大家都说你应该据守那里,我也未能作出决定。主要是考虑会扰动文武官辛苦。如果大家都这样认为,那也不能怕麻烦。”这事终于没能实行。

陈显达迁任都督益、宁二州军事、安西将军、益州刺史、领宋宁太守,持节、常侍等仍旧。世祖(萧赜)即位后,陈显达进号镇西将军。益州一带土著,大多凭据山险不宾服朝廷。有个叫大度村獠的部落,前后几个刺史都制服不了,陈显达派人去批评他没能及时上交租税和赎罪的财物,獠帅说:“两眼刺史尚不向我征收(何况陈显达只有一只眼)!”还把派去的使者杀了。陈显达便吩咐将吏,声言要出猎,乘着夜晚奔袭獠部,把他们的男女老幼全杀光了。从此山里的土著便都震服。广汉贼人司马龙驹占据郡城举行反叛,陈显达又把他们讨平了。

永明二年(484),陈显达调任侍中、护军将军。陈显达长期在外地任职,中间又经历了太祖的逝世,等他回京见了世祖,便流泪悲咽,皇上也在悲泣,在心里对陈显达很有好感。

永明五年(487),荒人桓天生自称是桓玄的同宗,和雍、司二州边界的蛮虏互相勾结鼓动,占据了南陽故城。皇上派遣陈显达假节,率征虏将军戴僧静等水军前往,宛、叶、雍、司的众军都受陈显达指挥。桓天生率虏人万余攻打舞陰,舞陰戍主将辅国将军殷公愍抗击,杀了桓天生的副帅张麒麟,桓天生受伤而逃。朝廷又任陈显达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雍、梁、南秦、北秦、郢州的竟陵、司州的随郡军事、镇北将军,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陈显达进据舞陰城,派戴僧静等先进,和桓天生及蛮虏再次交战,大获胜利,官军凯旋。几个月后,桓天生又出来攻占舞陰,被殷公愍打败,桓天生逃回荒远之地,遂城、平氏、白土三城的贼人渐渐有所降散。

永明八年(490),陈显达进号征北将军。就在这一年,又迁任侍中、镇军将军,不久又加中领军。出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江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江州刺史,配给鼓吹一部。陈显达为人谦厚有智谋心计,自知人微位重,每次升官,都流露出既惭愧又畏惧的表情。他有十多个儿子,他告诫他们:“我本来也没指望到达这么高地位,你们切不可仗着富贵欺凌别人!”陈家豪富后,几个儿子和王敬则的儿子们,都用精美牛车、穿华丽服饰,当时人称快牛为陈世子青,王三郎乌,吕文显折角,江瞿昙白鼻。陈显达对其子说:“麝尾扇是王、谢家用物,你们不得为着这东西互相追逐。”

永明十一年(493),敌虏又有动作,皇上下诏让陈显达驻军樊城。世祖去世后遗诏中任命陈显达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隆昌元年(494),迁任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仍旧,设置兵佐。参与了废除郁林王而有功勋,延兴元年(494),任司空,晋封公爵,增加食邑一千户,甲仗五十人入殿。高宗(萧鸾)做南齐书皇帝后,陈显达进位太尉,侍中仍旧,改封鄱陽郡公,食邑三千户,加卫兵二百人,配给油络车。建武二年(495),敌虏攻打徐州、司州,皇上下诏要陈显达出兵进驻,在新亭、白下之间往来接应,以制造声势。

皇上想把太祖、武帝的子孙们全部除掉,曾间接地问陈显达,显达回答说:“这些小事何必放在心上。”皇上才作罢。到了建武时期(494~498),陈显达便有些恐惧不安了,于是自觉地降低地位待遇藏匿名声,他的车轿等交通工具都用破旧的,他的仪仗队规模很小不过十来个人,而且都很单薄。有次他陪皇上宴饮,酒后启禀皇上说:“臣下我年纪已老,富贵也是够了,只少个枕头供我枕着死了,特向陛下乞求一个,让我告老退休。”皇上表情大变,说:“公已经醉了。”后陈显达又根据七十岁而告退的礼制再次请求,皇上还是不批准。

这时敌虏频频寇掠雍州一带,各军抵抗都不获胜,失去了沔北五郡。永泰元年(498),皇上派陈显达北讨,并下诏说:“自从晋朝衰微、宋朝凋谢之后,蕃臣们往往外叛,又反过来凌侮内地,他们还没得到上天的惩罚,又有外夷来扰乱中华,使神州大地,不断出现叛逆。朕继承伟大的业基,追随着前王的路线,一心想着繁荣华夏。但多难才平,思化刚刚开始,这时候兴师扰众,不是首要任务,因而从长远的观点着眼,暂时对北边采取宽缓的政策。也希望敌方能够懂得恩义,感激我方的良好愿望。然而这帮凶忍蛮横狡猾,专事侵掠,煽动并聚集一群蚁辈小人在西北边境,我们正好乘他们送上门来的方便,趁着上天要灭亡他们的时机,一鼓作气消灭他们,传檄三秦,扫清宇内,在此一举,而且中原士民,早就盼望皇军来大显神威,不断来人请求派兵援助,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应派各路大军前往征讨。侍中太尉陈显达可以暂放下三公的工作,指挥各路统帅。”于是皇城内外实行戒严。加陈显达使持节,率军向襄陽进发。

永元元年(499),陈显达督使平北将军崔慧景众军四万人,围困南边界的马圈城,这里离襄陽三百里,攻打四十天,城里敌虏食尽,靠吃死人肉树皮维持,外边的围攻更加激烈,敌虏突围而逃,被斩杀千余人。官军争抢城中的绢物,不作追击。陈显达入据此城,派军主庄丘黑进攻南乡县,即原从陽郡治所。虏方主将元宏亲自率领十余万骑兵杀到,陈显达带着部队渡水而西占据鹰子山筑城抵抗,人情沮丧,军心不振。虏兵围攻甚急,军中主将崔恭祖、胡松用乌布幔盖着陈显达,派数人抬着,抄近路从分碛山均水口,中央军沿路溃退,死者三万多人。左军将张千战死,追赠游击将军。陈显达一向很有威名,在蛮虏中也很有名气,这一次是极大的损失。御史中丞范岫奏请免去陈显达的官职,朝廷讨论应予优待,皇上下诏答复说:“当年卫、霍出塞,也经常无功,冯、邓入关,有时也亏丧。何况公(陈显达)一向作风认真又负有重要职责,能够根据情况灵活处理,无损于他的威略。以后一定会有更远大的谋略,来清扫北方领土。虽然有关部门有一定的法纪规定,但不能用来处理陈显达。”陈显达上表请求解职,没被批准;又请求降号,还是不批准。

朝廷又任命陈显达为都督江州军事、江州刺史,镇守盆城,持节本官仍旧。当初,王敬则举兵反叛,始安王萧遥光曾上启明帝,为了防止陈显达叛变,要追命他的部队回来,后来王敬则事件很快平定了,这事也就作罢。陈显达心里也很害怕。到了东昏侯即位,陈显达就更不愿意回到京城了,因此得授江州之职,很是高兴。不久又加陈显达征南大将军,配给他三望车。

陈显达听说京师在大肆杀戮功臣,又听说徐孝嗣等人都被杀了,传闻朝廷要派兵袭击江州,陈显达害怕遭祸,便于十一月十五日,举兵反叛朝廷。他命令长史庾弘远、司马徐虎龙给朝中高级官员们发去公开信:

各位朋友,我们的太祖高皇帝天赋睿哲,超凡为圣,赶上宋朝末年政治腐败,便顺应天意民心,受禅为帝,建立了这份基业。世祖武皇帝谋略远大,继承大业,使天下进入升平。郁林王、海陵王,虽然很不称职,但明帝比较英明,造成一时的中兴局面。至于后主(东昏侯),悖逆天地人伦,整天吃喝玩乐,婬犯先宫,弄得后宫秽乱,皇宫大院成了集贸市场,雕房画楼成了制造战争的源地。高级人才得不到重用,寒微小人反而受宠。

江仆射兄弟,忠言耿耿,屡次发表正确意见,竟然因此遇到灭族的诛戮。到处都在施极刑,在京城里制造家门之祸。萧、刘二领军,是一起受遗诏提拔起来的辅弼大臣,宗戚之苦且不去说了,而甥舅关系也无辜受害。徐司空一向忠诚有功,清简闻名,对他的辅佐之功未予表彰,反而遭到灭门之祸。沈仆射年逾七十,正是要绝影朝门,安享晚年的时候,忽然遭到极刑,令万古伤心!于是造成缙绅大臣都被清除排挤出朝廷,而那些显要职位都让一群小人窃踞了。

这一切引来天怒人怨,乾象改变。去年三州流血,如今五州自动。当初汉池异色,胥王因之被南齐书废,吴郡暂震,步生以为奸亻幸。何况东昏侯给国家造成的灾难,有倍于以前,这样的君主如不废除,那么谁都可以起来做皇帝。

王仆射、王领军、崔护军,中维简正,一定能够理解我的真诚。萧卫尉、蔡詹事、沈左尉,都是深怀良策、共忧时险的人。我们都是先帝旧臣,有志于树立名节,既然同被红笔列入名单,就应该举义。建安(王)殿下秀德冲远,实在是皇帝的最佳人选。废除昏君拥立明君也是合乎圣人的教义的。我现在正带着军队肩负着这个使命,特别希望你们为我扫清道路。等京城一旦安静,就西迎大驾,歌舞太平,这岂非大好事!裴豫州早表示过忠诚,满怀慷慨,估计他的劲兵,已经在向淮河一带进发;申司州志节坚明,我们所见略同,他正率领偏师,随我而来,萧雍州、房僧寄,也都上路,即将赶到;南兖州司马崔恭祖壮烈超群,不断有消息传来,他正等待行动,互相支持;荆、郢行事萧、张二贤,也都按剑横戈,等待立功;其他关畿蕃守之地,谁不是我们的义侣呢?

我太尉公(陈显达)体道合圣,杖德..文,在军事上有神武,在政治上有雄略。这一次发扬英雄作风,来挽救国家社稷。本来打算和平解决,但估计忠于东昏侯的人会进行顽抗。于是很短时间,便聚众十万。九派三川,都是我们的旌旗战船,凭这势头来对付几个死党,真如捧海浇萤,烈火消冻。各位请好好择善而从,千万不要贻笑于历史和后人。

朝廷派遣后军将军胡松、骁骑将军李叔献率水军占据梁山;左卫将军左兴盛假节、加征虏将军,督前锋军事,驻军新亭;辅国将军骁骑将军徐世扌票领兵屯杜姥宅。陈显达率众数千人从寻陽出发,与胡松战于扌采石,大破胡军,京城震恐。十二月十三日,陈显达到达新林构筑城垒,左兴盛率众军作抵抗的准备。当天夜里,陈显达设置许多屯火在岸边,暗中渡军夺取石头北上袭宫城,遇到大风天亮也没成功,十四日天明,数千人登上落星桥,新亭守军看到岸边火堆,以为陈显达还在那边。后来发现上当,又跑回来援救京城,屯兵城南。宫里大骇,闭门守备。陈显达挺矛纵马带步兵数百人,在西州前与禁卫军交战,第二次交战时大胜,亲手杀死数人,矛也折断了,官军赶到,陈显达不能抵抗,退到西州后乌榜村,被赵潭掷矛刺落马下,并斩首于篱边,鲜血喷涌溅洒到篱笆上,像是淳于伯受刑的情形。当时他七十二岁。陈显达在江州时,生病不治,不久自己好了,但心情很不好。这年冬天连下大雪,但朱雀门上挂着的陈显达的人头,却落不住雪。他的几个儿子都被杀了。

本史作者认为:汉光武帝的功臣们之所以能够享受名利到最后,是因为他们不仅不担任职事,而且继续侍奉明、章二帝,心尊正嫡,于是在上君主安心,在下臣僚习惯。王、陈二人迅速腾达,是赶上了建元、永明的时运;达到最高军职时,是在建武、永元时期。因而功勋不如过去,而职位高于以前,虽然礼遇很优厚,但情分不亲密。加上君主猜忌,政治混乱,担心危亡,便随便杀人,人人都在企图自保。一旦使用武力,又被视为犯上作乱,同舟共济的人尚且会成为敌人,又何况关系不到这个份上的呢?

赞语:英武的王敬则,临难时仍很清醒。他的功绩完成于宫殿里,但是以反贼的名义被诛杀。陈显达根基孤弱,在南边响应起义,终于扬威天下,富贵宠盛。王敬则吃亏在河、兖,陈显达受挫于襄、樊。

猜你喜欢
  第四十六回 却隆恩张果老归山 开盛宴江梅妃献技·蔡东藩
  ●卷一·佚名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五十九·徐乾学
  ●崇祯实录卷之十四·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八十二·佚名
  自序·继昌
  殿阁词林记卷十九·廖道南
  卷二十八·宇文懋昭
  一○六一 军机大臣奏查各书依限完竣议叙情形片·佚名
  七一一 寄谕山东巡抚国泰办理刘遴等修葺宗谱事·佚名
  一一八 云南巡抚李湖奏滇省向鲜著作仅得书四种呈进折·佚名
  卷四十·高士奇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二。·金富轼
  霍彦威传·薛居正
  卷一百五·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八平湖沈季友编明朱大理逢吉逢吉字以贞崇德人洪武初为中书掾授寜津知县有异政擢湖广佥事坐事谪屯关中移戍山丹着童子习牧民心鉴二书再起陜西佥事入为大理丞同修国史寻命视苏湖水利及畿内屯田单

  • 第二十一回 弑故主悍师徼功 除大憝冲人定计·蔡东藩

      却说康熙帝即位,由四位辅政大臣,尽心佐理,首拟肃清宫禁,将内官十三衙门,尽行革去。什么叫作十三衙门?即司礼监、尚方司、御用监、御马监、内官监、尚衣监、尚膳监、尚宝监、司设监、兵仗局、惜薪司、钟鼓司、织染局便

  • 卷之八百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史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五十七·佚名

      康熙三十一年。壬申。冬。十月。丙子朔享太庙。遣领侍卫内大臣公福善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颁康熙三十二年时宪历。  ○吏部议差往呼尔

  • 第三十二卷 访目·缪荃孙

    汉西汉东平赵王庙碑目见《建康志》、重刊《江宁府志》。大司徒甄邯墓碑在后湖之侧,目见《建康志》、《重刊江宁府志》。茅君别院碑分书。牛迹山去陆郎桥五里,为茅君别院,有《西汉永光五年》。碑系麻石,久损折,可摩挲者,不过

  • 卷八·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八 唐 张守节 撰 高祖本纪第八        史记八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春秋握成图云刘媪梦赤鸟如龙戏已生执嘉】母曰刘媪【帝王世纪云汉昭灵后含始游洛池有宝鸡衔

  • 临门语(查东山散纪、沈墨庵补述)·查继佐

    ●临门语(查东山散纪、沈墨庵补述)张煌言大司马苍水先生名煌言,字玄箸,鄞县人,祟祯壬午登贤书。英年杰出,已负大志。遭国变,乙酉,越诸生郑遵谦举义,奉鲁王监国于绍兴,煌言仗剑从之,以庶常权制诰。北师不即东渡,相持者一年。丙戌,越

  • 褚渊传·萧子显

    褚渊字彦回,是河南陽翟人。他的祖父叫褚秀之,在刘宋时代做过太常之官。他的父亲是褚湛之,曾任骠骑将军,和宋武帝女儿始安哀公主结婚。褚渊少年时就很受世人称誉,后来又娶了文帝女儿南郡献公主为妻,姑侄二世相继。褚渊官拜驸

  • 《书经》·皮锡瑞

    论尚书分今古文最先而尚书之今古文最纠纷难辨雨汉经学,有今古文之分,以沿书为最先,亦以尚书为最纠纷难辨,治尚书不先考今古文分别,必至茫无头绪,治丝而棼,故分别今古文,为治尚书一大关键,非徒争门户也,汉时今文先出,古文后出,今文

  • 卷一百四十八·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四十八  宋 卫湜 撰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荅之不敢以疑上不荅不敢以謟其仕有如此者郑氏曰言贫穷屈道仕为小官也宫谓墙垣也环堵面一堵也五版为堵五堵

  • 卷四十·林之奇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四十宋 林之奇 撰文侯之命      周书平王锡晋文侯秬鬯圭瓉作文侯之命文侯之命王若曰父义和丕显文武克愼明德昭升于上敷闻在下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越小大谋猷罔

  • 卷六十·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六十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六十宗庙制度仪礼士冠礼筮于庿门【注冠必筮日于庙门者重以成人之礼成子孙也庙谓祢庙】乃宿賔厥明夕爲期于庙门之外 賔立于外门之外【注

  • 卷十四·佚名

    (六八)复次佛出於世最是希有。虽是女人诸重结使犹得解脱。我昔曾闻。佛之姨母瞿昙弥比丘尼。将入涅槃时。种种庄严欲令胜妙。尔时世尊四众围绕在大众中■。时瞿昙弥比丘尼闻佛■声。以其养佛爱子之故而作是言:长寿世尊,如

  • 集诸法宝最上义论卷下·佚名

        善寂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复次今说生住异灭。此之四相刹那刹那有所转故。不相应相而无其实。于不相应无实相中。不可起二分别。不可说一时。不可说异时

  •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三·圆晖

      造作名业。此品广明。故名分别。释此品颂。总作三门。一明业体性。二释诸业名。三杂明诸业。就明业体性中。一正明业体。二诸门分别。三广明表无表。就正明业体中。一明所造业。二明能造大种。就明所造业中。一明

  • 净心诫观法卷上·道宣

        终南山沙门释道宣撰  敬礼三宝藏 萨婆若法身 随力诫初学 惟圣哀愍听  时在随州兴唐伽蓝。夏安居撰令送泰山灵岩寺付慈忍受持。凡三十篇。如右。  释名篇第一 序宗篇第二 五停篇第三 挍量篇第四 

  • 十诵羯磨比丘要用一卷·佚名

    宋沙门释僧璩于杨都中兴寺依律撰出(羯磨随事乃有众多且依成文略出要用苦余不尽在于大本凡在大众内欲作羯磨作羯磨者集唱僧今和集欲作何事僧中一人应随答作某羯磨)又唱不来诸比丘说欲(说已唱白羯磨若在戒场上但唱也)。

  • 卷第五十六·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五十六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二十世天童鉴禅师法嗣明州雪窦竺田汝霖禅师昌国王氏子。从梅涧福祝发受具。闻天童止泓鉴道化。往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