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五

<史部,纪事本末类,左传纪事本末

  钦定四库全书

左传纪事本末卷三十五

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

宋襄公图伯

僖公八年冬宋公疾太子兹父固请曰目夷长且仁君其立之公命子鱼子鱼辞曰能以国让仁孰大焉臣不及也且又不顺遂走而退

【攷异】说苑以目夷为后妻子夫兹父固为太子而曰目夷长则非后妻子明矣

九年春宋桓公卒未而襄公会诸侯故曰子凡在丧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冬宋襄公即位以公子目夷为仁使为左师以聴政于是宋治故鱼氏世为左师【发明】目夷之后十世犹当宥之后此华元之于鱼石情亦恝矣

【补逸】礼记宋襄公其夫人醯醢百瓮曾子曰既曰明器矣而又实之

十五年冬宋人伐曹讨旧怨也 十六年春陨石于宋五陨星也六鹢退飞过宋都风也周内史叔兴聘于宋宋襄公问焉曰是何祥也吉凶焉在对曰今兹鲁多大丧明年齐有乱君将得诸侯而不终退而告人曰君失问是隂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吉凶由人吾不敢逆君故也 十七年齐桓公与管仲属孝公于宋襄公以为大子冬桓公卒易牙入与寺人貂因内宠以杀羣吏而立公子无亏孝公奔宋 十八年春宋襄公以诸侯伐齐 郑伯始朝于楚楚子赐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曰无以铸兵故以铸三钟 夏五月宋败齐师于甗立孝公而还 十九年春宋人执滕宣公 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鄫子防盟于邾夏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欲以属东夷司马子鱼曰古者六畜不相为用小事不用大牲而况敢用人乎祭祀以为人也民神之主也用人其谁飨之齐桓公存三亡国以属诸侯义士犹曰薄徳今一防而虐二国之君又用诸淫昏之鬼将以求霸不亦难乎得死为幸 秋宋人围曹讨不服也子鱼言于宋公曰文王闻崇徳乱而伐之军三旬而不降退修教而复伐之因垒而降诗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今君徳无乃犹有所阙而以伐人若之何盍姑内省徳乎无阙而后动 陈穆公请修好于诸侯以无忘齐桓之徳冬盟于齐修桓公之好也 二十年冬宋襄公欲合诸侯臧文仲闻之曰以欲従人则可以人従欲鲜济 二十一年春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人许之公子目夷曰小国争盟祸也宋其亡乎幸而后败 秋诸侯防宋公于盂子鱼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冬防于薄以释之子鱼曰祸犹未也未足以惩君【补逸】公羊传此楚子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为执宋公贬曷为为执宋公贬宋公与楚子期以乗车之防公子目夷諌曰楚夷国也强而无义请君以兵车之防往宋公曰不可吾与之约以乗车之防自我为之自我隳之曰不可终以乗车之防往楚人果伏兵车执宋公以伐宋宋公谓公子目夷曰子归守国矣国子之国也吾不従子之言以至于此公子目夷复曰君虽不言国国固臣之国也于是归设守械而守国楚人谓宋人曰子不与吾国吾将杀子君矣宋人应之曰吾赖社稷之神灵吾国已有君矣楚人知虽杀宋公犹不得宋国于是释宋公宋公释乎执走之卫公子目夷复曰国为君守之君曷为不入然后逆襄公归恶乎捷捷乎宋曷为不言捷乎宋为襄公讳也此围辞也曷为不言其围为公子目夷讳也执未有言释之者此其言释之何公与为尔也公与为尔奈何公与议尔也

二十二年春三月郑伯如楚夏宋公伐郑子鱼曰所谓祸在此矣 秋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聴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殱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二十三年春齐侯伐宋围缗以讨其不与盟于齐也 夏五月宋襄公卒伤于故也

【补逸】史记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髙宗殷所以兴作商颂襄公既败于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褒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

二十四年秋宋及楚平宋成公如楚还入于郑郑伯将享之问礼于皇武子对曰宋先代之后也于周为客天子有事膰焉有丧拜焉丰厚可也郑伯従之享宋公有加礼也

【臣】士竒曰宋襄公以亡国之余起而图伯葢迹齐桓而为之者也首用兵于齐假置君之义其意以为伯国既款而宇下诸侯亦不待痛而服矣夫齐桓之所以成伯非定襄王之位与葵丘之申五禁乎孝公虽桓之所属而无亏长卫姬之所出也兄弟之序甚明乃遽伐齐丧奉少夺长致无亏不得其死乱上下之分长篡弑之阶其何以为天下盟主哉至兵威所及尚不能服一曹而欲与楚争伯星陨鹢飞天变见于上目夷深忧逺虑人事着于下鹿上执辱可为明戒而又伐郑以挑楚怒兵败身伤逾年竟卒甚矣哉宋襄之愚也至之败或以其不従司马之言不扼楚于险不忍重伤与二毛而宋襄亦至死无悔谓其能行仁义之师不幸而败吁宋襄其谁欺乎夫祸莫憯于残人之骨内而以国君为刍狗无亏之杀鄫子之用以视重伤与二毛孰大逆天害理之事宋襄敢行之而故饰虚名以取实祸此所谓妇人之仁也以是图伯不亦难乎若夫欲速见小亟于合诸侯而昩长驾逺驭之大略先儒于曹南传已畅言之而不知其失算尤在伐齐置孝公之始

左传纪事本末卷三十五

猜你喜欢
  卷四十六·志第十三·柯劭忞
  ●卷一百二·徐梦莘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杨仲良
  ●复社总纲·陆世仪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二·王祎
  第十五卷 仕绩 六·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纪昀
  卷六十八·张守节
  张辉瓒·陶菊隐
  萧韩家奴传·脱脱
  倪岳传·张廷玉
  仁宗诚孝张皇后传·张廷玉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卷六·李之芳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卷三·允禄
  ●明职引·吕坤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十五·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八十五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十二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弱冠以五经授宋始安王刘子真为南徐州王新安从事奉朝请始安薨举南徐州桂阳王秀才转建平王主簿雅以文章见遇及王移镇朱方又为镇军

  • 卷五百六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六十薛能送刘驾归京相逢听一吟唯我不降心在世忧何事前生得至音蒲多南去远汾尽北游深为宿关亭日苍苍晓欲临夏日寺中有怀亭午四邻睡院中唯鸟鸣当门塞鸿去欹枕世人情地燥苍苔裂天凉晚月生归

  • 卷十九·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十九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五十首【起元丰已未五月尽十二月作】 愼按元丰二年四月二十九日先生到湖州任七月二十八日中使到湖追摄八月十八

  • 朱敦儒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早岁隐居故里,志行高洁,有朝野之望。征召为学官,固辞不就。南渡初,流寓两广,居南雄州。绍兴五年(1135)赐进士出身,为秘书省正字,寻兼兵部郎官

  • 卷三百八十二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七月丙辰盡是月甲戌   秋七月丙辰朔,尚書省言:「舊制:中外學官並試補。近詔尚書、侍郎、左右司郎中、學士、待制、兩省、御史臺官、國子司業各舉二員,宜罷試法。」先是,王巖叟言:「伏以砥名礪行,以待用

  • 曾静供词二条 一、皇上不是有意遵循守孝三年的古制,·雍正

      【原文】  曾静供:经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  又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是古之帝王治天下,其大本大根,必在于孝。诚以孝为百行之源,万化所从出之地,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如木之有根,水之有源

  • 卷之三百二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千三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七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一卷 江宁府·缪荃孙

    建业都城 在上元县秦淮北五里。《三国志&middot;吴志》:孙权,字仲谋。建安十四年,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改秣陵为建业,筑城,周围二十里十九步。晋元帝南渡,改名建康。自后,宋、齐、梁、陈常都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四 氏族畧四·纪昀

    氏族畧 【四】总论赐氏改氏有故改氏冒氏省言以号为氏以国为氏以官为氏以名为氏同族异氏别族同氏金白姓金黑姓元蒙古七十二氏元色目三十一氏○总论(臣)等谨按郑樵氏族一畧之后着总论十有三篇所以广明义类分别源流参稽讹

  • 墨子閒詁卷九·孙诒让

    非樂中第三十三

  • 卷二十一·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二十一   宋 王与之 撰地官司徒下载师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六人徒六十人郑康成曰载之言事也事民而税之载师者闾师县师遗人均人官之长○郑锷曰周制王畿之地不过千里可为井田者则

  • 备内·韩非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上,此世所以有劫君杀主也。为人主而大信其子,则奸臣得乘于子以成其私,故李兑传赵王而饿主

  • 卷第二十四(藏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二十四(藏字号) 甲子(晋惠帝永兴元年起)丙寅(改光熙)丁卯(怀帝永嘉元年)癸酉(愍帝建兴元年)丁丑(东晋元帝建武元年)戊寅(改大兴)壬午(改永昌)癸未(明帝太宁元年)丙戌(成帝咸和元年)乙未(改咸康)癸卯(康

  • 准提净业引·谢于教

    是编即显密圆通之旨也。而以准提净业名。又首及准提布字法者何也。曰重观行也。然则曷不专言观行。而先之持诵。曰观行难入。故以持诵先之。又多字难观。且以一字收之。盖曲为初机耳。实则深浅获益。一多无碍也。夫既

  • 虞初新志·张潮

    文言短篇小说集。二十卷。清初张潮编辑。自叙作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虞初新志》书首有编者“自叙”、“凡例”,书后有“总跋”,书中对每篇作品均有编者评语附后。意在“表彰轶事,传布奇文。”所收多为明末清初

  • 中庸辑略·石墪

    二卷,宋石墪编。《中庸》作为《礼记》一篇,刘向归于“通论”,颜师古认为“不属礼经”。《隋书·经籍志》载有梁武帝《中庸义疏》,其书却不传。宋儒以其书阐天道心性之学,研求者多,研究日详。石墪因而编著此书。断自周敦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