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备内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上,此世所以有劫君杀主也。为人主而大信其子,则奸臣得乘于子以成其私,故李兑传赵王而饿主父。为人主而大信其妻,则奸臣得乘于妻以成其私,故优施传丽姬杀申生而立奚齐。夫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

且万乘之主,千乘之君,后妃夫人、适子为太子者,或有欲其君之蚤死者。何以知其然,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语曰:"其母好者其子抱。"然则其为之反也,其母恶者其子释。丈夫年五十而好色未解也,妇人年三十而美色衰矣。以衰美之妇人事好色之丈夫,则身见疏贱,而子疑不为后,此后妃夫人之所以冀其君之死者也。唯母为后而子为主,则令无不行,禁无不止,男女之乐不减于先君,而擅万乘不疑,此鸩毒扼昧之所以用也。故《桃左春秋》曰:"人主这疾死者不能处半。",人主弗知,则乱多资。故曰:利君死者众,则人主危。故王良爱马,越王勾践爱人,为战与驰。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与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故后妃、夫人太子之党成而欲君之死也,君不死,则势不重。情非憎君也,利在君之死也。故人主不可以不加心于利己死者。故日月晕围于外,其贼在内,备其所憎,祸在所爱。是故明王不举不参之事,不食非常之食;远听而近视,以审内外之失,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执后以应前,按法以治众,众端以参观。士无幸赏,无逾行,杀必当,罪不赦,则奸邪无所容其私。

徭役多则民苦,民苦则权势起,权势起则复除重,复除重则贵人富。苦民以富贵人,起势以藉人臣,非天下长利也。故曰:徭役少则民安,民安则下无重权,下无重权则权势灭,权势灭则德在上矣。今夫水之胜火亦明矣,然而釜鬵间之,水煎沸竭尽其上,而火得炽盛焚其下,水失其所以胜者矣。今夫治之禁奸又明于此,然法守之臣为釜鬵之行,则法独明于胸中,而已失其所以禁奸者矣。上古之传言,《春秋》所记,犯法为逆以成大奸者,未尝不从尊贵之臣也。然而法令之所以备,刑罚之所以诛,常于卑赋,是以其民绝望,无所告诉。大臣比周,蔽上为一,阴相善而阳相恶,以示无私,相为耳目,以候主隙,人主掩蔽,无道得闻,有主名而无实,臣专法而行之,周天子是也。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


译文


君主的祸患在于相信别人。相信别人,就受到别人控制。臣子对于君主,没有骨肉之亲,只是迫于权势而不得不侍奉。所以做臣子的,窥测君主的意图,没有一会儿停止过,而君主却懈怠傲慢地处于上位,这就是世上出现劫持杀害君主事件的原因。做君主而非常相信他的儿子,奸臣就能利用他的儿子来实现自己的私利,所以李兑辅助赵壬最终饿死了主父。做君主而非常相信他的妻子,奸臣就能利用他的妻子来实现自己的私利,所以优施帮助丽姬杀死太子申生而改立奚齐。即使是像妻子和儿子那样亲近的人还不可相信,其余人就没有可相信的了。

再说,大大小小国家的君主,他们的原妻正配所生嫡子做了太子的,还有盼着自己的父君早死的。怎么知道会是这样的呢?妻子,没有骨肉的恩情,宠爱就亲近,不宠爱就疏远。俗话说:“母亲美的,她的孩子受宠爱。”那么与此相反的话,就是母亲丑的,她的孩子被疏远。男子五十岁而好色之心不减弱,妇女二十岁美貌就衰减了。用色衰的妇女侍奉好色的男子,自己就会被疏远卑视,而怀疑儿子不能成为继承人,这正是后妃夫人盼望君主早死的原因。只有当母亲做了太后而儿子做了君主以后,那时就会令无不行,禁无不止,男女乐事不减于先君在时,而独掌国家大权无疑,这正是用毒酒杀人、用勒索杀人事件产生的原因。所以《桃左春秋》上说:“君主因病而死的不到半数。”君主不懂得这个道理,奸臣作乱就有了更多的凭借。所以说,认为君主死亡对自己有利的人多,君主就危险。所以王良爱马,越王勾践爱民,就是为了打仗和奔驰。医生善于吸吮病人的伤口,口含病人的污血,不是因为有骨肉之亲,而是因为利益所在。所以车匠造好车子,就希望别人富贵;棺材匠做好棺材,就希望别人早死。并不是车匠仁慈而棺材匠狠毒:别人不富贵,车子就卖不掉;别人不死,棺材就没人买。本意并非憎恨别人,而是利益就在别人的死亡上。所以后妃夫人、太了的私党结成了就会希望君主早死;如果君主不死,自己权势就不大。本意并非憎恨君主,而是利益就在君主的死亡上。所以君主不能不留心那些利在自己死亡的人。所以日月外面有白色光圈环绕,毛病就在内部;防备自己所憎恨的人,祸害却来自所亲爱的人。所以明君不做没有验证过的事情,不吃不寻常的食物;打听远处的情况,观察身边的事情,从而考察朝廷内外的过失;研究相同的和不同的言论,从而了解朋党的区分,对比通过事实所作曲验证,从而责求臣下陈言的可靠性;拿事后的结果来对照事先的言行,按照法令来治理民众,根据各种情况来检验观察;官吏没有侥幸受赏的,没有违法行事的;诛杀的一定得当,有罪的不予赦免。这样一来,奸邪行为就无处容身了。

徭役多,百姓就困苦;百姓困苦,臣下势力就发展起来;臣下势力发展起来,免除谣役和赋税的人就增多;免除徭役和赋税的人增多了,权贵就富有起来,君主坑害百姓而使权贵富有,就给臣下扩张势力提供了条件,这不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所以说,徭役轻,百姓就安定;百姓安定,臣下就没有大权;臣下没有大权,他们的势力就消灭了;他们的势力消灭了,恩惠就全归君主了。现在看来,水能灭火的道理也够明白的了,然而用锅子把水和火隔开,水在上面沸腾以致烧干,而火在下面却烧得非常旺盛,这是因为水失去了灭火的条件。现在拿治国措施中的禁止奸邪来说,道理比这更加明白了,但执法大臣起了锅子那样的阻隔作用,那么,法律只在君主心里明白,却已经失去了它得以禁奸的作用了。在上古的传说中,在史书的记载里,违犯法律、叛逆作乱而篡权夺位的人,从没有不属于尊贵大臣的。这样一来,法令要防备的,刑罚要惩办的,通常是地位低贱的人,因此百姓感到绝望,无处可去申诉冤屈。大臣相互勾结,串通一气蒙骗君主,暗地里互相要好,表面上相互憎恶,以便表示没有私情。他们互相作为耳目,等待着钻君主的空子。君主受着蒙蔽,无从了解真情,有君主之名而无君主之实,大臣垄断法令而独断专行;周天子正是这样。君主权势旁落,上下也就换了位置;这就是说,君主不能把自己的权势让给臣下。

猜你喜欢
  卷四十四【起昭公七年尽八年】·杜预
  御制读左传·杜预
  万章上篇·王夫之
  卷十四·杨简
  卷七十一·程川
  卷三十七·山井鼎
  卷六·蔡卞
  外篇·马蹄第九·庄子
  昭公·昭公十年·左丘明
  如何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而不退·太虚
  叙·智旭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四·佚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六·佚名
  卷三 烟霞词客·李叔同
  阴持入经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五十七·彭定求

        卷857_1 【七言】吕岩   金丹一粒定长生,须得真铅炼甲庚。火取南方赤凤髓,   水求北海黑龟精。鼎追四季中央合,药遣三元八卦行。   斋戒兴功成九转,定应入口鬼神惊。   功满来来际会难,又闻东去上仙坛。

  • 存家诗稿卷三·杨巍

    明 杨巍 撰五言律九日同吕山人登覧旷亭极目川原外放怀天地间千林秋叶坠万里塞鸿还风雨诗偏壮茱萸晩正斑不因君落帽谁解是龙山题介休王医杏林卷卖药兼求道年年海上过应人浑偶尔济世有诸科术异泣神鬼心闲到薜萝春来闻

  • 卷九·魏源

    江行杂诗五首(嘉庆庚辰,奉母东下。)试登大别观荆鄂,何似君山俯洞庭?如束估帆三楚至,无穷征雁六朝听。大江东去风月白,春色南来天地青。何事悲歌更怀古?乾坤元气是吾形。◇侧闻淫雨告荆邦,泽国鼋鼍恣潦洚。平世务耕非务战,只今防

  • 卷七百七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七十三萧意【诗一首 以下见玉台後集】长门失宠自从别銮殿长门几度春不知金屋里更贮若为人徐之才【诗一首】下山逢故夫踟蹰下山妇共申别离久为问织缣人何必长相守张陵【诗一首】虏患今日

  • 御选明诗卷十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十三乐府歌行十陈于廷古别离三歳爲君妇未尝下高堂一朝逺送别伫立官道傍君行官栁青君归官栁黄与君别经年相思莫相忘行过无定河莫饮无定水天涯游子心饮之恐尔尔应思闺中人容光易摧毁吕大濩陌上歌

  • 卷七十四·志第二十五·祭祀三·宋濂

        ◎祭祀三   ○宗庙上   其祖宗祭享之礼,割牲、奠马湩,以蒙古巫祝致辞,盖国俗也。世祖中统元年秋七月丁丑,设神位于中书省,用登歌乐,遣必阇赤致祭焉。必阇赤,译言典书记者。十二月,初命制太庙祭器、法服。

  • 卷六十二 志三十七·赵尔巽

      ◎地理九   △河南   河南:禹贡豫及冀、扬三州之域。明置河南布政使司。清初为河南省,置巡抚。雍正二年,升陈、许、禹、郑、陕、光六州为直隶州。十二年,升陈、许为府,郑、禹仍属州。乾隆九年,许复直隶。光绪末,郑复

  • 卷之一千一百五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司马迁

    张连科 译注【说明】本传是秦末和楚汉相争之际齐国田氏家族的一篇合传,以田儋在反秦战争中首难建齐,故以“田儋列传”名篇。在《史记》中,和其它的《列传》相比较,篇幅较短。但容量较大,它写了当时田氏家

  • 职官二一·徐松

    光禄寺【宋会要】光禄寺:元丰以后,太官令、法酒库、内酒坊、御厨、太官物料库太:原作「大」,据《宋史》卷一六四《职官志》四改。、翰林司、牛羊司、牛羊供应所、奶酪院、油醋库、外物料库并(此入)[入此]门。余见诸司库务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 洪武二十四年春正月己丑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 乌思藏必力公尚师辇卜阇搠思吉结卜遣使坚敦真等以所获故元云南行省银印来献,及黑胜等寺僧吉剌思巴星吉等遣喃哥等来贡马及方物,诏赐

  • 对治品第三·佚名

    尔时世尊处在大众,犹如日轮光明赫弈隐蔽众星。喻如大龙幡兰椿轮蒨练粲烂。睹之眼眩。思之意乱。威光晃曜色无等喻。犹萤火光日出不现。日月虽有百千光明。方於帝释譬如聚墨。帝释虽有白净妙光。方於大梵王所有光明,犹如

  • 宗镜录卷第八十七·延寿

    夫入道之门。触途咸是。简要。分别。无出四门。今约天台四教。藏通别圆。各有四门入道。前三教四门。广在彼说。今引圆教四门。堪当入道。一有门。二空门。三亦有亦空门。四非有非空门。止观云。圆教四门。妙理顿说。

  • 卷第八十一·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八十一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论】第九会在普光明殿说离世间品。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一 【论】将释此品约作五门一释品

  • 第二 现观相应·佚名

    [一]第一 爪尖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二其时,世尊为令取爪尖之小垢,谓诸比丘曰:“诸比丘!作如何思惟耶?我此所取爪尖之小垢与大地土,何者较多耶?”三“大德!此大地土为多,世尊所取爪尖之小

  • 皇明诗选·陈子龙

    明代诗选。13卷。陈子龙、李雯、宋征舆编。该书今存有明末刻本。集前有陈子龙、李雯、宋征舆序。本集选诗不出七子手眼。李雯序说:“至于弘正之间,北地(李梦阳)、信阳(何景明),起而扫荒芜、追正始,其于风人之旨,以为

  • 海角续编·陆筠

    陆筠著,祁龙威校注,辑入中华书局近代史料笔记丛刊本《漏网喁鱼集》(外一种《海角续编》)。主要记太平天国在常熟设立乡官、赋税、考试制度以及军事、宗教活动等。

  • 无量寿经义疏·吉藏

    全一卷。隋代吉藏撰。又称大经义、大经义疏、无量寿义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本书依据三论宗来解释无量寿经。初为序文赞叹西方净土,次说无量寿经之宗致,复论述如来之说法,最后分科节以释正文。谓经之说相,先示妙果,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