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十八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
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八月。甲午朔。谕军机大臣等、步军统领衙门参奏、管理花儿闸至大通桥北岸上汛之经制外委高起凤、将应管河兵二十名内。自三十八年、陆续逃革八名。并未报明。仍按月冒领钱粮。请将高起凤、革退外委。交刑部审拟一摺。已交部究审矣。河兵既有缺额。理应报明该管上司。扣除钱粮。另行挑补。乃外委高起凤、于所管汛内河兵。自乾隆三十八年起。陆续逃革八名。均未具报。辄敢任意。按月照数冒领兵粮。侵蚀入己。实属目无法纪。自应按律重治其罪。通永道咎固难辞。周元理何竟毫无觉察。至通惠河、共设有四汛。今高起凤一汛。既有冒领军粮之事。恐其余三汛。或有似此者。亦未可定。着传谕周元理、即速详悉查明。据实覆奏。毋稍回护隐饰。
○豁除直隶喀喇河屯厅、乾隆四十年、水冲沙压旗民地一百九十五顷六亩有奇额赋。
○乙未。上还宫。
○蠲免安徽凤阳县临淮乡、乾隆四十一年、水灾学田一十一顷三十五亩额赋。
○是日起。上以祭。社稷坛。斋戒三日。
○丙申。谕、户部奏、查核扬关徵收税银。较雍正十三年、短少至三万二千六百余两。请着落经管之道员孙栝赔补一摺。因命军机大臣交户部、查该关历年盈余之数。较雍正十三年多寡若何。今阅单开、各年盈余数目。惟乾隆十四、十七两年。较雍正十三年。有嬴无绌。其余各年。则节次短少。并非始自近年。各关税课盈余。例与上届相比较。朕临御之初。本不知各处所收关税多寡之数。因谕部臣、即以雍正十三年为准。使胥吏不敢例外苛求。监督不能徵多报少。且使每年比较。不致岁渐加增加减。无所底止。实于体恤商民之中。寓司关税不致作弊克减之意。并非因雍正十三年关税独多。使各关税必足其数也。乃行之未久。部臣因各关奏报盈余。较雍正十三年有嬴者居多。若置上届于不问。恐监督以比旧已多。即可从中侵隐。易滋流弊。请仍与上届相比较。又复通行日久。昨岁考核淮关、凤阳关、较上届屡形短绌。因令复照雍正十三年比较。则所短之数更多。自系办理不善。今扬关亦复节年短少。且通计短少最甚者、惟此三关。若因此而遍及诸关。未免窒碍。且恐无识之徒。疑朕于关税、必欲从其多者相核。实不知朕体恤商民之本意矣。若朕有意于帑项增多。则不三次通免天下钱粮。其所增益。不较此百倍乎。又思乾隆二十八年、临清关、徵收盈余。较二十七年短少。朕曾谕户部、令与二十五六两年、再行比较。嗣经部臣奏称、该关盈余之数。虽较上届少银三万余两。而较之二十五六两年。尚多银一万五千余两。即予免议。盖税课盈缩。率由于年岁丰歉。固难免参差不齐。而通计三年。即可得其大概。若多寡不甚悬殊。原可无庸过于拘泥。此法最为平允。嗣后各关徵收盈余数目。较上届短少者。俱着与再上两年、复行比较。如能较前无缺。即可核准。若比上三年均有短少。再责令管关之员赔补。彼亦无辞。夫朕以雍正十三年为准者。本属美意。今既有此求全之毁。嗣后此例不必行。所有扬关本年比较盈余。交该部、照此例另行核拟具奏。并将此通谕知之。
○谕军机大臣等、据毕沅奏、陕西自七月初一二得雨之后。惟汉中、凤翔、兴安、商州、四府州属。并附近南山之各州县。续报有节次得雨之处。其西安、同州、邠州、乾州等处。立秋以后。两旬有余。竟未得雨。日来地土渐觉乾燥。秋阳甚烈田禾待泽孔殷。现在虔诚祈祷。惟冀甘霖速沛等语。看来陕省西安等处。雨泽短少。似有旱象。现在节气已迟。即得透雨。亦恐无济。收成不无歉薄。虽关右民食。以麦为重。今春麦收在八分以上。但秋禾被旱。闾阎口食。难免拮据。着传谕毕沅、即速详悉确查。如有成灾处所。务须董率属员、实力妥办。应抚恤者、即行抚恤。使穷黎均沾实惠。不致失所。毋得稍存讳饰。将此由五百里谕令知之。仍将现在曾否续得透雨。于晚稼荍菜。有无禆益之处。迅速具奏。寻奏西安省城于八月初八、至十二日。雨势渐密。通省普沾。西安等府属二十九厅州县。情形相同正可及时广种二麦。现在确查乏食贫民。先行酌借口粮。得旨、览奏稍慰。其有成灾者。妥加抚恤。毋致失所。
○丁酉。祭先师孔子。遣协办大学士英廉行礼。
○谕、本日火器营带领引见补放委参领之苏扎汉、伤痕甚重。曾在军前奋勉。殊属可悯。着加恩赏给法福礼巴图鲁名号。仍照例赏银一百两。
○戊戌。祭大社、大稷。上亲诣行礼。
○幸圆明园。
○己亥。遣官祭关帝庙。
○谕、刑部核拟直隶省王锦、毒死继母王苗氏之母苗赵氏一案。声明该犯与苗赵氏、并无服制。改拟斩决。并引例载母党有犯。除亲母、嫡母、本生母党。仍照服制定拟外。其余均从凡论等语。所拟殊未允协。为人后者。为所后父母持三年之服。而于本生父母、降服期年。即五服之制。亦以所后为推。而于本生皆降一等。是所后之亲属服制。俱较本生为重。何于所后之外姻。独不得比于本生之有服乎。若虑所后之外姻尊长。于甥及外孙。谓非其所自出。故加凌虐。或置于死。自可权其曲直。绳之以法。何必削其服制以为防乎。且如本宗尊长。非理谋杀卑幼。其恩义已绝。即照凡人拟抵。则外姻尊长。亦可授以为例。并不必分所后及本生也。若卑幼敢于谋杀外姻尊长。即为干犯名义。自当一例科断。又岂可强为分别。而于所后之外姻。视本生转为末减乎。况此案王锦、因觊继母苗氏改嫁。得以花费家财。而嗔其外祖母苗赵氏、从中阻止。遂尔怀忿谋杀。理既甚曲。性复凶顽。其情罪实为可恶。刑部乃因其无服。辄行改拟。岂为情法之平。顷询之刑部堂官。此例系乾隆二十一年所定。阅其例本。惟事拘牵文义。而揆之天理人情。均未允当。又岂明刑弼教之义。着刑部将此例、悉心斟酌更定。所有王锦一案。即照新例、另行定拟具奏寻议凡为人后者于本生亲属即属降服。则为所后母之父母。自应与亲母之父母一例持服小功五月。此外为继母之父母等项。应请悉照钦定仪礼义疏、当服六项。一并增入服图。如遇有干犯。即照卑幼犯本宗小功尊属律。殴杀、谋故杀、均拟斩立决谋杀已行已伤、及斗殴伤者。俱各照服制、分别定拟。其余为继母之父母等项。亦均照所后母之父母。一例办理。至亲母之父母。仍照本律。殴死外祖父母者、斩。谋故杀者、凌迟处死。再为人后者。为本生母之父母服。虽降小功一等。而恩亦较重。其干犯之罪。应与犯小功尊属同科推之各项甥舅等服制。悉按前项增入。照外姻尊卑长幼治罪。如有于非所自出之外孙及甥。故加凌虐。或置于死临时权其曲直按情定罪。不必以服制为限。其王锦一案。即照新例定拟。再因母即亲母。君母即嫡母之义。恐民间未能遍悉。应于服图内。改为亲母嫡母。又近时出妻继娶者少。妻亡继娶者多。应将母出为继母之父母一项。依义疏内在堂继母之文。于服图内、改为在堂继母之父母以便通俗引用。从之。
○又谕、刑部核拟张二即张丕林、扎死伊妻徐氏一案。照夫故杀妻律。问以绞候。所拟尚未允协。此案张二、携妻徐氏卖奸。潘三时往奸宿。索钱争殴。迨经官责逐。张二计欲躲避。因徐氏不允。辄起杀机。夺刀扎毙。是张二甘心将徐氏卖奸。其夫妇之义早绝。乃复逞凶戕命。自当与凡人故杀同科。犹之妻妾因奸谋杀本夫者。律应凌迟。若因本夫纵容抑勒其妻妾与人通奸。罪止斩决。则纵奸之本夫。复杀其妻。即不得以寻常夫故杀妻律拟断。盖其夫纵妻卖奸。已属不知羞愧。又忍而置之于死。情更凶恶。若复拘夫妇名义。稍从末减。何以励廉耻而维风化乎。着刑部将此例、另行斟酌改定。所有张二一案。即着照新例定拟具奏。寻议、嗣后以妻卖奸之夫、故杀妻者以凡论其非本夫起意卖奸者仍悉依律例办理其张二一案。即照新例改拟。从之。
○谕军机大臣等、据勒尔谨奏甘省岁止一收。种夏禾者不能复种秋禾。今岁夏禾虽被灾伤。而兼种秋禾之家。收成有望等语。所奏殊未明晰。既云甘省岁止一收。种夏禾者、不能复种秋禾。因何又有兼种秋禾之事。若秋禾既可与夏禾兼种。即与别省情形无异。甘省历年被旱。俱系四五月间居多。何不劝令百姓将秋禾多为兼种。以防夏旱。若因夏禾业已被旱。将枯苗拔去。复种秋禾。则又不得谓之兼种。摺内所叙情节颇觉前后矛盾。此乃奏摺措词、不能清晰所致。着传谕勒尔谨、即将甘省农务实在情形。详晰覆奏。至被灾较重各处贫民。仍当饬属妥办。俾穷黎均沾实惠。将此一并传谕知之。寻奏甘省地气寒冷。民间种冬麦者。不及十分之一。夏禾七月成熟。秋禾九月成熟。岁止一收。其地亩多者。种夏禾十之六七。余则续种秋禾。地亩少者。及气候早寒。或地处背阴。止种夏禾。此秋禾有兼种不兼种也。再如四月缺雨。五月得雨。尚可拔去枯苗。翻种荍麦。今岁至秋初方得雨。是以止种夏禾者、不能翻种秋禾。幸今春雨雪优沾。广种麦豆。凡背阴下湿之地。总有薄收。故夏灾较去岁为轻。至现在偏灾。臣惟率属认真查办。务使小民不致一夫失所。报闻。
○顺天乡试。以顺天府尹蒋赐棨、为监临官。户部左侍郎梁国治为正考官。礼部右侍郎阿肃为副考官。
○旌表守正捐躯河南鹿邑县民王四女王氏。夏邑县民陈景修侄女陈氏。湖南澧州民王孙长聘妻陈氏。
○庚子。遣官祭昭忠祠。
○谕、朕于二十七月以内。恭谒泰陵、泰东陵。启銮、及回跸时在京之王公大臣官员等、毋庸迎送。
○又谕曰、都统索诺木策凌咨请、乌噜木齐所属各州县户民额徵地粮等项。应否统入甘肃省戊戌年应免钱粮内。一并查办等因经户部以普免各省钱粮系专指地丁而言。其应徵粮草等项例不应免。驳令仍旧徵收。固属照例办理。第念该处究属边陲。宜加渥泽所有此理额徵地粮。着照乾隆三十六年之例蠲免三分之一。即于戊戍年随同甘肃地丁银两一体免徵。以示嘉惠边氓之至意。
○谕军机大臣等、本日迈拉逊等奏、兴化县生员钱志昱呈控。因乾隆三十九、四十、两年该县草堰场被灾发赈武生周卓凝等、串同书役、侵渔赈谷七百余石等案。请交督臣高晋研审一摺。灶场被灾场大使管理赈务。自宜认真妥办。如果有棍徒蠹役。朋比侵冒。至七百余石之多。该大即应访察严究、至历控分司、运使、巡抚衙门更宜秉公审讯。若承审官复敢徇情偏护。尤属不法。均不可不彻底根究。但系钱志昱一面之词。自难凭信。伊并非原首之人。何独挺身赴京呈愬。保无挟嫌诬控情弊。着交与高晋提集案内有名犯证秉公确审。务得实情。毋致颟顸了事。
○又谕、刑部奏、审拟通州船户梁天成、盗卖漕米一案。据称案内起意偷卖之刘胜及伙同商谋之张士雄、薛天福、俱窜匿未获。现在行文直隶总督等、一体查拏等语。刘胜等、以剥船船户。胆敢乘漕米起剥起意商同凿漏船底。偷盗米石。情节甚为可恶。均应严拏务获。尽法惩治。未便因循致令匪徒兔脱漏网。况天津通州一带。为水陆冲途。每年漕运铜铅。络绎停挽。迩来屡有偷窃之案。不可不严行究办。以惩奸宄而靖地方。着传谕周元理、即将此案要犯刘胜等、董率各属。设法躧缉。务俱速行就获。审明严办。并饬地方文武。毋得视为具文。致使要犯远扬。久稽显戮。至天津、通州、沿河各处。该督仍饬各属。不时留心稽察。毋使宵小潜踪。滋生事端。
○辛丑。谕、昨岁平定两金川。大功告蒇。其地已归入版图。安屯耕种。所有该处名山大川。效灵助顺。自应列入祀典。曾降旨令明亮等查奏。今据奏覆、金川之索乌、甲索、二山、及小金川之墨尔多山。均为番众所敬奉大军进剿时亦颇着灵应等语。又金川大河当官兵攻剿勒乌围时。立栅沿河。坚持数日。适值阴雨连绵。河水旋长旋消。于沿滩栅寨。并无妨碍。及攻得勒乌围。官兵移栅后。河水即徒然涨发。前所立栅之处。均漫水甚大。河神效顺。实赞成功。均应春秋秩祀。以彰报功之义。着载入祀典。用垂久远。所有撰文、及一切礼仪。交各该衙门照例办理。
○定回城伯克升转赏费。谕军机大臣等、昨据伊勒图奏、伊犁伊沙噶伯克员缺。并无应补之人。请将叶尔羌噶匝纳齐伯克巴喇、特补放伊沙噶伯克。遣往伊犁等语。已照所请行矣。惟思各城伯克内。或升补本城。及升邻城伯克者。均无携眷迁徙之费。如巴喇特、由叶尔羌补放伊犁。及塔本沙喇等处。相距遥远。携眷迁往。诸需费用。原因伊等平素妥协。始由他处升补。岂可转使拮据。应酌量远近。加恩赏赉。不然。伊等或难于起程。擅自科派。或抵任不能度日。因而侵蚀。俱未可定。着传谕绰克托、嗣后伯克内。如有似此升转他处者。计其品秩大小。路途远近。量加赏给。若道里较远。或一百至二三百两俱可。其如何赏给之处。着绰克托、酌定数目具奏。如此则伊等起程不致拮据。即到彼生计亦不至窘迫。而私派侵蚀之事自寡矣。新补伊犁伊沙噶伯克巴喇特、即照此赏给。仍将朕施恩之处晓谕知之。
○壬寅。太宗文皇帝忌辰。遣官祭昭陵。
○谕、军机大臣等、据仁和奏、查获匿名揭帖内。有民人朱四、林大、常二、孙国玺等四人。与贼匪往来通信。兼有邪术等因。当饬令游击舒展。前往将各犯拏获。并于孙国玺家内。搜出不法字迹。现将人犯押管。一面禀明督臣提审等语。匿名揭帖。每多挟仇图害。必须先行访察明确再行查办。若将帖内所有姓名。遽行查拏。不无拖累。转得遂匿名者之愿。仁和所办。未免过急。但孙国玺家内又查有不法字迹。或非尽出于诬陷亦未可知而匿名之人。亦不可不根究重治着传谕周元理、即速驰赴天津。将此案详悉鞫讯。俾无枉纵。仍查明孙国玺、如何传播邪教缘由。并跟访匿名人犯。严密查拏务获。审拟具奏。仁和摺钞寄阅看缴到匿名揭帖。及孙国玺家搜出字迹。并交周元理、比对笔迹。并谕仁和知之。
○癸卯。上还宫。
○户部议准、大学士管两江总督高晋奏、嗣后俊秀报捐。概令土着州县查明军册。注明某卫所籍贯字样。出结详送。一面移卫存案。其中倘有脱军冒民等弊。即行举报。照例治罪。如不行详查冒昧出结发觉。即将该州、县、照例议处。从之。
○甲辰。太祖高皇帝忌辰。遣官祭福陵。
○谕军机大臣等、昨据仁和奏、查获匿名揭帖内民人朱四等一案。当经传谕周元理、驰往审办。今据奏、朱四等供称、与王六疯子即王朝佐有仇。随拏到王朝佐鞫讯。已据供认挟嫌不讳。并于该犯家内、搜出底稿。核对笔迹相符。默写无错。又查明帖内孙国玺、年已七十七岁。曾从娄真人学符治病。查其家内。并无不法邪书等语。看来此案。自系仁和办理过于急遽之故。昨据该镇奏到。朕即传谕及此。今王朝佐、既属正犯。自无难将其与朱四等、因何挟嫌起意诬陷之处。严行审讯。令其水落石出。着再传谕周元理、即速提犯。逐细严审。务得实情。至孙国玺、年逾七十。且前此不过从真人娄近垣、学习画符。而其家中查出字帖一纸。上下排写字样。与符箓相仿。如究其向日并无传播邪教之事。即可同朱四等一并省释。止将王朝佐、照例定拟具奏可也。
○乙巳。兵部议准、太仆寺卿富勒贺奏称、牧厂护军校。属翼长所辖。而论其品级。与翼长相同。请将翼长四员。照商都达布逊诺尔、达里刚爱、牧厂翼长之例。食六品俸。戴五品空衔顶。从之。
○丙午。万寿节。上诣奉先殿、寿皇殿、大高殿行礼。
○遣官祭太庙后殿。
○遣官祭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遣官祭孝贤皇后陵。
○遣官祭显佑宫。东岳庙。城隍庙。
○陕甘总督勒尔谨、陕西巡抚毕沅、西安提督马彪等会奏、筹办西安提标马厂地亩。查中、右、两营。厂地一百九十七顷零。坐落咸阳、兴平、鄠县、地势宽平。水草丰美。以提标五营马匹。统于二厂牧放。又左营厂地。硝<土兼>夹杂。不堪耕种。亦仍存留牧马。其前、后、两营。坐落长安、咸阳、高陵、三水、淳化等县马厂。徐沙碛<土兼>滩。土脉硗瘠。不堪耕种外。计可垦地一百七十顷六十九亩。招民认垦。试种取租。与牧马既无妨碍。而附近贫民。得地垦种。足变无用为有用。应取租息。请递年归还各营借项。得旨允行。
○丁未。上诣思慕寺行礼。
○幸圆明园。
○谕军机大臣等、据三宝奏、浙省迤东各府。滨临大海。北接江苏。南连福建。重洋浩淼。向多匪徒劫夺之案。皆由滨海捕鱼船只。纠伙出洋。本无赀本。遇有贸易商船。因而肆行劫夺。且镇海、定海、二县洋面。产鱼甚多。邻省渔船云集。多致逗留滋事。应酌定章程等语。所办尚为周到。此等出洋捕鱼船户。皆无籍贫民。或于洋面遇见商船。乘便肆劫。事所常有。但伊等所劫货物。海面自无从货售隐匿。必须带回内地。潜行销卖。守口官弁。果于渔船进口时。查对册档。各船所携物件。此外如有多余货物。即严为盘诘。其行劫与否。无难立辨。皆由地方文武。不能实力盘察查拏。匪徒遂无所顾忌。此皆员弁等怠玩因循所致。又据三宝奏称、本年自二月至六月。有闽省船户张丁星、易奇发、浙省船户汤重庆、萧永祥、沉长寿等各船报称。在平阳、临海、定海等县。洋面被劫。据事主船户等。佥供盗犯口音、均非本省之人等语。浙省洋面。与江苏福建毗连。或系该二省渔船。恃非本境。无可稽查。遂尔乘机劫掠。着传谕江南福建各督抚。将各该省渔船进口时。一体严密稽查。匪众自无从遁匿。勿复意存畛域。稍有轻纵。仍将作何查办情形。即行覆奏。又阅三宝所奏、自乾隆三十八年到任。至今历年缉获盗犯共三十九名。而今岁半年之间。洋面报盗。已有五案。似系近时巡缉海洋之武职各员。不及从前之认真。定海、黄岩、温州、滨海、各处。俱有总兵。镇守乃其专责。而浙江提督。驻劄宁波。地近海洋。稽查亦易。何以任凭贼船横行若此。或系该提督及各镇等、不以事为事。所属将弁。遂视巡海为具文。亦未可定。着传谕钟音、三宝、查明该提镇等、平日办理如何。即行据实覆奏。毋得稍为瞻徇。将此由四百里谕令知之。三宝摺。着钞寄高晋、钟音、杨魁、阅看。并于王亶望到京时。令其详细阅看。于抵浙后、查发妥办。寻三宝奏、定海、黄岩、温州、三镇总兵。不时亲赴洋面巡逻。办理尚属认真。惟失事在海洋。破案多在陆路。现在督属查缉。得旨、知道了。交王亶望、实力督缉。勿致日久生懈。
○戊申。吏部议奏、计参才力不及之广东、定安县知县马用观、系由教职保送。其申详之司道府州县等官。例应降级调用。俱经缘事。均无庸议。其原保不慎之前任陕甘学政光禄寺卿吴绶诏、照例降调。得旨、此案吏部议将原保举之督抚学政降二级调用。其申详之司道府州县等官。降三级调用。所办未得情理之平。保举教职。虽由司道府县等转详。然其人之堪膺举荐与否。则由督抚学政、核定主稿。使司道等所详未当。督抚等原可驳正。既已列之荐剡。其处分自应较重。而原详者酌予从轻。方为允协。今乃重议司道等官。而轻议督抚学政。本末不倒置乎。至所保堪膺民社之员。后经他省以才力不及参劾者。其原保题之上司等、固难辞咎。然竟议以降级调用。不准抵销。亦未免过当。且才力不及。尚非大过。若于此而遽将原保之上司、议以实降。设或所保之员。有犯贪婪不法者。其原保官。又当如何加重乎。况才力不及。并非实在劣迹可指。若定以降调重例。恐所辖之督抚。与原保之督抚学政。或有微嫌。即以不及劾其所举之人。俾罹实降。以逞其私意。而督抚或有与原保官相得者。于其所举之人。即实系才力不及。转为之瞻徇姑容。此更于吏治有关。不可不防其流弊。朕办理庶务。一秉至公。凡事有不协于理者。虽此等寻常议疏。亦不肯稍为忽略。即此可见为君之难。而朕日理万几。实无一事之不敢不加审慎矣。所有议处原保上司之例。着该部另行详晰妥议。吴绶诏此案。即照新例另议具奏。寻议、嗣后保送教职人员。除事犯贪酷不法等款。仍照旧例分别议处。如仅以才力不及题参。或仍奏请改教者。将主稿保荐之督抚学政。改为降二级留任。申详司道府等官。改为降一级留任。此案原保之前任陕甘学政、现在光禄寺卿吴绶诏、照现定例降二级留任。再查各部院主事等官。保送直隶州知州。遇有才不胜任之员。原保堂官。向有处分专例。应请嗣后亦照此例。将原保官降二级留任。从之。
卷之一千三十八
猜你喜欢 1924──中華民國十三年甲子·郭廷以 卷三 景帝·王夫之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卷之三十二·佚名 首卷四 德宗实录进实录表·佚名 卷一·宇文懋昭 一四四五 盛京将军琳宁等奏重校文溯阁书籍人员事竣回京折·佚名 六八五 军机大臣奏请将《赋汇题注》抄入全书并拟赏陈淦缎疋片·佚名 一〇 园门口·周作人 淮鹾纪略·杜文澜 卷二十三·阿桂 卷四·黄佐 卷一百八十九·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六·佚名 清末京报琐谈·齐如山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