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九上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大事表卷十九上

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

嘉礼表

先王厚男女之别重继嗣之原爰定昏礼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所以别嫌明微先德后色垂万世统至深逺也东迁而后礼教不修伦纪废壊陈灵以君臣宣淫晋文以懐嬴荐宠卫宣有新台之刺齐襄有南山之行人道同于禽兽典礼弃若弁髦大乱极矣圣人悯焉是故详其制于礼而严其律于春秋自古天子尊无与敌不行亲迎之礼娶后则使卿逆上公监之而祭公以専行见讥刘夏以官师致防春秋志之谨名分窒乱源也十二公之违礼莫甚于庄宣庄公当亲丧而主王姬娶仇女而躬纳币宣公倚齐得国结好圗昏即位未几速行丧娶有人心者谓宜于此焉变矣内女为夫人者七其三不克终不书归余皆有故而书鄫季姬之归不书归逮归宁而反书归讥在鲁也纪叔姬以媵书宋共姬致三国之媵而亦书贤之也叔姬以孑身而全宗祀共姬待傅姆而蹈烈火秉礼守义皭然不滓庶几周公之教犹有存焉故大书特书不一书以为劝也呜呼昬礼有六而春秋书纳币逆女与夫人至従其重者书之也而或失之略或失之过失之略者轻妃偶而虞不终失之过者谄强邻而羞宗庙圣人之为天下后世虑岂不深切着明也哉辑春秋嘉礼表第十九

王后

孙氏觉曰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周十三王书逆王后者惟二非礼则书也

吴氏澂曰祭公遂行逆后而纪姜遄归京师其逆其归两从茍简故书逆书归刘夏以士逆后而齐之归女无违于礼故书逆不书归得礼者不书失礼然后书

王姬

霞峰华氏曰春秋惟两书王姬而皆于庄公之篇则庄公之于齐非但不可主齐襄之婚其主齐桓之婚亦未为无讥也但如王氏之説罪有大小故书之有详略耳不然常事不书矣

逆夫人

霞峰华氏曰纳币逆女夫人至三者昏礼之大节得礼则不书僖公襄公是也国恶讳不书昭公之娶孟子是也其余失礼则书是故纳币不书庄公亲如齐纳币则书纳币使大夫不书文公丧未毕而公子遂纳币则书亲迎不书公子翚公子遂叔孙侨如以大夫逆则书庄公虽亲迎而娶仇女故亦书夫人至不悉书大夫以夫人至则书大夫逆而公中受亦书大夫宗妇觌不书庄公男女同贽则书凡书皆失礼者也书夫人至正也书入不宜入也书以不以者也妇者有姑之称

桓三年公子九月齐侯送公防齐侯于夫人姜氏至庄二十二年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十九上

内女

霞峰华氏曰内女适诸侯者七适大夫者四适诸侯书归适大夫不书归适诸侯书归者纪伯姬杞伯姬宋伯姬是也鄫季姬之始归不书归归宁而反书归齐子叔姬郯伯姬杞叔姬之始归亦不书归而书来归略其常而着其变也书纪伯姬以叔姬书也逆女逆伯姬也录叔姬之归不得不着伯姬之归也书杞伯姬以伯姬之违礼而亟来书也书宋伯姬以三国之来媵书也归宁不书而杞伯姬书来不当来也防洮则书来朝其子则书来求妇则书罪伯姬也而所以致伯姬之越礼往来者以鲁之卑之非是则杞不得安也归宁而反不书而鄫季姬书归不易归也书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罪季姬也而所以致季姬之越礼而为防者以鲁之止之非是则鄫不得归也归诸侯者七而逆女一书逆女使卿礼失之略也纳币一书致女一书纳币致女使卿礼失之过也适大夫者四书逆者三敌也讥公不当与大夫为主也以大夫自逆则称字以姑逆则称妇也书来者一亟也兼髙固不当同来也以反马则不当躬至以归宁则不当并行也媵待年不书而纪叔姬归书贤叔姬也外女媵不书而三国来媵书贤共姬也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十九上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十九上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十九上

已上内女适诸侯来归者

【不君亦甚矣子逆妇是上    姬亟来亦非役乎下也     礼也】

已上内女适大夫者

春秋讥不亲迎论

春秋二年纪履繻来迎女公羊曰外逆女不书此何以书讥始不亲迎也史公于外戚世家云春秋讥不亲迎索引此文以为证后儒承其説因于庄之二十四年公如齐逆女谷梁曰不正其亲逆于齐也谓亲迎合礼不书以亲迎雠人之女故书而桓三年公子翚如齐逆女宣元年公子遂如齐逆女成十四年叔孙侨如如齐逆女皆主不亲迎之説是则公谷及史迁皆以为诸侯当亲迎千百年来无有异议矣程子独辨之曰亲迎者迎于其所舘岂有委宗庙社稷而逺适他国以逆妇者非唯诸侯即卿大夫亦然文王亲迎于渭周国自在渭旁未尝出也况其时乃为公子未为国君其説精当足正千古之缪文定主不亲迎之说而又谓或迎于其国或迎于境上彚纂讥其未有定见既曰迎于境上矣则未入境之先安得不以大夫逆之则三公子之如齐迎女礼也既已合礼春秋何以书彚纂讥文定之无定见而究未明所以书公子逆女之故则此案终未结余懐此疑凡数年后乃因而断之曰程子之説是也公羊谓讥不亲迎非春秋之史公所云盖习见汉世尊崇后家而援公羊以为説后儒遂以为定例过矣翚与遂之书逆女也恶其宠逆党结强援也侨如之书逆女也恶其通国母擅国权也统观前后经文而圣人之防自见与不亲迎何涉乎何则翚以隠十一年弑君而桓三年即为命卿而逆女遂以文十八年杀子赤而逾年即冒国丧而逆女此为结援强大以求逭前日滔天之恶侨如以成十四年逆女而十六年即与姜氏谋逐季孟而出奔此为専擅国柄以预酿后日窃国之渐比事观之而书法之故了然矣至纪履繻之逆伯姬以吾女遭人伦之变而特详之亦初非以其不亲迎也夫逆女使命卿其常耳必以为讥不亲迎假令婚于秦楚而为国君者将舎国事之重越千里逾时月以求妇乎鲁十二公之夫人若子氏若姒氏若归氏均非若齐鲁之近也当日必以大夫迎之而春秋不悉书者此正所谓常事不书也昭公娶于吴而鲁之诸公未尝涉吴境此当使谁迎之乎夫春秋之书来逆者若莒庆若齐髙固此则亲迎矣而春秋书之者恶其以大夫伉诸侯而庄宣二公以国君而自屈故特书之其意各有在亦初不闗乎亲迎与不亲迎也自公羊为此説而史迁祖之后世遂成銕案之不可易虽知程子之説之为是而终莫能撼多为依稀两可之论防本塞源当自公羊始而后是非之説乃定

望溪方氏曰国君之礼异于公子士庶人卿逆而迎于境可也越礼而亲迎非礼也使亲迎为得礼则庄公如齐逆女当以为常事而不书矣

春秋大事表卷十九上

猜你喜欢
  附錄·多人
  附录一:后汉纪佚文·袁宏
  第四十五回 刘太监榜斥群贤 张吏部强夺彼美·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卷七十一·徐乾学
  卷之一千一百六十一·佚名
  西汉年纪卷四·王益之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八 列传九十八·纪昀
  一二八○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彭元珫经吏部议处降级调用片·佚名
  卷八·吕中
  汤思退传·脱脱
  陈增传·张廷玉
  廖永安传·张廷玉
  卷十八·允禄
  卷十九·徐一夔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序·李渔

    生人之大患有三:一曰淫,一曰妒,一曰诈。淫者不顾身而遑顾名;妒者不容己而遑容人;诈者不恤死而遑恤生?吾友笠道人深忧之,以为此非庄语所能入,法拂所能争也,必也以竹肉为针砭,以俳优为直谅,则机圆而用捷矣,其惟传奇乎?于是《凰求凤》

  • 第二折·罗贯中

    (苗光裔儒扮上,楚昭辅戎装随上,苗云)某苗光裔是也。自从前者相得赵大公子有天子之分,不想被朝廷礼聘,见授都点检之职。某一向就在军门听用,近日闻得北汉兵入寇,朝廷命点检出师北伐,某等亦须收拾军装则个。呀、呀,好怪也!你看日下

  • 谭献·龙榆生

    谭献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人。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生。同治六年(一八六七)举人,纳赀为县令,历署歙县、全椒、合肥知县。旋归隐,锐意撰述,为一时物望所归。光绪二十七年(一九○一)卒,年七十。工骈体文,於

  • 卷五 节义传·刘向

      卷五之一 鲁孝义保  孝义保者,鲁孝公称之保母,臧氏之寡也。初,孝公父武公与其二子长子括、中子戏朝周宣王,宣王立戏为鲁太子。武公薨,戏立,是为懿公。  孝公时号公子称,最少。义保与其子俱入宫,养公子称。括之子伯御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九·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二百八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李勉传·欧阳修

    李勉,字玄卿,是郑惠王李元懿的曾孙。父亲李择言,累任州刺史,封为安德郡公,以善于治理闻名。张嘉贞任益州都督,自视甚高,接待部下刺史时十分倨傲,李择言守汉州时,张嘉贞独独领他与自己同榻坐,谈论政事,名重于当时。李勉少年时好学

  • 张珏传·脱脱

    张珏字君玉,陇西凤州人。十八岁时,在钓鱼山从军,以战功累官中军都统制,人们号称他为“四川九虎将”。宝..末年,元兵攻蜀州,破吉平隘,攻克长宁县,杀死守将王佐父子。到达阆州,降服南宋安抚杨渊,推官赵广死于阆州。到蓬州,降服守将

  • 卷四·胡世宁

    钦定四库全书 胡端敏奏议卷四 明 胡世宁 撰 陈情乞恩照例请给先世诰命疏【时陞吏部右侍郎】 臣原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地方系干边镇诚恐新任巡抚未到缺官管理不无误事咨臣还照正德八年二月初二日题准事理务

  • 二十一年·佚名

    (丁巳)二十一年清嘉慶二年春正月1月1日○壬寅朔,展謁于宗廟、景慕宮,駐蹕弘化門,召見諸道朝正戶長。○下綸音于中外曰:「予聞之夫子:『觀於鄕而知王道之易。』易觀政在朝,觀俗在野。政之所及者淺,俗之所得者深,故善乎觀人之國者

  • 有德篇第十二·张载

      「有德者必有言」,「能为有」也;「志于仁而无恶」,「能为无」也。  行修言道,则当为人取,不务徇物强施以引取乎人,故往教妄说,皆取人之弊也。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志正深远,不务硁硁信其小者。  辞取意达则止,多或

  • 第27章 卫灵公篇第十五(1)·孔子

    15·1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译文卫灵公向孔子请教关于军队作战布阵的事。孔子回答说:“有关祭祀礼仪的事,我曾听说过;军队作战的事,我从来没有学习过。”第二天

  • 周书·康王之诰·佚名

    康王既尸天子,遂诰诸侯,作《康王之诰》。王出,在应门之内,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皆布乘黄朱。宾称奉圭兼币,曰:「一二臣卫,敢执壤奠。」皆再拜稽首。王义嗣,德答拜。太保暨芮伯咸进,相揖。皆再拜稽首曰

  • 原序·王质

    诗总闻原序宋雪山王先生诗説二十卷其家椟藏且五十年未有发挥之者临川贰车国正韩公摄守是邦慨念前莗著述不可湮没乃従其孙宗旦求此书锓梓以广其传命工经始而日强分符来此公余因取读之其删除诗序实与文公朱先生合至于以

  • 庄公·庄公二年·左丘明

    【经】二年春王二月,葬陈庄公。夏,公子庆父帅师伐于余丘。秋七月,齐王姬卒。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乙酉,宋公冯卒。【传】二年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书,奸也。 译文 二年冬季,夫人姜氏和齐襄公在禚地相会。《春

  • 念佛镜序·善导

    无为子杨杰述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则有量,彼土之寿则无量矣;娑婆备诸苦,彼土则安养无苦矣;娑婆随业转轮生死,彼土一往则永证无生法忍,若愿度生,则任意自在,不为诸业转矣。其净秽、寿量

  • 书法正传·冯武

    十卷。书论。清代冯武撰。武,字窦伯,别号简缘,江苏常熟人。其父知十,从父班,号钝吟。班以书法名当世,武受其学,善书。前四卷选辑元明人论著,以确立执笔、用笔、用墨、结体的规范。其序为:陈绎曾《翰林要诀》、周伯琦

  • 儿女英雄传·文康

    长篇小说。全称《儿女英雄传评话》。又名《金玉缘》、《侠女奇缘》。清末文康撰。原书五十三回,今存四十一回。约成书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以后。康,姓费莫氏,字铁仙,一字悔庵,自署燕北闲人,满族镶红旗人,大学士勒宝次孙。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