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生人之大患有三:一曰淫,一曰妒,一曰诈。淫者不顾身而遑顾名;妒者不容己而遑容人;诈者不恤死而遑恤生?吾友笠道人深忧之,以为此非庄语所能入,法拂所能争也,必也以竹肉为针砭,以俳优为直谅,则机圆而用捷矣,其惟传奇乎?于是《凰求凤》之书又出焉。

问何以止淫?曰:请观吕哉生。夫世之之无仅识,形骸略具,而自以为宋玉者多矣。佻兮达兮,不自知其丑也,大抵造业耳,佳人安在哉?而哉生者,男子中之夷光也。向令稍示目成,可使世无贞妇,而乃防温柔如暴客,指门限为死关,卒至感动文星,掇上第之荣,而拥三妇之艳,哉生之志亦得矣。然则哉生非不慕色也,惟知夫非不淫则色不可得而好也,其识高耳,则淫与不淫之得失明矣!问何以已妒?曰:请观乔氏。夫许仙俦归心吕郎,代求正室,无他肠也。而乔氏妒心一起,遂生无限之戈矛,其才又非许敌,遭折辱焉。庞涓死于孙膑,乔氏之不死于许,幸耳。曹氏清净无为,独坐而享其成;乔氏之妒,曹氏之资也,则妒与不妒之得失又明矣!

问何以息诈?曰:请观何妪。当许仙俦之弄乔氏,何异张仪之欺怀王;殷四娘之说吕郎,何异陆贾之调平、勃?乃好胜者,必遇其敌;专利者,必丧其本。而何妪木强人也,寻行数墨,规规媒妁中,不使一智,不画一策,起而收功集事,朱提之赏,直扼殷四娘之喉而夺之。殷虽枭,无如之何也。则诈与不诈之得失又明矣!

且夫三妇始而参差,终归一致者,何也?岂非由其起见,俱从爱惜吕生一人故耶?真爱吕生,自不得不各蠲私忿,理势固然哉!向使东汉诸君子有此,则可无甘陵之祸;北宋诸君子有此,则可无元祐之祸。奈何倾辀覆辙,前后相寻,勇私斗而怯公战,以至于糜烂不可收拾者,盖其智曾不若此数妇人耳!此又余所以观乐而泣也。

楚弟杜濬于皇氏题

猜你喜欢
  ●三编·卷四·沈瘦东
  第廿三出 败象·李渔
  彭寿之·隋树森
  第四折·关汉卿
  卷四·丁复
  卷四十一·查慎行
  提要·曹学佺
  卷三·吴之振
  卷四十七·高棅
  卷八百四·佚名
  卷六百十四·佚名
  卷三百八十三·佚名
  提要·令狐楚
  心泉学诗稿巻一·蒲寿宬
  序·危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十三 大中祥符三年(庚戌,1010)·李焘

      起真宗大中祥符三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春正月癸丑,天慶節。詔兩京諸路宮觀道士每十人度一人,不及十人亦如之。   甲寅,賜戎、瀘州巡檢軍士緡錢。   丁巳,邊臣奏韓德讓死。上曰:「德讓頗有智謀,專任國事,今既喪國母,

  • 卷二·陈燕翼

    中外文武臣僚,恭劝登极,乃于闰六月二十七日即皇帝位于南郊。诏曰:『朕以天步多艰,皇家末造,忧劳监国,又阅月于兹矣。天下勤王之师,既以渐集;向义之心,亦以渐起;匡复之谋,亦渐有次第。朕方亲从行间,鼓舞率励,以观厥成。而文武臣僚,咸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四·佚名

    万历二年四月乙巳朔上享 太庙○湖广抚按赵贤李拭题筑荆州采穴新冲二口承天泗港谢家湾各穴口以杀水势工费重大钱粮不敷乞将德安仓粮银并各王府减存备用禄银接济户部覆如议行○改兵部右侍郎杨巍为吏部右侍郎○丙午 上

  •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司马迁

    史有为 译注【说明】本篇记叙西汉前期多位五经儒学大师的事迹,并附带言及大师们的传承弟子数十人,主要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儒学兴盛的局面。它是合写众多儒学之士的专题性类传,因以“儒林”标题。文章最精

  • 十国春秋卷七十一·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楚五列传武穆王德妃袁氏夫人陈氏夫人华氏衡阳王夫人杨氏文昭王顺贤夫人彭氏废王夫人某氏防孝王夫人苑氏武穆王德妃袁氏衡阳王其所生也有殊色见宠于武穆王累封德妃文昭王心怨衡阳王先立袭位日颇督责于衡阳

  • 卷三十六·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三十六金吾远逮废弁疏【天啓元年】   毕自严臣窃照从来钦拏官犯俱须泰有明旨齎有驾帖而後从事所到地方恭设香案罗拜宣读所以祗畏君命而对扬天威

  • 第二十二卦 贲 山火贲 艮上离下·佚名

    贲:亨。 小利有所往。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象曰:舍车而徒,义弗

  • 序·洪应明

    余过古刹,于残经败纸中拾得《菜根谭》一录。翻视之,虽属禅宗,然于身心性命之学,实有隐隐相发明者。亟携归,重加校雠,缮写成帙。旧有序,文不雅驯,且于是书无关涉语,故芟之。著是书者为洪应明,究不知其为何许人也。乾隆五十九年二

  • 张子正蒙注卷三·王夫之

    动物篇  此篇论人物生化之理,神气往来应感之几,以明天人相继之妙,形器相资之用,盖所以发知化之旨,而存神亦寓其间,其言皆体验而得之,非邵子执象数以观物之可比也。  动物本诸天,以呼吸为聚散之渐;  动物皆出地上,而受五行

  • 卷二十六·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巻二十六    明 湛若水 撰 进徳业一 易干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

  • 卷五十六·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五十六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六><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六><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六><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六><經部,

  • 孟子精义卷四·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精义卷四 宋 朱子 撰 公孙丑章句下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章 尹曰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 孟子将朝王章 杨曰夫孟子将朝王则见王固所欲也为其召之故不往明日出吊盖取瑟而歌之意欲其知之也虽公孙丑

  • 桓公问第五十六·管仲

    齐桓公问管子曰:“吾念有而勿失,得而勿忘,为之有道乎?”对曰:“勿创勿作,时至而随。毋以私好恶害公正,察民所恶,以自为戒。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于贤也;尧有衢室之问者,下听于人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谏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八·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法琳法师传五卷  集沙门不拜俗议六卷  右二集传十一卷同此卷音。  终南山龙田寺释法琳传五卷  释法琳本传序  暨乃(上音洎下音乃杜注左传至也韵英云及也说文颇见也从旦既声也)。

  • 佛说马有八态譬人经·佚名

    (出杂阿含别译)后汉西域三藏支曜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行在祇树给孤独园。多比丘僧俱。佛告诸比丘。马有弊恶态八。何等八。一态者解羁缰时便掣车欲走。二态者驾车跳[跳-兆+梁]欲啮人。三态者便举前两脚掣车走。四

  •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十卷·佚名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十卷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大三灾火灾品第二十五佛世尊说。一小劫者名为一劫。二十小劫亦名一劫。四十小劫亦名一劫。六十小劫亦名一劫。八十小劫名一大劫。云何一小劫名为一劫。是时提婆达多

  • 醒世姻缘传·西周生

    原名《恶姻缘》。长篇小说。清佚名撰。一百回。现存最早的同治庚午刻本题“西周生辑著”。杨复吉《梦阑琐笔》引鲍以文云:“留仙尚有《醒世姻缘》小说。”但作者是否即蒲松龄,尚无定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未提此书。

  • 宝贤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佛在祇园,宝贤大夜叉王,献咒使贫苦之众生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