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27章 卫灵公篇第十五(1)

15·1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译文卫灵公向孔子请教关于军队作战布阵的事。孔子回答说:“有关祭祀礼仪的事,我曾听说过;军队作战的事,我从来没有学习过。”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固穷者,固守其穷。”

朱熹注:“圣人当行而行,无所顾虑,处困而亨,无所怨悔,于此可见。学者宜深味之。”

15·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随他的人都病得起不来了。子路很生气地来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但能坚持节操,小人穷困便会胡作非为。”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固穷者,固守其穷。”

朱熹注:“圣人当行而行,无所顾虑,处困而亨,无所怨悔,于此可见。学者宜深味之。”

张居正注:“兴,是起。愠,是含怒的意思。滥,是泛滥,言人之放溢为非,如水之泛滥而不止也。孔子既不对灵公之问,遂去卫适陈。至于陈国,粮食断绝,从者皆饥饿而病,莫能兴起。”

15·3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译文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多学而又博记的人吗?”赐回答说:“是呀,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对呀,我只用一个最基本的思想把它贯穿起来的。”

名家注解朱熹注:“子贡之学,多而能识矣。夫子欲其知所本也,故问以发之。方信而忽疑,盖其积学功至,而亦将有得也。然彼以行言,而此以知言也。夫子之于子贡,屡有以发之,而他人不与焉。则颜曾以下诸子所学之浅深,又可见矣。”

张居正注:“识字,解作记字。贯,是通。按一贯之旨,即尧舜以来相传心法,非子贡学将有得,孔子亦未遽以语之也。学圣人者,宜究心焉。”

15·4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译文孔子说:“由!懂得德的人太少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由,呼子路之名而告之也。德,谓义理之得于己者。非己有之,不能知其意味之实也。自第一章至此,疑皆一时之言。此章盖为‘愠见’发也。”

15·5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无为而治者,圣人德盛而民化,不待其有所作为也。独称舜者,绍尧之后,而又得人以任众职,故尤不见其有为之迹也。恭己者,圣人敬德之容。既无所为,则人之所见如此而已。”

15·6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译文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要忠诚老实,行为要忠厚恭谨,即使到了南蛮、北貊的部落里,也都能行得通。说话不忠诚老实,行为不忠厚恭谨,能行得通吗?站着时就好像忠信笃敬立在眼前,坐在车上就好像看见它刻在车前的横木上,只有这样才能处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衣带上。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学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言忠信,行笃敬;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即此是学。质美者明得尽,渣滓便浑化,却与天地同体。其次惟庄敬以持养之,及其至则一也。”

张居正注:“行,是所行通利。二千五百家为州,二十五家为里。按此章之言,不独学者切己之事,在人君尤宜致谨,人君一言失,则天下议之;一行失,则天下背之,则怨之詈之。非细故也,诚能忠信笃敬,则所谓至诚与天地参者,亦不外此,而况于人乎,所以说王道本于诚意。”

15·7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译文孔子说:“史鱼真是正直啊!国家政治清明,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国家政治混乱,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政治清明时,就出来做官,国家政治混乱时,就把本领收藏起来而隐居。”

名家注解朱熹注:“史鱼自以不能进贤、退不肖,既死犹以尸谏,故夫子称其直。事见《家语》。伯玉出处,合于圣人之道,故曰君子。卷,收也。怀,藏也。如于孙林父、宁殖放弒之谋,不对而出,亦其事也。”

张居正注:“史鱼、蘧伯玉,都是卫大夫。矢,是箭。如矢,言其正直如射箭一般。卷,是收。怀字,解作藏字。夫以卫之小国而得此二贤,亦可谓有人矣。惜乎灵公无道,而不能用也,是故惟圣主为能容直臣,惟治朝为能用君子,有世道之责者,当知所辨矣。”

15·8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孔子说:“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名家注解张居正注:“孔子说:‘人之识见,有浅深不同,而我之语默,贵施当其可。彼人有造诣精深,事理通达,这是可与言的人,却乃缄默而不与之言,是在彼有受言之地,而在我无知人之明,将这样好人不识得,岂不是失了人?若其人昏愚无识,或造诣未到,这是不可与言的人,却乃不择而与之言,在彼则不能听受,在我则徒为强聒。可惜好言语轻发了,岂不是失了言。惟夫明智之人,藻鉴素精,权衡素审,一语一默,成适其宜。遇着可与言的人,即与之言,既不至于失人;遇着不可与言的人,即不与之言,亦不至于失言,此其所以可法也。’盖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知与不知,只在一言之间,言之不可不慎如此。”

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只能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实理得之,于心自别。实理者,实见得是,实见得非也。古人有捐躯殒命者,若不实见得,恶能如此?须是实见得生不重于义、生不安于死也。故有杀身以成仁者,只是成就一个‘是’而已。”

朱熹注:“志士,有志之士。仁人,则成德之人也。理当死而求生,则于其心有不安矣,是害其心之德也。当死而死,则心安而德全矣。”

15·10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工匠想要做事,一定要先使工具锋利起来。居住在一个国家,要敬重那些大夫中的贤良的人,和当中仁德的人友好相处。”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子贡问‘为仁’,非问‘仁’也,故孔子告之以为仁之资而已。”

朱熹注:“贤以事言,仁以德言。夫子尝谓子贡悦不若己者,故以是告之。欲其有所严惮切磋以成其德也。”

15·11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译文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推行夏朝的历法,乘坐殷朝的车子,戴周朝的帽子,舞乐采用《韶》。抛弃郑国的乐曲,远离谗佞小人。郑声淫荡,小人危险。”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问政多矣,惟颜渊告之以此。盖三代之制,皆因时损益,及其久也,不能无弊。周衰,圣人不作,故孔子斟酌先王之礼,立万世常行之道,发此以为之兆尔。由是求之,则馀皆可考也。”

朱熹注:“古者以木为车而已,至商而有辂之名,盖始异其制也。周人饰以金玉,则过侈而易败,不若商辂之朴素浑坚而等威已辨,为质而得其中也。周冕有五,祭服之冠也。冠上有覆,前后有旒。黄帝以来,盖已有之,而制度仪等,至周始备。然其为物小,而加于众体之上,故虽华而不为靡,虽费而不及奢。夫子取之,盖亦以为文而得其中也。取其尽善尽美。”

张居正注:“夫既酌三代之礼,而法其所当法,又严害治之防,而戒其所当戒,则治国之道大备于此矣。颜子有王佐之才,故孔子以是告之。至于郑声、佞人,实万世之明戒。盖有治则有乱,世之治也,以礼乐法度维持之而不足,其乱也,以声色佞幸败坏之而有余。是以尧舜犹畏孔壬,成汤不迩声色,诚所以绝祸本而塞乱源也。《书经》上说:‘不役耳目,百度维贞。’保治者宜留意焉。”

15·1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就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名家注解张居正注:“孔子说:‘天下之事变无常,而夫人之思虑贵审。故智者能销患于未萌,弭祸于未形者,惟其有远虑也。若只安享于目前,而于身所不到处,通不去照管,苟且于一时;而于后来的事变,通不去想算。这等无远虑的人,其计事不审,防患必疏,自谓天下之事,无复可忧,而不知大可忧者,固已伏于至近之地,几席之下,将有不测之虞,旦夕之间,或起意外之变矣。是故圣帝明王,身不下堂序,而虑周四海之外,事不离日用,而计安万年之久,正有见于此也。’”

15·13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本章系重出,见《子罕》篇第18章。

15·14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译文孔子说:“臧文仲是个窃居官位的人吧!知道柳下惠贤良却不荐举他给他官位。”

名家注解杏坛礼乐朱熹注:“‘者与’之与,平声。窃位,言不称其位而有愧于心,如盗得而阴据之也。柳下惠,鲁大夫展获,字禽,食邑柳下,谥曰惠。与立,谓与之并立于朝。”

张居正注:“臧文仲,是鲁大夫。柳下惠,是鲁之贤人。窃位,是无德而居乎其位,如偷盗的一般。夫人臣蔽贤而不举,则为窃位,使人臣举之而君不能用,岂不亦有负于大君之任哉?”

15·15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人如果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很少有怨恨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所以人不得而怨之。”

15·16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孔子说:“不考虑‘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如之何如之何’者,熟思而审处之辞也。不如是而妄行,虽圣人亦无如之何矣。”

15·1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译文孔子说:“整天和大家聚在一起,却不说一句涉及仁义的话,只喜欢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是难办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言不及义,则放辟邪侈之心滋。好行小慧,则行险侥幸之机熟。‘难矣哉’者,言其无以入德,而将有患害也。”

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译文孔子说:“君子行事应以义为根本,以礼义来实行,以谦逊的语言说出,以诚信的态度完成。这才是真的君子啊!”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义以为质,如质干然。礼行此,孙出此,信成此。此四句只是一事,以义为本。”又注:“‘敬以直内’,则‘义以方外。’‘义以为质’,则‘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猜你喜欢
  周书·君牙·佚名
  广物·孔鲋
  中庸通卷一·胡炳文
  平书卷七文艺篇上·王源
  卷九·江永
  齐世篇第五六·王充
  卷六十·顺治
  力耕第二·桓宽
  卷四百八十四·佚名
  卷一·佚名
  攝大乘論本卷第一·欧阳竟无
  佛教行愿俱进会发趣文·太虚
  佛说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佚名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佚名
  降魔品第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一愚禅师子贤(一愚集)·顾嗣立

    子贤字一愚,天台人。幼聪悟绝人,住天台山寺。禅定之外,肆志作诗,最为杨铁崖所称赏。诗见《玉山雅集》。 送叶明斋如京二首 与白云山人夜坐山人将归天台即席赋此送之 为文中上人题唐子华画 题绿筠楼 华项云游江西 拟铁笛先

  • 卷五十三·徐世昌

    熊正笏熊正笏,字元献,汉阳人。有《撷蕊亭集》。过旧村将移居松竹依然覆短墙,疏篱土锉旧风光。时平莫问逃秦路,岁俭还余辟穀方。万卷诗书销岁月,百年经济付耕桑。隆中谁解吟《梁父》,秋水蒹葭正淼茫。彭始奋

  • 卷八百五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五十二司马承祯司马承祯字子徵河内人好学工篆隶居天台紫霄峰则天睿宗明皇累召见问道术後居王屋山卒赠真一先生诗一首荅宋之问时既暮兮节欲春山林寂兮怀幽人登奇峰兮望白云怅缅?兮象欲纷

  • 卷四百七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七十六熊孺登熊孺登锺陵人登进士第元和中终藩镇从事诗一卷至日荷李常侍过郊居贱子守柴荆谁人记姓名风云千骑降草木一阳生礼异江河动欢殊里巷惊称觞容侍坐看竹许同行遇觉沧溟浅恩疑太岳轻

  • 孝桓帝纪第七·范晔

    孝桓皇帝讳志,肃宗曾孙也。祖父河间孝王开,父蠡吾侯翼,母匽氏。翼卒,帝袭爵为侯。本初元年,梁太后征帝到夏门亭,将妻以女弟。会质帝崩,太后遂与兄大将军冀定策禁中,闰月庚寅,使冀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帝入南宫,其日即皇帝位,时年十五

  • 卷二十三·吴广成

      熙宁四年、夏天赐礼盛国庆二年春正月,筑罗兀城,延安河东兵来攻,败之铁冶沟。梁乙埋闻中国立更戍法,分置陕西五路四十二将,谋大举,乃筑城于抚宁故县北之滴水崖。崖石峭拔高十余丈,下临无定河,谓之罗兀城,以扼横山冲要。延州

  • 卷之三百九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九百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列传卷第二十六 高丽史一百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安佑[金得培李芳实]。○安佑小字拔都耽津县人金得培尙州人李芳实咸安县人。 佑恭愍元年拜军簿判书鹰扬军上护军累历知枢密院事 知中书政事

  • 沮渠牧犍传(附沮渠秉等传)·魏收

    沮渠蒙逊死后,他的第三个儿子沮渠牧犍继任其位,自称河西王,派遣使者来朝廷请命。先前,世祖曾派李顺迎娶沮渠蒙逊的女儿为夫人,恰巧当时蒙逊去世,沮渠牧犍秉承父亲临终嘱咐,把妹妹送到京师,被封为右昭仪。沮渠牧犍把他的年号改

  • 汉纪五十一 孝灵皇帝下中平五年(戊辰、188)·司马光

    汉纪五十一 汉灵帝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 [1]春,正月,丁酉,赦天下。 [1]春季,正月,丁酉(十五日),大赦天下。 [2]二月,有星孛于紫宫。 [2]二月,有异星出现于紫微星旁。 [3]黄巾余贼郭大等起于河西白波谷,寇太原、河东。 [3]黄巾军

  • 卷一百四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九王礼考【二十五】国恤【臣】等谨按典礼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敬宪皇后皆崩於正位中宫之时会典列为皇后丧仪今从其例孝贤皇

  • 悦乐龙王品第十三·佚名

    譬如族姓子。悦乐龙王。处於金山之面七宝之藏。以七宝而造作。周匝亦以七宝。以雪而覆之。其悦乐龙王悉白而皎洁。如雪之色。金色明曜。金色若画色。庄饰白妙以覆之。垂以交露。以众宝清净网。而覆之。垂众宝为旒苏。

  • 覆四川当局欢迎电·太虚

    成都统率办事处刘邓田处长荃鉴:锦水莪峰,久萦寤寐,重以电招,弥切遐想。溯江西上,当待春深,先此驰报,无任钦迟!太虚。(见海刊八卷一期)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偈后记·李叔同

    上海黄涵之居士,以影印扶桑本《续藏经》施三衢佛学会,卷帙之富,仞房盈阁。见者闻者,靡不欢喜踊跃,叹为希有。余以夙庆,叨预劝请之末,为写《华严净行品偈》一卷,并节录清凉疏文以奉居士,藉答法施之恩焉。于时病热逾月,缠绵未已,努

  • 初学记·徐坚

    唐朝官修的一部类书。共30卷。是唐玄宗为方便其子习作时引用典故、检查事类而命集贤院学士张说、徐坚等编辑的。它是一部以知识为重点的类书,既有丰富的知识,又便于临文检查。因主要是适应皇子们练习学问上的基本功的需

  • 滇游记·陈鼎

    一名《云南纪游》。1卷。清陈鼎撰。约成书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前后。多记云南山川、草木及古迹,略于人事,凡50余条。其中大理地区资料较详,约占全书之半,系录自《洱海丛谈》。对研究大理白族地区史迹有参考价值。或

  • 山村一夜·叶紫

    短篇小说。叶紫著。1937年4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初版。《山村一夜》通过桂公公向一群投宿者叙述革命青年汉生被敌人杀害的故事,表现了当时农村中阶级斗争的尖锐复杂,提出了加强革命警惕性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批翅了像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