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樊逊传

樊逊,字孝谦,河东北猗氏人。祖琰,父衡,均是平民。不过,衡极讲孝道,父死,负土成坟,种植柏树几十亩,还早晚各在墓前大哭一次。逊少学问,常被兄仲戏谑。因此他责备自己说:“名义上是人的弟弟,享受安逸舒适,难道没有惭愧吗?”想同兄一道勤奋学业。母亲冯氏对他说:“你想谨慎小节吗?”逊受母言的启迪,于是专心儒家经典,并在墙壁上书写“见贤思齐”四字,以自我勉励。恰逢本州沦陷,寄居邺城,为临漳小史。县令裴鉴为官清苦,致使白雀等瑞物出现,逊上《清德颂》十首。鉴极为赏识,擢升他做了主簿,并且向右仆射崔暹推荐,他很快就同辽东的李广、渤海的封孝琰等成了崔暹的宾客。有人讥讽他静默而且不识时务,逊则以东方朔之语告诫自己:隐居世俗,避世金马,何必要跑到深山草庐之中?因此便借隐居公子为主人翁,撰《客难》,还制作《客诲》扩充其意。后来崔暹大会宾客,此时大司马、襄城王元旭也在座,相互讨论谁做幕僚合适。暹指着逊说:“此人学富才高,是位最合适的参军。”旭看了一眼,说:“哪能让他到我这里来?”逊答:“家无荫第,不敢为此职事。”武定七年(549),世宗驾崩,暹被迁移到边地,宾客也如鸟兽散。逊就来到陈留,定居了下来。

梁州刺史刘杀鬼让逊兼录事参军,推举他为秀才。尚书依照旧令,下等州三年举荐一次秀才,五年时已贡开封人郑祖献,算到本年不合制度。兼别驾王聪提出异议,右丞陽斐无法驳倒。尚书令高隆之说:“逊虽然才学优异,等明年入仕,时间也不长远。”逊于是回到了故乡。八年,转兼长史,随军南征。军还,杀鬼移任颍川,又召引逊兼任颍州长史。天保元年(550),本州再举其为秀才。二年春,适逢朝廷对策结束,中书郎张子融上书请令其参加。到四年五月,因逊与定州秀才李子宜对策三年不调,被付外,上书请求罢免,皇帝没有答复。

梁州再次上表推荐逊为秀才。五年正月,帝制诏问升中纪号,逊回答:

臣听说巡岳之礼仪,在《虞书》上有记载,省方之大义,著录在《易象》中。前帝先王,不是一姓,封金刊玉,人数众多。仲尼观看梁甫,不能完全认识;夷吾回答齐恒,所存在的没有多少。当然盛德之事,一定要等待太平时期,如果不是那个人,便会遭受神灵的谴责。秦皇帝无道,招致了风雨之灾;汉武帝侈奢,出现了奉车之害。到文叔受命,太陽更亮,四海安定,天下和睦,赐剑骑士,驾马鼓车,乃用张纯之文,始从伯陽之说。至于魏、晋,虽各有君王,量德而居,不能定议。蒋济上书,徒费笔墨;袁准发论,不能施行。时历三朝,年将十岁,启圣之期,此为盛会。不过自从水德不竞,函谷锁途,天马息歌,苞茅不贡。我太祖皇帝得宝鸡之瑞兆,握凤凰之书,一心一德匡复朝纲,卑躬屈膝服侍当朝,扫荡妖寇,势如破竹。虽然姬昌接受了天命,姬发才行诛讨,即使启明星高悬天空,中国应该打仗,却置之度外,希望能够改恶从善。我认为陛下用神武的姿态,高明的谋略,马匹比冀北多,将领与山西大异。凉风吹,白露下,北上太行,东临碣石,正想吞并巴蜀横扫崤函,以长洲为苑江汉做池。又担心顺风纵火,芝艾全被焚烧,按六军不动,勿要声讨诛伐。周发牙璋,汉驰竹符,义在济民,不是好战。至于投鼠忌器的说法,大概是老生常谈;文德招远的话语,岂能是权宜之计?眼下三台官吏,六郡良民,蓄精养锐需要时日,备办粮草等候诏令。不如驾龙御虎,先收纳陇右的百姓,电转雷惊,趁势夺取荆南的土地。古时秦克长平,金星食昴;楚攻巨鹿,流星消逝,何况我们的威灵,岂能没有协和赞助。只不过是让他国的百姓亲眼见见六军的风采,好似看见周王,就像碰到司隶。然后废除其苛令,与他们约法三章,领兵而归,止戈为武,标金南海,勒石东山,记天地之奇功,扬名声于千载。假如马儿不死,子陽还在,就该依明堂之图,拟射牛之礼,比德论功,使旧职惭愧。升中告禅,我有疑惑。

帝问求才审官之事,逊回答:

臣闻雕龙画兽,徒有风云之势;玉马金船,终无水陆之用。三驾礼贤,拟收实用,一毛不拔,哪能成功。所以尧做虞的宾客,终于成全了箕山的节操;周移商鼎,没有听从孤竹的建议。处士欺世盗名,时间很长;朝臣专权窃位,实在是多。汉拜丞相,就有钟鼓的妖魔;魏用三公,却招致孙权的嘲笑。所以山林对于朝廷,不准诽毁;隐居对于宾王,当有优劣。至于避世渡海,却说耻作秦民;事异出关,反言羞从卫乱。虽又有星干帝座,但不能破坏高尚的心怀;月亮犯少微,始终存在耿介的志向。

从我太岳之后,能广洪业,禹仿神宗,舜法文祖。陛下接受上天的旨意,光华日月,自总揽大权,便效法文祖,仿照天地设立官职,依照星辰布置爵位,汉家神凤,惭用纪年;魏氏青龙,羞于改号。上与列宿相应,全为异人;下与山川相合,都是奇士。所以画堂甲观,修德日新;庙鼎歌钟,王勋岁委。循名求实,选众举能,朝廷内无铜臭之公,社会上绝《钱神》之《论》。往昔百里相秦,名存《雀..》;萧、张辅刘,姓载《河书》。今日公卿,亦为天授,与其同治,国岂不强?不一定请教天师,才可得到牧马之法;膝行山上,始可学到治身之道。但要让帝德美善旺盛,自强不息,当深夜读书,白日理政。周昌有关桀纣的议论,欣然听纳;刘毅对于桓灵的比较,宽宏大量。王爵高悬,只给予有才德的人,这样,就不会遗漏管库、忘记渔盐。勿使桓谭非议谶纬之学,终位郡丞;赵壹饱含才干,官至计掾。那么,天下归心,幽明感动,一心仕汉,风伯朝周,真人去又回来,台星裂还聚拢,《诗》称多士,《易》载群龙,以此而言,可以无愧。

帝又问佛道两教之事,逊说:

我听说天道性命,圣人是闭口不谈的,大概因为理绝难求,不宜称谓。伯陽的道德之论,庄周的逍遥之义,遗留的书中,还有迹可寻。至于玉简金书,神秘的经录,三尺九转的奇妙,红雪黑霜的怪异,淮南得道,犬吠天上,子乔成仙,剑入云中,这都是浮虚之说,海枣之谈,索求它吧,像捕风;学习它吧,如捉影。再说燕君、齐王、秦皇、汉武,信仰方士,希望能遇上仙人,结果是徐福去而不归,栾大往而无获,终于被埋进了茂陵的坟中。这才知晓刘向相信洪宝,没有受到责备;王充非议黄帝,不能成为相国。又末世以来,佛教大兴,写经西土,画像南宫。昆池土地黑色,认为是劫烧后的灰土;春秋夜晚明亮,说是神灵下降人间的日子。法王常在,变化无穷,把世界置放于微尘之中,将须弥收纳在黍米之内。就是说理本虚无,为的是方便。可是妖妄之徒,寻求出家,药王焚身,波论洒血,倘若不能,还当克命。那能改形易貌,有异世人,恣意放纵,还同禽兽。龙宫余论,鹿野前言,此能得容,道风已坠。

窃以为陛下接受天命,屈己济民,山鬼效力,海神尽职。湘中的燕儿,沐浴春雨而群飞;台上的铜乌,吹拂和风而杓转。周建都洛邑,治国在镐京,汉居咸陽,魂回丰、沛,汾、晋的土地,留王足迹,回顾巡幸,辛劳经略。还降情文苑,斟酌百家,欲从瑶池获玉,想在赤水求珠。私底下想:王母献玉环,因要感谢周的道德;天上赐佩带,实为报达禹的功劳。二班修史,两马制书,都没见“三世”之言,未听说“一乘”之辞。帝爱王礼,一定时期搞沿革;左道怪民,哪能怀疑沙中淘金。

帝又问刑罚宽猛。逊称:

我听说明王建国,以刑助礼,就好比寒暑协赞陰陽,山川沟通天地。自从末世,法令渐多,秦篆无法全部采录,楚竹不能彻底记载。由于这一原因,有关部门打开二门,高下在心,寒热随意。《周官》三典,抛弃它就像吹毛;汉律九章,违背它好比覆手。于是便使长平的狱气,得酒才能消除;东海的孝妇,因灾才能伸冤。诏书挂在墙上,却不遵照执行;奸吏跑入官府,有所求则允许。这都是朝廷丢失了道德,老百姓不能得到实惠的缘故,议论的人保守迷惑,不寻求根本解决的办法。钟繇、王朗怨恨张苍,祖讷、梅陶归咎文帝。因说使尸体站立,恢复肉刑;致治兴邦,无关周礼。窃以为陛下黎明坐朝,留心政术,明罚以纠察诸侯,申恩以抚养百姓。黄旗紫盖,已绝东南;白马素车,将降轵道。如果恢复苛典严法,我实在是不太理解。为什么?人像天地,禀受陰陽,安宁则希望生存,騷乱则图谋死亡。所以王者治民,先在礼乐,如果有人不从,才使用刑法,宽猛相用,水火俱陈,没有专用商、韩而能使国运长久的。往昔秦归还士会,晋国的盗贼前往归顺,舜举荐皋陶,不仁的人们从远方跑来,如令释之、定国复作理官,龚遂、文翁再为郡守,审查增删律令,统一典章制度,高兴地听汲黯的讲话,哭泣着判定昭平的罪恶。那么就会天下自治,大道公行,猛兽闭嘴,苍鹰垂翅。楚王的钱库,不必封锁,汉狱中的冤囚,自然会得到申理。荒服之徒,闻风而思变化;天下之民,蹈德而歌仁义。称为成、康,有何困难?

帝又问祸福报应,逊云:

我听说辨别五方,依仗指南;百世可知,还须吹律。何况天道秘远,神迹难寻,不有通灵,哪能全部领悟。乘浮木抵达河汉,只看得见牵牛;假寐游玩上玄,只能碰到翟犬。造化的道理,既寂寞而又无法传播;报应的来到,本难得而胡乱评说。秦穆有道,勾芒赐给他长寿;虢公少德,蓐收降给他灾祸。高明居住上位,一定自己清楚,不可以说天神冥迷难以相信。如仲尼厄于陈、蔡,孟轲困于齐、梁,不是时运不佳,哪能关注性命之理。伍子胥无君,司马迁附下,结果是招辱受诛,哪能怨人。至于协律被人亲近,划船遭受宠幸,依此而言,不足奇怪。周王漂杵,执行着上天的惩罚;白起杀降,实施了自己的想法。所以七百年的江山,仍然送给了姬氏;杜邮遭戮,大权归还了武安。

昔汉问上计,不超过日蚀的日子;晋举秀才,停止于寒火之前。前贤往士,都以为难。以古比今,我认为容易。但是乡鄙民众,过多地蒙受皇恩,三断寒胶,再游金马,文思敏捷,若有神助,应口对答,疏于深思,因此极其恐惧。

尚书省擢第,逊在这个时候是第一。

十二月,清河王岳任大行台率兵南伐,逊参预其事。明年,文宣帝接纳贞陽侯做了梁主,岳拜逊为大行台郎中,出使南方,与萧修、侯調达成和解。逊往返共用了五天时间,收到萧修等人的回信,因此岳与修于江边结盟。大军还邺,逊又被都官尚书崔昂举荐。帝令交付尚书省,考评为“清平勤干”,旋即转送吏部。

七年,诏令逊校定群书,供皇太子阅读。逊与冀州秀才高乾和、瀛州秀才马敬德、许散愁、韩同宝、洛陽秀才傅怀德、怀州秀才古道子、广平郡孝廉李汉子、渤海郡孝廉鲍长暄、陽平郡孝廉景孙、前梁州府主簿王九元、前开府水曹参军周子深等十一人一同被尚书省征召,共执刊定之事。当时秘府书籍纰缪极多,逊因而发表议论说:“按汉中垒校尉刘向受诏校书,每校完一部,则上表,说:‘臣向的藏书,长水校尉参的藏书,太史公、太常博士的书,中外书合计若干本相互比校,然后杀青。今天的雠校,供拟极重,出自兰台,御于甲馆。’刘向的故事,现收存在府阁,要想刊定,必须借助众本。太常卿邢子才、太子少傅魏收、吏部尚书辛术、司农少卿穆子容、前黄门郎司马子瑞、故国子祭酒李业兴都是藏书丰富的人家,请向他们借本参校得失。”秘书监尉瑾移置于尚书省保管,共得别本三千多卷,五经诸史,差不多齐备了。

八年,帝诏令尚书开东西二省选辟,所司策问,逊名居第一。左仆射杨忄音辟举逊为府佐,逊推辞说:“我的家门寒陋,出身不合要求,请补我为员外司马督。”忄音说:“才学特别者则不依照常例。”忄音特意上表请用樊逊。九年,有诏超授员外将军。后世祖镇守邺城,召逊入司徒府管掌书记。即位后,转任主书,迁员外散骑侍郎。天统初,因病去世。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九 庾杲之 王谌 孔珪 刘怀珍·李延寿
  卷三十·本纪第三十·脱脱
  卷六 外篇一·章学诚
  卷之五百十八·佚名
  甲申战事记·池仲祐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五·杜大珪
  一 孔乙己的时代·周作人
  吕思礼传·令狐德棻
  裴守真传(附裴子余传)·刘昫
  高俭传·欧阳修
  卷九·彭百川
  卷之四十五  三朝聖諭錄上(明)楊士奇 撰·邓士龙
  卷一百二十四·佚名
  十二年·佚名
  十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借银回家·佚名

    【引】(生)共娘斟酌去外家,不知事体是在在∮那畏见利终忘义,出纳锱铢无时下。『无求人情好,有事勿累人;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自鸡啼早,打迭山妻去外家措置盘缠。想起来,因阿嫂许样沛赖,伊兄老实无能为。那畏亦是空走。日都

  • 宋史纪事本末原序·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者论次宋事而比之以续袁氏通鉴之编者也先是宗伯冯公欲为是书而未就侍御斗阳刘先生得其遗稿若干帙以视京兆徐公徐公以授门下沈生俾讐正之因共属不佞续成焉凡不佞所増辑几十七大都则侍御之指而宗伯之志也编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一·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四·佚名

    正统十三年三月丙戌朔驻跸天寿山 丁亥 车驾还驻跸沙河 戊子文武百官军民耆人等及四夷朝贡使臣迎 驾于都门外拜呼万岁 上还大内谒 奉先殿及 皇太后出御奉天门朝见群臣○上以云南孟养军民宣慰使司大头目刀变蛮等隐藏贼

  • 第五十册 天聪六年二月·佚名

    第五十册 天聪六年二月达尔汉、丘绰儿、曹广弼、墨尔根侍卫、崔游击、董山之子吞泰、杨备御等七人,均行纪录。镶蓝旗副将墨尔根侍卫纪录缘由:遇爱塔兵,於贝勒前步行进击。自兴兵以来,凡购买马匹、修治军械,竭力勉为。於大

  • 五三 浙江巡抚三宝奏查访范氏天一阁等藏书情形折·佚名

    五三 浙江巡抚三宝奏查访范氏天一阁等藏书情形折乾隆三十八年闰三月二十六日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遵旨查办遗书,恭折奏覆事。钦奉谕旨,采访遗书,经前抚臣熊学鹏购得五十六种,护抚臣布政使王亶望购得五十一种,又淳安县知县

  • 睿宗传·宋濂

    睿宗景襄皇帝,名拖雷,太祖第四子,太宗之弟。太祖驾崩时,太宗正在霍博,由拖雷暂时管理国事。太宗于元年(1229)夏还京,八月即皇位。第二年秋,太宗伐金,命拖雷率军同行,破天城堡,拔蒲城县,渡黄河攻凤翔。太宗三年破洛阳、河中诸城。

  • 四书留书卷一·章世纯

    明 章世纯 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理通于众则髙明光大谓之明德其数则仁义礼智孝弟忠信之类是也夫事所共为其迹昭明置而不为其端晦絶君子之务明其德也力行以求着其事以身质德而示于天下修之一日人已有知之者矣修之逾

  • 法昌遇禅师·惠洪

    禅师名倚遇。漳州林氏子也。为人奇逸。有大志。自剃发受具。即杖策游方。名著丛林。浮山远禅师。尝指以谓人曰。后学行脚样子也。辞远谒南岳芭蕉庵主谷泉。三至三遭逐。犹谒之。泉揕之曰。我此间。虎狼纵横。尿床鬼子

  • 甄正论卷下·玄嶷

    大白马寺僧玄嶷撰公子曰。先生纵谈天之辩。震掷地之音。恩吻所诠。寒谷湛其春露。励言所被。汤池结其冬。冰以仆爝火之末光。对曦景之层曜。自可销声叠足噏气敛肩。沉疑未祛仍希妙释。但灵宝所诠咸归伪妄。老子事迹应

  • 目次·佚名

    释氏资鉴目次卷第一序  周  秦  前汉  后汉卷第二三国(魏蜀吴)  西晋  东晋卷第三南北朝(宋魏)卷第四南北朝(梁)卷第五南北朝  南(陈后梁)  北(齐周)  隋卷第六唐(上)卷第七唐(中)卷第八唐(下)  

  • 三山来禅师疏语卷中·灯来

    嗣法门人性统编表文昌表伏以麟趾呈祥喜家声之克振螽斯衍庆贵世德之作求烈谟拟式为显承志事每期其继述于心切切而念皇皇某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窃惟纲常为先人伦首重参天赞地化育并资夫三才父干母坤生成兼统乎六子既生

  • 平江记事·高德基

    名胜志。元高德基撰。一卷。德基,平江(今苏州)人。尝官建德路总管。此书约成于元至正中。凡六千五百余字。所记皆吴郡古迹:虎丘、真娘(唐名妓)墓、太伯庙、 吴城平门、胥山、嘉定州、洞庭山、吴江鲈乡亭、吴城玄妙观、

  • 增广贤文·周希陶

    清代以后流行的启蒙书。编著者不详。原名《昔时贤文》,又称《古今贤文》,后来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始定今名。清同治年间周希陶按音韵对此书作了重新编排,使之更易诵记。内容大多采自古代典籍和民间谚语,主要是人生和道德格言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李杲

    简称《药性赋》。旧题金李东垣著。四卷。首列药性总赋四篇,分寒、热、温、平四类,扼要地叙述三百二十种药物的主要作用。次载“用药发明”、“主治指掌”、“ 用药须知”等,为过去学习中药学的启蒙书籍。

  • 先天金丹大道玄奥口诀·霍济之

    先天金丹大道玄奥口诀,北宋末上谷总管霍伯玉撰述,其子霍济之刊行,书成于南宋宝祐丁巳年(1257)。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卷首及卷末有序跋,谓霍伯玉从其岳父处得金丹图,后又遇武当山赤脚陈真人授以丹诀,遂合之而撰

  • 水镜录·佚名

    水镜录,编撰者不详。似出于明代。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辑录七篇劝善戒杀,积功修德之文。即《太上感应篇》、《梓橦帝君戒士子文》、《阴德延寿论》、《放生文》、《杀生七戒》、《劝杀牛歌》。各篇大旨谓天道福

  • 风骚旨格·齐己

    诗论。唐人齐己撰。一卷。己有《白莲集》已著录。此编分题论诗,其题为:六诗、诗有六义、诗有十体、诗有十势、诗有二十式、诗有四十门、诗有六断、诗有三格。题下有分论,且引诗一句为证。表现出唐人研究诗体、诗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