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睿宗传

睿宗景襄皇帝,名拖雷,太祖第四子,太宗之弟。太祖驾崩时,太宗正在霍博,由拖雷暂时管理国事。

太宗于元年(1229)夏还京,八月即皇位。第二年秋,太宗伐金,命拖雷率军同行,破天城堡,拔蒲城县,渡黄河攻凤翔。太宗三年破洛阳、河中诸城。攻下凤翔后,有个降于蒙古军的金国人叫李昌国的对拖雷说:“金朝迁都汴梁,所依恃的是黄河、潼关的天险。若蒙军出宝鸡,入汉中,不一月可到唐、邓。金人闻之,以为我师是从天而将。”拖雷把这一战略告诉太宗,太宗大喜,对诸王大臣说“:昔日太祖也有此打算,今拖雷也这样策划,真太好了!”于是挥军进发。

太宗亲领中军由碗子城南渡黄河,出洛阳,进军汴梁。斡陈那颜率左军由济南西向洛阳。拖雷总领右军自凤翔渡渭水,过宝鸡,入小潼关,经宋朝国境,沿汉水而下。三路大军约定明年春会师汴梁城下。蒙军遣搠不罕到宋国借道,且约定合兵攻金。宋军杀来使,拖雷大怒,分兵攻宋诸城堡,长驱进入汉中,进袭四川,攻陷阆州,过南部而还。然后由金取房,前锋三千人破金兵十余万于武当山,直趋均州。既而渡汉水,遣夔曲..率千骑驰报太宗。

拖雷渡过汉水后,金大将合达设伏兵二十余万于邓州之西,据关以逸待劳。这时拖雷军不满四万人,探悉金军设伏,乃留下辎重,轻骑前进。十二月二十五日与金兵战于禹山,金合达退保邓州,蒙军围攻三日未下,拖雷率军向北。太宗四年春,合达知拖雷已北行,乃集步骑兵共十五万人尾追于后。这时太宗也已渡过黄河,遣亲王口温不花率万余骑来援拖雷。援军未到之前,拖雷趁雨雪天金军僵冻不堪时,挥师奋击,大破金军于三峰山,金军精锐尽失于此。合达率残军数百骑逃往钧州。太宗率援军到,与拖雷共同攻下钧州,擒获合达。接着攻下许州,占据河南诸郡。四月,由半渡入真定,过中都,出北口,大军驻扎于官山。

四年六月,太宗患重病,拖雷为之祈祷,数日后病愈。拖雷随太宗北还,行至阿剌合的思患重病而死,年仅四十余岁。

拖雷有子十一人,长子即后来宪宗,第四子即后来世祖。宪宗即位后追谥其父为“英武皇帝”,庙号睿宗。世祖至元三年(1266)改谥为“景襄皇帝”。

猜你喜欢
  卷九 善谋上第九·刘向
  卷九·佚名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那些狂肆毁谤皇帝的谣言·雍正
  第二十二回 收番部叛王中计 纳忠谏御驾亲征·蔡东藩
  ●卷三十六·赵翼
  卷之二百七十五·佚名
  卷之一千六十四·佚名
  卷之九百五十·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八十三·佚名
  卷四十·鄂尔泰
  卷十四·司马贞
  三、二次革命的波折与民初山西的境遇·阎锡山
  卷五十四 蜀书九 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陈寿
  明会典序·佚名
  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御选宋诗卷三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三十一七言古诗七李纲奉酬陈之元教授见赠次韵谪官因得穷林泉陶写聊复资诗篇青岑叠叠山满眼碧波湛湛溪涵天南连海峤饶雾雨北望吴越凄风烟感怀触目还得句但可娱戏那可传譬如候虫与时鸟自鸣自已真

  • 卷三百五十六 列传一百四十三·赵尔巽

      洪亮吉管世铭 谷际岐 李仲昭 石承藻   洪亮吉,字稚存,江苏阳湖人。少孤贫,力学,孝事寡母。初佐安徽学政朱筠校文,继入陕西巡抚毕沅幕,为校刊古书。词章考据,着于一时,尤精揅舆地。乾隆五十五年,成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

  • 國朝獻徵錄卷之四十二·焦竑

      南京兵部一(尚書一)   ◆尚書一   資政大夫南京兵部尚書徐公琦墓誌銘(魏驥)   張大司馬純傳   南京兵部尚書蕭維禎傳   資德大夫正治上卿南京致仕兵部尚書兼大□□□□太子□□□□□□公□墓誌銘(劉□)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三·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八十一景泰七年二月庚子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敕谕赤斤蒙古卫都督阿速曰得甘肃镇守总兵官奏尔将逃判指挥可儿加等送出到边令带驼马赴京进贡询知可儿加等曩随达贼也先人马往迤北居往近因也先被杀仍复走回

  • 萧辅道、李居寿传·宋濂

    太一教,金朝天眷年间道士萧抱珍所创立,传授太一三元法..之术,故称其教派为太一。传四代而至萧辅道。世祖在即位前便闻其名,命史天泽请萧至和林,谈吐合世祖意,乃留萧居宫内。后因萧年老,乃请世祖同意让他徒弟李居寿掌太一教事

  • 膳部·佚名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邦国牲豆酒膳办其品数   膳羞一凡遇正旦圣节冬至或庆筵宴所用诸品膳羞酒醴并须提调光禄司供办若管待诸蕃国朝贡等使客并四夷来降土官人等茶饭物料本部自行备办其宴之日赴会同馆管待令教坊司供应若

  • 第十三章 16·辜鸿铭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辜讲一个小侯国的国君(叶公,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楚国贵族)问孔子,在国家政府中什么最重要?孔子回答:“如果国家政府很好,国内的百姓就很高兴,而且其他国家的百姓也会来。”

  • 卷二·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二      宋 卫湜 撰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踰节不侵侮不好狎郑氏曰不妄说人为近佞媚也君子说之不以其道则不说也辞费为伤信君子先行其言而後从之好狎

  • 卷十三·郑玉

    <经部,春秋类,春秋阙疑>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十三     元 郑玉 撰僖公 公名申庄公之子闵公庶兄惠王十八年即位諡法小心畏忌曰僖 元年春王正月齐师宋师曹伯次于聂北救邢 诸侯救邢邢人溃出奔师师遂逐狄人具

  • 第五十九卦:《涣卦》·佚名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白话】《涣卦》象征涣散:顺畅亨通,贤明的君主去祠庙祭祀神灵以祈求保佑,利于渡过大川河流,利于坚守中正之道。《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白话】《象辞》说

  • 卷第五 省事 止足 诫兵 养生 归心·颜之推

    省事第十二〔一〕铭金人云:&ldquo;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二〕。&rdquo;至哉斯戒也!能走者夺其翼,善飞者减其指〔三〕,有角者无上齿,丰后者无前足,盖天道不使物有兼焉也〔四〕。古人云:&ldquo;多为少善,不如执一〔五

  • 卷二十七(曼陀罗译)·佚名

    △法界体性无分别会第八之二文殊师利言:天子。觉了身见之体性故名佛出世。天子。示现无明有爱体性名佛出世。觉了贪瞋痴体性故名佛出世。天子。示现颠倒体性平等名佛出世。天子。觉了诸见之体性故名佛出世。天子。示阴

  •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二十四·宗喀巴

    〔科〕巳二立自宗第二自宗。若未得无我了义正见,其身一切修行,皆未趣无我,故须先得无我正见。又此非唯了知便足,于正修时当忆其见而复观察,于所观义应善修习。又于无我义须二种修,谓不观察住与观慧思择,非以一分便为满足。〔

  • 比丘受戒录·弘赞

      鼎湖山沙门 弘赞在犙 述恭惟如来御世。观众生机。有上中下。故教设三乘。所谓菩萨。缘觉。声闻也。乘虽分三。莫不以戒为定慧之本。是故如来初坐菩提树下。即为诸大心菩萨。传诵卢舍那佛三聚净戒。次至鹿苑。王

  • 第十八章 比丘尼教团·佚名

    现于分别说者,律与教[法]传持之守护者,他之长老、中年、幼年之[比丘等]。(一)彼等多闻而具足戒光辉此地上,具足头陀行光辉于此岛。(二)此处有多数释子通晓正法与[其]历史。实为多数[人人之]具眼者出世,破闇示光彼胜者。(三)[彼等于]如来之

  • 荀公曾集·荀勖

    晋代诗文别集。荀勖撰。荀勖字公曾,官至尚书令。《隋书·经籍志》著录“《荀勖集》三卷,录一卷,亡”,可见其集入隋前已散佚。《旧唐书·经籍志》著录《荀勖集》20卷,《新唐书·艺文志》同。清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

  • 凌忠介公集·凌义渠

    诗文集。 明凌义渠撰。 六卷。义渠字骏甫,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天启进士。曾官给事中、山东布政使、大理卿。京师陷,得帝崩闻,具绯衣拜阙, 作书辞父, 奋身绝吭而死。谥忠清,清谥忠介。是集近六万字。义渠少以制义知名

  • 周易观彖·李光地

    清李光地撰。十二卷。《李文贞公全集》本。此书用孔颖达《周易正义》本,大旨在阐述《易》理,兼参《易》象。《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光地尝奉命纂修《周易折中》,请复用朱子古本;是编乃仍用《注疏》本,盖成书在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