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书留书卷一

明 章世纯 撰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理通于众则髙明光大谓之明德其数则仁义礼智孝弟忠信之类是也夫事所共为其迹昭明置而不为其端晦絶君子之务明其德也力行以求着其事以身质德而示于天下修之一日人已有知之者矣修之逾时天下或有之者矣故明也

在止于至善能得

凡未至于事之分而妄意度者必合然不然以为情故常以为不止于是以为不止于是是心无止也本在近而意之逺本在一端而测之多端然则莫适所以从之虽有聪智莫得而用知有所止矣然后轻为之岂独轻为之心固有以自必安然向往而知生于无忧也事必先见其大体之所极而后可以深求其精防之所至知父子之道不过于仁也则可以深求于仁之物矣知君臣之道不过于敬也则可以深求于敬之物矣故止之名非美而于学有用得用于止之所生也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凡言正外者修名者也凡言正内者修实者也以正心为称其事内矣所取将在实实者诚也不诚不真所事乃非其心也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事不深明其得失之所处与其利害之所极徒以人言从事者其向之也一时其去之也一时疑以相收或然之意多也其事是以不诚知不善之必莫容也则去之必实是其心矣知善之必裕已也则向之必实是其心矣故曰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诚者意之自然也明智而后有自然之心知与诚道不相同而相由也

皆自明也

凡言明者物之著者也天下知之天下皆见而名之属以众耳目而有其光夫光者德也而我载之天下不独称德而称载德者附于光者分于光其明归自也

苟日新

圣人之新天下也无已常以其道与天下相厉而无自旧之心是故作之而不已而进其人心于日生夫休居而不思安泰而养裕不往而不来则其气己朽而蛊有所生所以作之尽理者唯无蓄蛊也是以治时进而业有光大地之气应于熈昌也

新者物之进气其动有乐其往有求常前其心以自引不以所处为安也故新者一时之行常不可以为久圣人有道以启之然后能与天下为无穷何也有以示之而知慕有以媿之而知勤上不懈而下相胥也

为人君节

凡异名之德所以正物之处也故为德者各以所为就其处当其处而为之虽有他端非是所用则不以相杂也以能深于其端而精之而足乎其数物有域者行不过心有以独者所往而尽也

瞻彼淇澳二节

赫兮諠兮者效而近也民不可諠兮效而逺也尊贤而亲亲治之大者也分业可乐土利可享安之大者也事以有效为美效多而美至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为善而福为不善而殃此利害而逺也作善而安作不善而不安此利害而近也有其害者以实取之有其利者以名居之其不谓之自害自诈者哉慎独者何也自欺之为言也人见而作不见而与背反也故自欺之所寡者不足于独慎其独以足其显显者所自能耳责所无而已矣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

有物于心形未尝不应故心之所有身不能无也心之所无身不能有也心所不存而欲身存之是能身心异用也身心异用非理之所许心者取物之影以为体所以取物由身以接耳故心之有邪皆身与之及其有作未有独用者亦身载而行之已矣故身心者一物之虚实也

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操事不可以多也必守其一君子之所为一者仁也仁以与物必诚相求然则可以为恩于父子兄弟而式夫众人之为父兄子弟者矣可以为恩于君臣士庶而式夫众人之为君臣士庶者矣君子岂能一事而学一术哉守其约省者而易形而被之因而立其教于天下天下各以其分之所责者仪于我而皆得也故曰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其机如此

物之以小动大者必有数以及其来也有以居物之总其往也有以逹物之防故发而节相激势相使也谓之机为物尊者物待生也待死也待利也待害也是故耳目聚之耳目聚之则精神留之居其所聚与其所留而动者故以少为多

所谓平天下 章

人性未有不同者也君子常以同者待之人未尝不念其父母也同吾志也未尝不念其兄弟妻子也同吾志也然则孝弟慈不必言也言所以奉其孝弟慈者而已财者名一而变无数也贪与乱仁与义孝弟与慈俱所以名之是故与仁人君子治之则利下注小人得之以行其心也仁义孝弟慈之行生于世矣与小人治则利上注民不得而生其贪也暴乱劫杀之俗盛于时矣

猜你喜欢
  法言義疏附錄一 楊子法言校補·汪荣宝
  圣人未能免俗·孔子
  第十三章 11·辜鸿铭
  卷一百六十九·秦蕙田
  卷二十·何楷
  原序·王安石
  商书·咸有一德·佚名
  卷上·惠周惕
  《礼记》简介·戴圣
  卷四百四十四·佚名
  梵天品第一·佚名
  卷十五·赜藏主
  祝南洋佛教之联合·太虚
  救世觉人之佛法·太虚
  生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关汉卿

    (末、小旦云了)(打救外了)(正旦共夫人相逐慌走上了)(夫人云了)怎想有这场祸事!(做住了,唱) 【仙吕】【点烽唇】锦绣华夷,忽从西北天兵起。觑那关口城池,马到处成平地。 【混江龙】许来大中都城内,各家烦恼各家知。且说君臣分散,想俺父

  • 卷七十六·志第四十三·柯劭忞

      ○食货九   △官俸   世祖中统元年,始给内外官吏俸钞。二年,定六部官吏俸。是年十月,定诸路州县官史俸。   至元二年,定官俸当月支付例。三年,定上任过二日、罢任过五日并给当月俸钞例。六年,定提刑按察司官吏

  • 卷二百十三·毕沅

      ◎元纪三十一 ∷起柔兆涒滩正月,尽强圉作噩六月,凡一年有奇。   ○顺帝   至正十六年年   春,正月,壬午朔,改福建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为福建行中书省。   是日,张士诚弟士德陷常熟州。时江阴群盗,互相吞啖,江宗三、

  • 通鉴辑览明季编年上·佚名

    甲申岁乙酉岁甲申岁甲申、崇祯十七年(是年三月,流贼陷京师;五月,福王由崧称帝于南京,以明年为「弘光」元年)、我大清世祖章皇帝顺治元年春正月朔,李自成僭号于西安。臣等谨按:历代史家书法,义例攸殊;率于历朝代嬗时,意多偏私曲徇

  • 卷之十二·佚名

    天顺八年十二月庚辰朔 上视牲于牺牲所○壬午工部主事郭昇请修临清县新开上闸从之○升征进两广杀贼获功并阵亡南京兴武等卫指挥同知鬼力等二十四员弟男各一级○广西总兵官泰宁侯陈泾巡抚右佥都御史吴祯讦奏不法诸状 上

  • 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四百三十二·佚名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十月。丙申。谕军机大臣等、内务府奏、各省关欠解本年分经费各款开单呈览请旨严催一摺。据称本年分各省关应解常年经费。及另筹各款。欠解银两。为数甚钜。晶■宜经电催。迄未清解等语。内务府

  • 卷六十一·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六十一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五十八 吴臣 贺齐【子建弟景】 全琮【子怿绪】 吕岱【徐原】 锺离牧【少子徇】 潘濬【子翥 秘芮玄】 周鲂【子处】谨案贺齐传阙

  • 九六 江苏巡抚萨载奏再陈续购书目一百五十种折·佚名

    九六 江苏巡抚萨载奏再陈续购书目一百五十种折乾隆三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江苏巡抚臣萨载谨奏,为再陈续购书目,仰祈圣鉴事。窃臣遵旨督属采访遗书,业经五次开列目录,恭折奏进在案。今复据各属并委员书贾陆续购得古今遗籍,分

  • 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八·佚名

    光武刘伯升【何去非】世祖英雄【何去非】三辅复见汉官威仪【子西】卓茂为太傅【温公】封子宻为不义侯【权徳舆】邓禹【温公 子由 何去非】邳彤【东坡】梁统【东坡】马援【刘禹锡】伏波有功徳于岭南【东坡】严陵【权

  • 麟德·周绍良

    №麟德001【盖】失。【志文】唐故处士斛斯君夫人董氏墓志铭并序夫人讳董氏河南洛阳人也。原夫В构□基,□高耸而迥时;疏源德水,氵瓜厚地以流清,奕叶传芳,飞缃图谍,播诸史册,可得言焉。祖诃,隋任荆州太守;父文行,皇

  • 苏代为燕说齐·佚名

    【提要】 苏秦死后,苏秦的弟弟苏代继承了苏秦的事业,开始活跃在战国后期的政治舞台上。由于他初出茅庐,所以急需当时的要人们的推荐、赏识。且看他绝妙的自荐方法。 【原文】 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

  • 卷十·班固

    ○绋冕绋者,何谓也?绋者,蔽也,行以蔽前,绋蔽者小。有事因以别尊卑,彰有德也。天子朱绋,诸侯赤绋。《诗》云:“朱绋斯皇,室家君王。”又云:“赤绋金舄,会同有绎。”又云:“赤绋在股。”皆谓诸侯也。《书》曰:“黼黻衣,黄朱绋。”亦谓

  • 读大学法·景星

    朱子语録曰大学语孟中庸四书道理粲然果下工夫句句字字涵泳切已防得透彻一生受用不尽何理不可究何事不可处只怕人不下工夫若果看得此书他书可一见而决矣又曰语孟随事问答难见要领惟大学是曾子述孔子説古人为学之大方而

  • 卷九·蔡卞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名物解卷九宋 蔡 卞 集解释兽麐  兎  鹿  麝  犀  麈虎  猱  厖  狼  狐  猲骄駮  豵麐麐麒麐土畜也信至应礼以足至者也音中钟吕行中规矩不羣居不旅行不入防穽不罹罗网王者

  • 新安文献志·程敏政

    诗文总集。明程敏政撰。一百卷。敏政有《篁墩集》已著录。是集乃采录南北朝至明文章、事迹有关新安者。六十卷以上分类辑录,皆本郡先达诗文德秀文章,六十一卷以下,皆先达行实。弘治十年(1497)成书。约九十九万三千字。卷

  • 初刻拍案惊奇·凌濛初

    短篇小说集。40篇。明末凌濛初作。与《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今吴兴)人。曾任上海县丞、徐州通判。有著作20多种,以“二拍”最有名。此书是在“三言”影

  • 莲华面经·佚名

    凡二卷。隋代那连提耶舍(490~589)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叙述佛陀预言于其入灭后,佛教僧徒将堕落,佛法转移入罽宾国,并于该国兴盛;后破佛王出现,毁破佛钵等种种佛教兴衰之情形。经名‘莲华面’,系取自破佛王之前生名为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