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裴守真传(附裴子余传)

裴守真,绛州稷山县人。北魏冀州刺史裴叔业六世孙。父亲裴腘,大业年间为淮南郡司户。适逢淮南郡人杨琳、田瓒依凭本郡造反,尽杀官吏,因为裴腘平素施行仁政,便互相告诫不许惊吓杀害他,还派人护送裴腘和他的妻子儿女回乡。贞观年间,官职做到赞阝县令。

裴守真幼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到母亲去世时,他因悲哀而骨瘦如柴,几乎不能忍受丧母的痛苦。他奉事寡居的姐姐以及兄长也很恭谨,所遵闺门礼法的情形,被士人朋友们推崇。开始时考中进士,后应制举考试入仕,转任乾封县县尉。碰到永淳初(682)关中遭遇大饥荒,守真把他的俸禄全部给了姐姐和众外甥。自己和妻子儿女则连粗粮糙米还填不饱肚子,却始终没有厌倦的意思。不久授官太常博士。

守真尤其善长礼仪之学,当时都认为他的才能很称职。高宗时封嵩山筑坛祭天。诏命礼官商议有关射杀牲畜的事宜,守真奏禀道:“根据《周礼》及《国语》来看,到郊外祭祀天地,古代确是天子亲自射杀祭祀用牲畜。汉武帝只封了泰山,他是命令侍中儒官射杀牲畜来祭天。至于其余的祭祀,也没有射杀牲畜的文字记载。只是君王亲自动手射杀牲畜,虽是古礼,长时间以来已简省废除了。据封禅祭祀天地的礼仪来看,天亮前三四个小时,宰人用有铃的鸾刀斩杀牲畜,待天亮时进行祭祀。等到皇帝的车驾到达祭祀地点,宰杀牲口的事已全部完毕,皇上只需用玉器祭奠,酌酒以献神罢了。如今若于祭祀前一天射杀牲畜,行事失之于过早;若祭祀那天才开始射牲,事情又有损于太晚。如果依照汉武帝的先例,就不是天子亲自射牲的礼仪,射牲的事不可行。”

又有《神功破阵乐》、《功成庆善乐》二部舞乐每次演奏时,皇帝都要面对着站立,守真对这事又议论道:“这两部舞乐开始兴起时,讴歌盛世长久百代相续,赞美六府三事功业的盛大辉煌,与万国民众之心相谐和。其意义与《韶》、《夏》之乐相同,兼用作接待宾客以及祭祀的礼仪,都是祖宗盛德,而子孙享用的意思。详细阅览各种传记,并没有皇帝君主站立观赏的礼节。何况帝王祭天上告成功这样的大事,中外人士毕集,全国民众仰望垂衣拱手而治的安康,外国使臣怀着向往朝拜天子的庆典。所有推行教化长育万物的事,没有什么不是神灵的功绩,岂能在乐舞方面,特别地表明严肃敬畏之意?我们这些臣子仔细商议过了,觉得演奏二部舞乐时,天皇不应当起立。”当时大家都同意守真的意见。恰逢高宗生病,事情就未能实行。及高宗去世,当时没有大行丧礼仪式,守真与同时的博士韦叔夏、辅抱素等人对过去的先例加以讨论创制一种丧礼仪式,当时人认为很符合于礼。

守真天授年间为司府丞,武则天特别任命他重新审理奉武则天诏命关押的犯人的案子,他坚持公平仁恕之心,前后上奏章免去数十人的罪行。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不合则天旨意,他被贬为汴州司录,后转任成州刺史。守真施政不追求威严重刑,很被百姓官吏所喜爱。不久转任宁州刺史,成州人送他离任送出境的有数千人。守真长安年间(701~704)去世。

裴守真的儿子裴子余,侍奉继母以孝行闻名。考中明经科入仕,后补官..县县尉。当时他的同事李朝隐、程行谌都以写法令条文著称,子余独以文章学问知名。有人问雍州长史陈崇业,子余与朝隐、行谌谁优谁劣,崇业说:“好比春兰和秋菊,都不可偏废。”景龙年间(707~710),为左台监察御史。当时泾州、岐州二州有隋代番户的子孙数千家,司农卿赵履温上奏章,提出将他们全部没收为官户奴婢,用来做赏赐的人口,赏给位尊受宠幸的人。子余则认为因犯罪而没入官府服杂役的官户,受到皇帝恩泽遇赦宥才成为番户,这些人又是番户的子孙,不可贬抑为贱民,上奏章检举了这件事。开元初(713),转任冀州刺史,为政宽厚仁惠,百姓官吏都称赞他。后又任歧王府长史,加官银青光禄大夫。开元十四年(726)去世,谥号为孝。子余居官清廉宽简,与诸位兄弟相亲相爱。他兄弟六人,都有志向与操守。二弟巨卿,为卫尉卿;另一个弟弟耀卿,另外有传。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 豫章文献王·萧子显
  卷二百七十八 熙寧九年(丙申,1076)·李焘
  卷十三·朱熹
  卷之六百四十六·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十二·佚名
  ◎蔡成勋不会不得了·宣南吏隐
  第十二卷 乡镇表四·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宗室传七·纪昀
  战国策卷七·鲍彪
  范云传·李延寿
  王畿、王艮传·张廷玉
  八六、梁惠王二十八年乃齐威王称之年非齐威王卒年辨·钱穆
  论学会·梁启超
  礼部·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朱子厚·唐圭璋

      子厚与宋末俞德邻同时。   谒金门   风动竹。清偏一窗梅溽。闻道小乔乘凤玉。仙裳飘雾縠。   来嫁吾门公瑾叔。天上人间愿足。浓缭水沉燃宝烛。鬓长相对绿。

  • 歴代诗话卷三十三·吴景旭

      戊集下之下  汉魏六朝  无絶  困学纪闻曰梁元帝赋得兰泽多芳草诗古诗为题见于此  呉旦生曰刘越石胡姬年十五沈休文江蓠生幽渚出自晋宋在梁前矣文苑英华辨证云兰泽多芳草诗春兰本无艶初学记作无絶按楚辞春

  • 第四十四出 治定·梁辰鱼

    【排歌】〔小生贴生末上〕宿耻消除。烟尘扫空。笑十年埋没英雄。从敎泽国息边烽。且喜天山早挂弓。湖南月。海北风。昔年曾送过江东。旌旗整。鼓吹雄。长歌今上馆娃宫。〔相见介小生〕寡人今日得歼彼元恶。雪我宿仇

  • 卷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卷十四移居防州郭【大厯元年春晚防州作山谷曰好作奇语自是文章一病但当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文章自然岀羣拔萃观子美到防州后诗退之自潮州还朝后文皆不烦绳削而自合矣晦庵语録人多説杜子

  • 卷475 ·佚名

    岳珂 宿溪声阁望香炉峰偶成二律 閴历烟岩古,琮琤雪涧横。 海潮秋八月,山雨夜三更。 肯作随流想,难忘潄石情。 壮怀徒激烈,聊复以诗鸣。 岳珂 宿溪声阁望香炉峰偶成二律 庐峰三万丈,鸟道度嶙峋

  • 两地相思·徐志摩

    一他—— 今晚的月亮像她的眉毛, 这弯弯的够多俏! 今晚的天空像她的爱情, 这蓝蓝的够多深! 那样多是你的,我听她说, 你再也不用疑惑; 给你这一团火,她的香唇, 还有她更热的腰身! 谁说做人不该多吃点苦?—— 吃到了底才有数。 这

  • 卷十六 后妃诸王列传第十三·陆游

       烈祖元敬皇后,宋氏,小名福金,父韫,江夏人,后幼流离乱兵中,昇州刺史王戎得后,烈祖取戎女,后为滕,得幸,生元宗,王氏早卒,义祖命烈祖以为继室,封广平郡君,晋国君。治内有法,不妄言笑,义祖殂于金陵,烈祖在东都,将奔丧,后密以大计谏止焉

  • 汉纪三十八肃宗孝章皇帝上建初元年(丙子、76)·司马光

    汉纪三十八汉章帝建初元年(丙子,公元76年) [1]春,正月,诏兖、豫、徐三州禀赡饥民。上问司徒鲍昱:“何以消复旱灾?”对曰:“陛下始践天位,虽有失得,未能致异。臣前为汝南太守,典治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夫大狱一起,冤者过

  • 卷五十五·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五十五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台谏上哲宗乞寛王觌之罪   范纯仁臣昨与吕公着等并今日与文彦博等两次帘前奏陈乞寛王觌之罪盖欲假借台谏使人敢言其间虽有不当亦须稍垂寛宥以彰朝廷容谏之美况

  • 卷四·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经问卷四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钟机【字石城秀水人】问説命高宗云予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此是甘盘不肻仕而逺遯荒野既而迁河迁亳不知所终此颇近理若孔传以为高宗之遯则高宗

  • 佛说清净心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佛世尊。一时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苾刍众俱。  佛告诸苾刍言。汝等谛听。若诸声闻修习正行欲得清净心者。当断五法修习七法而令圆满。何等五

  • 第三回·胡兰成

    舍利子之句。舍利子有两解,一解为释迦座下英年早逝的徒弟舍利弗。一解为在释迦之前修行有成的观音菩萨舍利子。两者都有寓意。舍利弗是释迦首席弟子,相当于孔子的弟子颜回,本是五印度的知识第一人,属外道。当时印度被波斯

  • 卷第十二·佚名

    历朝释氏资鉴卷第十二闽扆峰沙门 熙仲 集大元昌运国朝肇造区宇。奄有四方。太祖圣武皇帝。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太宗皇帝。列圣相承。以成大业。殄灭残金。平定汴蔡。抚安中原。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 卷之四·佚名

    高峰龙泉院因师集贤语录卷之四 六祖院住持小师 如瑛 编 歌扬赞佛门 三归依 归依佛。补处慈氏如来。居内院莲华台。人间愿早下生来。便作龙华三会。谣謌佩歌舞献花。五云仙队云仙队。表应玉皇嘉瑞。瞻好相。证三昧

  • 千山剩人和尚语录卷之六·函可

    门徒比丘 今庐 今又 重梓拈古世尊与阿难行次见一古佛塔,世尊便作礼。难云:“此是甚么人塔?”世尊云:“此是过去诸佛塔。”难云:“过去诸佛是什么人弟子?”世尊云:“是吾弟子。”

  • 旋转乾坤·凡尔纳

    在凡尔纳的所有科幻小说中。这肯定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作品之一。北极一直是一片神秘莫测的广袤之地。美国政府别出心裁,提出拍卖这个地区;《从地球到月球》的主人公、巴尔的摩大炮俱乐部主任巴比康最终成交。俱乐部秘书马

  • 贵耳集·张端义

    宋代文言轶事、志怪小说。南宋张端义著。自序称: “耳为人至贵,言由音入,事由言听,古人有入耳著心之训,又有贵耳贱目之说。”因以名书、凡三卷,各自成集,一集成于理宗淳祐元年(1241),二集成于淳祐四年(1244),三集成于

  • 思益梵天所问经·佚名

    梵名Vis/es!acintabrahma -paripr!ccha^ 。凡四卷。略称思益经、思益梵天问经、思益义经。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系概述佛为网明菩萨与思益梵天等诸菩萨说诸法空寂之理。西晋竺法护译‘持心梵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