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法昌遇禅师

禅师名倚遇。漳州林氏子也。为人奇逸。有大志。自剃发受具。即杖策游方。名著丛林。浮山远禅师。尝指以谓人曰。后学行脚样子也。辞远谒南岳芭蕉庵主谷泉。三至三遭逐。犹谒之。泉揕之曰。我此间。虎狼纵横。尿床鬼子。三回五度。来觅底物。遇曰。人言庵主见汾州。泉乃解衣抖擞曰。汝谓我见汾州。有多少奇特。遇即礼拜。问曰。审如庵主语。客来将何祗待。泉曰。云门胡饼。赵州茶。遇曰。谢供养。泉曰。我火种也未有。早言谢。谢什么。遇乃去。至北禅贤禅师。问曰。近离什么处。遇曰。福严。曰。思大鼻孔长多少。遇曰。与和尚当时见底一般。曰。且道老僧见时长多少。遇曰。和尚大似不曾到福严。贤笑曰。学语之流。又问。来时马大师健否。遇曰。健。曰。向汝道什么。遇曰。令北禅莫乱统。贤曰。念汝新到。不欲打汝。遇曰。倚遇亦放过和尚。乃罢。遇因倒心师事之。时慈明禅师。住兴化。过贤公室。遇侍立。看其谈笑。贤曰。汾阳师子。可杀威狞。慈明曰。不见道。来者咬杀。贤曰。审如此。汾阳门下。道绝人荒耶。慈明举拂子曰。这个因甚到今日。贤未及对。遇从旁曰。养子不及父。家门一世衰。贤呵曰。汝具什么眼目。乃敢尔。遇曰。若是咬人师子。终不与么。慈明将去。至龙牙像前。指以问遇曰。谁像。遇曰龙牙。慈明曰。既是龙牙像。何乃在北禅。遇曰。一彩两赛。慈明曰。像在此。龙牙在什么处。遇拟对。慈明掌之曰。莫道不能咬人。遇曰。乞儿见小利。慈明呵逐之。贤公除夕。谓门弟子曰。今夕无可分岁。共烹露地白牛。大家围炉。向榾柮火。唱村田乐。何也。免更倚他门户。旁它墙。乃下座。有僧从后大呼曰。县有吏至。贤反顾问所以。对曰。和尚杀牛。未纳皮角耳。贤笑掷暖帽与之。僧就拾得。跪进曰。天寒还和尚帽子。贤问遇曰。如何。遇曰。近日城中纸贵。一状领过。后还江南。再游庐山。寓止圆通。时大觉琏公。方赴 诏。辞众曰。此事分明。须荐取。莫教累劫受轮回。遇问曰。如何是此事。曰荐取。遇曰。头上是天。脚下是地。荐个什么。曰。不是知音者。徒劳话岁寒。遇曰。岂无方便。曰。胡人饮乳。反怪良医。遇曰。暴虎凭河。徒夸好手。拍一拍皈众。后游西山。眷双岭深邃。栖息三年。与英邵武。胜上座游。应法昌请。决别曰。三年聚首。无事不知。检点将来。不无渗漏。以拄杖划一划曰。这个且止。宗门事作么生。英曰。须弥安鼻孔。遇曰。临崖看浒眼。特地一场愁。英曰。深沙努眼睛。遇曰。争奈圣凡无异路。方便有多门。英曰。铁蛇钻不入。遇曰。有甚共语处。英曰。自缘根力浅。莫怨太阳春。却划一划。宗门且止。这个事作么生。遇欲掌之。英约住曰。这漳州子。莫无去就。然也是我致得。法昌在分宁之北。千峰万壑。古屋数间。遇至止安乐之。火种刀耕。衲子时有至者。皆不堪其枯淡。坐此成单丁。开炉日。辄以一力挝鼓。升座曰。法昌今日开炉。行脚僧无一个。惟有十八高人。缄口围炉打坐。不是规矩严难。免见诸人话堕。直饶口似秤磓。未免灯笼勘破。不知道绝功勋。安用修因证果。喝一喝云。但能一念回心。即脱二乘羁锁。大宁宽禅师至。遇画地作此X79054701.gif相。便曳钁出。翌日未升座。谓宽曰。昨日公按如何。宽画此[○@牛]相。即抹撒之。遇曰。宽禅头。名下无虚人。乃升座曰。忽地晴天霹雳声。禹门三级浪峥嵘。几多头角为龙去。鰕蟹依前努眼睛。南禅师至。遇方植松。南公曰。小院子。栽许多松作么。遇曰。临济道底。曰。栽得多少。遇曰。但见猿啼鹤宿。耸汉侵云。南公指石曰。这里何不栽。遇曰。功不浪施。曰。也知无下手处。遇却指石上松曰。从什么处得此来。南公大笑曰。苍天苍天。乃作偈曰。头戴华巾离少室。所携席帽出长安。鹫峰峰下重相见。鼻孔元来总一般。又画此X79054702.gif相示之。遇和曰。葫芦棚上挂冬瓜。麦浪堆中钓得鰕。谁在画楼沽酒处。相邀来吃赵州茶。又画此X79054703.gif相答之。南公曰。铁牛对对黄金角。木马双双白玉蹄。为爱雪山香草细。夜深乘月过前溪。又画此[○@一]相示之。遇曰。玉麟带月离霄汉。金凤衔花下彩楼。野老不嫌公子醉。相将携手御街游。又画此○答之。时南公道被天下。丛林宗之。而遇与之酬唱。如交友。一时豪俊多归之。宝觉心禅师问曰。不是风兮。不是幡。黑花猫子面门斑。夜行人只贪明月。不觉和衣渡水寒。岂不是和尚偈耶。遇曰然。有是语。宝觉曰。也太奇特。遇曰。汝道。祖师前段为人。后段为人。对曰。祖师终不妄语。遇曰。意作么生。对曰。岂不见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遇曰。如狐渡水。有甚快活。曰。师意如何。遇以拂子摇之。对曰。也是为蛇画足。遇曰。乱统作么。对曰。须是和尚始得。徐德占布衣时。未为人知。遇特先识之。山中往来。为法喜之游。及其将化。前一日。作偈别德占。德占时方丁太夫人忧。居家。偈曰。今年七十七。出行须择日。昨夜问龟哥。报道明朝吉。德占大惊。呼灵源叟。俱驰往。遇方坐寝室。以院务什物付监寺曰。吾自住此山。今三十年。以护惜常住故。每自莅之。今行矣。汝辈著精彩。言毕举手中杖子曰。且道这个付与阿谁。德占灵源。屏息无答者。掷于地投床。枕臂而化。

赞曰。予观法昌契悟。稳实宗趣淹博。荷担云门气无丛林。其应机施设。锋不可犯。殆亦明招独眼龙之流亚欤。然所居荒村破院。方其以一力挝鼓。为十八泥像说禅。虽不及真单徒之有众。亦差胜生法师之聚石。味其平生。未尝不失将顿足。想见标致也。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十七·佚名
  卷第二十一·元来
  卷第四十九·德清
  卷五百九十九·佚名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十·慧立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卷下·佚名
  卷第三·佚名
  卷第四十三·佚名
  卷第一百四十四·佚名
  第七十九章 筑造其他之林园·佚名
  佛藏经往古品第七·佚名
  在仰光与前任内阁总理答茂税务部长宇峇宇议员宇吞旺宇滚等谈话·太虚
  卷四十二(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阿育王经 第二卷·佚名
  大乘中观释论 第四卷·安慧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董嗣杲·唐圭璋

      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人。景定间,榷茶富池。咸淳末,为武康令。宋亡后入道,改名思学,字无益,号老君山人。有百花诗集、西湖百咏。   湘月   莲幽竹邃,旧池亭几处,多爱君子。醉玉吹香还认取,忙里得闲标致。心逐云帆,情随烟

  • 列传第二十八 王融谢朓·萧子显

    王融,字元长,琅邪临沂人也。'祖僧达,中书令,曾高并台辅。僧达答宋孝武云:“亡父亡祖,司徒司空。”父道琰,庐陵内史。母临川太守谢惠宣女,惇敏妇人也。教融书学。融少而神明警惠,博涉有文才。举秀才。晋安王南中郎板行参军,坐公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八十三·佚名

    万历三十一年四月丁亥朔户部言巡仓御史左宗郢请以四十两月应折之粮俱就通仓支放目今四月正当奉旨开操未便停住合俟六月操止将京军月粮坐拨通仓支放其临德两仓严禁改折务足原额五十万之数以备支运今岁粮运行总漕巡漕设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五·佚名

    万历十九年四月丙申朔上亲享 太庙○是日大学士申时行等题辽东副总兵李平胡等报称虏紏众入犯即先期出边捣剿斩获二百余级仰见 圣武布昭将士用命谨将塘报先行进呈○御史樊玉衡条陈屯马数款一豫派劄先行各州县将原徵马

  • ●卷二·刘体智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四日,穆宗龙驭上宾,年仅十九岁。前十日已屡濒危殆,宫中议立皇嗣,而文宗无他裔,宣宗诸王孙皆少,无生儿者。贝勒载治,宣宗长男隐志郡王之继嗣也,有二子,幼者曰溥侃,生甫八月。召入,未及立储而上已晏驾,乃止。宫庭隔

  • 于阗传·欧阳修

    于阗,或称为瞿萨旦那,也叫涣那、屈丹,北狄人称之为于遁,胡人称之为豁旦。距京师有九千七百里,距瓜州四千多里,据有汉代的戎卢、杆弥、渠勒、皮山等五国的旧地。王所居称西山城,有强兵四千人,有河名玉河,国人夜里看月光最亮的地

  • 卷三十·黄训

    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录卷三十明 黄训 编礼部【祠祭下】孔子封王辩【吴沉】后世之礼有甚似而实非者不可不察也且以追諡夫子为王言之夫子圣人也生不得位而以南面之礼尊之其説似矣然王君之号也夫子人臣也生非王爵死

  • 满洲里界约·佚名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宣统三年十一月初一日,俄历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七日,齐齐哈尔。中俄两国重定由塔尔巴干达呼第五十八界点起,至阿巴该图第六十三界点,并顺额尔古讷河,至该河与黑龙江(阿穆尔河)会流处止之国界总案。大清国

  • 卷一百三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一兵考舟师水战宋宁宗开禧元年正月初置澉浦水军嘉定九年正月置马军司水军时汪纲知高邮军虑湖可以入淮招水卒五千人造百艘列三砦以戒非常及

  • 五 中国的人文主义·林语堂

    欲明了中国人对于生命之理想,先应明了中国之人文主义(Humanism),人文主义这个名词的意义,未免暧昧不明。但中国人之人文主义,自有其一定之界说,它包括:第一点,人生最后目的之正确的概念;第二点,对于此等目的之不变的

  • 卷一·钱时

    钦定四库全书融堂书解卷一宋 钱时 撰虞书尧典尧唐帝諡尧初为唐侯后有天下因号曰唐典常也圣人脩身齐家治天下无非生民日用之常非有他道也何谓常民彝是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防有序朋友有信谓之五典即此常也尧

  •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三·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三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三复次。如世尊言。汝等苾刍。当乐空闲勤修观行内心安住正奢摩他者。谓能远离卧具贪着。或处空闲。或坐树下。系念现前。乃至广说。名乐空闲。当知此言显

  • 佛说进学经·佚名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之园须达精舍。大贤众千二百五十人。佛告诸比丘。有四雅行。智者常遵。丈夫所修。达士恒奉。不才愚夫所不好乐。何等为四。孝事父母悦色养足。守仁行慈终始不杀。惠施济

  • 卷第三十五·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三十五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疏第一我法俱有宗等者探玄记云谓人天位及小乘中犊子部等今不言人天者以文略故又人天不立有我以为宗故不言之言三聚等者聚是积聚义藏是含藏义五中开有为聚为三世成三

  • 密藏禅师遗稿序·道开

    密藏禅师遗稿序密藏开禅师遗稿法孙按指上人所收辑也,藏师英伟,雄骏千仞,璧立为紫柏尊者,上首法筵,海众所至。云涌定中,知本师将有王难,刺血上书,一夕隐去,师资閟现,群龙无首,诸天鬼神犹不能测知而况于凡心凡眼乎?遗稿多所与群公书

  • 洞元子内丹诀·佚名

    作者姓名不详,成书年代难于查考。该书应用八卦知识说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和阴阳变化,论述气功状态下人体的气化作用。全书共21节,第一节首论玄元,为一书之纲;以下各节分别论述了阴阳互根,阴阳变化及相互关系,用以说明机

  • 还冤志·颜之推

    原称《冤魂志》,亦名《还冤记》、《还魂记》,别称《冤报记》、《北齐还冤志》等。隋颜之推撰。原三卷。今本一卷,三十六条。取材于经史纪事,兼及当代事件传闻,历叙西周至隋人物与世事片断,皆以冤屈鬼魂复仇或为恶者受

  • 历代赋汇·陈元龙

    赋总集。清陈元龙辑。一百八十四卷。元龙字广陵,号乾斋,浙江海宁人。康熙进士,授编修,累擢广东巡抚,在粤有治河政绩。后授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元龙工诗,有《爱日堂诗》二十七卷,又辑有类书《格致镜原》。奉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