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宇文孝伯传

宇文孝伯字胡三,是吏部安化公宇文深的儿子。

他的生日与高祖同日,太祖很喜欢他,把他抚养在自己家里。

长大后,又与高祖同学。

武成元年(559),授宗师上士。

当年十六岁。

宇文孝伯沉静正直,喜欢率直而言。

高祖即位后,想把他安置在自己身边。

当时朝政被冢臣把持,皇帝无法独行其事,只得借口小时候与宇文孝伯一块学习经籍,可以借此互相启发。

晋公宇文护因此没有猜忌,宇文孝伯得以入朝担任右侍上士,常常侍奉高祖读书。

天和元年(566),升任小宗师,兼任右侍仪同。

父亲去世,诏命他在服丧期内承袭爵位。

高祖曾从容对他说:“你对于我,好比汉高祖与卢绾一样。”于是赏赐他十三环金带。

从此总是随侍左右,出入卧室,朝廷的机密大事,都得以参与。

宇文孝伯也尽心尽力,无所避忌。

至于政事得失,宫外小事也都一一上奏。

高祖对他十分信任,当时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高祖准备处死晋公宇文护时,秘密与卫公宇文直策划。

只有宇文孝伯、王轨、宇文神举等人得以积极参与。

宇文护被处死后,授开府仪同三司,历任司会中大夫、左右小宫伯、东宫左宫正。

建德年间以后,皇太子渐渐长大,没有美德,只亲近小人。

宇文孝伯对高祖说:“皇太子为四海所仰慕,而没有听说过他的美德。

微臣愧任宫官,应当受到责备。

况且他年纪还轻,志向事业尚未成就,请认真选择正直的人,当他的老师和朋友,调理皇太子,希望日有所得,月有所进。

如果不这样做,那就后悔莫及了。”高祖严肃地说:“你家世代刚直,尽心效力。

听你这些话,确有家族的遗风。”宇文孝伯拜谢道:“说出意见并不困难,最难的是接受意见。

诚恳希望陛下慎重考虑。”皇帝说:“没有比你更正直的人了。”于是任命尉迟运为右宫正,宇文孝伯仍任左宫正。

不久,授宗师中大夫。

吐谷浑入侵时,诏命皇太子征讨。

军中诸事,大多由宇文孝伯决断。

随即授京兆尹。

入朝任左宫伯,转任右宫伯。

有一次陪侍皇帝,高祖问他:“我儿近来有点长进吗?”宇文孝伯答道:“皇太子近来惧怕陛下,没有过失。”后来王轨在宫中宴会上捋住皇帝胡须,诉说太子的过失,高祖停酒不饮,责备宇文孝伯说:“你常常对我说,太子没有什么过错。

如今王轨又这样说,你在欺骗我吗?”宇文孝伯再次叩拜,说道:“微臣听说父子之间,别人很难说什么话。

微臣知道陛下不能忍痛割爱,所以有些话到了嘴边而没有说出来。”皇帝明白他的心意,沉默了很久,才说道:“朕已托付给你,希望你自勉。”建德五年(576),大军东征,授内史下大夫,命令他留守京师,掌管内阁政事。

大军返回后,皇帝说:“留守重任,无须战功。”于是加授大将军,晋封广陵郡公,食邑三千户,并赏赐金帛、女妓等。

六年,仍担任宗师。

皇帝每次外出视察,常常命令他在京师留守。

后来高祖北征,至云阳宫,病势加重。

令驿站急召宇文孝伯赶赴云阳宫。

皇帝拉着他的手说:“我自忖病已难好,把后事托付给你。”当天夜里,授司卫上大夫,总领宿卫兵马。

又命令他骑着驿站的马入京镇守,防备出现异常情况。

宣帝即位,授小冢宰。

宣帝忌恨齐王宇文宪,想除掉此人。

对宇文孝伯说:“你如果能为我除去齐王,我就把他的官职爵位授给你。”宇文孝伯叩头说:“先帝遗诏,不许乱杀骨肉。

齐王是陛下的叔父,既是近亲,又有大功,为国家重臣,社稷栋梁。

陛下如果随便治罪处死,微臣又违心顺从旨意,那么臣就是不忠之臣,陛下就是不孝之子了。”宣帝不高兴,就逐渐疏远了他。

而与于智、王端、郑译等人秘密策划这件事。

后来命令于智告发宇文宪图谋反叛,派宇文孝伯召唤宇文宪入宫,杀掉宇文宪。

宣帝西征时,在军中犯有过错,郑译有时也参与作恶。

军队回来后,宇文孝伯和王轨把这些事都告诉高祖,高祖大怒,打宣帝数十杖,又将郑译免官。

到这时候,郑译又被宣帝所宠。

宣帝追恨挨打,问郑译道:“我脚上的杖痕,是由谁引起的?”郑译答道:“事情由宇文孝伯、王轨引起。”郑译又乘机说出王轨捋高祖胡须的事。

宣帝就把王轨处死。

尉迟运害怕,私下对宇文孝伯说:“我们一定免不了灾祸。

怎么办?”宇文孝伯回答说:“如今家中有老母,地下有武帝,为臣为子,都应当知道该怎么办。

况且接受委托,侍奉他人,已经献身名誉和道义,规劝而不被采纳,又怎么能贪图活命呢?您如果只为自己性命打算,应当离我远一些。”于是各人按自己想法行事。

不久,尉迟运出任秦州总管。

宣帝荒废事务,迷于佚乐,一天更甚一天,而且胡乱杀人,朝廷典章废弛混乱,没有法纪。

宇文孝伯又连续恳切劝谏,都不被接受。

从此更被疏远排斥。

后来稽胡反叛,命令宇文孝伯为行军总管,跟随越王宇文盛讨平稽胡。

军队回来后,宣帝打算杀掉宇文孝伯,就借口齐王之事,责备他说:“你知道齐王谋反,为什么不揭发?”宇文孝伯回答道:“微臣知道齐王忠于国家,被那群小人陷害,横加罪名,微臣认为说了必定无用,所以不说。

况且先帝嘱托微臣,只命令我辅导陛下,如今劝谏而不听从,实在辜负了先帝的嘱托。

把这个当做罪名,我甘心服罪。”宣帝十分惭愧,低头不语。

于是命令把他推出去,赏赐他在家中自尽。

当时三十六岁。

隋文帝登基后,认为宇文孝伯、王轨都是由于忠心耿耿而被治罪,下令将他们重新安葬,恢复他们的官职爵位。

又曾经对高赹说道:“宇文孝伯实在是周国的良臣,如果当时此人在朝中,我们这些人就什么也干不成了。”儿子宇文歆承袭爵位。

猜你喜欢
  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赵尔巽
  道基第一·陆贾
  ●卷一百四十四·徐梦莘
  ●卷五·佚名
  第十三回 途中·德龄
  原文·陈琳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六·佚名
  卷九十七·佚名
  ●弘光实录钞卷三·佚名
  赵郡王高琛传(附高睿传)·李百药
  刘炫传·魏徵
  高礯传·脱脱
  第十五章 五三惨案和对日之交涉·吕思勉
  卷五十八·佚名
  欽定勝朝殉職諸臣錄卷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二十九·彭定求

        卷829_1 【春山行】贯休   重叠太古色,濛濛花雨时。好峰行恐尽,流水语相随。   黑壤生红黍,黄猿领白儿。因思石桥月,曾与故人期。   卷829_2 【送谏官南迁】贯休   危行危言者,从天落海涯。如斯为远客,始

  • 陈若水·唐圭璋

      若水,四明(今宁波)人。淳祐十年(1250)进士,见宝庆四明志卷十。时代或稍有参差,未知即其人否,俟续考。   沁园春   寿游侍郎   某恭审某官受天异禀,间世笃生。光辅三朝,伟甚忠清之节;退安一壑,粹然恬淡之风。帝眷   耆

  • 卷二十一·阮阅

      ●卷二十一·咏物门下  东坡《橄榄诗》云:“纷纷青子落红盐,气味森森苦且严。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范景仁言檄榄木高大难采,以盐擦木身,则其实自落,所以有“落红盐”之语。南

  • 御选金诗卷二十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金诗卷二十二七言絶句四刘从益宋楼道中十里羊肠路诘盘过花穿栁几回还马头忽转青林角緑绕人家水一湾戏荅侯威卿觅墨万松火厄化缁尘依旧徂徕雪里春冷剂香螺夔一足破悭分与画眉人【宫中取张遇墨烧去胶以

  • 卷八 五言绝·佚名

    元好问山居杂诗瘦竹藤斜挂,丛花草乱生。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树合秋声满,村荒莫景闲。虹收仍白雨,云动忽青山。川迥枫林散,山深竹港幽。疏烟沉去鸟,落日送归牛。鹭影兼秋静,蝉声带晚凉。陂长留积水,川阔尽斜阳。牟巘溪边钓

  • 卷二·赵执信

    钦定四库全书因园集卷二左赞善赵执信撰闲斋集送同年冯大木舍人校士湖广春秋鬻熊国强大割周甸壤地尽荆梁雄风带江汉中分齐晋霸外并秦吴悍三户竟亡嬴遗烈发项难当时盛兵力逓世优文翰庄屈引商音朱弦渺余叹迩日颇衰靡声格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七十二·佚名

    万历四十六年七月丁亥朔孟秋享 太庙○提督武汉等处学较副使葛寅亮进大学论语讲义○革山西参将董用威任以抚臣论劾之也○戊子准赠原任南京右都御史已故沉子木兵部尚书○升兴化知府徐穆为云南副使○准灵璧侯汤国祚母夫

  • 谷山笔麈卷之六  勋戚·于慎行

    嘉靖间,成国希忠 【「成国希忠」,天启本作「成国公朱希忠」。】 以元公位太师,其弟希孝以掌锦衣篆位太傅,兄弟并为三公,贵宠无两。太师恭谨寅畏,善守其家,太傅豁达有文,交游甚广,一时朝士莫不倾慕。故自世庙所宠任如武定、咸宁

  • 卷十一·佚名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十一 【起癸卯周顷王元年○止庚午周定王十有六年】凡二十八年 表例说 见第八卷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十一>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

  • 卷六·汪越

    高祖功臣年表第六〔序〕帝王者各殊禮而異務,要以成功爲統紀,豈可緄乎?〇孚遠曰:此數語無註,蓋不敢斥言漢家少恩,故爲隱語也。〔平陽〕以中涓從。〇師古曰:中涓,親近之臣,若謁者、舍人之類。涓,潔也,主居中涓潔也。〔信武〕後元三

  • 第二章 17·辜鸿铭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辜讲孔子对一位学生(仲由,字子路。孔门“十哲”之一,以政事见称。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敢于批评孔子。孔子对其评价颇高)说:“难道还需要让我来教你什么是理解么!明白

  • 凡音之起(1)·戴圣

    ——音乐以情感为中心 【原文】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2),谓之音。比而乐之(3),及干戚羽旄(4)。谓之乐。 【注释] (1)本节选自《乐记·乐本篇》。《乐记》是

  • 现忧惧品第九·马鸣

    王愍太子愁,劝令行游观。始出宫城门,霍然日出雲。驾乘七宝车,众德相自严。所将从贵重,如月与众星。功德充满备,形容甚殊妙。都敕国邑里,并除老病死。穷冻困厄者,莫令现道侧。各各尽力严,若干幢幡盖。楼阁诸妇女,犹如天宫城。严

  • 慈悲道场忏法 第二卷·佚名

    慈悲道场忏法 第二卷发菩提心第四今日道场同业大众。相与已得洗浣心垢。十恶重障净尽无余。业累既遣内外俱洁。次应仰学菩萨修行直道。功德智慧由之而生。所以诸佛每叹发心。是道场能办事故。唯愿大众各坚其志

  • 序·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婆薮盘豆造 陈 真谛译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序正教本宗。文唯三藏。梵音所阐。谅无异说。法相深微。名实繁旷。若非圆明独朗。孰能通达。自日隐頞多之山。月翳罗睺之手。时移解昧。部执竞兴。或以文释义。

  • 第八品 正勤分别·佚名

    一 经分别四正勤者,于世有比丘,为令未生之恶不善法不生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为令已生之恶不善法舍离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为令未生之善法生起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为令已生之善法

  • 瑟谱·熊朋来

    六卷。元熊朋来(12546—1323)撰。朋来字与可,豫章(今江西南昌)人。是书大旨以为在礼堂之上侑歌,唯瑟而已,他弦莫侑。自瑟教废而歌诗者莫为之谱,故作《瑟赋》二篇发明其理。复援据古义,参以新意,定为一编。首为《瑟弦律图》,

  • 布施经·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佛在给孤独园,说三十七种布施感果不同并为国王说布施及十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