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宇文神举传

宇文神举是太祖同族兄弟的儿子。

高祖父宇文晋陵、曾祖父宇文求男,都在魏国当官,职位很高。

祖父宇文金殿,任魏国的镇远将军、兖州刺史,封安吉县侯。

父亲宇文显和,自幼承袭爵位,为人矜持严肃,博览经史,体力过人,能拉开数百斤的硬弓,驰马左右射箭。

魏孝武帝还在藩国时,宇文显和就承蒙恩遇。

当时多有危难,魏孝武帝曾向宇文显和询问对策。

宇文显和详细陈述闭门谢客、隐晦身迹的道理,劝他伺机而动。

魏孝武帝完全采纳了他的建议。

魏孝武帝即位后,破格提拔他为冠军将军、阁内都督,封城阳县公,食邑五百户。

魏孝武帝由于当诸侯王时就与宇文显和有交情,所以待他十分优厚。

当时宇文显和住宅狭小简陋,魏孝武帝就腾出王公的住所,赐给宇文显和当居室。

他就是这样被看重。

齐神武专权后,皇帝常常心中不安。

对宇文显和说:“天下动乱,该如何应付?”宇文显和答道:“如今的计策,不如选择较好的君王辅佐他。”就朗诵诗句道:“那个美人啊,是西方的人!”皇帝说:“正合我的心意。”于是定下西入函谷关的决心。

皇帝由于宇文显和的母亲年迈,家中人口又多,令他早作打算。

宇文显和答道:“今日之事,忠孝不可两全。

而微臣不守机密,就必定丧失性命,怎敢预先为自己打算?”皇帝忧伤动情,说道:“你就是我的王陵啊!”升任朱衣直阁、阁内大都督,改封长广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

跟随魏孝武帝西入函谷关。

抵达溱水时,太祖早就听说宇文显和善于射箭,但是从来没有见过。

随即在水边出现一只小鸟,宇文显和一箭射中。

太祖笑着说:“我知道你精于箭法了。”后来,引荐他为帐内大都督。

不久,出任持节、卫将军、东夏州刺史。

因病离职,官民十分怀念他。

随即升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衔。

魏恭帝元年(554)去世,当时五十七岁。

太祖亲自参加葬礼,哭声感动左右。

建德二年(573),追赠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延丹绥三州诸军事、延州刺史。

宇文神举早年成为孤儿,气量早成。

同族兄长安化公宇文深对他十分器重。

长大以后,神情豪迈,志向才略出众,眉目俊伟,身材魁梧。

有识见的人对他很钦佩,都说他前程远大。

世宗初年,开始担任中侍上士。

世宗留心文墨,而宇文神举很爱诗文。

皇帝每有游幸,总是让他随从侍奉。

保定元年(561),袭爵长广县公,食邑二千三百户。

随即授帅都督,升任大都督、、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被任命为右大夫。

四年,升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主管小宫伯。

天和元年(566),升右宫伯中大夫,晋封清河郡公,食邑增加一千户。

高祖准备处死晋公宇文护时,宇文神举参与了筹划。

建德元年(572),升京兆尹。

三年,出任熊州刺史。

宇文神举威名素来很高,齐人很害怕他。

五年,攻克齐国的陆浑等五城。

高祖东征时,诏命宇文神举随军。

平定并州后,当即任命他为并州刺史,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衔。

该州是齐室别都,地位重要。

刚刚平定,民风浅薄奸诈,豪强大户,多为奸猾之人。

宇文神举专心治理,示以威望恩惠,一个月之内,远近心悦诚服。

随即加上大将军衔,改封武德郡公,食邑增加二千户。

不久,升任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食邑增至六千九百户。

境内东寿阳县的居民,纠集为盗,率领党徒五千人,前来袭击州城。

宇文神举率领州兵将其讨平。

宣政元年(578),转任司武上大夫。

高祖亲自北伐,命令宇文神举与原国公姬愿等人率兵,分五路攻入。

高祖抵达云阳时,病势转重,于是撤军。

幽州人卢昌期、祖英伯等人聚众占领范阳反叛,诏令宇文神举率兵把他们捉住。

齐国的黄门侍郎卢思道也在反贼中,平定贼党后被捉住,准备处死。

宇文神举早就钦佩他的才能名望,就把他释放,以礼对待,当即命令他起草文告。

他就是这样礼遇文人。

适逢稽胡反叛,侵入西河。

宇文神举又率军会同越王宇文盛平定稽胡。

当时突厥与稽胡结盟,派骑兵赴援。

宇文神举出奇兵进击,突厥败逃,稽胡才表示归附。

当即授他为并潞肆石四州十二镇诸军事、并州总管。

当初,宇文神举被高祖器重,当作心腹委任。

王轨、宇文孝伯等人多次上言皇太子的短处,宇文神举也屡有参与。

宣帝即位后,荒淫而没有节制,宇文神举害怕大祸临头,心中不安。

刚平定范阳时,威名大振。

皇帝忌妒他的名望,又有旧怨,就派人送毒酒赏赐给他,在马邑去世。

当时四十八岁。

宇文神举风度俊伟,善于辞令,博览经史,喜爱文学,尤其精于骑马射箭。

临阵对敌,勇敢而有谋略。

出任州牧,每次都有突出政绩。

同时又乐于助人,爱护士子,自认为雄奇豪迈。

因此得以兼任文武,名震中外。

百官无不仰慕他的风范,先辈遗老至今还称赞他。

儿子宇文同承袭爵位。

官至仪同大将军。

宇文神举之弟宇文神庆,少有壮志,武艺过人。

大象末年,官至柱国,封汝南郡公。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六 经籍上·刘昫
  卷一百四十七·志第一百·仪卫五·脱脱
  卷四十四·志第二十·地理五·张廷玉
  卷一百八十六 表二十六·赵尔巽
  卷六 乾德三年(乙丑,965)·李焘
  ◎职官二·徐天麟
  元经卷五·王通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三十五·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四十三·佚名
  绥冦纪略卷二·吴伟业
  卷八·叶盛
  五三○ 军机大臣奏黏签呈览徐述夔等诗本并拟写谕旨进呈片·佚名
  卷三十一刑法志五·黄遵宪
  隋纪三 高祖文皇帝中开皇二十年(庚申、600)·司马光
  ●牧令书卷五 事上·徐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一五言古唐太宗皇帝【帝姓李氏讳世民神尧次子初建秦邸即开文学馆既即位殿左置?文馆悉引内学士畨宿更休听朝之闲则与讨论典籍杂以文咏诗笔草隶卓越前古至于天文秀发沈丽高朗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

  • 提要·危素

    【臣】等谨案云林集二巻明危素撰皆在元代所作之诗纳延【案纳延原本作乃贤今改正】为编次成集者也素家居临川相近有云林山尝读书其上方方壶为作云林图陈旅等俱赋诗以纪其事故集即以是为名朱彞尊曝书亭集有是书跋称发雕

  • 内篇 列传第六·刘知几

      夫纪传之兴,肇于《史》、《汉》。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犹《春秋》之经;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犹《春秋》之传。《春秋》则传以解经,《史》、《汉》则传以释纪。寻兹例草创,始自子长,而朴略犹存,区分

  • ●卷十九·邵伯温

      熙宁初,王宣徽之子名正甫字茂直,监西京粮料院。一日约康节先公同吴处厚、王平甫会饭,康节辞以疾。明日,茂直来,康节谓曰:“某之辞会有以,姑听之。吴处厚者好议论,平甫者介甫之弟。介甫方执政行新法,处厚每讥刺之;平甫虽不甚

  • 第三十八回 勇梁慬三战著功 智虞诩一行平贼·蔡东藩

      却说车骑将军邓,与征西校尉任尚等,出讨诸羌,因各郡兵马尚未到齐,乃留屯汉阳,但遣前哨数千骑,窥探诸羌动静。不意到了冀西,突与钟羌相遇,急切不能抵敌,竟被杀死千余人,余众狼狈逃归。可巧西域副校尉梁慬驰归,行抵敦煌,奉诏

  • 卷之四百五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雍正实录卷之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九·鄂尔泰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九都英额地方赫舍里氏硕色巴克什    希福巴克什额尔德尼巴克什以上俱有传和多穆哈连地方赫舍里氏拜音达理扎尔固齐 布尔萨海

  • 卷五·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觧义卷五桓公【公名轨惠公之子隐公之弟弑兄自立史记一名允諡法辟土服逺曰桓】周【桓王九年鲁桓公十五年桓王崩子荘王立】郑【荘公三十三年鲁桓公十一年荘公卒子昭公忽立是年忽奔衞厉公突立桓十五

  • 道应训·刘安

    【原文】太清问于无穷曰:&ldquo;子知道乎?&rdquo;无穷曰:&ldquo;吾弗知也。&rdquo;又问于无为曰:&ldquo;子知道乎?&rdquo;无为曰:&ldquo;吾知道。&rdquo; &ldquo;子知道,亦有数乎?&rdquo;无为曰:&ldquo;吾知道有数。&rdquo;曰:&

  • 无见品第二·佚名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发是念时。四天王皆欢喜意念言:我曹亦当复以四钵奉上菩萨。如前王法奉诸佛钵。忉利天王及第六天王,皆欢喜意念言:是菩萨成佛时我曹亦当奉侍给使。减损阿须伦种增益诸天众。三千大千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七·慧立

    沙门慧立本 释彦悰笺起二十二年六月 天皇制述圣记终永徽五年春二月法师答书二十二年夏六月 天皇大帝居春宫奉睹 圣文。又制述圣记。其词曰。夫显扬正教。非智无以广其文。崇阐微言。非贤莫能定其旨。盖真如圣教者

  • 诃利帝母真言经·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尔时诃利帝药叉女。在佛众会从座而起。五体投地礼佛双足。而白佛言。我有心真言。由如真多摩尼宝能满一切意愿。为

  • 古农佛学答问卷六·范古农

    护持正法门(一) 宗乘之校量问:佛教始於何时究竟何人为创始者。答:佛教为释迦牟尼佛所创。在我国周昭王时代。距今二千九百六十年。后汉明帝时有迦摄摩腾竺法兰二僧传到我国。(编者查此条答问时在民国二十二年)问:五祖是否释

  • 编珠·杜公瞻

    现存最早的古类书。隋杜公瞻奉隋炀帝之命编录。此书原有四卷,现存一、二两卷。一度失传,至清康熙时,史学家高士奇偶然在废纸堆内发现,但仅存一、二两卷。后来高士奇把《编珠》按原目补为四卷,又续编了两卷,于是成为《编珠》

  • 咽喉秘集·佚名

    《咽喉秘集》,喉科专著,一卷。撰著者名佚。全书分总论、证治、列方三部分。总论部分首叙喉症辨证须辨病因、辨六脉、辨分经,次论咽喉治法要说十五则,继列喉症四绝症、十六绝形,最后为脉式及针穴。证治部分先列吴氏咽喉二十

  • 鬼问目连经·佚名

    全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述说诸饿鬼问恶报业因于目连,目连乃一一答之。

  • 拔除罪障咒王经·佚名

    一卷,唐义净译。由曼殊菩萨之请,为末代不信之人说此一大咒王。佛于净居天上,说诸咒法,曼殊菩萨曲为不信之人求救济法,佛为说此一大咒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