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八品 正勤分别

一 经分别

四正勤者,于世有比丘,为令未生之恶不善法不生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为令已生之恶不善法舍离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为令未生之善法生起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为令已生之善法坚住、不忘、倍增、广大、修习、圆满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

如何“有比丘,为令未生之恶不善法不生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耶?

此中,如何为“未生之恶不善法”耶?是三不善根。贪、瞋、痴此为一类之烦恼与此等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相应,是所等起之身业、语业、意业是等言“未生之恶不善法”。如斯,为令此等未生之恶不善法不生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

“生欲”者,此中,如何为欲耶?是所有之欲,求趣、希望、善法欲。是言为欲。为令此欲生、等生、起、等起、生起、现起。依此言“生欲”。

“策励”者,此中,如何为策励耶?是所有心之发勤……乃至……正精进。是言策励。依此策励而有得达、等得达、到达、等到达、生起、等生起、成就。依此言“策励”。

“发勤”者,此中,如何为勤耶?是所有心之发勤……乃至……正精进。是言为勤。精勤此勤、等精勤、习、修、多所作。依此言“发勤”。

“策心”者,此中,如何为心耶?是所有之心、意、故意……乃至……是等之意识界。是言为心。令策此心、等策、坚固、把持。依此言“策心”。

“持心”者,此中,如何为持心耶?是所有心之发勤……乃至……正精进。是言“持心”。此持心者有得达……乃至……成就。依此言“持心”。

如何“有比丘,为令已生恶不善法舍离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耶?

此中,如何“已生之恶不善法”耶?是三不善根与贪、瞋、痴此为一类之烦恼。与此等相应之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是所等起之身业、语业、意业是等为“已生之恶不善法”。如斯,为令是等已生之恶不善法舍离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

“生欲”者……乃至……“策励”者……乃至……“发勤”者……乃至……“策心”者……乃至……“持心”者;此中,如何为“持心”耶?是所有心之发勤……乃至……正精进。是言持心。此持心者有得达……乃至……成就。依此言“持心”。

如何“有比丘,为令未生之善法生起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耶?

此中,如何为“未生之善法”耶?是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是与相应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是所等起之身业、语业、意业此等为“令未生之善法生起”。如斯,为令是等未生之善法生起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

“生欲”者……乃至……“策励”者……乃至……“发勤”者……乃至……“策心”者……乃至……“持心”者;此中,如何为持心耶?是所有心之发勤……乃至……正精进,是言持心。此持心者有得达……乃至……成就。依此言“持心”。

如何“有比丘,为令已生之善法坚住、不忘、倍增、广大、修习、圆满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耶?

此中,如何“已生之善法”耶?是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是与相应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是所等起之身业、语业、意业,是言“已生之善法”。如斯,为令是等已生之善法坚住、不忘、倍增、广大、修习、圆满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

“坚住”者,坚住即不忘,不忘即倍增,令倍增即广大,令广大即修习,修习即圆满。

“生欲”者……乃至……“策励”者……乃至……“发勤”者……乃至……“策心”者……乃至……“持心”者;此中,如何为持心耶?是所有心之发勤……乃至……正精进,是言持心。此持心者有得达……乃至……成就,依此言“持心”。

二 对法分别

四正勤者,于世有比丘,为令未生之恶不善法不生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为令已生之恶不善法舍离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为令未生之善法生起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为令已生之善法坚住、不忘、倍增、广大、修习、圆满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

如何“有比丘,为令未生之恶不善法不生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耶?于世有比丘,彼时修出间禅定,以出离、能趣分散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具足苦迟通行之第一禅定而住;其时,为令未生之恶不善法不生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

“生欲”者,此中,如何为欲耶?是所有之欲、求趣、希望、善法欲。是言为欲。令生此欲、等生、起、等起、生起、现趣。依此言“生欲”。

“策励”者,此中,如何为策励耶?是所有心之发勤、尽力、勇勤、专心、精进、勤、喜、势、固持、不息励意、不弃志欲、不弃勤爱、勤爱努力、进、进根、进力、正精进、精进觉支、道支、道所属。是言策励。此策励者有得达、等得达、到达、等到达、生起、等生起、成就。依此言“策励”。

“发勤”者,此中,如何为勤耶?是所有心之发勤……乃至……正精进、精进觉支、道支、道所属。是言为勤。此勤之精勤、等精勤、习、修、多所作。依此言“发勤”。

“策心”者,此中,如何为心耶?是所有之心、意、故意……乃至……是等之意识界。是言为心。令此心之策、等策、坚固、把持。依此言“策心”。

“持心”者,此中,如何为正勤耶?是所有心之发勤……乃至……正精进、精进觉支、道支、道所属。是言正勤,余之诸法是正勤相应。

如何“有比丘,为令已生之恶不善法舍离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耶?于世有比丘,彼时修出世间禅定,以出离、能趣分散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具足苦迟通行之第一禅定而住;其时,为令已生之恶不善法舍离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

“生欲”者……乃至……“策励”者……乃至……“发勤”者……乃至……“策心”者……乃至……“持心”者,此中,如何为正勤耶?是所有心之发勤……乃至……正精进、精进觉支、道支、道所属。是言正勤。余之诸法者是正勤相应。

如何“有比丘,为令未生之善法生起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耶?于世有比丘,彼时修出世间禅定,以出离、能趣分散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具足苦迟通行之第一禅定而住;其时,为令未生之善法生起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

“生欲”者……乃至……“策励”者……乃至……“发勤”者……乃至……“策心”者……乃至……“持心”者,此中,如何为正勤耶?是所有心之发勤……乃至……正精进、精进觉支、道支、道所属。是言正勤。余之诸法者是正勤相应。

如何“有比丘,为令已生之善法坚住、不忘、倍增、广大、修习、圆满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耶?于世有比丘,彼时修出世间禅定,以出离、能趣分散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具足苦迟通行之第一禅定而住;其时为令已生之善法坚住、不忘、倍增、广大、修习、圆满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

“坚住”者,坚住即不忘。不忘即倍增,令倍增即广大,令广大即修习,修习即圆满。

“生欲”者,此中,如何为欲耶?是所有之欲、求趣、希望、善法欲。是言为欲。令生此欲、等生、起、等起、生起、现起。依此言“生欲”。

“策励”者,此中,如何为策励耶?是所有心之发勤……乃至……正精进、精进觉支、道支、道所属。是言策励。此策励者有得达……乃至……成就。依此言“策励”。

“发勤”者,此中,如何为勤耶?是所有心之发勤……乃至……正精进、精进觉支、道支、道所属。是言为勤。此勤之精勤、等精勤、习、修、多所作。依此言“发勤”。

“策心”者,此中,如何为心耶?是所有之心、意、故意……乃至……是等之意识界。是言为心。令此心之策、等策、坚固、把持。依此言“策心”。

“持心”者,此中,如何为正勤耶?是所有心之发勤……乃至……正精进、精进觉支、道支、道所属。是言正勤。余之诸法者是正勤相应。

此中,如何为正勤耶?于世有比丘,彼时修出世间禅定,以出离、能趣分散而舍离成见,得初地,离欲……乃至……具足苦迟通行之第一禅定而住;其时,所有心之发勤……乃至……正精进、精进觉支、道支、道所属。是言正勤。余之诸法者是正勤相应。

三 问分

四正勤者,于世有比丘,为令未生之恶不善法不生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为令已生之恶不善法舍离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为令未生之善法生起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为令已生之善法坚住、不忘、倍增、广大、修习、圆满故,生欲、策励、发勤、策心、持心。四正勤者几何为善耶?几何为不善耶?几何为无记耶?……乃至……几何为有诤耶?几何为无诤耶?

唯善。有乐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异熟法法。不已取不顺取。不有杂染不杂染。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喜俱行、乐俱行、舍俱行。非见非修所断。非见非修所断因。能趣分散。有学。无量。无量所缘。胜。正性决定。非道所缘。道因。为道增上,不可言道增上。已生、不已生,不可言可生。过去、未来、现在。不可言过去所缘或未来所缘或现在所缘。有内、外、内外。外所缘。无见无对。

非因。有因。因相应。不可言以因为有因。以有因为非因。不可言以因为因相应。以因相应为非因。非因、有因。有缘。有为。无见。无对。无色。出世间。少分可识、少分不可识。非漏、无漏。漏不相应。不可言以漏为有漏或以有漏为非漏。不可言以漏为漏相应或以漏相应为非漏。漏不相应无漏。非结……乃至……非系……乃至……非暴流……乃至……非轭……乃至……非盖……乃至……非异取……乃至……有所缘。非心、心所。心相应。心俱住。心等起。心俱有。心随转。心俱住等起。心俱住等起俱有。心俱住等起随转。外。非能取。不已取。非取。非染。非见所断、非修所断。非见所断因、非修所断因。有寻、无寻。有伺、无伺。有喜、无喜。喜俱行、非喜俱行。乐俱行、非乐俱行。舍俱行、非舍俱行。非欲缠、非色缠、非无色缠、无所属。出离。决定。无上。无诤。

猜你喜欢
  十住毗婆沙论 第八卷·佚名
  以佛法解决现世困难·太虚
  序·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卷第七·佚名
  卷第十七·佚名
  第十 死前经之义释·佚名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一·王日休
  佛说转有经·佚名
  渐备一切智德经卷第三·佚名
  十门辩惑论卷上·复礼
  解卷论一卷·陈那
  第八·宗鉴
  达赖逝矣西藏将奈何·太虚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三卷·灌顶
  仰山伟禅师·惠洪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九辩原文·宋玉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漻兮天高而气清,寂漻兮收潦而水清。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燕

  • 五集卷六十四·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六十四古今体九十七首【辛亥四】驻跸静寄山庄因成二律一韵驻由白涧莅山庄避潦修治大岭长【向由大新庄一程即至盘山昨因初六日之雨泥潦颇甚中途大岭高峻兵夫修治劳

  • 四集卷五十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五古今体六十六首【己亥一】己亥元旦喜爆声中淑气宣温暾初旭又新年朝乾夕惕从兹始雨较晴量自昔然恰值元正书绦县仍希甘雪被银田鲁论久敬言堪味望七敢渝此意?

  • 卷201 ·佚名

    刘子翚 次韵明仲游将军岩 乐哉今日游,结友尽英秀。 山灵欣客来,阁雨开云岫。 步屣出烟岚,声呼答岩窦。 轻生快险奇,一坠那复捄。 崇林蓊地幽,长湍泻天漏。 精庐记旧经,密径迷新簉。 将军隐

  • 卷三百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十五朱放朱放字长通襄州人隐於越之剡溪嗣曹王臯镇江西辟节度参谋贞元初召为拾遗不就诗一卷剡溪行却寄新别者潺湲寒溪上自此成离别回首望归人移舟逢暮雪频行识草树渐老伤年髪唯有白云心为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三·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十有一年十有二月乙丑朔上谓秦桧曰和议已成军备尤不可弛宜于沿江筑堡驻兵令军中自为营田则敛不及民而军食常足可以久也仍修建康为定都之计先宗庙次大学而后宫室丙寅上谓大臣曰三代之世士大夫尽心礼法

  • 第五十六回 段颎百战平羌种 曹节一网殄名流·蔡东藩

      却说并凉外面的羌种,叛服无常,自从段颎皇甫规等,依次出讨,屡破羌人,西境少安;至段颎皇甫规先后被谗,征还受罪,羌众复炽。见五十一回。规已起任度辽将军,独郃尚输作刑徒;未得起复。会西州吏民,陆续诣阙,为颎讼冤,颎乃得免罪入

  • 西南纪事卷九·邵廷采

    李成栋李成栋(李元胤、杜永和)李成栋,字廷贞,山西□□人,高杰故将也。少从杰为群盗,乙酉以镇徐将军守徐州,许定国杀杰,成栋举徐州降大清;既为将,累战胜有功,故赵王由棪与黄蜚起太湖,成栋擒蜚,走赵王,授松江总兵,从定八闽,与巡抚佟养甲

  •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五·杨士奇

    宣德四年六月丙子朔○丁丑初宁王权奏镇国将军以下不应有品级郡君仪宾应服麒麟玉带 上既引 太祖皇帝所定礼仪复书喻之至是权自知非是具奏深陈悔过之诚 上复权书曰向者所喻必出一时匆促不及考究长史又不能以礼开说今叔

  • 卷之三百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二·曾巩

    钦定四库全书 隆平集卷二 宋 曾巩 撰 行幸 建隆元年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叛五月驾幸军前六月筠自焚泽潞平七月车驾还京时筠子守节据上党闻筠死亦降是年九月李重进叛十月车驾幸军前十一月重进自焚

  • 卢藏用传·刘昫

    卢藏用,字子潜,是度支尚书卢孙庆的侄孙。他的父亲卢王敬,在当时很有名,官至魏州司马。卢藏用少年时代就以辞学著称,他在举进士之初,因不被选用,就做《芳草赋》来表达自己的心志。不久,隐居终南山,学辟谷(导引之术,不食五谷,可以

  • 史记正义序·司马迁

    诸王侍读宣议郎守右清道率府长史张守节上史记者,汉太史公司马迁作。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南游江、淮,讲学齐、鲁之郡,绍太史继春秋,括文鲁史,而包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而摭楚汉春秋,贯紬经传,旁搜史子,上起轩辕,下既天汉。

  • 卷之二·佚名

    目錄尚思紹王二年,明成祖賜祭武寧,並詔思紹嗣王爵。六年,王請王茂陞國相兼長史事,並程復還鄉。九年,山南王兄達勃期謀弑汪應祖王。十年,冊封使陳季芳等齎詔至國,封為山南王。十一年,遣尚巴志滅山北王攀安知。明成祖寬使臣不謹

  • 卷四·梁寅

    钦定四库全书 诗演义卷四 明 梁寅 撰 王国风 周平王徙居东都王城而王室遂卑与诸侯无异故其诗不为雅而为风其王号未替故不曰周而曰王 黍离 周既东迁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故赋之 彼黍

  • 陈子车死于卫(1)·戴圣

    ——制止殉葬的“黑色幽默” 【原文】 陈子车死于卫(2)。其要与其家大大谋以殉葬(3),定而后陈子亢至(4)。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5),则吾欲已。不得

  • 卷第一·智旭

    灵峰藕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卷第一 述曰。佛法之妙莫要於净土。净土之妙莫要於持名。持名之妙莫要於小本阿弥陀经。小本之妙莫要於灵峰要解。傥未读要解。或读未精详。或精详未贯彻。便谓於小本无不知无不信无不悟入。

  • 鲊话·佟世思

    1卷。汉军旗人佟世思撰。为作者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访广东恩平时,记其风土人情政事之书。有 《与梅堂遗集》、《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及《辽海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