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炫传

刘炫字光伯,河间景城人。

少年以聪慧敏捷为人称道,与信都的刘焯潜心读书,十年不曾出门。

刘炫眼睛非常明亮有神,看太陽都不昏花,他的识记能力很强,没有谁能与他相比。

他左手画方形,右手画圆形,口里诵读,眼睛识数,耳朵倾听,五件事情同时做,没有一事遗漏或失误。

周武帝平定齐国之后,瀛州刺史宇文亢让他任户曹从事,后来的刺史李绘又任他为礼曹从事,以吏才出名。

一年多后,奉皇帝诏令与著作郎王劭一起编国史。

不久出任门下省,以备为皇上顾问。

又与诸位术士编修天文、历法,还在内史省兼任考核评定群臣的职务,内史令李德林,是博陵人,很尊重他。

刘炫虽然在三省都任过职,竟然没有得到官位,还被县司责成交赋税服劳役。

他向内史陈述了这件事,内史将此事转告给吏部,吏部尚书韦世康询问他有什么才能,刘炫自我陈述说:“《周礼》、《礼记》、《毛诗》、《尚书》、《公羊》、《左传》、《孝经》、《论语》以及孔安国、郑玄、王肃、何休、服虔、杜预等人的注,总共十三家,虽然掌握的意义有精细粗略之分,但都能够讲解传授。

《周易》、《礼仪》、《毂梁》,所下功夫就稍差一些。

史书诸子文集中的美好的言辞和事情,都牢记在心。

天文、历法等方面,也能穷尽其细微之处。

至于公文、信札,也未曾让别人代过劳。”吏部竟然不再详细测试,但是,在朝廷中的较为有名的十多人,担保证明刘炫所陈述的没有虚假,就这样,刘炫被授予殿内将军之职。

当时,牛弘奏请皇上在全国购买散失在民间的书籍,刘炫于是伪造了一百多卷,题名为《连山易》、《鲁史记》等,抄录后送到官府,领取奖赏而去。

后来有人控告他,经过特赦免去一死。

他因此被除名,就回到家里,以讲学授徒为业。

太子杨勇听说此事就召见他,等他到了京城,皇帝又诏令他侍奉蜀王杨秀,他故意拖延不到任。

蜀王大怒,将他戴上刑具送往益州。

没有多久,把他分派做了侍卫,让他拿着兵器当门卫。

不久放出,让他主管校对书籍等事,刘炫因此模仿屈原《卜居》作了一篇《筮涂土》来自我寄托。

等到蜀王被废,刘炫与群儒们一起修定《五礼》,授予旅骑尉之职。

吏部尚书牛弘提出建议,认为应该礼遇诸侯而绝旁枝,大夫要降一等。

现在的上柱国,虽然不同于古代的诸侯,与大夫相比照是可以的,官职在第二品,应当降旁亲一等。

议论者多数人认为应该这样。

刘炫反驳他们说:“古代做官的,只是直系一人罢了,旁系子弟不得做官,因此先王注重嫡亲,其宗子有分别授禄的主张。

旁系和直系比虽然疏远一些,但还要穿三个月的丧服,确实是由于享受到了恩惠。

现在做官,地位凭借才干而升迁,不受直系旁系的限制,与古代已经不同了,还有什么降不降呢?现在地位尊贵的人,多数忽略了近亲,假如再降低一等,那么人们道德意识的衰微,就会从此开始了。”于是这件事就作罢了。

开皇二十年(600),皇帝废除国子四门以及州学县学,只设太学博士二人,学生七十二人。

刘炫向皇帝上书,认为学校不应该废除,情理非常恳切,高祖没有采纳。

开皇末年,国家兴盛,朝廷内外都有攻取辽东的意图。

刘炫认为辽东不能攻伐,作《抚夷论》来讽谏这件事,当时谁也没有认识过来。

等到大业末年,三次攻伐都没有取胜,刘炫的话才得到证实。

炀帝继位,牛弘召引刘炫修订法律政令。

高祖在世时,由于文官大多是卑鄙之人,时间长了滋长奸诈,是时势使他们变成了这样。

又因为社会风气越来越坏,妇女不守节。

于是定下制度,州县的僚属,三年更换一次,九品以上官职的妻子不能再嫁。

刘炫写文章论述不能这样做,牛弘接受了他的意见。

各郡都设置学官。

在外读书的人也按时发放补贴,这些都是从刘炫开始的。

牛弘曾对刘炫闲谈说:“按《周礼》记载士多而官吏少,现在府吏长史等官比以前的多百倍,处理政务的僚属们一旦减少就不够用,这是什么原因呢?”刘炫回答说:“古人委任专人办事,年末以考核为准,案件不再重新核对,文辞也不过于繁杂详尽,长官的责任,只掌握重要的东西罢了。

现在的僚属总要反复研究。

假使某个案件还不够成熟,不够周密,将会不远万里去追查核实百年之久的旧案,所以有谚说:‘老吏抱案死。’古今不同,悬殊相差这样大,事情繁杂政治弊端重重,是此为缘故。”牛弘又问:“魏、齐的时候,府令长史办事从容,现在却没有一点闲暇,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刘炫回答说:“齐朝设立州府不过几十个,三府行台,顺次地统领着,下达文告之类的,也不过十余条。

现在的州府有几百个,这是第一繁杂。

过去州府只设置法纪纲要,郡府只设置守丞,县衙只有县令罢了。

至于其他的差役幕僚,就由各自长官聘任,接受诏令上任,而且每个州也不过几十个人。

现在却不是这样了,大大小小的官员,全部由吏部委任,非常细小的事情,都属于考核的对象,这是第二繁杂。

减少官员不如减少事情,减少事情不如心里清静,官员的事情不减少而希望从容办事,怎么可能呢?”牛弘很称赞他的主张,但是并没有采用。

任纳言的杨达推荐刘炫,说他学识渊博又有文采,经考试名列前茅,被授予太学博士。

一年多以后,因其官阶太低而离职,回到长平。

奉皇帝诏令追赶刘炫去见皇上。

因有人说他没有好的品行,炀帝也就罢了,刘炫就回到了河间老家。

这个时候,群盗蜂起,粮食价格暴涨,经书中的大道理无法传播,教化传授无法进行。

刘炫与妻子儿女相距百里,音信断绝,心中苦闷而又不得志。

刘炫在郡城,粮食断绝。

他的门人大多跟随盗贼,可怜刘炫穷苦匮乏,就到郡城下面向郡官索要刘炫,郡官方才放出了他。

刘炫被盗贼裹胁,过城堡。

没有多久,盗贼被官军所攻破,刘炫饥饿又没有依靠,又投奔到县城。

长吏认为刘炫曾与贼有关系,害怕发生变故,就不放他进城,这时候的夜非常寒冷,于是在寒冷和饥饿中死去,时年六十八岁。

其后他的门人给他加谥号叫“宣德先生”。

刘炫性情急躁而又争强好胜,也很幽默诙谐,又爱自大自夸,喜欢轻慢当世之士,被执政者所瞧不起,因此仕途不通达。

他的著作有《论语述议》十卷,《春秋攻昧》十卷,《五经正名》十二卷,《孝经述议》五卷,《春秋述议》四十卷,《尚书述议》二十卷,《毛诗述议》四十卷,《注诗序》一卷,《算术》一卷,都流传于世。

猜你喜欢
  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五·赵尔巽
  卷四 乾德元年(癸亥,963)·李焘
  卷第二百六十九·胡三省
  卷第三十五·徐鼒
  卷之三百五十七·佚名
  卷之十一·佚名
  二百二十九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八·阿桂
  读例存疑卷三十三·薛允升
  暹传·宋濂
  五、三藩之乱·汪荣宝
  宋纪六 太祖文皇帝中之中元嘉十九年(壬午、442)·司马光
  弇山堂别集卷五十五·王世贞
  卷七十九·佚名
  卷四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仇教授远(山村遗稿)·顾嗣立

    远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人。宋咸淳中,以诗名,与白珽湛渊并称于吴下,人谓之「仇白」。一时游其门者,若张雨、张翥、莫维贤,皆有名当时。元至元中,部使者强以学职起之,为溧阳州学教授。以杭州知事致仕。自号「近村」,又号「山村民

  • 卷401 ·佚名

    卫宗武 韩延之 刘公复晋祚,功成萌异志。 网罗欲用才,翦除不附已。 荆州乃巨镇,肯容司马氏。 家儿特小过,亲驾勤问罪。 延之乃其客,折柬谓可致。 善乎为辞令,伐君啖人利。 誓与臧洪俱,身殒游

  • 卷十七·李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诗删卷十七明 李攀龙 编唐七言律诗登安阳城楼【孟浩然】县城南靣汉江流江嶂开成南雍州才子乗春来骋望羣公暇日坐销忧楼台晚映青山郭罗绮晴娇绿水洲向夕波揺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五日观妓【万楚】西

  • 卷三·王翰

    钦定四库全书梁园寓稿卷三明 王翰 撰七古长短句瑶台篇中条与太华天际浮修眉巨灵擘之翠壁断日月彷佛纒东西瑶台之峯去天才咫尺下视齐州九点烟雾迷中有至人骨法奇芙蓉作裳荷制衣玄云石上紫芝秀碧沙洞中瑶草肥我时来寻

  • 卷一百三十·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三十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七 范仲淹 谢黄惣太博见示文集 松桂有嘉色不与衆芳期金石有正声讵将羣响随君子着雅言以道不以时仰止江夏公大醇无小疵孜孜经纬心落落教化辞上有帝皇道下有

  • 香溪集补钞·吴之振

    范浚读长门赋阿娇负恃颜姝好,那知汉帝恩难保。一朝秋水落芙蕖,几岁长门闭春草。自怜身世等前鱼,旧宠全移卫子夫。独夜不眠香草枕,东厢斜月上金铺。晓惊永巷车音近,失喜疑君枉瑶轸。临风望幸立多时,却是轻雷声隐隐。年年织女

  • 卷一百八十九·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八十九韦应物李五席送李主簿归西台请告严程尽西归道路寒欲陪鹰隼集犹恋鶺鴒单洛邑人全少嵩高雪尚残满台谁不故报我在微官送崔押衙相州【顷任内黄令】礼乐儒家子

  • 复辟录·杨瑄

    景泰八年春正月,上染疾,免百官朝数日,内外群臣患之。十有一日,左都御史萧维祯、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率十三道同百官问安于左顺门外。太监兴安自内出,问曰:&ldquo;若皆何官?&rdquo;维祯答曰:&ldquo;乃都御史六科十三道给事中,御史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二十七景泰二年冬十月丙寅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享 太庙○以下元节遣官祭 长陵 献陵 景陵○遣中官祭司井之神○南京总督机务兵部尚书靖远伯王骥等奏近因清理军政查得永乐十九年分调北京官军其户丁寄

  • 卷之二百五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平定两金川方略艺文二·阿桂

    平定两金川拟乐府十首【谨序】翰 林 院 侍 读 学 士【臣】陆费墀天无物不爱而雷霆必有加圣人无物不爱而鈇钺有不得已两金川土司也庇我皇仁以长其子孙而敢为变负诡踪密比始则侮戕厥类以相夸咤继益狂猘狺噬自絶于

  • 柴通玄传·脱脱

    柴通玄,字又玄,陕州阌乡人。在承天观做道士。年纪有一百多岁,善长辟谷长啸的修养功夫,只饮酒。说唐末的事,历历可听。太宗召他入朝,他恳求回到承天观。真宗即位后,他多次到京城。召他去奏对,他所说的话没有修饰,很多是修身慎行

  • 晋纪三十四 安皇帝丁隆安五年(辛丑、401)·司马光

    晋纪三十四 晋安帝隆安五年(辛丑,公元401年) [1]春,正月,武威王利鹿孤欲称帝,群臣皆劝之。安国将军勿仑曰:“吾国自上世以来,被发左衽,无冠带之饰,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室庐,故能雄视沙漠,抗衡中夏。今举大号,诚顺民心。然建都立邑,难以

  • 二、公侯伯子男释字·傅斯年

    公,君也。《尔雅》,&ldquo;公,君也&rdquo;,释名同。《左传》所记,邦君相称曰君,自称曰寡君,而群下则称之曰公。是公君之称,敬礼有小别,名实无二致也。君,兄也。《诗&middot;邶鄘卫风&middot;鹑之奔奔》云: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

  • 御题何楷诗经世本古义·何楷

    御题何楷诗经世本古义 明何楷闽人着诗经世本古义凡二十八卷依时代为次名曰世本古义以公刘七月大田甫田诸篇为首而殿以曹风下泉计三代有诗之世始夏少康终周敬王凡二十八王因配以二十八宿各为序目虽其书於名物训诂考证

  • 慎行论第二 求人·吕不韦

    求人原文:五曰: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古之有天下也者七十一圣,观於《春秋》,自鲁隐公以至哀公十有二世,其所以得之,所以失之,其术一也: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先王之索贤人,无不以也。极卑极贱,极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九·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二分衆德相品第七十六之二   爾時具夀善現白佛言.世尊.諸菩薩摩訶薩甚爲希有.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觀察二空.   雖知諸法一切如夢如響如像如光影如陽燄如幻如化皆非實有無性爲性自相

  •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九·佚名

    圣勇菩萨等造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 诏译  求彼真实无修可得。最上颠倒成就灾祸。善因无有憍慢情深。无我远离。是处伽蓝寂静无缚。布施虽多全无诤讼。有情所居广大清净。声闻动转大乘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