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炫传
刘炫字光伯,河间景城人。
少年以聪慧敏捷为人称道,与信都的刘焯潜心读书,十年不曾出门。
刘炫眼睛非常明亮有神,看太陽都不昏花,他的识记能力很强,没有谁能与他相比。
他左手画方形,右手画圆形,口里诵读,眼睛识数,耳朵倾听,五件事情同时做,没有一事遗漏或失误。
周武帝平定齐国之后,瀛州刺史宇文亢让他任户曹从事,后来的刺史李绘又任他为礼曹从事,以吏才出名。
一年多后,奉皇帝诏令与著作郎王劭一起编国史。
不久出任门下省,以备为皇上顾问。
又与诸位术士编修天文、历法,还在内史省兼任考核评定群臣的职务,内史令李德林,是博陵人,很尊重他。
刘炫虽然在三省都任过职,竟然没有得到官位,还被县司责成交赋税服劳役。
他向内史陈述了这件事,内史将此事转告给吏部,吏部尚书韦世康询问他有什么才能,刘炫自我陈述说:“《周礼》、《礼记》、《毛诗》、《尚书》、《公羊》、《左传》、《孝经》、《论语》以及孔安国、郑玄、王肃、何休、服虔、杜预等人的注,总共十三家,虽然掌握的意义有精细粗略之分,但都能够讲解传授。
《周易》、《礼仪》、《毂梁》,所下功夫就稍差一些。
史书诸子文集中的美好的言辞和事情,都牢记在心。
天文、历法等方面,也能穷尽其细微之处。
至于公文、信札,也未曾让别人代过劳。”吏部竟然不再详细测试,但是,在朝廷中的较为有名的十多人,担保证明刘炫所陈述的没有虚假,就这样,刘炫被授予殿内将军之职。
当时,牛弘奏请皇上在全国购买散失在民间的书籍,刘炫于是伪造了一百多卷,题名为《连山易》、《鲁史记》等,抄录后送到官府,领取奖赏而去。
后来有人控告他,经过特赦免去一死。
他因此被除名,就回到家里,以讲学授徒为业。
太子杨勇听说此事就召见他,等他到了京城,皇帝又诏令他侍奉蜀王杨秀,他故意拖延不到任。
蜀王大怒,将他戴上刑具送往益州。
没有多久,把他分派做了侍卫,让他拿着兵器当门卫。
不久放出,让他主管校对书籍等事,刘炫因此模仿屈原《卜居》作了一篇《筮涂土》来自我寄托。
等到蜀王被废,刘炫与群儒们一起修定《五礼》,授予旅骑尉之职。
吏部尚书牛弘提出建议,认为应该礼遇诸侯而绝旁枝,大夫要降一等。
现在的上柱国,虽然不同于古代的诸侯,与大夫相比照是可以的,官职在第二品,应当降旁亲一等。
议论者多数人认为应该这样。
刘炫反驳他们说:“古代做官的,只是直系一人罢了,旁系子弟不得做官,因此先王注重嫡亲,其宗子有分别授禄的主张。
旁系和直系比虽然疏远一些,但还要穿三个月的丧服,确实是由于享受到了恩惠。
现在做官,地位凭借才干而升迁,不受直系旁系的限制,与古代已经不同了,还有什么降不降呢?现在地位尊贵的人,多数忽略了近亲,假如再降低一等,那么人们道德意识的衰微,就会从此开始了。”于是这件事就作罢了。
开皇二十年(600),皇帝废除国子四门以及州学县学,只设太学博士二人,学生七十二人。
刘炫向皇帝上书,认为学校不应该废除,情理非常恳切,高祖没有采纳。
开皇末年,国家兴盛,朝廷内外都有攻取辽东的意图。
刘炫认为辽东不能攻伐,作《抚夷论》来讽谏这件事,当时谁也没有认识过来。
等到大业末年,三次攻伐都没有取胜,刘炫的话才得到证实。
炀帝继位,牛弘召引刘炫修订法律政令。
高祖在世时,由于文官大多是卑鄙之人,时间长了滋长奸诈,是时势使他们变成了这样。
又因为社会风气越来越坏,妇女不守节。
于是定下制度,州县的僚属,三年更换一次,九品以上官职的妻子不能再嫁。
刘炫写文章论述不能这样做,牛弘接受了他的意见。
各郡都设置学官。
在外读书的人也按时发放补贴,这些都是从刘炫开始的。
牛弘曾对刘炫闲谈说:“按《周礼》记载士多而官吏少,现在府吏长史等官比以前的多百倍,处理政务的僚属们一旦减少就不够用,这是什么原因呢?”刘炫回答说:“古人委任专人办事,年末以考核为准,案件不再重新核对,文辞也不过于繁杂详尽,长官的责任,只掌握重要的东西罢了。
现在的僚属总要反复研究。
假使某个案件还不够成熟,不够周密,将会不远万里去追查核实百年之久的旧案,所以有谚说:‘老吏抱案死。’古今不同,悬殊相差这样大,事情繁杂政治弊端重重,是此为缘故。”牛弘又问:“魏、齐的时候,府令长史办事从容,现在却没有一点闲暇,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刘炫回答说:“齐朝设立州府不过几十个,三府行台,顺次地统领着,下达文告之类的,也不过十余条。
现在的州府有几百个,这是第一繁杂。
过去州府只设置法纪纲要,郡府只设置守丞,县衙只有县令罢了。
至于其他的差役幕僚,就由各自长官聘任,接受诏令上任,而且每个州也不过几十个人。
现在却不是这样了,大大小小的官员,全部由吏部委任,非常细小的事情,都属于考核的对象,这是第二繁杂。
减少官员不如减少事情,减少事情不如心里清静,官员的事情不减少而希望从容办事,怎么可能呢?”牛弘很称赞他的主张,但是并没有采用。
任纳言的杨达推荐刘炫,说他学识渊博又有文采,经考试名列前茅,被授予太学博士。
一年多以后,因其官阶太低而离职,回到长平。
奉皇帝诏令追赶刘炫去见皇上。
因有人说他没有好的品行,炀帝也就罢了,刘炫就回到了河间老家。
这个时候,群盗蜂起,粮食价格暴涨,经书中的大道理无法传播,教化传授无法进行。
刘炫与妻子儿女相距百里,音信断绝,心中苦闷而又不得志。
刘炫在郡城,粮食断绝。
他的门人大多跟随盗贼,可怜刘炫穷苦匮乏,就到郡城下面向郡官索要刘炫,郡官方才放出了他。
刘炫被盗贼裹胁,过城堡。
没有多久,盗贼被官军所攻破,刘炫饥饿又没有依靠,又投奔到县城。
长吏认为刘炫曾与贼有关系,害怕发生变故,就不放他进城,这时候的夜非常寒冷,于是在寒冷和饥饿中死去,时年六十八岁。
其后他的门人给他加谥号叫“宣德先生”。
刘炫性情急躁而又争强好胜,也很幽默诙谐,又爱自大自夸,喜欢轻慢当世之士,被执政者所瞧不起,因此仕途不通达。
他的著作有《论语述议》十卷,《春秋攻昧》十卷,《五经正名》十二卷,《孝经述议》五卷,《春秋述议》四十卷,《尚书述议》二十卷,《毛诗述议》四十卷,《注诗序》一卷,《算术》一卷,都流传于世。
猜你喜欢 卷四百十八 列传二百五·赵尔巽 卷四 乾德元年(癸亥,963)·李焘 卷第二百六十九·胡三省 卷第三十五·徐鼒 卷之三百五十七·佚名 卷之十一·佚名 二百二十九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八·阿桂 读例存疑卷三十三·薛允升 暹传·宋濂 五、三藩之乱·汪荣宝 宋纪六 太祖文皇帝中之中元嘉十九年(壬午、442)·司马光 弇山堂别集卷五十五·王世贞 卷七十九·佚名 卷四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