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行本传

刘行本,沛人。

父亲刘瑰,仕梁朝,历任职务都很清显。

刘行本开始当武陵国的常侍。

碰上萧修以梁州投降北周,行本于是与叔父刘潘一起归顺北周,寓居于京兆府的新丰。

他常以读书为事,忘记疲劳,虽然缺衣少食,仍安然自若。

他生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

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中外府记室。

周武帝亲理万机后,行本转任御正中士,另兼职负责作起居注。

累次升迁,到当掌朝下大夫。

北周的规矩是,天子临朝,掌朝官员负责把笔墨纸砚拿到天子的宝座跟前,然后由承御大夫拿着给皇上。

到刘行本任掌朝官员时,将要把笔砚等拿给皇帝,承御大夫又要去拿,行本高声对承御大夫说:“你不能拿笔!”皇上惊问何故,行本对皇帝说:“我听说,设立官职,各有所司。

我既不能佩戴承御大夫的刀,承御大夫怎能拿我的笔?”皇上说:“说得对。”因此下令两个部门各负其责。

宣帝继位后,大多失德。

行本切谏,忤逆圣旨,出京任河内太守。

隋高祖任北周丞相后,尉迟迥作乱,攻打怀州。

刘行本率领官吏百姓抵抗叛军。

授为仪同,赐为文安县子爵。

高祖即位后,调他回京当谏议大夫,代理治书侍御史。

不久,升任黄门侍郎。

高祖曾对一郎官发怒,在宫殿前鞭笞他。

刘行本上前说:“这个人一向清廉,过错又小,望陛下稍稍宽宥他一下。”皇上连头都不回一下。

行本于是到高祖面前,说:“陛下不因我不才,把我放在您身边。

我的话如是对的,陛下怎能不听?我的话如是错的,那应当按理处置我,以明国法。

怎能轻视我,连头都不回一下呢?我所说的不是私事。”因此把官笏放在地上而退下。

皇上为之动容,向他道歉,于是原谅了所打的那个郎官。

当时天下统一,四夷归顺。

刘行本因党项羌族靠近大隋疆城,但却最后归顺,因此上表弹劾其使者说:“我听说,南蛮遵从校尉的统辖,西域仰承都护的威严。

近见西羌鼠窃狗盗,无父无子,无君无臣,在所有的异类殊俗中,西羌是最差劲的。

他们不领悟朝廷笼络他们的恩惠,又岂知大隋涵养他们的恩情?他们狼戾为心,独违正朔,拖到最后才来朝见。

他们的使者最近到了,请将他交给司法部门处理。”皇上惊奇他的为国之志。

雍州别驾元肇对皇上说:“有一个州官,接受别人饣贵赠的三百文钱,按法律应打一百棍子。

但我从刚到雍州时,就与他们约好不贪污。

这个官吏故意违反,请加他一年徒刑。”刘行本反驳他说:“法律又推行了,又下了诏书,这就是给人民的约束。

如今元肇胆敢看重自己的教命,而轻视法律;想表明自己的话一定要执行,忘记了朝廷的大信誉,损害法律,自取威严,这不是人臣应守之礼法。”皇上嘉奖他,赐他绢一百匹。

刘行本在职几年,拜授太子左庶子,仍旧兼任治书。

皇太子在他面前,虚心受教,很敬畏他。

当时唐令则也任左庶子,太子亲昵他,常让他教内人唱歌跳舞。

刘行本责备他说:“庶子,应当用正道匡扶太子,为什么会有嬖昵于房帷之间的事呢?”唐令则很惭愧,但不能改正。

当时沛国人刘臻、平原人明克让、魏郡人陆爽都因文学而被太子亲近。

刘行本恨他们不能调教、匡护太子,常对这三个人说:“你们只知道读书罢了。”当时,左卫率长史夏侯福被太子亲近,曾在阁内与太子开玩笑,夏侯福大笑,声音传到了外头。

刘行本当时正在阁房之外,听到笑声,待他出来,数落他说:“殿下宽容,才赐给你颜色。

你是什么东西,敢怠慢殿下?”因此,把他交给执法者处理。

过了几天,太子为夏侯福求情,行本才放了他。

太子曾得一良马,让夏侯福骑而观之。

太子很高兴,又想让行本去骑。

行本不听,正色进言道:“皇上之所以把我放在左庶子的位置上,是想让我用正道辅佐殿下,不是要我作殿下的弄臣。”太子惭愧而作罢。

行本又以本官身份兼任大兴县令,权贵们怕他的方正刚直,没谁敢到他门下来。

因此托情开后门的路给堵死了,法令清简,官吏百姓都感怀于他。

不久,行本在官任上去世,皇上很伤心,很惋惜他。

到太子杨勇被废黜时,皇上说:“唉唉,若是刘行本在,杨勇当不会到这个地步。”行本无子。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五·刘昫
  越绝卷第十三·袁康
  东都事略卷八十四·王称
  第一百四十回 朱培德羊城胜敌 许崇智福建鏖兵·蔡东藩
  序·刘健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佚名
  第七卷 明清武进士·缪荃孙
  一一六五 山西巡抚勒保奏本年并无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六十六·阿桂
  卷四十八 贾谊传 第十八·班固
  柳彧传·魏徵
  刘奉世传·脱脱
  弇山堂别集卷五十二·王世贞
  食货一七·徐松
  二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85 ·佚名

    方回 怪梦十首 休官二十载,丝发不身谋。 肯顾江淹恨,焉知庾信愁。 但当思反鲁,何必望封留。 闭目常危坐,胸中百尺楼。 方回 怪梦十首 身谋曾不暇,何况子孙谋。 我老宜多病,痴人岂识愁。

  • 卷二百九十四·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九十四 明 曹学佺编 明诗初集十四 杨基 感怀 鹊巢知避岁终为鸠所居巧者劳不足拙者安有余溪翁夜结网山人朝煮鱼隆凖入关中不读半卷书当时微张韩乃与胜广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五十三·焦竑

      南京工部二(侍郎 郎中 主事)   ◆侍郎   南京工部侍郎沈暉傳(實錄)   南京工部侍郎李公春墓志(周洪謨)   南京工部右侍郎程萬里傳   南京工部右侍郎劉俊傳(實錄)   南京工部右侍郎黃公孔昭傳(吳寬)   南京

  • 卷十·王夫之

    ◎曹、杨、张列传(马养麟黄朝宣附) 曹志建,字光宇,浙江温州人。少落魄,居南京,传邸报以食。已而应募为楚抚方孔?材官,稍以功次札授至参将。御史刘熙祚巡按湖南,用为中军,札加副总兵,遣募兵衡、桂间,得二千人,与守长沙。长沙陷,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九·佚名

    弘治九年十一月甲辰朔钦天监进弘治十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钦天监官复诣文华殿进历于 皇太子群臣行礼如仪○升南京太常寺卿郑纪为南京户部右侍郎狭西布政司左参政刘瓛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

  • 二百七十六 江宁织造曹(兆页)口传谕旨·佚名

    前织造等衙门贡献物件,其所进御用绣线黄龙袍曾至九件之多,又见灯帷之上有加以彩绣为饰者,朕心深为不悦,比即切加诫谕。近因端阳届节,外间所进香囊、宫扇等件中有装饰华丽、雕刻精工,亦甚至于绣地者,此皆靡费于无益之地,开风俗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首天章三·阿桂

    命缓征川省过兵各州县钱粮诗以志事【癸巳】小金事蒇讨金川不发难容矢在彼有谋深宁可置【金川逆酋索诺木与小金川僧格桑狼狈为奸蚕食革布什咱鄂克什附近土司经官兵以次克复而军营所获降人且讯有逆酋商谋官兵回去再打

  • ·水师口粮议·丁曰健

    查前镇爱奏请筹拨司库款银十万两,发台生息,以资台地各营出洋捕盗口粮一款,府城各户领银六万五千两、鹿港行郊领银三万五千两,分别于嘉庆十一年十一月起息;每年应征息银一万二千两,遇闰加增一千两。各前府按年

  •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司马迁

    王延海 译注【说明】本文是公孙弘和主父偃的合传,并附录了徐乐、严安的两篇奏疏。至于篇末的王元后的诏书和班固的赞语,皆为后人所加,非司马迁原文。传中记述了平津侯公孙弘以布衣而封侯,官至丞相,位列三

  • ●雪交亭正气录卷七·高宇泰

    明鄞高宇泰檗庵撰寅纪檗庵曰:生平读史册,见忠孝仁人事,辄敬之、慕之,以不得亲其人为恨。十年以来,每岁十年以来,每岁叠遘,殆无虚日;乃又掩面顿足,以当吾世亲见之为不幸!则何如畴昔之日,遇其人于数百世之上乎!或曰:『士未食人禄,遁迹

  • 卷二十五·王溥

    后唐同光二年八月八日,中书门下奏:“诸道除节度使及两使判官除受外,其馀职员并军事判官,伏以翘车著咏,戋帛垂文,式重弓旌,以光樽俎。由是副知己之荐,成接士之荣,必当备悉行藏,习知才行,允奉幕中之画,以称席上之珍。爰自伪梁,颇乖斯

  • 游维耶离品第二十三·佚名

    世智一切敏,所愿无不成。慈哀加众生,如人有一子。犹如转轮王,放教靡不从。患厌世五欲,欲入法慧窟。世尊亦如是,开建为佛事。勤劳行广化,事无不究竟。随生死恶世,顺见其起灭。欲入大无为,灭意寂然定。时维耶离城,吸人精魄鬼。入

  • 佛说胜幡璎珞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喜乐山顶。天宫不远仙人住处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童子及贤护菩萨等。十六大士皆来集会。尔时世尊三昧正受。

  • 咒三首经·佚名

    唐三藏地婆诃罗奉 诏译大轮金刚陀罗尼一讷谟萨怛唎耶 地毗迦喃 怛他揭多喃 唵毗啰 时毗啰时 摩诃斫迦啰 跋阇唎萨多萨多娑啰帝娑啰帝 怛唎曳怛唎曳毗陀末你 三槃若你 怛啰末底悉陀阿揭唎怛炎 娑婆诃诵此陀

  • 御制拣魔辨异录卷八·雍正

    魔藏五宗原曰。尝见绘事家图七佛之始。始於威音王佛。惟大作一○图相之后。则七佛各有言诠。言诠虽异。而诸佛之偈旨不出图相也。夫威者。形之外者也。音者。声之外者也。威音王者。形声之外。未有出载。无所考据。文

  • 卷七·水鉴慧海

    嘉兴大藏经 天王水鉴海和尚六会录水鉴海和尚六会录卷七嗣法门人原敏等编赞金陵长干舍利宝塔(有序长干即今报恩寺)舍利者何谓佛之真身也宝塔者何谓吴大帝所造函此真身也大帝初未信吾教适遇康僧会曰卿教何验会曰吾佛

  • 云庄集·曾协

    宋代诗文别集。曾协撰。傅伯寿序此集云:其子曾炎“辑公之文为二十通,面以授伯寿”。根据刘禹锡序柳宗元集所称“一卷为一通”,则其集原当为20卷。明代焦竑《国史经籍志》即载此集20卷。但其作品传于世者仅《咏芭蕉》

  • 禅门口诀·智顗

    一卷。隋代释智顗撰。《禅门口诀》一书,是智顗门人弟子杂记其平时教诫及问答内容的书。 全书有二十二则,约五千余言,皆说六妙门中调息治病之事。晓知出家僧人习禅坐禅应注意身心健康,由观阴惑,激动四大,即:地、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