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七十六 江宁织造曹(兆页)口传谕旨
前织造等衙门贡献物件,其所进御用绣线黄龙袍曾至九件之多,又见灯帷之上有加以彩绣为饰者,朕心深为不悦,比即切加诫谕。近因端阳届节,外间所进香囊、宫扇等件中有装饰华丽、雕刻精工,亦甚至于绣地者,此皆靡费于无益之地,开风俗奢侈之端,朕所深恶而不取也。外省诸臣凡有进献方物土宜,朕留于宫中服用者所需实不多,每随便颁赐诸王、内外大臣等,所以推广惠泽也。如黄龙绣缎之类,既不可以颁赐诸王大臣,不过收贮于宫中耳。其余华灿之物,在朕用之心中尚觉不安,若赐诸王大臣,在伊等亦觉非分,岂非靡费于无益之地乎!况朕素性实不喜华靡,一切器具惟以雅洁实用为贵,此朕撙节爱惜之心本出于自然,并非勉强数十年如一日者。凡外臣进献,惟应量加工价,稍异于市肆之物,即可见诸臣恭敬之忱,何必过于工巧而后见其忱悃乎!工匠造物之情,喜新好异,无所底止,见一美丽之式样,初则竞相慕效,后必出奇斗胜以相夸,此雕文纂组之风,古人所以斥为奇袤,岂可导使为之而不防其渐乎!盖治天下之道,莫要于厚风俗,而厚风俗之道,必当崇俭而去奢。若诸官进献之物以奢为尚,又何以训民间之俭约乎!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干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以为之,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由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此逐末之所以见轻于古人也。且愚民见工匠之利多于利田,必群趋而为工,群趋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小民舍轻利而趋重利,故逐末易而务本难,苟为官者遽然绳之以法,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势有所难行,惟平日留心,时刻劝导,使小民知本业之为贵;又复训饬闾阎崇尚朴实,工作之间不事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朕深揆人情物理之源,知奢俭一端关系民生风俗者至大,故欲中外臣民黜奢禁末,专力于本,人人自厚其生,自正其德,则天下共享太平之乐矣。昔人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知奢者取用少而费力多,俭者取用多而费力少,则由奢入俭乃人人行之甚便者,不可谓难也。中外臣民其深体朕意,朕自身体力行,诸王、内外大臣、文武官弁与乡绅富户当钦遵朕谕,其共勉之,勿视为具文。特谕。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九 王僧辩·姚思廉 卷三十 漢紀二十二·司马光 卷五十二 咸平五年(壬寅,1002)·李焘 曾静供词二条 一、皇上不是有意遵循守孝三年的古制,·雍正 闽海纪要卷之下·夏琳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三·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七·佚名 一百九十 曹(兆页)恭请圣安并报地方雨水·佚名 第八一红禀光绪十二年十二月十日一一二一三-一·佚名 卷六·司马迁 跋·沈有容 裴矩传·魏徵 中国的皇太后:一个公正的评价·辜鸿铭 咸丰十年闰三月十一日·曾国藩 俞子章·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