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游维耶离品第二十三

世智一切敏,所愿无不成。慈哀加众生,如人有一子。

犹如转轮王,放教靡不从。患厌世五欲,欲入法慧窟。世尊亦如是,开建为佛事。勤劳行广化,事无不究竟。

随生死恶世,顺见其起灭。欲入大无为,灭意寂然定。时维耶离城,吸人精魄鬼。入城兴疫病,逼迫相尧害。

尔时维耶离,疫盛如炽然。国诸王大臣,集会博论义。厉气之大火,烧然国万民。各共精意思,何方除此殃。

长者名财明,第一清信曰:睹世更无谁,唯佛可恃怙。因遣清信士,财明以为使。长者清信士,都共叉手向。

尽五体投地,共遥白佛言:普救护世间,愿济我国厄。如冻者求火,犹重病请药。若冥愿明晓,失路者晓导。

我等求世尊,欲观天人乐。使往至佛所,佛即许受请。今舍家觉知,天人思扰动。天於上空中,告王未生怨。

如何安无忧,今当与佛离。王闻天教告,心即悚然惊。意怀愁悴曰,众生心闇钝。谁能诣慧砺,砺其闇钝心。

尘劳之愆咎,宿对之重债。众生重债咎,谁当济令轻。我等久见闭,在生死牢狱。谁当以清钥,开吾等狱门。

吾等久暴露,渴爱之日阳。谁当施正法,月精解渴珠。王因敕令严,轻驰往见佛。因请佛明日,愿屈就宫食。

敕厨令严具,盛馔百味饭。佛许於宫中,受王一月请。平治七阶路,乃至流江恒。路设诸帐幔,严饰犹天宫。

杂色众花香,散以遍布地。人集如水涨,盈溢譬如海。明珠以挍饰,色白如盛月。王之服乘盖,敬意施奉佛。

时佛未久顷,即到恒水侧。王更进上佛,五百七宝盖。人王上五百,诸龙王贡千。天王献五百,维耶离五百。

为世大覆护,应受宝盖施。尽受诸宝盖,馀唯置其一。尔时天中天,与诸弟子众。二千五百人,便度流江恒。

维耶离诸王,尽心爱敬佛。供给所当得,以次来到国。佛便即时入,维耶离大城。以八妙深重,梵清净音声。

佛即说一偈,诸有众生类。地行乘空者,宜慈爱众生。以清净慈水,普洒於大地。热渴所逼狂,得水饱满凉。

从佛之庆雲,放甘软言雨。举城充饱满,除重毒害患。佛於是即还,出到城门外。佛与诸沙门,绕城而徐行。

施护现吉祥,咒愿普永康。举国蒙覆护,快乐不可量。时长者财明,请佛及弟子。饮食香甘馔,种种尽爱敬。

时佛广斑宣,深要之正法。师子音以下,四千人得道。佛与弟子众,乃至捺女林。奈女闻之已,驰出往见佛。

到门即下车,璎珞如电雲。始入园林树,状似吉祥天。行步趋庠序,如水随波流。颜容如春阳,芙蓉花之丛。

将诸天人女,服饰之恣貌。行於林树间,或动天地眼。佛世尊视见,魔王之罗网。目观其美色,坏人戒律行。

佛以梵音声,告诸沙门者,捺女今来至,卿等摄捡意。各建志手执,精进之强弓。以正直之矢,筈承智慧弦。

皆被定意铠,乘自守戒车。各储慈观意,入眼色战阵。卿等当谛计,女人何可是。假借相欺惑,如铜铁金涂。

皮薄如蝇翅,若不以覆上。此但是肉积,当作是计知。涕唾眼中眵,若不拭卻者,及与身上垢,若不以水洗。

脓血及粪除,聚会於一处。熟思视是者,欲意灭不生。卿等自观计,是骨舍可恶。以筋缠束缚,外则以肉涂。

衣裳服饰覆,如画师覆壁。但作是自观,莫随彼欺惑。坚慎护心意,後可有所益。初不调伏心,後则不可御。

邪行失正路,迷惑回周旋。犹如官磨马,竟以绕磨走。眼喜视色者,心则随目惑。谛观其表里,愚染慧离著。

时佛以是教,诫诸幼弟子。即共自捡摄,一心视佛面。捺女遥见佛,光相明严好。巍巍林树间,如日雲中出。

慈敬意视佛,微妙心清净。犹如树花繁,风吹令倾屈。如是礼佛足,叉手心恭敬。卻就其坐位,佛便告之曰:

女情贪放逸,卿善心诣吾。信乐正真法,是利甚难遇。男子信乐法,是不可为奇。男虽意深重,尘劳犹差保

女人常回旋,於诸尘劳爱。意局心轻躁,专著六所欲。汝心存於道,是最可贵奇。一切世无常,无吾我可恃。

疾病侵安隐,老毁颜色貌。劫夺人寿命,乐法无患难。女人多贪嫉,不喜怨憎会。女人心恋著,不乐与爱别。

凡受女人形,必有是二恼。以是义之故,汝当勤奉法。奈女性软弱,心甚怀惭愧。正法所劝进,勉宜起恭敬。

便叉手长跪,前白世尊言:愿佛垂慈愍,明旦受我请。时佛觉其心,甚清净欢喜。默然受其请,女便辞欲退。

因五体投地,稽首礼佛足。厌恶女人形,怀惭且还归。时佛许奈女,受请去之後。维耶离贵贱,皆来至佛所。

白马白车盖,衣服皆素帛。诸容饰皆白,威仪甚可观。青黄赤黑色,种种各部别。严饰来诣佛,犹忉利天人。

是辈亦请佛,佛言已受请。佛许奈女请,是辈皆怀恨。时佛为是等,广说微妙法。甘露无损减,灭除诸苦患。

粗略为现说,四谛之要法。无数诸离犍,皆服甘露药。佛当于尔时,化无数离犍。告辞等已下,心皆建正法。

犹如化猛盛,还反地狱苦。

及无数众生,皆下生天种。

猜你喜欢
  卷十六·聂先
  大般泥洹经卷第五·佚名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十四·三峰法藏
  念佛品第二·佚名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卷第二·佚名
  宗镜录卷第五十七·延寿
  浮石和尚語錄敘·通贤
  卷第一百四·佚名
  复徐寻声居士书·太虚
  付嘱品第十·释法海
  卷四百九十四·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佚名
  卷第六·佚名
  第十九章 菩提树来岛·佚名
  中观论疏卷第九(本)·吉藏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屈大均·龙榆生

    屈大均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广东番禺人。明崇祯三年庚午(一六三○)九月初五日生。初为诸生,弃去为浮屠,名今种,字一灵,一字骚除。中年返初服。工诗,高浑兀奡,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清康熙三

  • 卷283 ·佚名

    邵雍 依韵和寿安尹尉有寄 不向红尘浪着鞭,殊无才业合时贤。 本酬壮志都无效,欲住青山却有缘。 翠竹阴中开缥帙,白云堆里揖飞泉。 锦屏正与溪南对,他日从游子子传。 邵雍 依韵和宋都官惠鬯棕拂子

  • 卷四十·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四十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沈与求龟谿集钞与求字必先湖州德清人登政和五年进士累迁至明州通判召对除监察御史历兵部员外郎殿中侍御史请都建康上不悦出知台州召还再除御史迁御史中丞前後几四百奏其

  • 本纪第十八 武宗 宣宗·刘昫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讳炎,穆宗第五子,母曰宣懿皇后韦氏。元和九年六月十二日生于东宫。长庆元年三月,封颍王,本名瀍。开成中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 ,依百官例,逐月给俸料。初,文宗追悔庄恪太子殂不由道,乃以敬宗子陈王

  • 卷之三百五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八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瓴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七·黄度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说卷七       宋 黄度 撰周书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作君陈【周人二都通王畿故成周为东郊近郊五十里逺郊百里是为六乡六卿分治六乡六卿皆在宗周不出君陈独以分正之职居洛治之正长也长治

  • 卷三十九·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三十九天子之孝省刑罚弭盗附易系辞下传第二章重门击柝以待防客盖取诸豫杨文焕曰川途既通则防客至矣又不可无御之之术故取之豫重门以御之击柝以警之则防客无自而

  • 卷二十六·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二十六易一纲领上问自一隂一阳见一隂一阳又各生一隂一阳之象以图言之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节节推去固容易见就天地闲着实处如何验得曰一物上又自各有隂阳如人之

  • 言语品第八·佚名

    昔弗加沙王入罗阅祇城分卫。於城门中为新产牸牛所牴杀。牛主怖懅卖牛转与他人。其人牵牛欲饮之。牛从後复牴杀其主。其主有子瞋恚取牛杀之。於市卖肉。有田舍人买取牛头。贯担持归去舍里馀。坐树下息。以牛头挂树枝上

  • 第二十一則 智門蓮花荷葉·胡兰成

    第二十一則智門蓮花荷葉舉:僧問智門:「蓮花未出水時如何?」智門云:「蓮花。」僧云:「出水後如何?」智云:「荷葉。」蓮花未出水時,如從靜止的來看,它不是蓮花,要從動的來看,則它將是蓮花,亦可說已是蓮花了。將是與已是皆是「是」,非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三(本)·窥基

    方便品略开三门一来意。二释名。三出体。来意有三。一者依八品为正宗中。莲华有出水开敷之二德。妙法具果秀行竦之两能。又经下言今此经中唯说一乘故以破二。会二归于一乘为法华之正主。故三周说逗彼三根。此品初说一

  • 卷第五十·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五十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不善纳息第一之五有七随眠。谓欲贪随眠嗔恚随眠有贪随眠慢随眠无明随眠见随眠疑随眠。问此七随眠以何为自性。答以九十八事为自性。谓欲贪

  • 卷二十六·彭绍升

    居士传二十六苏子瞻黄鲁直晁无咎传苏子瞻名轼。眉州眉山人也。母程氏。方娠。梦僧至门遂生子瞻。年七八岁常梦身为僧。少长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於中。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登进士第。熙宁初判官告院。时

  • 兰亭续考·俞松

    二卷。宋俞松撰。俞松,字寿翁,钱塘 (今属浙江省)人。仕履无考,惟高宗临本跋内,有“承议郎臣松”之语。此书后有自跋,跋中称甲辰书于景欧堂,可推断此书成于宋淳祐四年 (1244)。此书是继桑世昌《兰亭考》后而作,故名续

  • 易音·顾炎武

    三卷,明清之际顾炎武撰。此书为顾氏《音学五书》之一。《五书》经三十年五易其稿而成,自言“据唐人以正宋人之失,据古经以正沈氏(约)唐人之失,而三代以上之音,部分秩如,至赜而不可乱”。他发现“卜筮之辞,多用音和,以便人之玩

  • 张积中传·胡朴安

    《张积中传》,民初胡朴安撰。张积中为清咸丰、同治年间扬州人,于山东黄崖山讲学聚徒至数千人,后为官府所镇压。据《虞初近志》本标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