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岩传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陽人。
父亲元祯,西魏敷州刺史。
元岩好读书,但不研究章句,刚正有器度,以名节自许。
小时与渤海人高赹、太原人王韶等为同志,很友善。
仕北周,开始当宣威将军、武贲给事。
大冢宰宇文护见了,很器重他,让他当中外记室。
累次升迁到当内史中大夫,昌国县伯爵。
周宣帝继位后,为政昏庸暴虐。
京兆郡丞乐运于是运来棺木,决心一死,到朝廷上,陈述宣帝的八大过失,言辞很恳切。
宣帝大怒,将杀他。
朝中大臣都很害怕,没有谁救他。
元岩对人们说:“臧洪同日,尚可俱死,何况还是比干呢?如乐运不免于祸,我将与他一起去死。”于是到朝廷上请求召见,对宣帝说:“乐运知道他上书必死,他之所以不顾身家性命,就是想得到流传后世的好名声。
陛下如杀了他,是成全了他的芳名,落入他设的圈套。
不如慰劳他而打发他去,以扩大皇上的气量。”乐运因此得免于一死。
后来宣帝将杀乌丸轨,元岩不肯在诏书上署名。
御正颜之仪切谏宣帝,宣帝不听。
元岩跟着进去,脱下头巾,给宣帝叩头,三拜三进。
宣帝说:“你想和乌丸轨结党吗?”元岩说:“我不想与乌丸轨结党,只担心您滥杀无辜,绝了天下人望。”宣帝发怒,让宦官打他的嘴巴,于是把他废黜在家里。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后,提拔元岩当开府,民部中大夫。
高祖受禅后,授他兵部尚书,晋爵为平昌郡公,食邑二千户。
元岩生性持重,明达世务,每次有上奏或议论,他都侃然正色,在朝廷上争论,当面驳斥皇上,从不回避。
皇上和公卿们,都敬畏他。
当时高祖刚刚即位,每念北周诸侯微弱,以致亡国,因此分封诸子为王,让他们的权力与皇室不相上下,以此为磐石之固。
皇上让晋王杨广镇守并州,蜀王杨秀镇守益州。
二王都年小幼稚,皇上于是大力选拔那些品德好、有威望的人当他们的僚佐。
当时元岩和王韶都以正直出名,人们认为他们二人的才能都可与高赹相比,因此拜授元岩为益州总管长史,王韶为河北道行台右仆射。
高祖对元岩说:“你是宰相之大才,如今委屈你,让你辅佐我的儿子,就如曹参辅佐齐王的意思。”元岩到任后,法令严明,吏民称赞。
蜀王杨秀生性奢侈,曾想把獠人Yan割成宦官,又想活活地开剖犯了死罪的囚犯,取活人胆作药,元岩都不照办,上门切谏,蜀王就道歉作罢。
蜀王怕元岩,因此常常遵循法度。
蜀中的诉讼,只要是元岩裁定的,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其有得罪的人,他们互相说:“是平昌公给我们定的罪,我们有什么怨恨的呢?”皇上很赞赏他,赏赐很多。
开皇十三年(593),在官任去世。
皇上痛惜哀叹很久。
益州的父老乡亲们,没有不伤心落泪的,到现在还在思念他。
元岩去世后,蜀王竟然行其恶志,渐渐到非法,造浑天仪、司南车、记里鼓,凡是穿着的服饰,都与天子一样。
他又与王妃一起出去打猎,用弹丸来弹人。
又多捕獠人,以作宦官。
其僚佐无人能够劝阻。
杨秀得罪被废后,皇上说:“元岩如果还在,我的儿子怎么会有这天!”其子元弘继承爵禄。
元弘历任给事郎、司朝谒者、北平通守。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李延寿 卷一百九十六 嘉祐七年(壬寅,1062)·李焘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十二·杨仲良 修纂凡例·杨士奇 卷之五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五·佚名 卷之四百二十八·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 地理略七·纪昀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二·杜大珪 卷三十七·朱轼 二二 上海生活——后五年·许寿裳 刘廷标、王运开传·张廷玉 卷二十二·鄂尔泰 第三十七章 传统政治复兴下之君主独裁(下)·钱穆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