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五

后唐同光二年八月八日,中书门下奏:“诸道除节度使及两使判官除受外,其馀职员并军事判官,伏以翘车著咏,戋帛垂文,式重弓旌,以光樽俎。由是副知己之荐,成接士之荣,必当备悉行藏,习知才行,允奉幕中之画,以称席上之珍。爰自伪梁,颇乖斯义,皆从除授,以佐藩宜。因缘多事之秋,虑爽得人之选,将期推择,式示更张。今后诸道除节度副使、两使判官除授外,其馀职员并诸州军事判官等,并任本道、本州各当辟举。其军事判官,仍不在奏官之限。”

天成元年八月十一日敕:“诸道开置幕府,皆有旧规,奏荐官寮,亦著前式,苟或隳紊,难正浇讹。从前诸道奏请判官,若遇移镇,便合随去,若无除授,亦随府罢。近年流例,有异从来,使府虽遇除移,判官元守旧职。今后若朝廷除授者,即不系使府除移。如是自请充职者,便须随去,如遇府罢,其职亦罢。又往例,藩镇带平章事,奏请判官,殿中已上许奏绯,中丞已上许奏紫。今不带平章事,亦同带平章事例处分。如是防御团练使奏请判官,自员外郎已下,不在奏绯之限。其所奏判官、州县官,并须将前任告赤随奏到京。若是未曾有官,须假试衔者,亦须奏状内言并未有官。如是节度、观察、留后及权知军州事,并不在奏请判官之限。如刺史要奏州县官,并须申本道请发表章,不在自奏之限。今日诸道奏请从事,本无官署,妄结虚衔,不计职位高卑,多是兼请朱紫,不唯紊乱,实启侥求,深蠹彝章,须行厘革。宜令诸道州府,仍下管内诸州,准敕命处分。”

四年六月敕:“诸道节度行军司马,名位虽高,或帅臣不在,其军州事节度副使权知。”

长兴元年五月十六日敕:“去年相次有诸道前资掌书记已下宾从到京,求官人数极多,或自述行止,或得替节度使论荐,兼有已于郊天行事者。即目朝班中无员阙安排,前件官等皆随府罢职,相次到京。当奏辟之时,慎选尽由门馆,及替闲之后,安排须告朝廷。若不特议区分,即恐久令淹滞。宜令于诸道掌书记已下,据有员阙处各除授一员,仍自此凡是朝官及诸州府判官,得替一周年后,得求官擢才,特敕不在此限。”其年十二月十九日,太常丞孔知邵奏:“诸道行军副使、两使判官及防御团练、军事判官,并请依考限欲满一月前,本处闻奏朝廷除替。”从之。兼上佐令录、判司主簿,亦准此指挥。或有丁忧及不赴任、因事停官、身死,并具月日申奏,如不依指挥,罪本处判官。

二年二月,中书门下奏:“准天成四年六月二十日敕,刺史准旧例以三年为限,其少尹、上佐官以二十五月为限,府县官凖长定格以三十月为限,其行军副使、两使判官已下宾僚,及防御团练副使、判官、推官、军事判官,并宜以三十个月为限。如是随府,不在此限。”其年十一月敕:“今后两使判官罢任后,一年外与比拟。书记、支使、防御团练判官等,二年外。推巡、防御团练推官、军事判官等,并三年与比拟。仍每遇除授,量与改转官资,或阶勋职次。若文学、智术超群轶伦者,不拘年月之限。才器卑陋,阶缘得事者,即于州县官中比拟。若州县官中有文学雄奥,识略优深者,亦于班行诸道判官中比拟任使。”

清泰二年七月,中书门下奏:“自今年三月后,诸州刺史奏军判官九人,行之有碍。新敕虑在外未知。”敕:“军判官宜令本州刺史自选择举奏,初且除本职,未得与官,或与刺史连任相随,显有劳能,许本州刺史以闻,量事奖擢,仍不得枉有论荐。其三月后九人且与施行。”

晋天福二年二月敕:“前任诸道行军副使等,今后替罢一年后,方得赴阙。其先替在京者,宜令中书门下据见有阙员除授,仍敕诸道知。”

四年七月敕:“今后防御团练、刺史所奏从事,无名官者不在申荐。”

汉乾祐元年正月敕:“其诸道行军副使、两使判官,今后不得行奏荐,委中书门下选。带使相节度使许奏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节度推官;不带使相节度使只许奏节度掌书记、节度推官。其防御团练判官、军事判官等听奏,仍须精择才能。其奏荐州县官,带使相许荐三人,不带使相许荐二人,防御团练、刺史许荐一人,仍举唐朝、晋朝敕永为规则。”

周广顺元年三月敕:“副留守、节度副使、行军司马、两京少尹、留守判官、两使判官,共许差定当直人力,不得过十五人。诸府少尹、掌书记、支使、防御团练副使,不得过一十人。节度推官、防御团练军事判官,不得过七人。并取本厅旧当直人力充。若数少不及新定数目,祇仰旧人数差定,仍令逐处系帐收管。此外如不遵条制,额外占差人户,本官当行朝典。”

显德二年六月诏:“两京、诸道州府留守判官、两使判官、少尹、防御团练军事判官,今后并不得奏荐,如随郡已历前件官职任者,不在此限。其防御团练刺史各置推官一员。”

后唐同光三年二月敕:“魏府小菉豆税,每亩减放三升。城内店宅园囿,比来无税,顷因伪命,遂有配征,后来以所征物色,添助军装衣赐,将令通济,宜示矜蠲。今据紧慢去处于见输税丝上,每两作三等,酌量纳钱。贵与充本回图收市军装衣赐。其丝仍与除放。”其年闰十二月,吏部尚书李琪上疏曰:

臣闻古人有言:谷者人之司命,地者谷之所生,人者君之所理。有其谷则国力备,定其地则人食足,察其人则徭役均。知此三者为国之急务也。轩、黄已前,不可详记。自尧堙洪水,禹作司空,于是九等之田,收什一之税。其时户口一千三百馀万,定垦田约九百二十万顷,最为太平之盛。及殷革夏命,重立田制,每私田十亩种公田一亩,水旱同之,亦什一之义也。

洎周室立井田之法,大约百里之国,提封万井,出车千乘,戎马四千匹,畿内兵车万乘,马四万匹。以田法论之,亦什一之制也。故当成、康之世,比尧、舜之朝,户口更增二十馀万,非他术也。盖三代之前,皆量入以为出,计农以为军,虽逢水旱之灾,而有凶荒之备。

降及秦、汉,重税工商,急关市之征,倍舟车之算,人口既以减耗,古制犹复兼行。按此时户口,尚有千二百馀万,垦田亦八百万馀。至乎三国并兴,两晋之后,则农夫少于军众,战马多于耕牛,供军须夺于农粮,秣马必侵于牛草。于是天下户口,止有二百四十馀万。洎隋文之代,与汉比崇,及炀帝之年,又三分去二。

唐太宗文皇帝以四夷初定,百姓未丰,延访群臣,各陈所见。唯魏徵独劝文皇帝力行王道,由是轻徭薄赋,不夺农时,进贤良,悦忠直,天下斗粟值两钱。自贞观至于开元,将及九百万户,五千二百万口,垦田一千四百万顷。比之近古,又多增加。是知救人瘼者以重敛为病源,料兵食者以惠农为军政。仲尼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臣之此言,是魏徵所以劝文皇也,伏维深留宸鉴。如以六军方阙,未可轻徭,两税之馀,犹须重敛,则但不以折纳为事,一切以本色输官,又不以纽括为名,止以正税加纳,天下幸甚。

敕:“本朝征科,唯配有两税,至于折纳,所不施为。宜依李琪所论,应逐税合纳钱物、斛斗、盐钱等,宜令租庸司指挥,并准元征本色输纳,不得改更。若合有移改,即须具事由闻奏。”

天成元年四月赦节文:“应纳夏秋税子,先有省耗,每斗一升,今后止纳正税数,不量省耗。”

四年五月五日,户部奏:“三京、邺都、诸道州府,逐年所征夏秋税租,兼盐麹折征、诸般钱谷等起征,馀流如后:四十七处节候常早,大小麦、䵃麦、豌豆五月十五日起征,八月一日纳足;正税匹帛、钱鞋,地头榷麹、蚕盐及诸色折科,六月五日起征,至八月二十日纳足;河南府、华州、耀、陕、绛、郑、孟、怀、陈、齐、棣、延、兖、沂、徐、宿、汝、申、安、滑、濮、澶、襄、均、房、雍、许、邢、洺、磁、唐、隋、郢、蔡、同、郓、魏、汴、颍、复、鄜、宋、亳、蒲等州。二十三处节候差晩,随本处与立两等期限。〈二十三处州郡未见。〉一十六处节候较晩,大小麦、䵃麦、豌豆六月一日起征,至八月十五日纳足;正税匹帛、钱鞋、地头榷麹、蚕盐及诸色折科,六月十一日起征,至八月十十五日纳足;幽、定、镇、沧、晋、隰、慈、密、青、邓、淄、莱、邠、宁、庆、衍等州。七处节候尤晩,大小麦、䵃麦、豌豆六月十日起征,至九月纳足;正税匹帛、钱鞋、榷麹钱等六月二十日起征,至九月纳足;并、潞、泽、应、威塞军、大同军、振武军。”其月敕:“百姓今年夏苗,委人户自通供手状,具顷亩多少,五家为保,委无隐漏,攒连状本州具状送省,州县不得迭差人检括。如人户隐欺,许令陈告,其田倍令并征。”

长兴二年六月敕:“委诸道观察使属县,于每村定有力人户充村长,与村人议,有力人户出剩田苗,补贫下不迨顷苖者。肯者即具状征收,有词者即排段检括。自今年起为定额。有经灾沴及逐年逋处,不在此限。” 

三年十二月,三司奏请:“诸道上供税物,充兵士衣赐不足,其天下所纳斛斗及钱,除支赡外,请依时折纳绫罗绢帛。”从之。

晋天福四年正月敕:“应诸道节度、刺史,不得擅加赋役,及于县邑别立监征,所纳田租,委人户自量自概。”

周显德三年十月,宣三司指挥诸道州府,今后夏税以六月一日起征,秋税至十月一日止征,永为定置。

五年七月,诏曰:“朕以寰宇虽安,烝民未泰,当乙夜观书之际,校前贤阜俗之方,近覧元稹长庆集,见在同州时所上均田表,较当时之利病,曲尽其情,俾一境之生灵,咸受其赐。传于方册,可得披寻。因令制素成图,直书其事,庶王公观览,触目警心,利国便民,无乱条制,背经合道,尽系变通。但要适宜,所冀济务,系乃勋旧,共庇黎元。今赐元稹所奏均田图一面,至可领也。”〈是时,上将均定天下民租,故先以均田图遍赐诸侯。〉其年十月,赐诸道均田诏曰:“朕以干戈既弭,寰海渐宁,言念地征,罕臻艺极,须议并行均定,所冀永适重轻。卿受任方隅,深躬治本,必能副寡昧平分之意,察乡闾致弊之源,明示条章,用分寄任,伫令集事,允属推公。今差使臣往彼捡括,馀从别敕。”〈乃命左散骑常侍艾颖等三十四人下诸州检定民租。〉

后唐长兴元年三月十三日敕:“天下州府受纳秆草,每束纳钱一文,足一百束,纳拘子四茎,充积年供使,枣针一茎,充稕场院。其草并柴蒿,一束纳钱一文;其纳绢絁布绫罗,每匹纳钱一十二文足;丝绵䌷子麻皮等,每一十两纳耗半两;鞋每量纳钱一文足;见钱每贯纳七文足。省库收纳上件前物,元条流见钱每贯纳二文足,丝绵䌷子每一百两纳耗一两,其诸色匹段并无加耗。” 

二年闰五月敕:“今后诸州府所纳秆草,每二十束别加耗一束,充场司耗折。其每束上旧纳盘纒钱一文,仰官典同共系竖,一一分明上历,至纳遣了绝已来,公使不得辄将出外。”

周广顺元年三月二十八日敕:“诸道州府牛皮,今后犯一张,本犯人徒三年,刺配重处色役;本管节级所由,杖九十。两张以上,本人处死;本管节级所由,徒二年半,刺配重处色役;告事人赏钱五十千。其人户有牛死者,其本户告报本地方所由节级、邻保人,仰当日内同检验过,令本主尽时剥皮,及申报本处官吏,限十日内须送纳毕。其筋骨不得隐落。”

二年十一月敕:“应天下人所纳牛皮,今将逐年所纳数,三分内减收二分,其一分于人户苗亩上配定。每秋夏苗共十顷,纳连角牛皮一张,其黄牛纳干筋四两,水牛半斤。犊㹀皮不在纳限。其皮人户自诣本州送纳,所司不得邀难。所有牛马驴骡皮筋骨,今后官中更不禁断,并许私家共使买卖,祇不得将出化外敌疆,仍仰关津界首,子细觉察捕捉,所犯人必加深罪。其州县先置巡检牛皮节级,及朝廷先降条法,一切停废。”

显德三年五月敕:“应天下今后公私织造到绢帛䌷布、绫罗锦绮及诸色匹帛,其幅尺斤两,并须合向来制度,不得轻弱假伪,罔冒取价。如有物色以上等,限一百日内,并须破货了绝。如限外敢有违犯织造货买者,仰所在节级所由,擒捉送官。”其年十月敕:“旧制织絁绢布、绫罗锦绮、纱縠等,幅阔二尺。起来年后,公私织造,并须及二尺五分,不得夹带粉药。宜令诸道州府,严切指挥,来年所纳官绢,每匹须及一十二两。河北诸州,并莱、登、沂、密州,须及一十二两。絁䌷止要夹密停匀,不定斤两,絁䌷绢长,依旧四十二尺。”

四年二月六日敕节文:“诸道州府所管属县,每年秋夏征科了毕后,多是却追县典上州会末文钞,因兹科配敛掠,宜令今后秋夏征科了足日,仰本州府但取仓场库务,纳欠文钞。如无异同,不在更追官典。诸道州府管内县内镇,每有追摄公事,自前多差衙前使院职员及散从步奏官,今后如是常程,追摄公事,祗令府望知后承受递送,不得更差专人。若要切公事及军期,不在此限。”

五年六月四日敕:“诸道州府应有商贾兴贩牛畜,不计黄牛、水牛,凡经过处,并不得抽税,如是货卖处,祇仰据卖价每一千抽税钱二十,不得别有邀难。”

周显德五年十月诏:“诸道州府,令团并乡村,大率以百户为一团,选三大户为耆长。凡民家之有奸盗者,三大户察之,民田之有耗登者,三大户均之。仍每及三载,即一如是。”

梁开平三年三月,尚书户部奏:“请诏天下州府,准旧章申送户口帐籍。”从之。

晋天福九年八月敕:“天下诸州,各以系省钱谷,秋夏征科为帐籍,一季一奏,一年赋税及限,其藩侯郡守更委在任一年。次年又不逋欠,听三周年为满。三年皆办,别议迁陟。”

后唐天成三年十二月十日,殿中监李延范奏:“请指挥诸道州府,每逃户归业后,委州司各与公凭,二年内放免两税差科。如有违,许州论讦勘责。若州县官招得五百户以上,乞等第奖酬。”从之。

长兴三年七月二十七日敕:“应诸处凡有今年为经水涝逃户,庄园屋舍桑枣,一物已上,并可指挥州县,散下乡村,委逐村节级、邻保人,分明文簿,各管见在,不得辄令毁拆房舍,斩伐树木,及散失动使什物等。候本户归业日,却依元数,责令交付讫,具无欠少罪结状,申本州县。如元数内称有事欠少许,归业户陈状诉论,所犯节级并乡邻保人等,并科违敕之罪,仍勒倍偿。或至来年春入务后,有逃户未归者,其桑土即许邻保人请佃,供输租税,种后本主归来,亦准上指挥,至秋收后还之。”

周显德二年正月二十五日敕:

应自前及今后有逃户庄田,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租税。如三周年内,本户来归业者,其桑土不论荒熟,并庄田交还一半。五周年内归业者,三分交换一分。应已上承佃户,如是自出力别盖造到屋舍,及栽种到树木园圃,并不在交还之限。如五周年外归业者,庄田除本户坟茔外,不在交付。如有荒废桑土,承佃户自来无力佃莳,祇仰交割与归业人户佃莳。 

一、近北诸州,自契丹离乱,乡村人户多被番军打掳向北,近来多有百姓自番界回来,其庄田已被别户请射,无处归托。今后如有五周年内,其本主还来识认,不以桑土荒熟,并庄园三分中交还二分;十周年内来者,交还一半;十五年内来者,三分中交还一分。应上项承佃户,如是自出力别盖造到屋舍,及栽种到树木园圃,并不在给还之限。如十五周年外归业者,其庄田除本户坟茔外,不在交还;如有荒废桑土,承佃户自来无力佃莳,祇仰交割与归业人户佃莳。

一、应有坐家破逃人户,其户下物业,并许别户陈告,请射承佃,供纳租税,充为承业,不限年岁,不在论认之限。所有本户及乡村节级,重行断决。 

一、诸州应有冒佃逃户物业,不纳租税者,其本户归业之时,不计年限,并许论认。仰本县立差人检勘,交割与本户为主。如本户不来归业,亦许别户请射为主。所有冒佃人户及本县节级,重行科断。如冒佃人户自来陈首承认租税者,特与免罪。 

一、显德二年正月二十五日已前,应有逃户抛下庄田,自来全段无人承佃,曾经省司指挥,开辟租税者,宜令本州县招携人户归业,及许别户请射为主,与免一年差科色役。至第二年已后,据见在桑土及租莳到见苗,诣实供通,输纳租税。”

后唐天成二年十二月三日敕:“率土黎甿,并输王税,逐年生计,祇在春时。深虞所在之方,或有无知之者,不自增修产业,辄便搅扰乡邻,既挠公门,须严定制。宜自今后凡关论认桑土,二月后州县不得受状,十月后间方许论对,仍令逐处官吏,准前后条格,据理断割。”

周显德四年七月敕:“起今后应有人论诉物业婚姻,自十一月一日后许承状,至二月三十日权停。自二月三十日已前,如有陈诉,至权停日公事未了绝者,仰本处州县,亦与尽理勘逐,须见定夺了绝。其本处官吏,如敢违慢,并当重责。其三月一日后至十月三十日已前,如有婚田词讼者,州县不得与理。若是交相侵夺,情理妨害,不可停滞者,不拘此例。”

后唐同光二年二月敕:“应有百姓妇女,俘掠他处为婢妾者,不得占留,一任骨肉识认。”

天成元年十月三日敕:“京城诸道,若不是正口,不得私书契券,辄使良人。”

周显德五年七月,新定刑统:“詃诱良口,句引逃亡奴婢,与货卖所资资装者,其詃诱句引之人,伏请处死,良口奴婢,并准格律处分。如是居停主人,元不是勾引之人,请行重断。其或分受赃物至三匹已上者,处死。如有将良口于番界货卖者,居停主人明知卖与番界,不告官者,亦请处死。”

后唐天成三年二月,兴元府奏:“修斜谷阁道二千八百馀间。”四月,洋州奏:“重开入蜀旧路,比今官道近二十五驿。”五月,夔州奏:“开新路至房州。”

长兴二年八月敕:“准仪制令,道路街巷,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宜令三京、诸道州府各遍下县镇,准旧仪制于道路,分明刻牌,于要会坊门及诸桥柱,晓示路人,委本界所由官司,共相巡察,有违犯者,科违敕之罪。”

四年正月,西京留守王思同进拟开骆谷路图。〈上指山险谓侍臣曰:“如此之险,何以开通?”左右奏曰:“据兴元关内兵戎交番,及转饷大散,修开斜谷路,迂回校五百里。如从骆谷,自雍京直抵兴元,粮戍稍便,然此路险阻尤甚,以此竭力开通,将来霖雨,亦烦修葺。”上僶勉从其奏,竟无成功而止。〉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六 表四十六·赵尔巽
  卷十一 本纪十一·赵尔巽
  卷九·张廷玉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七·佚名
  卷之四百五十七·佚名
  卷之六十·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八十一·佚名
  ◎陆军部·费行简
  八六四 谕不行敬谨全避庙讳之吴省兰着销去纪录四次免其降级·佚名
  卷十二 地理志三·黄遵宪
  杨溥传·欧阳修
  第二十九章 大时代之没落(续)·钱穆
  第十一章 后汉乱亡·吕思勉
  188.元昊建立西夏·林汉达
  吏学指南卷之七·徐元瑞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潘子真诗话 全文·潘淳

      一、古乐府   《古乐府》云:"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予初不晓黄姑为何等语,因读杜公瞻所注宗懔撰《荆楚岁时记》,乃知黄姑即河鼓也;亦犹桑落之语,转呼为索郎也。(《说郛》本、《丛话》前二)   二、山 谷

  • 卷一百三·徐世昌

    福康安福康安,字瑶林,满洲旗人。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封忠锐嘉勇贝子。赠郡王,谥文襄。寄惠椿亭侍郎城南韦杜甲门高,垂老论文意气豪。记否朝回花底宴,酒痕犹渍旧宫袍。少年许国两心同,紫陌红尘并玉骢。无那天风

  • 李义山诗集巻下·李商隐

    唐 李商隠 撰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寳辇溢通衢身闲不覩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赠赵协律晳俱识孙公与谢公二年歌哭处还同已叨邹马声华末更共刘卢族望通【愚与赵俱出今吏部相公门下又同为故尚书

  • 卷三百五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五十七菊花类五言古菊           【晋】袁山松灵菊植幽崖擢頴凌寒飚春露不改色秋霜不改条饮酒          【晋】陶 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逺

  • 卷六 辩通传·刘向

      卷六之一 齐管妾婧  妾婧者,齐相管仲之妾也。宁戚欲见桓公,道无从,乃为人仆。将车宿齐东门之外,桓公因出,宁戚击牛角而商歌,甚悲,桓公异之,使管仲迎之,宁戚称曰:“浩浩乎白水!”管仲不知所谓,不朝五日,而有忧色。

  • 外篇 杂说中第八·刘知几

      ○诸晋史(六条)   东晋之史,作者多门,何氏《中兴》,实居其最。而为晋学者,曾未之知,傥湮灭不行,良可惜也。王、檀著书,是晋史之尤劣者,方诸前代,其陆贾、褚先生之比欤!道鸾不揆浅才,好出奇语,所谓欲益反损,求妍更媸者矣。  

  • 卷第八·徐鼒

    九月丙戌朔,明高杰袭黄得功于仪真之土桥,史可法乃和解之。初,得功故守庐州,史可法虑杰跋扈,移得功于仪真相牵制;杰故忌之深。登莱总兵黄蜚与得功同姓,称兄弟,道出维扬,乞兵为护;得功率轻骑三百出高邮以迎。三叉河守备胡茂桢遽以

  • 光绪十一年·佚名

    左宗棠等来电(二月初三日到)北洋大臣来电(六月十三日到)左宗棠等来电(二月初三日到)密号。去腊底接香港坐探委员报:腊月十八探得初十抵港之法兵船,英官权许其购七日粮食,限该船于三个月内不得再来香港。十九探探得东洋来信,近有

  • 表卷第一 高丽史八十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年表一。高丽太祖降罗灭济尽有三韩之地子孙传守世通上国传世凡三十二王历年幷伪辛共四百七十五岁其始终有可考焉作年表。------------------

  • 卷六十一·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六十一识余【臣】等窃惟史有外传子有外篇采摭遗事以广见闻亦著述家所不废也矧成均为首善之区我国家隆师典学造士育才之规自祖宗以来勤勤恳恳有加无已笔不胜书言不尽意既分类志之兹复攟摭遗

  • 二程子抄释卷七·吕柟

    明 吕柟 编朱光庭录第十九性静者可以爲学【释性动者习静亦可学】学在知其所有又养其所有【淳 释能知者必能飬】得意则可以忘言然无言又不见其意【正 释此有为而发】心得之然后可以爲己物【淳 释心得须自验】黙而

  •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三三昧義第三十一   空三昧無相三昧無作三昧.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八背捨.[一]八勝處.九次第定.十一   切處。   問曰.何以故次三十七品後說八種法。

  • 优婆塞戒经卷第六·佚名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五戒品第二十二善生言。世尊。何等之人得三归依。何等之人不得三归。善男子。若人信因信果信谛信有得道。如是之人则得三归。若人至心信不可败。亲近三宝受善友教。如是之人则得三归。优婆塞戒

  • 卷第五十三·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五十三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十八世青原禋禅师法嗣吉州青原净居正庵宗广禅师僧问。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且道在什麽处。师

  • 卷第五·费隐通容

    五灯严统卷第五六祖大鉴禅师法嗣吉州青原山静居寺行思禅师本州安城刘氏子。幼岁出家。每羣居论道。师唯默然。闻曹谿法席。乃往参礼。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祖曰。汝曾作甚麽来。师曰。圣谛亦不为。祖曰。落何阶

  • 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佚名

    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撰人不详。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记传类。

  • 太上灵宝三元三官消愆灭罪忏·佚名

    太上灵宝三元三官消愆灭罪忏,不署撰人。从内容文字看约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书分三篇,即〈上元天官消愆灭罪忏〉、〈中元地官消愆灭罪忏〉、〈下元水官消愆灭罪忏〉,皆为元始天尊所说。内称一

  • 挞虏纪事·高拱

    国家九边皆邻虏在宣大山西则有俺荅诸部在陜西三边则有吉能诸部在蓟辽则有土蛮诸部西驰东骛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