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嘉兴大藏经 天王水鉴海和尚六会录

水鉴海和尚六会录卷七

嗣法门人原敏等编

金陵长干舍利宝塔(有序长干即今报恩寺)

舍利者何谓佛之真身也宝塔者何谓吴大帝所造函此真身也大帝初未信吾教适遇康僧会曰卿教何验会曰吾佛舍利祷之即来遂命祷之三七日中不应会曰佛以慈悲为心苟不应则使此方众生断灭佛种矣于是痛举佛号三称即听瓶中铿然有声启之舍利宛在瓶中矣大帝与群臣聚观叹曰希世之瑞也会曰舍利威神世间无能坏者大帝不信命力士击之棰砧俱碎而舍利光明自若繇是虔造琉璃宝塔函之特使人天瞻礼盖佛以清净熏修百劫无异成此金刚种性坚固无以比伦常住世间饶益众生况有求即应祷之来哉壬寅秋海获瞻此宝相敬制以伽陀赞之赞曰。

琉璃宝塔插长干内外光明耀日寒未信大雄身不坏却从力士乱捶钻修成种智无人见炼就金刚任尔看千圣万灵同稽首赞之莫极一毫端。

明州鄮山阿育王舍利宝塔(有序)

佛于旷大劫中修持金刚三昧至般涅槃得舍利八斛分为三分天上人间龙宫各起塔供养而人间八国分之阿阇世王得其一分有八万四千颗至阿育王能役鬼神碎七宝末起八万四千塔遍散四洲晋太康中有刘萨诃者身陷地狱将无出期乃听梵僧指求舍利遂于鄮山哀恳三日宝塔从地涌出光明腾耀色青如石高尺四寸广七寸露盘五层四角挺然中县金钟舍利缀于钟下四绕俱是诸佛菩萨金刚圣僧八部等象精巧殊特非人能造乙巳春海亲礼真身谛观舍利大如芡实其光五色荡漾不可迫视再观如珠旋转乃问从者书记何若曰黄色大如菉豆又问侍者曰绿色大如黍米又问行者曰无见曰再观曰总无见呜呼舍利一也何见有不同是知众生业力熏烝遮障轻重此一验也佛以微妙功德应现世间随机说法直指人人常光若也依俙不会岂不孤负大雄而又自昧本有哉于是稽首而说赞曰。

金仙随类放光明验尽众生业重轻世上若无佛慧照直教大地作幽冥。

释迦佛

不出龙楼憔悴后何能遍界示金身诸魔漫自生瞋恼天上人间只一人。

文殊

浩浩渊渊心未灰青狮骑着上高台酬机信有遮天手倾出玻璃茗一杯。

观音

补陀岩下百华香历历声闻不覆藏试问家家观自在如何又向客途忙。

初祖

百万程途入此邦拟将大法授梁王不知反致身无著燕子矶头去路忙不是熊山空脱去几乎流落在他乡。

二祖

立雪庭前又断臂欲将心去倩人安谁知大块无心觅得髓归来起话端。

三祖

风恙相缠无罪忏通身一个信心铭欲知皖伯山中祖名姓不留道愈馨。

四祖

天子召而影不出道尊只作涧寒松霜清月白天如洗行道精勤无倦容。

五祖

破额山中松未老再来无父也奇生赚他浊港滔滔水千载依然洗不清。

六祖

腰石黄梅蹋碓夫如何作得祖规模至今面目难藏掩多少人来描画图休画图曹溪月满一天孤。

让祖

坐禅却是难成佛作镜磨砖恐费工抱得孩儿偶不哭千秋南岳立高风。

马祖

应谶人来展大旗泼天雷雨蓦头施八十四人扶不起留得名传马簸箕。

百丈

野鸭飞去鼻犹痛半作哭兮半笑吟天下至今称太祖三千礼乐定丛林。

黄檗

耳聋三日亲承举智过于师乃得传太切婆心无可语连拈辣棒接风颠。

临济

四大本无谁吃棒尚言拂着似蒿枝宗风从此传天下都是滹沱百世师。

天王悟

马祖八十四人师为杰出归隐渚宫启大炉韛崇信献饼乃嗣其绪遂出二宗震动天地有僧道原混师苗裔天下竞争徒劳心力况师道大光明如日节使抛水衣都不湿千古鸿名钦僧史籍独师道场鞠为荆棘愧余继之乃举百废。

天童悟和尚

道振太白兮开天下衲僧之眼目德播金粟兮破四方君子之执着灯续龙池兮起后代儿孙之殃祸寂归通玄兮动远近山林之讶恶不肖于今奚所之焚香稽首空王座。

径山容和尚

圣贤既作天秉人龙恢弘祖道力挽颓风荡混淆于法乱之秋严统尚在诛邪解于滥觞之际别集犹存况师之德业洪远所以是帝是王问道其子其孙末后光明兮通身舍利砌如鳞四山留塔兮巍巍千古镇丛林(四山黄檗福严金粟兴阳)。

兴阳敬和尚

灵岫拈棰晴川竖拂天下衲僧尽遭涂毒等闲夜雨过青山天晓华堂香馥郁。

天童悟金粟容兴阳敬三世祖图

天童崛起金粟亲传兴阳承统瓜瓞绵绵滹沱派远兮波翻大地东山苗裔兮华发争妍信源流之有自果发用而多玄实本大以叶茂始裕后而光前播宗风兮人天仰止得路而还驱邪见兮法门正大不致以颠太白嶙峋兮巍巍乎独振寰中金山势迥兮气笠云汉孰可比肩郢阳月皎兮娟娟乎夜映晴川祖▆▆▆夸雄杰道标垂示万斯年。

天童金粟兴阳师并山西杨公五世图

▆▆宾主四人亦非君臣五位等闲坐在一处说道山西是吾祖发祥之地岂可忘之西河弄狮子乃昭祖之家也滹沱施棒喝乃玄祖之家也兹以杨公描归山西所谓祖父从来不出门归家尽是儿孙事杨公汝何幸入此队中岂大年重来挽吾道将坠地耶。

天童悟和尚师并同帧(明知明识请)

明知天童和尚无鼻孔明识天王和尚无眼睛既知其无鼻孔又识其无眼睛何故描伊画伊虽然诸人不得错会殊不知尽大地是天童和尚鼻孔遍虚空是天王和尚眼睛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天下善知识尽在此中说法利生一切情与无情十二类生总在此中头出头没即汝二人亦在此中穿衣吃饭坐卧经行然则汝须亲识得此鼻孔眼睛始得。

罗汉图

西天坐得体麻便来东土应供不是卖弄神通亦非妄思情动盖为诸漏消忘总之无著妙用遂此萧萧兮松岩啸月落落兮酒肆风颠龙虎兮威而驯伏杖笠兮蹋破云烟更有一般奇特处端倪不在笔头边。

康僧

金陵为吴主求舍利长干之塔实师初立南海岸上施茶汤金粟之席为师首兴愿大悲深几万里迢迢来自康居国虽非达磨传心印泽惠丛林称圣僧。

五圣(金粟茧纸笺藏今仅存四十余辅或云宋赐或云五圣书)

廓然无圣谁识有五灵通显赫山门力辅现伟衣冠者五人入寺书笺藏经至今金粟珍惜称为奇观我住此山亲试验卜筮如在掌中看灵从何来圣何起一点丹心彻夜寒。

老君

老聃道不行骑牛入函谷苟非遇关尹道德何所属虽死在方外未免秦失哭咄犹龙一语声难卒。

钟馗

明皇昼梦尔为鬼蓝袍着身剑手举欲除天下虚耗孽致使人人无恙苦为鬼尚然有此心为士如何反害人。

东坡

山色溪声苏子之面目常在玉带金山坡老之法施尤存若黄州惠州琼州乃其尘垢不足为道况其行为天下法言为百世师苟非祖位重来开觉生民者安得有斯人为一出哉(坡为五祖戒禅师后身)。

庄子

谓汝以有心兮既见诏而何不游梁谓汝以无心兮何嚣嚣然著书以诋侮贤良岂物之不齐而有言兮以斯道谕一马而全彰莫庖之技进而无全牛兮乃心浩浩而口洋洋即子之言以为赞兮大觉庄周万世一遇其犹旦暮者也。

天真秀才

凡人立于天下者形也形之能举动者真也真兮真兮其谁与并兮万物坏兮渠不朽兮。

沙翁自赞(西蜀本怀上请)

者富川子行年四十一无所能三坐道场说法十年往往垂钩钓金鳞而不遇处处张弓射圣人以难逢非饵香之不妙盖水清而无鱼于今持汝西川去达本怀时方许渠。

又(天王常住请)

谓伊有所长兮见之也只鼻直而眼横谓伊无所长兮闻者何故胆战而心惊白棒一条整顿临济滥觞一时之法道赤手两片中兴天王湮没千载之祖庭于今归隐无方去且在人间作马牛欲识劳生功业处荆州鄂州与扬州。

觅之不可见猛然在目前离却意忘却言谢郎原在钓鱼船。

咄哉者汉不合时宜呵叱学者痛排邪师谓今天下所学者无乃糟魄所说者总属支离或人曰既今天下所学所说一皆如此而汝之道非止不师汝将恐削汝迹伐汝树且汝之言总是招怨惹非沙翁闻而喟然曰有是哉吾果不知时。

又(楚庵璨监院请)

者个汉无可比福不及中峰慧难方妙喜二十余年跨大步龌龊之声无所取兴天王住金粟赤手平空喧宇宙楚禅楚禅有何云当家种草天然骨。

又(云泽旵侍者请)

参禅不过明理读书不过知义理义之道学者通之何故自谓天上天下唯汝独尊是以居楚人谓汝为楚狂居吴人谓汝性大此何谓耶咄鸴鸠奚识老▆之举哉。

又(善庵真请)

戒秉双径法续栖贤眼空似海胆大如天热骂古佛痛打飞仙而今休也收拾炉钳浩歌归来兮林下短笛横吹兮水边生涯无多兮自足曲股枕头兮幽然。

四大为身俱是假更来纸上托形模也须认取渠真面礼拜烧香意不孤。

又(半峰青请)

黄龙长老天王和尚闻名富贵见面郎当有时高谈阔论疑他是战国苏张有时信笔而挥猜伊是张颠素狂日午长申两脚眠夜深翦烛读骚庄虽然自在还由己争奈侍僧瞌睡慌。

二十剃染三十开法六坐名坊奔上走下仲宣楼上作赋赋难佳黄鹤楼中题诗无好说更来骑鹤去扬州腰间铜钱无一百。

衰残发已半垂霜那用描来挂法堂看遍人间无此汉息心未得气昂昂。

又(云树果请)

放憨放痴妆哑妆聋身披紫服手握青筇时而山上时而水中问渠何以欲钓狞龙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明月载还空。

富川楼上思归切九顶山头望杳然几度携囊还挈杖业缘羁绊不能旋于今衰朽胫无力难得波波光祖筵放我故园松菊下敲风打雨乐余年。

又(信庵哲请)

肝肠一副曾无遮盖每与学者曰而汝参禅须是涅槃堂里用得不可图他舌便口滑知解文章妄拟玄旨而今非汝为然即乃匡徒领众者要求亲识鼻孔洞达宗乘不可多得苟居一刹机巧多般以支口体故沙翁年来无意于斯独将白眼看人忙岂谓无法与人增吾为罪人哉更复组之绘之为轨为则而汝焚香稽首而我宁无愧于中乎。

村僧村僧问伊何能业如山重福似羽轻不知律仪懒打葛藤开口见胆楂滓不存村僧村僧者样行状那好载上传灯。

自从饭后通消息处处逢渠无暂时双径报恩居不歇更来持钵入龙池道场金粟曾留榻末后灵山也太痴有便宜没便宜观他天上月轮孤失却手中桡一枝。

又(祖殿还灯敏请)

平生竭力何为也逼得死蛇成活龙眼内有筋欺佛祖胸中无物眇虚空华开荆国天王寺果结吴山金粟峰逗到于今年六十敏公描画作禅宗。

又(幻寓山房憨梦亭请)

主席三十载无法为人宣幻寓山房里白日唯打眠憨极忘人世梦回觅神仙三界家随住四生子任传。

又(古松正请)

胸襟极小眼匡甚大糟魄诗书敝屣学霸佛祖不同途癞狗喜并驾者样不慧人说甚中兴天王道满天下。

又(鹤林芝庵明请鹤林主山名双峰)

拙质陋容头发髼松牛行虎视气宇吞虹不作谢十郎便称海沙翁佛法胸中无些子惯向人前说脱空于今坐在双峰顶看取鹤林一叶红。

又(地藏常住请)

浮世五十载为僧三十秋生平常不足觑破尽风流荆州章华宫尝住扬州琼华观曾游天宫未必有如此行乐图留在真州。

又(黄龙常住请)

吕仙问道黄龙机五百年来绝是非沙翁今日重兴此黄鹤已去白云飞劳劳欲打前鼓笛几坐江头黄鹄矶钓得鲤鱼长八尺为云为雨去不归纸上描来也有意瞎驴头角颇依俙。

又(栖贤常住请)

眼光炯炯鼻孔棱棱见面不相识闻名人尽憎大别山高难并渠胸中之人我晴川水深莫比渠心内之贪瞋人我贪瞋无别计总要指人见本心五欲七情人所乐街头滚滚谁知音精神费尽空捞捷不如壁上挂觜唇栖贤寺里陈滞货漫言握土可成金。

又(金粟常住请师住当第十代)

盐官州里击法鼓金粟堂中辊木毬五百禅流齐起舞一条拄杖逞风流九十九峰间啸傲白鸥滩上垂直钩今朝掷向祖堂内十代住持我愧俦。

又(佛照宽请时见玉泉举古华山之诗乃题)

千载溷淆一朝清正贤者谓其法苑功臣不贤者谓其螳臂抵车殊不知关要处为当力任况从上诸大老几番出手拨乱反正今称济下儿孙者用心举作只图迎合群小以讨一时和好不顾义背祖父核定法脉之血衷此辈何面对祖宗对正人君子为继法荷任之人哉寓叟之面目汝之真心描亦可也。

水鉴海和尚六会录卷七

猜你喜欢
  修行方便道安般念住分第三·佚名
  四分律卷第五十八(第四分之九)·佚名
  卷第十五·霁仑超永
  卷七十九·佚名
  与大圆居士书(六通)·太虚
  千岩禅师语录序·千岩元长
  卷四十七·佚名
  卷二十七·佚名
  卷一百二十六·佚名
   第六十二則 雲門燈籠佛殿·胡兰成
  卷第二十九·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六(小乘论音)·唐慧琳
  佛说佛名经卷第六·佚名
  笑隐欣禅师语录卷之一·大訢
  卷四百四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二·王十朋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三十二 明 王十朋 撰 乐府 竹枝歌【并序忠州作】 竹枝歌本楚声幽怨恻怛若有所深悲者岂亦往昔之所见有足怨者欤夫伤二妃而哀屈原思怀王而怜项羽此亦楚人之意相传而然者且其山川风俗鄙野勤

  • 卷447 ·佚名

    杨万里 和姜邦杰春坊续丽人行 玉人自惜如花面,不许黄鹂鹦鹉见。 若令画史识倾城,写遍人间屏与扇。 春光嬾困扶不起,吹残玉笙也慵理。 是谁瞥见一梳云,微月影中扫穠李。 阿昿妵周不姓顾,笔端那得莲

  • 卷二十八·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二十八许司谏古【四首】古字道真承安中进士在宣宗朝以直言极谏称哀宗即位首命驿致之洛致仕授右司谏未几乞身还伊阳【闲闲公制词云安车蒲轮天子所以厚优贤之礼黄冠野服人臣所以遂归

  • 卷二百七·杨士奇

    永乐十六年十二月丙子朔 皇太子省牲于南郊 武当山宫观成赐名曰太岳太和山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峰之最高者曰天柱境之最胜者曰紫霄南岩上轶游气下临绝壑紫霄南岩旧皆有宫南岩之北有五龙宫俱为祀神祝厘之所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九十六·佚名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丙子朔孟秋享 太庙遣驸马万炜代○大学士方从哲以撰 大行皇后谥册成具题恭进以闻○戊寅兵部尚书黄嘉善复以人言乞休 上以辽事孔棘本部不宜卸担不允○己卯 仁孝文皇后忌辰遣襄城伯李守锜祭 长陵○

  • 通鉴答问卷二·王应麟

    宋 王应麟 撰赧王燕昭王问郭隗曰得贤士与之共国以雪先王之耻或问燕昭可谓贤君欤曰复雠天下之大义也记礼者曰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寝苫枕干弗与共天下此天之经地之义所谓民彞也周幽之祸申侯为之平王忘雠而戍申扬之水之诗

  • 颜真卿传·刘昫

    颜真卿字清臣,琅笽郡临沂县人。五代前祖父颜之推,曾任北齐黄门侍郎。颜真卿年少时学习勤奋,有文才,尤其擅长书法。开元年间,被选送应试,考中甲科。侍奉父母以孝闻名。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担任河西陇右军覆屯交兵使。五原有

  • 冯宿传·欧阳修

    冯宿的字叫拱之,婺州东阳县人。他父亲冯子华,在父母墓边搭棚守丧时,有灵芝、白兔出现,人称他家为“行孝的冯家”。冯宿在贞元年间和弟弟冯定、叔伯弟弟冯审和冯宽一起考中了进士,徐州节度使张建封任命他为掌书记。张建封去

  • 卷五·黄训

    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五明 黄训 编保治【成化】谏元宵灯火防【章懋】翰林院编修臣章懋臣黄仲昭检讨臣庄防谨奏为培养圣德事成化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内阁遣郎中韩定持小掲帖到于东阁及史舘分与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侍

  • 兵一三·徐松

    捕贼三此条后原有「捕贼」二字,为《大典》原有标目,因《辑稿》已立有标题,今删。三:原作「下」,今改与前两卷编号统一。【宋会要】高宗建炎元年七月二日,诏差御营使司都统制王渊、统制官张俊讨陈州叛兵杜用,都巡检使刘光世讨

  • 非韩篇第二九·王充

    【题解】本篇王充指责了韩非“明法尚功”的思想,所以把篇名称作“非韩”。韩非主张“明法尚功”,强调“耕战”,于是非儒,把儒生比成蛀虫。王充认为,法度固然重要,礼义更为重要,儒生是维护礼义的堤防,而礼义是

  • 卷十五·乾隆

    <子部,儒家类,御览经史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十五诗经肃肃罝防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肃肃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肃肃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编修【臣】储晋观郑康成曰罝之人鄙贱之事犹能

  •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佚名

    【原文】&ldquo;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rdquo;须菩提言:&ldquo;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①如来。&rdquo;佛言:&ldquo;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②,即是如来。&rdquo;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如我

  • 奉法品第三·佚名

    佛告阿难。如来至真等正觉。何因赞扬菩萨奉持法乎。菩萨於此存於佛道而不退转。执持觉轨了了分别不越法界。不可思议逮得经籍。所可总持常处不动。志顺法句质一切疑。诸法自然无所猗著。所可总持不有依立。顺於总持不

  • 答姚陶馥问(十一则)·太虚

    问一:宗门称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达磨祖师指楞伽四卷可以印心,是何意旨?  答一:“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即此亦是不立文字之文字。宋译楞伽谓宗通说通,唐译楞伽谓自觉圣智及随机说法。此自其宗通之自觉圣智边言之,即是不立文字之

  • 焚薪卷第二(婺州张明刊)·师会

    可堂 师会 录薪二该摄下一切三乘等本来悉是彼一乘法乃至云先举即一之三也。议曰昔人有言曰文章最忌随人后文章且尔况吾道也哉昔在仙潭予以该摄大旨语复而复固执易简之说而拒予曰只此一义与吾老不同可乎予笑曰汝试思

  • 梓人遗制·薛景石

    《梓人遗制》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木质机械设计专著。薛景石著。书虽于元中统二年(公元1261)定稿,但始终未能正式刊印,仅以稿本或个别传抄本面世,流传不广。及至明代,知者愈少,只剩一本入藏于明之内府,后被收录在 《永乐

  • 缘起经·玄奘

    一卷,唐玄奘译。小乘部之摄。释十二因缘之义。